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高校,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入選“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國際套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後第二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以來,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2017年和2022年,學校兩度入選全國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本科招生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32個學院,本科專業41個, 含8個科教融合學院。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9個,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學校現有34個一級學科(含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含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設有蘇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國際金融研究院、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外文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簡稱:中國科大,USTC
- 創辦時間:1958年9月
- 創辦人:郭沫若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學校特色:雙一流(2017年、2022年)
985工程(1999年)
211工程(1995年)
111計畫(2006年)
珠峰計畫(2010年)
九校聯盟(C9)(2009年)
2011計畫(2013年)
全國重點大學(1959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1年)
強基計畫(2020年)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2005年)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2023年6月)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領導:舒歌群(黨委書記) 、包信和(校長)
- 專職院士數:79
- 本科專業:41個(截至2024年)
- 碩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4年3月)
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4個(截至2023年10月)
- 國家重點學科: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截至2024年3月)
4個獨立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截至2024年3月)
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截至2024年3月) - 院系設定:32個學院,含8個科教融合學院(截至2024年1月)
- 校訓:紅專並進,理實交融
- 校歌:《永恆的東風》
- 校慶日:9月20日
- 院訓:紅專並進,理實交融
- 院歌:《永恆的東風》
- 地址:北校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4號
南校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徽州大道1129號
西校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443號
東校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金寨路96號
高新校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復興路100號
中校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373號 - 院校代碼:10358
- 主要獎項:7次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截至2024年)
1次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5次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截至2024年)
7次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截至2024年)
4次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截至2024年)
19次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截至2024年)
3次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截至2024年)
1次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截至2024年) - 知名校友:汪洋 、趙忠賢 、華羅庚 、朱清時 、尹志堯 、侯建國 、潘建偉 、李一良
- 知名教師:陳國良 、程福臻 、施蘊渝 、史濟懷 、向守平 、常印佛
歷史沿革
追根溯源
- 建校背景
- 醞釀與審批
- 籌備過程
建校初期

“文革時期”
改革創新
重新崛起
展望未來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學院 | 系 | 專業 |
---|---|---|
少年班學院 | - | -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系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機率統計系 | ||
計算與套用數學系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
物理學院 | 物理系 | 物理學 套用物理學 天文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近代物理系 | ||
天文學系 | ||
光學與光學工程系 | ||
工程與套用物理系 | ||
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管理科學系 | 管理科學 | |
統計與金融系 | 金融學 統計學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化學物理系 | 化學 |
套用化學系 | ||
化學系 |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學 |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 地球物理與空間科學技術系 | 地球物理學 大氣科學 空間科學與技術 |
地球化學與行星科學系 | 地球化學 行星科學 環境科學 | |
工程科學學院 | 近代力學系 | 理論與套用力學 |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安全科學與工程系 | 安全工程 |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外語系 | 英語 |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 考古學 | |
科技傳播系 | 傳播學 網路與新媒體 |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 電漿物理與聚變工程系 核科學與工程系 | 核工程與核技術 工程物理 套用物理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未來技術學院 | 未來技術學院 | 量子信息科學 |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 ||
生命科學學院 | 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系 | 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 |
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 | ||
系統生物學系 | ||
醫藥生物技術系 | ||
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信息與智慧型學部 |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自動化系 | 自動化 | |
人工智慧專業 | 人工智慧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體工程 |
微電子學院 | 微電子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 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 信息安全 網路空間安全 |
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院 | 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院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官網簡介頁面和專業介紹頁面數據不一致): |
附屬醫院

學科建設
- 學科概覽
類別 | 名稱 |
---|---|
“雙一流”建設學科 |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天體物理、地球化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安全技術及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安徽省一級重點學科 | 哲學、天文學、地質學、生態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 蘇州高等研究院(國家級工作站)、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級工作站)、附屬第一醫院(國級工作站)、國際金融研究院(國級工作站)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數學、物理學、化學、力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統計學、光學工程、工商管理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生態學、網路空間安全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力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網路空間安全、臨床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納米科學與工程、量子科學與技術、行星科學與探測技術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馬克思主義理論、考古學、大氣科學、機械工程、軟體工程、公共管理學 |
專業學位授權點 | 金融、套用統計、法律、智慧財產權、新聞與傳播、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生物與醫藥、臨床醫學、工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文物 |
截至2024年5月 |
- 學科排名
時間 | 學科 | 學科排名 |
---|---|---|
2024年 |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 | 前1‰ |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環境與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植物學與動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免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經濟學與商學、神經學和行為學 | 前1% | |
參考資料: |
師資力量

時間 | 姓名 | 院士類別 |
---|---|---|
2023 | 俞漢青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21 | 封東來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萬寶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19 | 常進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陸夕雲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孫凝暉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吳漢明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楊金龍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葉向東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俞書宏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趙紅衛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17 | 卞修武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竇賢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何國威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陸軍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田志剛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王建宇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張東輝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趙宇亮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15 | 陳仙輝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陳曉非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杜江峰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景益鵬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李建剛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劉明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孫世剛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吳偉仁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2013 | 金紅光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劉文清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譚鐵牛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向濤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謝毅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尹浩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趙政國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11 | 高鴻鈞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葛均波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李天初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李亞棟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潘建偉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沈保根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楊學明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張明傑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周忠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09 | 包信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崔向群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江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萬立駿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萬元熙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吳曼青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鄭永飛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07 | 吳一戎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5 | 王紅陽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吳以成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張裕恆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03 | 陳國良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郭光燦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洪茂椿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侯建國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李燦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李曙光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饒子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吳奇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朱日祥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01 | 范維澄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石耀霖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許祖彥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1999 | 杜善義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楊國楨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1997 | 白春禮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歐陽鐘燦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施蘊渝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魏復盛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伍小平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1995 | 何多慧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國傑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馬志明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1993 | 陳顒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王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1991 | 朱清時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參考資料(註:未收錄兼職院士):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時間 | 基地名稱 | 批次 |
---|---|---|
2020年度 | 華夏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第二批 |
錢學森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王綬綰天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2019年度 | 華羅庚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第一批 |
嚴濟慈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盧嘉錫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貝時璋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趙九章地球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大學生心理學、電磁學、生理學、天體物理概論、微積分、線性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實驗、地震學原理與套用、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並行計算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數學實驗、並行計算、大學物理實驗、線性代數、微積分、生理學、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電磁學、地震學原理與套用、線性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天體物理概論、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生心理學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 陶瓷藝術鑑賞與製作、認識宇宙、科學簡史·科學革命篇、地震活動與地震學、核聚變——人類理想新能源、來自量子世界的新技術、系統生物學與生命、生命科學導論、化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生活中的光學、人體健康的衛士:免疫系統、極地考察與全新世生態地質學、科學簡史·中國科學篇、中華文化精髓修養之入門及儒家修養篇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物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信息與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少年班—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國科大-微軟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實驗區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數學類、物理學類、電子信息工程、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地球物理學、信息安全、軟體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 |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物理學專業、天文學專業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電磁學》課程教學團隊、基礎生物學教學團隊、微積分類課程教學團隊、並行計算相關課程教學團隊、天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相關課程教學團隊 |
- 英才教育

- 優秀博士論文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 科研機構
類別 | 機構名稱 | 批准部門 |
---|---|---|
國家研究中心 | 科學技術部 | |
國家實驗室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 國家計委 |
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 |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計委 |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 科學技術部 | |
精準智慧型化學重點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 | |
免疫應答與免疫治療重點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 | |
認知智慧型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同依託) | 科學技術部 | |
深空探測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同依託) | 國防科工局 |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 科學技術部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熱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 | 大尺度火災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科學技術部 |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 教育部 | |
其他 | 科學技術部 | |
參考資料(數據截至2020年4月): |
機構名稱 | 批准部門 |
合肥同步輻射光源 | 國家計委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聯合) | 國家發改委 |
未來網路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合肥一級站) | 國家發改委 |
合肥先進光源 | 國家發改委 |
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實驗設施(聯合) | 國家發改委 |
參考資料(數據截至2020年4月): |
類別 | 名稱 |
---|---|
率先行動機構 | |
中國科學院合肥大科學中心 | |
中國科學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 | |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聯合) | |
中國科學院星系宇宙學重點實驗室(聯合) | |
中國科學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電磁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空間信息處理與套用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聯合) | |
中國科學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 |
中國科學院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聯合) | |
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 | |
其他 | 中國科學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合肥分中心 |
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聯合) | |
中國科學院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中國科學院臨床研究醫院(合肥) | |
參考資料(數據截至2020年4月): |
名稱 | 批准單位 |
---|---|
教育部 | |
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腦啟發智慧型感知與認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數位技術的數學基礎與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城市公共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
網路文化內容認知與檢測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 文化和旅遊部 |
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 | 應急管理部 |
量子信息科學安徽省實驗室 | 安徽省 |
先進光子科學技術安徽省實驗室 | |
微尺度物質科學安徽省實驗室 | |
生物醫學與健康安徽省實驗室 | |
人工智慧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聯合) | |
高性能計算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安徽省科技廳 |
分子醫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光電子科學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計算與通訊軟體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生物質潔淨能源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細胞動力學與化學生物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大數據分析與套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未來網路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衰老生物醫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安徽套用數學中心 | |
積體電路科學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量子網路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圖形計算與感知互動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數字安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科學儀器製造與套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智慧型低碳信息技術與裝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新發突發傳染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安徽省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安徽省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先進功能材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安徽省教育廳 |
物理電子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網路傳播系統與控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 |
生物技術藥物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無線網路通信安徽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工商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業融合研究中心 | |
智慧型決策博弈與數字經濟創新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 |
科學教育與傳播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 |
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 |
城市公共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
先進技術與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 |
微電子與光電子技術研究院 | |
安徽省醫藥生物研究院 | |
先進核聚變能和電漿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 |
安徽大數據套用協同創新中心 | |
精密科學儀器安徽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 |
表界面化學與能源催化安徽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 |
安徽省語音及語言技術工程實驗室 | 安徽省發改委 |
安徽省熱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 |
安徽省先進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實驗室 | |
安徽省廢水資源化利用工程實驗室 | |
安徽省仿生材料工程實驗室 | |
安徽省功能膜材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 |
安徽省多肽藥物工程實驗室 | |
安徽省新型能源梯級利用工程實驗室 | |
機器人安徽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 安徽省質監局、安徽省發改委等 |
參考資料(數據截至2023年4月): |
名稱 | 共建單位 |
---|---|
中國科學院星系宇宙學重點實驗室(星系和宇宙學聯合實驗室)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技術與核電子學聯合實驗室)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網路傳播系統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網路傳播系統與控制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新能源材料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空間信息處理與套用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環境污染控制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量子生物物理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化學物理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蛋白質科學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網路與通信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瀋陽計算技術研究所 |
綠色合成化學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數學物理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
科技傳播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
強子物理研究中心 |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
無機固體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高分子薄膜與溶液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
分析化學研究夥伴小組 | 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
超精密控制與系統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微納電子系統集成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生物質催化轉化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天然活性多肽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
超導量子器件與量子信息聯合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及遙感所、地理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廣州地化所、紫金山天文台、國家天文台及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桂林理工、成都理工、澳門科技大學、香港大學 |
海洋物理聯合實驗室 | 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科大華為信息技術研究所 | 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SHINCRON先進薄膜工藝與材料聯合實驗室 | 日本SHINCRON公司 |
中國科大-黃山永佳膜技術與膜材料聯合研發中心 | 黃山永佳(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科大國購機器人研究中心 | 合肥高新區、國購集團 |
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 | 應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參考資料: |
- 重大科學裝置

科研成果
- 科研成就概況
- 科研特色
- 重大突破
- 重要進展
- 量子糾纏研究
年度 | 項目名稱 | 入選類別 |
---|---|---|
1998 | 我國科學家關於夸克質量比的研究國際領先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從四氯化碳催化熱解制金剛石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1999 | 我國科學家確定碳60單分子在矽表面的取向狀態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2000 | 過去3000年企鵝數量的變化與環境演變研究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2001 | 科學家成功直接觀察分子內部結構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中國科技大學C60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研究獲重要進展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
C60單分子的高分辨表征和新型二維取向疇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2003 | 中國科技大學在量子通信實驗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多光子量子糾纏態的操縱與鑑別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2004 | Entanglement breaks new record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歐洲物理學會) |
Five-Photon Entanglement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 | |
我國量子信息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五光子糾纏和終端未定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實現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2005 | 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首次單分子自旋態控制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2006 | 實現兩粒子複合系統量子態的隱形傳輸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發現一種可有效通過皮膚傳送大分子藥物的透皮短肽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
Attack of the Teleclones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 | |
在光纖通信中成功實現一種抗干擾的量子密碼分配方案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
2007 | 光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和算法套用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在多光子糾纏和光學量子計算的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
實現六光子薛丁格貓態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2008 | New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 年度十大科學進展《SCIENCE》 |
鐵基超導材料研究獲重大進展 | 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新型鐵基高溫超導材料的發現及相圖研究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鐵基高溫超導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
量子中繼器實驗被完美實現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Slow but sure progress towards quantum computing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歐洲物理學會) | |
2009 | 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基於自旋的量子調控實驗研究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成功實現太陽能冶煉高純矽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雙功能單分子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
2010 | 實現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實驗實現最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新聞 | |
2012 | Data teleportation: The quantum space race | Features of the Year(NATURE) |
Quantum hops | 2012 Science News Top 25 (SCIENCE NEWS) | |
可擴展量子信息處理獲重大突破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可擴展量子信息處理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2013 | Foiling Quantum Hackers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 |
實現最高解析度單分子拉曼成像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基於等離激元增強拉曼散射實現單分子化學成像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2014 | 量子通信安全傳輸創世界記錄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2015 | 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實現對單個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探測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Double quantum-teleportation milestone | 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英國物理學會) | |
納米尺度量子精密測量 |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
中科大首次成功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 國際/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2016 | 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研製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2017 | A quantum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proved its potential in 2017 | Top ten science stories of 2017 (Science News) |
Particle-free 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chieved in the lab | 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 | |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 年度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量子通信“從理想王國走到現實王國”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悟空”發現疑似暗物質蹤跡(我校參與)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量子系統研發創紀錄,中國實現星地量子通信 | 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 |
“墨子號”實現星地量子通信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2018 | Quantum Cryptography via Satellite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 |
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我校參與)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2019 | 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實現對引力誘導量子退相干模型的衛星檢驗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界面單位點”新型催化劑結構設計與氫氣中微量CO的高效去除 |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
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2020 | 科學家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科學家攻克20餘年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黑磷複合材料的“界面重構”實現高倍率高容量鋰存儲 |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
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2021 | “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優越性實驗 | 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 |
稀土離子實現多模式量子中繼及1小時光存儲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1400萬億電子伏特 我國科學家觀測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參與)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參與)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可程式二維62比特超導處理器”祖沖之號“的量子行走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參與)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基於稀土離子的固態量子存儲 |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
”祖沖之號“”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研製成功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凱勒幾何兩大核心猜想被證明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拉索“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參與)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參與)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2022 | 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開創超冷化學的新紀元) | 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英國物理學會) |
實數量子力學檢驗系列實驗 | 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 | |
我國科學家將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參與) |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實現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二氧化碳“變”葡萄糖和脂肪酸(參與) | 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
參考資料: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 學術期刊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名

- 校徽

-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訓
- 校歌
永恆的東風 郭沫若/詞 呂驥/曲 迎接著永恆的東風,把紅旗高舉起來,插上科學的高峰! 科學的高峰在不斷創造,高峰要高到無窮,紅旗要紅過九重。 我們是中國的好兒女,要刻苦鍛鍊,辛勤勞動, 在黨的溫暖撫育、堅強領導下,為共產主義事業作先鋒。 又紅又專,理實交融,團結互助,活潑英勇, 永遠向人民學習,學習偉大領袖毛澤東。 |
- 校慶日
- 理念精神
校區情況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
名譽校長 | |
黨委書記 | |
校長 | |
常務副校長 |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副校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監察專員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委、校長助理 | |
黨委常委、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執行院長 | |
黨委常委、黨委統戰部部長 | |
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 | |
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 | |
領導信息截至2024年8月 |
歷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校長 | 1958.9-1978.6 | 黨委書記 | 1958.9-1963.5 | ||
1980.2-1984.9 | 1963.5-1975.11 | ||||
1985.4-1987.1 | 1975.11-1977.9 | ||||
1987.1-1988.2 | 1977.9-1978.10 | ||||
1988.2-1993.7 | 1978.11-1987.1 | ||||
1993.7-1998.6 | 1987.1-1988.2 | ||||
1998.6-2008.9 | 1988.2-1990.4 | ||||
2008.9-2015.1 | 1993.8-1998.7 | ||||
2015.3-2017.6 | 1990.4-1993.8 | ||||
- | - | 1998.7-2003.5 | |||
- | - | 2003.5-2008.9 | |||
- | - | 2008.09-2018.05 |
校園環境
宿舍
食堂
體育設施
校園風景





知名校友
姓名 | 簡介 |
---|---|
趙忠賢 | 物理學家,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 |
華羅庚 |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朱清時 | 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尹志堯 | 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
侯建國 | 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潘建偉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
李一良 | 香港大學天體生物學教授 |
所獲榮譽
學校榮譽
時間 | 所獲榮譽 |
---|---|
1959年 | 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
2011年 | 入選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名單 |
2017年9月/2022年2月 | 兩度入選全國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2023年1月 | 榮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
2023年6月 | 入選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名單 |
2024年1月 | 入選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評選的新一期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 |
學校排名
- 國內排名
時間 | 排名 |
---|---|
2019年5月 | 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6名 |
2023年3月 | 2023軟科綜合性大學排名(主榜)第七名 |
2024年4月 | 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7名 |
- 國際排名
時間 | 排名 |
---|---|
2019年9月 | 2020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第80名 |
2020年6月 | 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亞洲第10,國內第3 |
2020年9月 | 2021世界大學排名第87位,國內第4 |
2022年10月 | 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第74位 |
2023年9月 | 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第57位 |
時間 | 排名 |
---|---|
2019年6月 |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89位 |
2020年6月 |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93位,國內第6 |
2021年6月 |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98位 |
2022年6月 | 2023QS世界大學排名第94位 |
2023年6月 | 2024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7位 |
時間 | 排名 |
---|---|
2019年10月 |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28名,國內第3 |
時間 | 排名 |
---|---|
2019年8月 | 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01-150名 |
2020年8月 |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73名 |
2022年8月15日 | 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入選百強榜單 |
2023年8月15日 | 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63名 |
地圖信息
位置: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373號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