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土城子城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三工地鎮土城子村
- 氣候類型: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05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13
- 時代:南北朝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北魏,建柔玄鎮,柔為懷柔之 “柔”,玄為玄武之“玄”,指北方,合稱意為懷柔北方。
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後對柔玄鎮等北魏六鎮城址和六鎮沿線長城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工作。
2004年,尚義縣要把三工地鎮土城子村的“土城子城址” (又稱北魏柔玄鎮古城)申報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尚義縣人民政府規劃土城子城址公園建設項目。
遺址特點
土城子城址,位於河北省尚義縣三工地鎮土城子村,地處冀蒙交界,其西、東與內蒙古興和縣接壤,緯度跨N41°73′14″-N41°74′16″,經度跨E114°47′75″-E114°48′85″,占地面積0.4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381米,距遺址北垣約20米有二龍河,遺址南部約30公里處有海拔1919米的大青山,城垣平面呈現不規則的六邊形,東垣北段內折與北垣接壤處呈弧形,弧形處向外凸出,城牆殘高0.5-1.5米,夯築,呈東西向布局,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1006米,城池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從軍事防禦角度來看,古城緊扼二龍河陰,居高臨下,據有重要軍事戰略地位,土城子城址的建築布局屬於北魏風格,與內蒙古懷朔鎮的遺址布局極其相似,如子城、角台與馬面。
文物遺存
土城子城址東、南、北三面城牆殘存,城址中心有一片較高的台地,具有典型北魏特徵的遺物,遺址地表散落有大量泥質灰陶布紋瓦殘片、紅陶瓦殘片和少量夾砂黑陶殘片遺物,遺址內許多地點發現了具有典型北魏特徵的蓮花紋瓦當、布紋板瓦、子母扣筒瓦、水波與凹弦紋夾砂泥質灰陶片,蓮花瓦當紋飾有復瓣雙層、復瓣單層等多種樣式;出土金代鐵犁鏵、馬具、青銅鏃與鐵鏃,以及北宋與金代的貨幣,如金正隆、大定通寶等。
研究價值
土城子城址所在的壩上高原,是古代農牧兩種文明碰撞、交融的過渡帶,是草原文化、黃河文化的碰撞地之一,是研究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進出中原的重要資料。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土城子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尚義縣人民政府規劃土城子城址公園建設項目,規劃範圍包括整個土城子城址,及其遺址周邊50米的區域,整個規劃面積近150萬平方米。
歷史文化
六鎮是北魏建都平城(山西大同)後,為防範柔然人入侵和羈縻高車人而沿著長城一線,在西起內蒙古五原,東到今張家口的1000公裡邊界上設定的六大軍事重鎮。據清代學者沈垚《六鎮釋》考證,六鎮範圍自西向東依次為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據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將柔玄鎮標在興和縣石灣子鄉榆樹營一帶,地處今河北尚義與內蒙古興和交界處,東距尚義縣城南壕塹鎮約12公里。
北魏末年,肅宗(北魏孝明帝元詡)準備將柔玄等鎮合併為州,任命酈道元指揮調整,後來因“六鎮起義”而半途而廢。酈道元在《水經注·灅水》記載:“灅水又東,左得於延水口,水出塞外柔玄鎮西長川城南小山。”
旅遊信息
門票
土城子城址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土城子城址開放時間為全天。
交通線路
石家莊市——京昆高速——首都環線高速——張石高速——安固里大道——S245——S246——土城子城址。
土城子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