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以面向績效預算改革的中國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為研究主題,演繹面向績效預算的預算績效評價理論結構,詮釋涵蓋評價指標載體、評價技術路徑與評價結果解析的預算績效評價研究架構。在這一體系內,整合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探索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預算績效評價指數模型構建、預算績效評價綜合結果解析。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21世紀以來,伴隨著全球績效預算改革的熱潮,績效預算被定位為中國部門預算改革的遠期戰略,而預算績效評價成為夯實基礎的銜接性階段目標,必須以系統整合與持續發展的眼光審視二者的互動機理。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強調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教育財政投入的同時,也明確了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即協調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係。而高校預算管理的現狀無法適應預算資源有效利用的現實需求,建立旨在提高教育資金管理績效的預算績效評價機制是最佳化高校資源配置的必由之路。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中國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研究》探索了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預算績效評價指數模型構建等理論問題。
作品思想
第一,中國績效預算的漸進式改革實踐對應一種面向績效預算的預算績效評價理論結構。該書沿著理論源於實踐的起點觀、理論結合實踐的過程觀、理論指導實踐的效果觀這一理性思維,搭建了一個多維的預算績效評價理論邏輯架構:理論起點、基礎理論與實現理論。深度整理美國預算管理改革的發展實踐,以預算功能取向分析範式為契合點,透視績效預算與部門預算的內在擬合,演繹提出中國部門預算改革蘊含的“控制核心、績效導向”的混合功能取向;基於這種價值取向,引申確立面向績效預算的預算績效評價理論起點:源於實際的理論前提、面向未來與著眼現實的基礎理論與實現理論、過程控制與結果評價融合的評價理念。以公共選擇理論為切入點,立足效用最大化的經濟人假設,解析官僚與政治家雙邊壟斷交易產生的預算配置低效率,官僚經濟行為引致的預算產出X-無效率,自然引出績效預算作為一種政府經濟行為市場化的糾正工具,形成解釋績效預算起源的基礎理論。契合理論導向,審視績效預算改革的政策基調,結合部門預算基本特徵,採用多種理論交叉視角推導涵蓋績效目標驅動、績效過程管理、績效結果激勵的系統化過程,形成指導預算績效評價實施的實現理論。
第二,該書整合理論規劃與實證篩選流程,構建科學的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基於面向績效預算的預算績效評價理論結構,從預算績效評價視角觀、範疇觀、架構觀與指標觀拓展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規則定位,理論構建以預算配置、執行與決算績效為核心模組,以校級與學院預算為基本對象的初始評價指標;結合統計方法的運用,依次施以集成專家意見認知水平的隸屬度分析、衡量評價體系數據支撐的測量度分析、降低評價信息重疊程度的相關性分析以及改善評價指標識別能力的鑑別力分析,從而實現評價指標的多重實證篩選,形成合理的校級與學院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實現對預算績效的分類與綜合評價。
第三,該書設計層次分析法、熵值法與複合功效函式組合的學院預算績效評價綜合與分類指數模型,輸出預算績效評價指數,提供學院預算績效水平的顯示信號,進一步的實證分析結果發現:案例高校13個二級學院預算綜合績效水平整體偏差,等級分布離散度相對明顯,時序和類型特徵對預算綜合績效的影響程度不顯著。預算分類績效水平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相對綜合指數而言,預算配置績效平均得分略微偏高,預算執行績效平均得分明顯偏高,但仍然處於一般水平,預算決算績效平均得分則明顯偏低,顯示預算決算環節是導致學院預算綜合績效較差的主要原因,時序和類型特徵對預算分類績效的影響程度不顯著。綜合判斷樣本學院在連續的時間段中同樣呈現預算綜合與分類績效穩定差的常態,生均經費配置水平與教學預算經費保障程度成為拖累預算配置績效得分的主要因素;預算收入到位程度較差、預算經費過支與少支現象成為影響預算執行績效的主要因素;學院生均培養支出偏低、自籌經費實現能力欠佳、人均校撥經費不足成為預算決算績效較差的主要因素,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也值得重視。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