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是中華地圖學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 作者: 譚其驤
- 出版社:中華地圖學社
- 出版時間:1975年
- 頁數:86 頁
- 定價:5.1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7503105593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是中華地圖學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是中華地圖學社出版的圖書
概述圖冊(1張) 東晉十六國地圖(11張)分享你的世界查看更多 288 東晉十六國的末路 我們所認為的“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輩出的三國時代,其實就是這群舊有貴族瓜分東漢遺產、讓下層貧苦百姓連年征戰的混亂局面。就這樣,北魏、劉宋正式拉開了南北朝的序幕,東晉十六國時代結束。 時拾史事 4 你知道東晉十六國中...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420年-589年)和北朝(439年,一說386年-581年)的統稱,指中國歷史上從420年東晉滅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統一全國形成的南北對峙局面。 [71-72] 南朝承自東晉,從420年劉裕代晉算起,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北朝承自十六國,首個政權...
亂世之後還是亂世。從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300年間,皇權與軍權在爭鬥,士族與寒門在角逐,草原與中原在交融,整箇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300年,是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300年,也是思想大轉折、大變革的300年。為了迎來統一,中華文明在痛苦中自我磨鍊、反思、蛻變。自此以後,中華文明的面貌煥然一新,...
參考資料 1 東晉南朝的行政區劃.戰略網 [引用日期2012-11-30] 2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2)——南北朝時期圖組.國學導航-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引用日期2022-06-16] 南北朝行政區劃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49006次 編輯次數:2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青青的麥田year(今天) 突出貢獻榜 ...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主要分為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三國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
歷史沿革 漢朝時期,為廣成縣,王莽時名平虜。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置廣都縣,屬北平郡。東晉太元十五年,北平人吳柱作亂,破北平郡,轉寇廣都,入白狼城。北魏太平真君八年,白狼縣、建德縣、望平縣併入廣都縣,隸屬建德郡。有金紫城。北齊時期,廣都縣廢入龍城縣。地理環境 廣都縣治廣都城。另據《魏書》記載...
(5)區域歷史地理研究 區域歷史地理研究的最大特點是選擇一個特定的區域進行歷史地理的綜合研究,這是歷史地理研究的一個全新領域,目前尚薄弱,代表性的論著為鄒逸麟主編的《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歷史地圖編制 這方面比較重大的成果有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八冊(地圖出版...
為了驗證上述結論的準確性,本人又查閱了一些其他歷史資料,以期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作進一步佐證。其中中華地圖學社1975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提供的信息,既增加了證據的種類,又提高了結論的權威性。因為在其內的有關地圖上明標著我們所需要的內容。一是在第四冊的《東晉》圖上,在高郵城西北(今金湖縣境內...
作品:《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8冊)》共482 元《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 《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 《第七冊:元、明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 《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一冊:原始社會...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是1982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其驤。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第六冊:宋•遼•金時期;第七冊:元•明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三冊》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其驤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
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缺少高郵縣建置及治所。但依《宋書》作者沈約的記述,東晉時,高郵縣置是存在的。地圖上的缺失,當為技術性的省略。《高郵州志》中提到的三阿,在高郵地境西北部,但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上,其標識符號僅為一重要的聚邑,而不是縣置。三阿之所以赫然在...
三國時期,東莞郡屬徐州,吳增僅《考證》轄東莞、東安、臨朐、廣、蒙陰五個縣,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同,但《重修莒志》卷四“沿革表”則云:“東莞郡,魏分琅邪、北海等四郡置,統東莞、東安、安丘、蓋、臨朐、劇、廣七縣。”未知何據。西晉時期,東莞郡屬徐州,據《晉書·地理志下》,晉太康元年(...
”當時在今潢川南城新置弋陽郡,與原弋陽郡南北相望,出現南北弋陽。《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59頁-60頁圖示,弋陽郡、潢川同為一處,此前歷代弋陽郡址均圖示在潢川之西北處黃國故城。武平元年(570年),省北弋陽入南弋陽,更名定城,即弋陽郡治定此城。歷為都城、郡治的北弋陽易名隆古,頗有興隆古城之意。旋...
⑨、見中華書局本《晉書》七冊。2138頁。⑩、見中華書局本《宋書》四冊。1170頁和1179頁。⑴、見《中國歷史地圖集》四冊。27━28頁。⑵、見民國《中江縣誌》卷十五《古蹟》:“飛烏廢縣”條。⑶、見民國《中江縣誌》卷一《輿地沿革》。大事輯要 郪縣在歷史上曾有過光輝的一頁,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史跡...
歷史文化 六鎮是北魏建都平城(山西大同)後,為防範柔然人入侵和羈縻高車人而沿著長城一線,在西起內蒙古五原,東到今張家口的1000公裡邊界上設定的六大軍事重鎮。據清代學者沈垚《六鎮釋》考證,六鎮範圍自西向東依次為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據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將柔玄鎮標...
這就給秦郡的歷史分歧留下了根子。事實上,始皇統一中國時分設36郡中,沒有南海、九原、桂林和象郡,當時南海等郡地還未納入秦王朝的版圖。所以,《漢書·地理志》載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郡中所缺4郡,應按《史記》等書補充楚郡等4郡。以上共為42郡(包括內史)。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認為秦王朝...
他性格訥澀昏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年少時不喜讀書,以捕老鼠為樂。更喜歡玩擔幢的遊戲,把七丈余長的大木幢頂在雙肩、牙齒上玩耍,就算牙齒因此折斷也樂此不疲。蕭寶卷不喜歡跟大臣接觸,常常出宮閒逛,每次出遊都一定要拆毀民居、驅逐居民,並且大量賞賜佞臣,造成國家的財政困難。更殺害不少的大臣,...
這一發現證實,我國古代民族鮮卑人自古以來就居住在此,至少從那時起他們就同中原有密切的聯繫,從而解開了歷史學界千百年來對鮮卑族發源地大鮮卑山的千古之謎。中國歷史地理學泰斗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和第四冊,均據以修訂再版,在大興安嶺北段赫然標上了“大鮮卑山”。後記 匈奴別部的烏桓、...
1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1987年版 2 令狐姓來源.中文百科線上 [引用日期2012-09-19] 3 胡改令狐 唐代詩人溫庭筠有詩云:“自從元相登庸後,天下諸胡盡帶鈴”。 4 《左傳·成公·成公十八年》:二月,乙酉朔,晉侯悼公即位於朝,……,時使魏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 5 《遵義府志...
歷史沿革 《禹貢》為冀州之域;夏屬觀扈國。春秋為衛地,後屬晉;戰國屬魏國。漢代為內黃縣地,晉為長樂縣(治在今安陽縣永和鎮)地,屬魏郡。北齊廢長樂併入臨漳,隸屬司州清都尹臨漳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分臨漳縣地置洹水縣(治今舊魏縣),屬魏郡(治鄴,今臨漳縣鄴鎮)。隋開皇三年(583年),...
行政意義的膠東指山東半島地區。 歷史研習社 參考資料 1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 2 山東歷史沿革 3 秦膠東郡地圖 4 【家國網聚·網路旺年】創意花餑餑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膠東年味.大眾網-山東[引用日期2018-02-21]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錄明代郭春震《潮州府志》載:“揭陽山在縣西北150里,秦名揭嶺”。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第四冊P31-32的《南朝齊·廣州越州》原圖中丈出的揭陽山,至山東南的義安郡城(也是海陽縣治)的垂直距離折算,剛好是75公里。故推測秦漢時的揭陽縣址與六朝時...
”當時在今潢川南城新置弋陽郡,與原弋陽郡南北相望,出現南北弋陽。《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59頁-60頁圖示,弋陽郡、潢川同為一處,此前歷代弋陽郡址均圖示在潢川之西北處黃國故城。武平元年(570年),省北弋陽入南弋陽,更名定城,即弋陽郡治定此城。歷為都城、郡治的北弋陽易名隆古,頗有興隆古城之意。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