中山文化事業發展

中山文化事業發展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2.3萬。有祖籍本市的海外華僑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萬人。中山古稱香山,據宋《太平寰宇記》載:“地多神仙花卉,故名香山”。近現代以來,由於中山地處中西文化交匯地,得風氣之先,誕生了近代思想家鄭觀應、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一大批分別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其中,蕭友梅先生、呂文成先生、鄭君里先生、王雲五先生、蕭淑芳女士等文化藝術界的傑出人物,他們在中國的音樂、戲劇、出版、美術等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是中山的優秀兒女、傑出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文化事業發展
  • 位置:珠江三角洲中南部
  • 面積:1800平方公里
  • 人口:142.3萬
基本介紹,公共文化,文藝創作,歷史文化,民眾文化,文化產業,數位電視,

基本介紹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山人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大力弘揚“博愛、創新、包容、和諧”的新時期中山人精神,積極構建既適宜居住、適宜創業、適宜創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和諧社會。近年以來,中山市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同時,中山市紮實推進文化名城建設,文化設施日臻完善,文藝創作碩果纍纍,民眾文化如火如荼,文化市場繁榮有序,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和不竭動力。全社會形成了重視文化建設、熱情參與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城市文化品位得到顯著提升,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設施日臻完善。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城區公共文化設施為龍頭、以鎮區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以社區(農村)的文體設施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近幾年新建了市文化藝術中心、市民眾藝術館、市美術館、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設施。其中,市文化藝術中心已成為我市的文化地標,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和商業文化博物館分別成為國內首家同類型的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在國內同行中率先引入ISO9001:2000的管理體系規範館務工作,榮獲“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市圖書館在全省圖書館中率先引入ISO9001:2000的管理體系規範館務工作,藏書達80多萬冊,成功升級為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
2008年2月1日,市圖書館首個分館長洲分館及汽車流動圖書館正式投入使用。至今,流動圖書館已經覆蓋了5個鎮區,在各鎮區及偏遠村設有圖書借閱點50多個,建成農家書屋(社區文化室)185間。市群藝館於2008年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國家一級文化館”稱號。特色博物館建設成果顯著,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成為我市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城區公共文化設施為龍頭、以鎮區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以社區(農村)的文體設施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我市24個鎮區的文化站於2007年全部達到省特級站標準,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全部文化站達到省特級以上標準的地級市。
2011年,“中山市農村文化室全覆蓋工程”被文化部評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
市圖書館新大樓籌建前期工作啟動。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市圖書館新大樓選址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了選址公示,確定了新圖書館的新址——現市圖書館和市科學館原址重建,並完成了新大樓的可行性報告編制,現正抓緊開展籌建前期準備工作。139街區博物館群建設已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批准立項。

文藝創作

文藝創作和推廣工作碩果纍纍。
我市堅持精品戰略,積極推動民眾藝術創作,重點抓好了戲劇、音樂、美術、攝影、少兒藝術等藝術門類的創作,藝術佳作不斷湧現。近幾年,獲得全國性獎項逾50個,曾摘取“曹禺文學獎”、“群星獎”、“蒲公英獎”、“小梅花獎”、 “中國音樂金鐘獎”、“魯迅文學獎”、等全國、全省獎項的桂冠;其中,歌曲《正正堂堂》在省紀委反腐倡廉歌曲評選中獲得銀獎,並作為我省代表作選送到中紀委參加全國反腐倡廉歌曲評選;《神話中國》組曲之一《女媧補天》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項金鐘獎;中山本土畫家原創美術作品《清氣圖》獲得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銀牌獎;在省委宣傳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征歌活動”中,中山原創新鹹水歌《滄海桑田》和《金斗灣》獲金獎,《大沙田的傳說》榮獲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為了大力打造名家、名作、名牌“三名”文化工程,市委市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引進和培養文化藝術優秀人才,並加大投入,推出一批名家名作,提高中山市的文化影響力。
目前,中山市文化館和中山市文化藝術創作室是文藝創作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優秀文藝創作人才、培育名家的重要陣地。 近幾年在廣東省民眾文藝作品評選中,綜合成績均居全省前茅。
市文化藝術中心每年完成各類演出、會議、講座等活動約有190場次,其中文藝演出約120場、會議講座約40場,商業演出門票平均銷售率為70%。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我市各主要公共文化場館接待公眾約450萬人次,舉辦各類展覽150餘場。

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成績顯著。
近年來,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重點做好我市名人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確立了“把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全社會共享的有效資源”的理念,以“特色化、系列化、多樣化、小型化”為博物館建設定位,努力辦好四個層次的特色博物館:一是政府投入、以公益性為主的博物館,如孫中山紀念館、中山市博物館;二是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社會公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博物館,如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等;三是提倡結合地方特色經濟,興辦具有文化內涵的集收藏、展示於一體的專題博物館,如大涌紅木雕刻藝術館、古鎮燈飾博物館等;四是鼓勵和扶持集體或個人興辦各種專題博物館、收藏館。
2008年初,中山市確立了建設文化名城和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戰略部署。我局對我市豐厚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科學梳理、深入挖掘,傳承保護,開發利用,取得了重要工作成果。翠亨村被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鎮)村。孫中山故居周邊區域的保護開發步伐加快,舊民居收購和保護紮實開展,民居展示區得到拓展,農業展示區建設和改造得到加強。市政府投入了1700多萬元修繕陳氏宗祠、陸皓東故居、鄭觀應故居等文物建築。陳氏宗祠完成修繕,陸皓東故居、鄭觀應故居已完成修繕對外開放。
我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有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1處明代古墓葬、2處名人故居、5處古建築、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它們分別是:楊殷故居、陸皓東故居、南朗鎮翠亨村中山紀念中學建築群、板芙鎮虎爪村鹿鳴嶺的明代何竣崗墓、西區長洲村的煙洲書院、黃氏大宗祠,石岐區中山公園煙墩山的煙墩山塔、沙溪鎮龍瑞村的探花及第牌坊、南朗鎮欖邊茶東村的陳氏宗祠建築群、三鄉鎮雍陌村的鄭觀應故居、五桂山鎮南橋檳榔山村14號古氏宗祠的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石岐區西山公園的中山縣殉國烈士紀念碑、南朗鎮新填地大塘巷的程君海故居、南朗鎮翠亨村犁頭尖山山麓的陸皓東墳場、南區沙涌村應彪路1-3號的馬公紀念堂。此外,還有西山寺、楊仙逸墓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2處。去年,啟動了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建立了領導機構及普查隊伍,完成了6個鎮區的田野調查工作,新發現了233處文物點。完成了博物館群可行性報告編制。
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初見成效,完成了全市各鎮區3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普查工作。建成了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全面展示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文物和活態場景。我市共公布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出版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冊。中山鹹水歌、小欖菊花會、醉龍舞、崖口飄色等項目正式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白口蓮山歌、鶴舞、黃圃麒麟舞、黃圃飄色等項目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朗崖口飄色,黃圃飄色藝術獲得省級“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小欖菊花、書畫,沙溪舞龍獅鶴鳳,大涌紅木雕刻,坦洲鎮鹹水歌獲得了國家級“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
另外,近年還編撰出版了《中山歷史文化叢書》(共三輯)、《雕樑畫棟嶺南風——中山古建築藝術圖集》、《翠亨歷史文化叢書》、《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所認識的孫逸仙——童年朋友陸燦的回憶》、《翠亨村》、《走近孫中山》、《論民治與地方自治》等文化叢書。

民眾文化

民眾文化工作亮點紛呈。
近年來,我市先後成功承辦了廣東省戲劇花會、全國小梅花薈萃、中國合唱節、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合唱大會、中國首屆合唱指揮大賽、全國首屆民歌合唱匯演、2008年廣東旅遊文化節閉幕式大型文藝表演、全國第五屆童聲合唱節等大型活動。與中國合唱協會共同創立了首個“中國合唱協會合唱基地”。中山市合唱文化成為全國著名的文化品牌,中山市合唱團在多個國家級、省級的重要比賽中榮獲金獎。成功探索了社會力量承辦大型文化活動接待工作的路子,實現了大型文化活動在城區與鎮區聯動展演,擴大了大型文化活動的社會受惠面,受到了國家、省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歡迎。
另一方面,我們堅持舉辦各種導向性、品牌性、示範性、制度化、影響廣泛的重點民眾文化活動,積極打造了“綠色暑假 繽紛文化”中山市暑期文化活動、“中山文化消費節”、“香山講壇”、“社區文化節”、“絢彩華章演出季”、“新年音樂會”等民眾文化活動品牌。全市現有業餘文藝隊伍近200支,每年各級文化部門、各類文化團體舉辦的各種藝術展覽100多個,全市有50多個文化廣場保持經常性活動,平均每年開展廣場文化活動共3000多場,廣場文化活動向品牌化、制度化、大型化發展。
在城區文化活動的輻射下,鎮區民眾文化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不少鎮區藉助民間民俗文化開展系列宣傳推廣工作,結合特色產業挖掘文化內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的主題文化活動,黃圃鎮舉辦了民間藝術飄色表演大賽,小欖鎮依託菊花文化開展一系列品菊、賞菊等文化活動,古鎮鎮結合燈飾產業舉辦燈飾文化藝術節,開發區堅持開展以“大家樂”民眾交誼舞晚會為品牌的廣場文化,全市民眾文化活動正向品牌化、制度化、大型化發展。
五、文化市場管理卓有成效。
我市是全國電子遊戲機經營管理試點城市。我們藉助試點工作契機,以“有序準入、有效管理、可控發展”為原則,堅持制度先行、管理先行、規範先行,先後制定了《中山市遊藝場所設定遊藝機種指引》、《中山市遊藝場所設定遊藝機種類別》、《中山市遊樂場所綜合整治方案》、《中山市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管理試點審批制度》等制度,根據遊戲機與遊藝機經營場所接納對象的差異,對於同一經營場所內的兩種機型進行分區管理,通過規範經營者設定機型機種、重新審核和確認經營單位的“軟硬體”、規範經營場所的準入條件等辦法,堵塞各種違法違規現象,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其次,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大力實施《中山市娛樂場所分級管理暫行規定》,建立了娛樂場所的考核評定製度、警示制度和檢查制度。第三,認真開展歌舞娛樂場所的禁毒試點工作,制定了《歌舞娛樂場所稽查登記制度》、《歌舞娛樂場所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娛樂場所工作人員名冊登記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組織開展了禁毒培訓講座。第四,努力轉變政府職能,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自律和橋樑溝通的作用,成立了網咖協會、電子遊戲遊藝機協會等行業協會。第五,認真履行“黑網咖”查處職責,建立巡查制度,加強協作部門的溝通和合作,加大對“黑網咖”的打擊力度。第六,制定《行政執法回訪工作制度》,有力遏制無證經營違規行為。在新聞出版行業管理方面,“印刷行業信息管理平台”軟體框架與主要功能趨於成熟,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向品牌化、特色化、現代化發展。
近幾年,中山文化產業以超過國民經濟成長的速度發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涵蓋了文化旅遊、文化藝術、文化娛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及發行、電影放映、印刷、廣告、藝術培訓、網路服務、會展、文化中介、文化用品和設備生產及銷售等主要行業,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品種豐富、投資經營主體和消費層次多元化的文化產業體系;還湧現出如孫中山故居、商業博物館、收音機博物館、詹園、中山城、博雅藝術、文華影院、世宇樂園等一批具有區域知名度的市場品牌;文化支柱產業也初步形成,印刷業、文化旅遊業、文化娛樂業、新聞出版及發行業、廣播電視業等五個行業合計收入占全市文化產業總收入達90%以上。
全市現有印刷企業1400多家,歌舞娛樂場所181家,電子遊戲遊藝場所188家,音像製品經營單位314家,營業性演出團體13家,網咖140家,書店300家,報刊亭190家,其中全市印刷複製行業年產值160多億元,利稅接近40億元,行業的經濟總量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以上,成為我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全行業有5萬多從業人員,建立起國家級的包裝印刷基地一個,行業在國內外都有相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中山遊戲遊藝產品生產銷售占據全國半壁江山,2008年,全市電子遊戲遊藝行業總產值超過20億元。
我局堅持以“扶優、扶強、扶新”為導向,大力促進我市印刷業、電子遊戲遊藝產業、文化旅遊業等優勢行業繁榮發展,扶持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深入挖掘特色經濟產業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推進我市文化產業實現新的發展。我們以落實文化部開展加強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管理試點工作任務為契機,依託產業優勢,創新了我市遊戲遊藝產業總體發展思路,探索出研發、生產、銷售、終端市場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新模式。重新做好電子遊戲遊藝經營場所的規劃布點,打造國家電子遊戲遊藝產業基地,推動以遊藝、遊戲設備生產為帶動的創意動漫業和遊藝遊樂設備製造業發展,促進我市遊藝機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們推動商譽好、品牌優、實力強的市內幾家遊戲機生產企業從生產領域步入市場終端經營領域,建立行業標桿,開展現代化經營,引領行業走向新發展。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遊藝機博覽會暨中國(中山)國際動漫遊戲遊藝產業商貿洽談會。推動建立了中山市遊戲遊藝機生產基地,構建全國性遊藝遊戲產業技術、產品、物流服務平台,積極打造我市電子遊戲遊藝產業會展品牌,提升我市電子遊戲遊藝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在全市文化產業會展活動的帶領下,古鎮鎮結合燈飾產業舉辦燈飾文化藝術節,三鄉鎮結合古典家具產業舉辦首屆中國 (三鄉)古典家具文化節,挖掘和提升我市特色經濟的文化內涵,擴大特色經濟的文化影響力,增加特色產業品牌價值。
與此同時,積極做好文化產業和著作權業培育指導工作,爭取了文化部對電子遊戲遊藝產業發展的支持,促成了全國電子遊戲遊藝機型機種檢測鑑定中心落戶中山。小欖鎮文化藝術產業基地被評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小欖鎮文化藝術產業基地和坦洲鎮伊泰蓮娜首飾主題公園被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文化產業創意園”稱號。大力開展“著作權興業工程”,港口電子遊藝遊戲產業集群、坦洲鎮伊泰蓮娜首飾主題公園、古鎮華藝燈飾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省著作權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小欖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泰華旅遊事業發展有限公司2家文化服務業企業獲得2008年度中山市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支持“中山民生信息中心----網咖視窗”建設工作,得到省文化廳和省信息產業局的肯定。

數位電視

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取得新進展。
2008年,市委、市政府將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納入了全市“十項重要民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注意廣納群言,集思廣益,穩步推進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已完成城區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工作,原城區各區的廣播電視站已合併到市廣播電視台。
目前,數位電視整轉工作紮實推進,制定了《中山市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總體方案》,組建了中山市中廣訊視有限公司,完成了數位電視機房裝修,設備採購安裝,數字前端平台搭建,客戶服務中心組建和業務培訓工作,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了數位電視。實現了全市自然村“村村通”有線電視。最近,在西區沙朗廣浩華庭、翠朗華苑和南區曹邊經濟聯社啟動了城區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小區試點工作,為實施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奠定工作基礎。
展望未來,中山市文化工作者將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的意見》(中委辦[2008]1號文)為重要任務,以建設文化名城、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工作目標,促進“文化民生工程”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全面開展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大力提升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面,積極凝聚名家、打造名作、培育名人,努力擴大文化消費內需,搶抓機遇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與政治、經濟、社會的融合,為我市構建“三個適宜”和諧社會、建設幸福和美中山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