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80 年; 2002 年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現設有南方民族文學研究室、北方民族文學研究室、蒙古族文學研究室、藏族文學研究室、民族文學理論與當代民族文學研究室、《民族文學研究》編輯部、圖書資料室、辦公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80 年
  • 在職人員:43人
  • 內設:南方民族文學研究室 等
  • 專業人員:38人
  • 行政人員:5人
  • 專業職務者:22人
  • 學位獲得者:13人
  • 研究員:8人
機構概況,機構發展,研究平台,南方民族文學研究室,北方民族文學室,藏族文學研究室,蒙古族文學研究室,民族文學與當代文學研究室]b],《民族文學研究》編輯部,

機構概況

民族文學研究所主要以研究中國各民族的文學傳統、文化傳承及其在現、當代文化語境中的文學創造力為主要使命,並力圖為中國各民族文學的發展規律和中國民族文學的理論研究提供學理性的總結、反思與分析,探索並建立自身的學術研究基礎和學術機制。研究所匯集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少數民族學者和漢族學者,以期達成學術視界的“自觀”(emic)與“他觀”(etic)的兩相融合。截止到2011年,全所在職人員43人,其中,占88.4%;,占11.6% 。專業人員中,具有高級(研究員8人、編審2人,副研究員12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4人,在讀博士學位7人;碩士;包括蒙、漢、藏、苗、彝、白、壯、維吾爾、柯爾克孜、滿、達斡爾、朝鮮等十餘個民族成份,通曉一門或一門以上民族語言的專業人員約占4/5 ,已形成一支具有實力和獨具特長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科研隊伍。

機構發展

截止到2011年,民族文學研究所先後承擔了“中國少數民族史詩研究”、“《格薩爾》的蒐集、整理與研究”、“《格薩爾》藝人演唱本”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 ( 文學概況 ) 叢書’編寫”、“中國各民族文學關係研究”等國家重大課題。該所在中國少數民族史詩、中國各民族文學關係史、中國少數民族經籍文學,以及部分少數民族的漢語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學術界也有較大影響。此外,在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口頭傳統、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該所科研人員長期堅持深入民族地區進行田野工作,通過參與觀察、採錄、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掌握科研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在田野實踐中,科研人員積累了豐富的民族志資料,蒐集了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民族文學文本,為學科的基礎研究與理論探索奠定了基礎。該所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資料庫”、“中國少數民族文學資料庫”、“中國民族文學網”、“中國少數民族口頭傳統田野研究基地”等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1979) 、中國蒙古文學學會(1989)、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1996)、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少數民族婦女文學交流中心、中國少數民族薩滿文化研究中心、口頭傳統研究中心均設在民文所。
民族文學研究所與全國各地的民族文學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先後與新疆、西藏、內蒙古、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甘肅、青海、寧夏、吉林、遼寧、黑龍江、湖南、湖北及北京市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數十個民族文學研究機構和民族院校建立了工作關係或學術聯繫。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1979) 、中國蒙古文學學會(1989)、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1996)、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少數民族女性文學研究中心、中國少數民族薩滿文化研究中心,口頭傳統研究中心均設在民族文學研究所。
民族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與國際顯學如藏學、蒙古學、維吾爾學、突厥學、彝學、苗學、納西學等有著緊密的聯繫。通過出訪、研修、留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接待外賓來訪等多種方式,該所已與日本、美國、德國、蒙古、朝鮮、韓國、芬蘭、匈牙利、俄羅斯等國的學術機構和學術同仁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學術聯繫。
民族文學研究所的學術方向,充分體現了具有國際前沿水準的學術自覺,體現了“弘揚文化,振興學術,傳承文明”的辦所宗旨和“立足國情、立足當代”的工作方向,在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促進社會進步、民族平等、文化溝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平台

南方民族文學研究室

南方民族文學研究室(以下簡稱“南方室”)就是這大花園中的賞花者和品花者集體。第一任室主任是民族文學研究的泰斗馬學良教授;其後,侗族學者鄧敏文、納西族學者白庚勝、彝族學者巴莫曲布嫫都先後擔任過該室的主任或副主任。苗族、白族、壯族、漢族等民族的研究人員,劉亞虎研究員任室主任。
截止到2011年,南方室已出版《東巴神話象徵論》、《東巴神話研究》、《鷹靈與詩魂──彝族古代經籍詩學研究》、《苗族圖騰與神話》、《南方史詩論》、《沒有國王的王國》等著作。南方室按照所里原來關於“單個民族文學史——各民族文學關係史——多民族文學史”“三個台階”的構想,聯合南方地區各民族學者,穩步地進行撰寫“中國民族文學史”偉大工程的南方民族文學部分的工作。第一個台階的成果,南方地區已經出版了壯、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彝、傈僳、納西、哈尼、拉祜、基諾、白、羌、普米、阿昌、獨龍、怒、苗、瑤、土家、佤、德昂、布朗、京等27個民族的文學史,僅欠景頗、畲、仡佬、高山等四個民族還沒有出版文學史;第二個台階的成果,南方室出版了《中華民族文學關係史》(南方卷)、《中國南方民族文學關係史》(上中下三卷)。它們以華夏/漢族與少數民族有關文學的文本(作品)、文獻(相關記載)、文化(主要指活形態文化遺存)等“三文”為基礎,系統地論述從先秦到清末數千年南方各民族(重點在華夏/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文學發展交流的歷史;或者說從民族文學關係的角度研究中國文學史,探索在中國文學發生髮展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文學文化互動互補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或者說在大中華文學的背景下從縱的方面研究少數民族文學文化的發展脈絡,闡明它們在中華民族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與主流文學的關係。等等。另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敘事詩研究”以優秀等級結項,院B類重大課題“南方民族神話敘事研究”也已完成。

北方民族文學室

北方民族文學室的前身是西北民族文學研究室。1980年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創建之時,西北民族文學研究室隨之成立。哈煥章任第一任室主任(1980─1988年),郎櫻任第二任室主任(1988─1993年)。1993年,西北民族文學研究室更名為北方民族文學研究員,孟慧英任北方民族研究室主任(1993—1999年)、苑利任副主任(1993—2005年)。阿地里·居瑪吐爾地是任室主任(2006年-)。
主要研究方向:突厥語民族文學與滿—通古斯語民族文學,包括古典文學與口承文學。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突厥語民族史詩、敘事詩、民間文化、口頭傳統、古典文學等。
截止到2011年,在突厥語諸民族史詩、口頭傳統與維吾爾古典文學研究始終是研究室的強項,成績尤為突出,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專著:如《瑪納斯論》(郎櫻),《<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評傳》(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與托汗·依薩克合作),《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阿地里·居瑪吐爾地),《哈薩克英雄史詩研究》(黃中祥)等多部,其中有一些獲得國內不同層次的獎勵,有些還被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出版。此外,研究室人員在田野研究基地建設、資料積累、國內外學術交流方面亦有一定建樹,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研究室成員撰寫的突厥語民族史詩與口頭傳統的研究論文數量可觀,且具有很大影響,有很多被翻譯成英語、日語等多國語言、在國外刊物上刊載。研究室人員長期注重田野調查,多次赴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田野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具有豐富的田野調查經驗和雄厚的資料積累。在維吾爾族古典文學研究方面也取得突出成果,出版的著作有《<福樂智慧>與東西方文化》(郎櫻),《<福樂智慧>與維吾爾文化》(熱依汗·卡德爾)等3部。

藏族文學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藏族史詩《格薩爾》
藏族作家文學與民間文學
主任:丹曲
研究人員:
甲央齊珍
發展情況
藏族文學研究室成立於1983年3月。1984年起,藏族史詩《格薩爾》在連續三個五年計畫(“六五”、“七五”、“八五”)中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究課題。
主要研究成果
《格薩爾王》(2008),《藏族當代作家漢語創作論》(2008)、《人在旅途——藏族<格薩爾王傳>》說唱藝人尋訪散記》(2007),《藏族婦女口述史》(2006)、《格薩爾王全傳》(上下卷,2006),《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唐卡》(2003),《格薩爾精選本》(1-17卷,2002-2008),《格薩爾藝人桑珠說唱本》(2001),《格薩爾論》(1999),《生命之輪——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1998),《風馬考》(1996),《民間詩神——格薩爾藝人研究》(1995),《<格薩爾>與藏族文化》(1994),《格薩爾研究集刊》(1-6集,1985-2003),《西藏的神靈和鬼怪》(1993),《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格薩爾>》(1990)等。
近期研究課題
藏文《格薩爾》精選本
藏族當代文學“邊界寫作”研究
格薩爾藝人研究

蒙古族文學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蒙古族英雄史詩與英雄傳說
蒙古族作家文學與民間文學
主任:斯欽孟和
研究人員:
孟根娜布其
發展情況
蒙古族文學研究室的前身是內蒙古東北室,1983年成立;1993年撤銷內蒙古東北室,成立蒙古族文學研究室。
主要研究成果
《展開4000年前摺疊的歷史——共工傳說與良渚文化平行關係研究》(2009),《蒙古英雄史詩大系》(1-4卷,2007-2009),《楠木鄂倫春語研究》(2009),《互動哲學——後辯證法與西方辯證法史略》(2007),《格斯爾全書》(1-7卷,2002-2008),《格斯爾研究》(2006),《蒙古史詩:從程式到隱喻》(2006),《衛拉特英雄故事研究》(2006),《汗哈冉貴——衛拉特英雄史詩文本及校注》(2006),《中國各民族文學關係研究》(元明清卷,2005),《格斯爾版本及源流研究》(2004),《口頭敘事與村落傳統》(2004),《比較文學:文學平行本質的比較研究——清代蒙漢文學關係論稿》(2002),《口頭敘事與村落傳統》(2004),《比較文學:文學平行本質的比較研究——清代蒙漢文學關係論稿》(2002),《二十世紀西方蒙古學)(2002),《卡爾梅克<江格爾>校注》(2002),《蒙古英雄史詩源流》(2001),《江格爾與蒙古族宗教文化》(1999),《江格爾論》(1999),《尹湛納希年譜》(1991)等。
近期研究課題
蒙古族烏力格爾說唱傳統研究
蒙古族史詩研究
蒙古文學關係研究
蒙古族民俗研究

民族文學與當代文學研究室]b]

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文學理論與當代民族文學批評
口頭詩學與民間文藝學
史詩理論與神話理論
研究人員:

《民族文學研究》編輯部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領域中唯一的國家級學術刊物,《民族文學研究》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主辦、面向國內外發行的學術理論期刊。1983年11月創刊,1990年由雙月刊改為季刊;目前每期為9個印張,144頁,20餘萬字。首任主編劉魁立,歷任主編哈煥章、劉魁立,在任主編包明德;常務副主編關紀新。
《民族文學研究》的辦刊宗旨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思想方法,貫徹黨的“雙百”方針和民族政策,以嚴格的學術標準,選擇刊發有關我國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專題論文、調查報告和文學資料等。《民族文學研究》面向少數民族文學專業或業餘研究工作者、文科大專院校師生、民族工作者和民族文學愛好者。
《民族文學研究》的主要欄目有:古代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研究、現當代少數民族作家作品評論、民族民間文學論壇、理論思索與建設、民族文化與民族文學比較研究、學術著作推介、國外研究之窗、學術動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