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由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研究進展由《
中國基礎科學》、《
科技導報》、《
中國科學院院刊》、《
中國科學基金》和《
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
兩院院士、
973計畫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終選兩輪投票選出。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獲獎名單
2019年
一、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二、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三、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
五、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六、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
七、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
八、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九、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十、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
2018年
一、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二、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三、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
四、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慧型型DNA納米機器人
五、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六、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
七、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
八、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九、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十、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
2017年
一、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
三、首次探測到雙粲(can)重子;
四、實驗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
五、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
六、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
七、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八、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
九、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
十、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2016年
一、研製出將
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五、揭示RNA剪接的關鍵分子機制;
六、發現
精子RNA可作為記憶載體將獲得性性狀跨代遺傳;
七、研製出首個穩定可控的單分子電子開關器件;
八、構建出世界上首個非人靈長類自閉症模型;
九、揭示
胚胎發育過程中關鍵信號通路的表觀遺傳調控機理;
十、揭示水的核量子效應
2015年
一、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二、理論預言並實驗驗證外爾半金屬的存在;
三、揭示伊波拉病毒演化及遺傳多樣性特徵;
四、實現對反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測量;
六、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
七、揭示人類原始
生殖細胞基因表達與表觀遺傳調控特徵;
八、解析細胞炎性壞死的關鍵分子機制;
九、研製出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劑;
十、實現對單個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探測
2014年
一、闡明獨腳金內酯調控水稻分櫱和株型的信號途徑;
三、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既可提高產量又可降低
環境成本的種植模式;
八、證實青藏高原通過下部地殼物質流動和上部地殼沿斷層塊體滑移兩種方式向東擴張;
九、利用納米限域的單鐵催化劑實現天然氣直接制乙烯;
2013年
四、
北京譜儀Ⅲ觀測到一種包含至少4個夸克的帶電粒子;
六、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將小鼠體細胞誘導轉化為
多能幹細胞;
八、研發出一種兼具大彈性應變、低模量和高強度的
相變金屬
納米複合材料中國石油大學;
2012年
三、闡明二疊—三疊紀之交
生物大滅絕及其復甦模式和原因;
五、揭示兩種天然產物靶向特異蛋白治療白血病的機制;
七、生態學試驗證實Bt
轉基因棉花種植可促進對害蟲的生物控制;
八、解析出TAL效應蛋白特異性識別DNA的結構基礎;
十、發現利用倒置結構可提高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
能量轉換效率。
2011年
四、顯微光學切片層析成像獲取小鼠全腦高解析度圖譜、
五、出兼具低場高靈敏和高場大磁電阻的矽基磁電阻器件、
七、揭示Tet
雙加氧酶在哺乳動物表觀遺傳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
四、中國發現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
六、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
八、揭示蛋白質賴氨酸
乙醯化在細胞代謝中的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