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航天員名單
第一批14人 |
人物 | 榮譽 | 備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 唯一一位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又仍是現役的首批航天員。 |
| “國際航天員”證書 | 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之一,在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楊利偉教練員之一。 |
| | 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之一,在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楊利偉教練員之一。 |
| 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 2008年、2013年進入“神七”、“神十”梯隊,2014年初,年滿50歲的陳全光榮退役,成為中國首批退役的太空人。 |
| 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2014年停航停訓。 |
| 三等功2次 |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2014年停航停訓。 |
第二批 |
| | |
| | |
| | |
註:上表用斜體字型表示的是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航天員介紹
楊利偉
費俊龍
費俊龍:男,漢族,江蘇崑山人,黨員,大學文化。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黨,曾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特級
航天員,副軍職,
少將軍銜。曾任
空軍某飛行學院飛行技術檢查員,飛過殲教五等機型,安全飛行1790小時,為
空軍特級
飛行員。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
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是我國第二批進入太空的
航天員。
聶海勝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聶海勝跟隨
神舟十號第二次前往太空,飛行乘組由聶海勝、
張曉光和
王亞平(女)組成,聶海勝擔任
指令長。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
劉洋
劉旺
王亞平
張曉光
鄧清明
鄧清明,男,中國
江西省人,中國首批航天員.1997年年底成為神舟計畫第一批航天員14人中的一員。
他與潘占春、張曉光、趙傳東、陳全等航天員已訓練了15年。
陳冬
選拔條件
第一,年齡。美國所選拔的航天員,大多在40—45歲左右,年齡稍大,飛行經驗比較豐富,遇到一些意外情況可以應付得了。但是我們國家選25—35歲,主要是取了美、蘇雙方優點的做法,綜合起來感覺到比較合適。因為航天員從入選以後到開始訓練,要起碼經過4年以上。從我們的歲數來看,最大的是35歲,如果經過四年,就變成了39到40歲。這樣的情況,還剛好是他在最佳的飛行年齡段。所以,即使訓練後不能馬上執行任務,他也還會有五年多的飛行壽命。
第二,身高。我們要求的身高是1.6米到1.72米。航天員的身高和他的座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整個飛船艙內幾何尺寸是有一定限制的,太高的話不適合。而中國人在這個年齡段裡邊,1.60至1.72米是最多的人選。所以,可以拓寬選拔面。身材還和體重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講,身高要大一點、高一些,體重相對要重一些,體重也是在載人航天裡邊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身高按照這個標準所選拔出來的人,我們可以想像而知,大部分都是短小精悍。
第三,體重。55公斤到70公斤。比較瘦小,是空軍
殲擊機飛行員當中的小矮個。因為體重增加,要占去飛船裡邊總的重量,發射的時候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增加這個重量,就要少帶一些燃料和消耗品,這樣就不合算了。大家知道如果體重增加一公斤,火箭耗費的推力是相當大的,消耗至少增加10萬塊錢。所以,千方百計在航天員的體重上也要挖掘一定的潛力。
第四,性別問題。男性比較多,國外也是這樣,但是國外有一些女性航天員,她們大多擔負著做實驗組織的工作,不是駕駛飛船的。這些人通常稱為“任務專家”,不叫航天員駕駛員,也不叫隨船工程師。她們在挑選的標準和訓練的時間上,都相對的簡單了一些。中國2012年6月中旬,首位女航天員將和其他兩名男航天員一起,搭載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在這之前,全世界已有56名女航天員到過太空,占航天員總數的約一成,其中
美國46人,前
蘇聯3人,
加拿大2人,
法國1人,
英國1人,
日本2人,
韓國1人。而中國的首位女太空人將成為世界第57名女太空人。
第五,職業。航天和航空有一定的聯繫,都是在空中生活,各個國家都是從空軍的戰鬥機駕駛員裡面挑選,中國也不例外。這樣的話,有很大的一個好處,他不用再重新熟悉空中飛行的生活。如果要是一個不會駕駛高性能飛機的駕駛員、飛行員,他要想成為一個航天員,還必須再學一下駕飛機。這樣的話,也複雜了一點,耗費的時間也長了一些,成本也會高一些。因此,從空軍
殲擊機或者是
強擊機的飛行員當中選拔,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他們大部分都是大專以上學歷,工作時間三年以上,而且飛行的時間累計都在600個小時以上。所以,他們都具有三種以上氣象條件下的飛行能力。
選拔要求
2014年9月13日,為更好地完成
空間站建設任務,中國將在近兩年完成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此次選拔暫時不考慮女性。
按計畫,我國將於2016年前後發射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艙,並隨後發射
神舟十一號飛船和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計畫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工作。
我國目前共有21名航天員,全部來自飛行員隊伍,鑒於空間站任務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及專業知識要求更高,從第三批開始,將從跟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的研製部門選拔工程師,加入到航天員的隊伍。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也可能會從醫學專家裡選拔醫生或心理學家。考慮到未來任務對航天員的需求,加上目前航天員隊伍里已有兩名女性,因此暫時不會在第三批中選拔女航天員。
光榮退役
2014年9月10日上午,在
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上中方大會主席
楊利偉透露:中方第一批航天員將退役,中國將進行新的航天員選拔,其中包括女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