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
- 又名:Technology Roadmaps of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作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編
- ISBN:9787504659224
- 頁數:297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8-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圖書目錄,社會發布,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通過研究技術創新的方向和態勢,按照時間序列給出不同時間節點的發展重點、技術發展路徑、實現時間等要素,確定影響未來主導產品(產業)的關鍵技術及其發展路徑,為科學制訂研發計畫、有效組織產品研發、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提供支撐。
“複雜系統的創意、建模、最佳化設計技術,零件精確成形技術,大型結構件成形技術,高速精密加工技術,微納器件與系統(MENS),智慧型製造裝備,智慧型化集成化傳動技術,數位化工廠”是影響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八大機械工程技術問題。八大技術問題是從機械工程11個領域凝練出來的,即產品設計、成形製造、智慧型製造、精密與微納製造、仿生製造、再製造、流體傳動與控制、齒輪、軸承、刀具、模具。專家指出,這些技術的突破將提升我國重大裝備發展的基礎、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集成創新能力,提升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創作背景
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和總量都已經進入世界前列,成為全球製造大國,但是發展模式仍比較粗放,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低,總體上大而不強,進一步的發展面臨能源、資源和環境等諸多壓力。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進而向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邁進。在人類歷史上,大凡知識和技術創新,只有通過製造形成新裝備才能轉變為先進生產力。許多技術和管理創新也是圍繞與製造相關的材料、工藝、裝備和經營服務進行的。可以預計,未來20年,我國製造業仍將保持強勁發展的勢頭,將更加注重提高基礎、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重大裝備集成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效益和水平,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全球競爭力,基本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機械工程技木發展的國內外環境
第一節 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和技術發展形勢的變化
第二節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第三節 我國機械工業發展態勢
第四節 世界機械工程技術發展預測
第二章 機械工程技木五大發展趨勢
第一節 綠色
第二節 智慧型
第三節 超常
第四節 融合
第五節 服務
第三章 產品設計
第一節 創新設計技術
第二節 生態化設計技術
第三節 智慧型設計技術
第四節 保質設計技術
第五節 組合化系列化設計技術
第四章 成形製造
概論
第一節 鑄造技術
第二節 塑性成形技術
第三節 焊接技術
第四節 熱處理與表面改性技術
第六節 增量製造技術
第五章 智慧型製造
概論
第一節 製造智慧型
第二節 智慧型製造裝備
第三節 智慧型製造系統
第四節 智慧型製造服務
第六章 精密與微納製造
概論
第一節 精密與超精密製造技術
第二節 微納製造技術
第七章 再製造
概論
第三節 再製造成形與加工技術
第四節 再製造系統規劃設計技術
第八章 仿生製造
概論
第一節 仿生機構與系統製造
第二節 功能性表面仿生製造
第四節 生物加工成形製造
第九章 流體傳動與控制
概論
第一節 液壓傳動與控制技術
第二節 液力傳動與控制技術
第三節 氣動技術
第四節 橡塑密封技術
第十章 軸承
概論
第一節 基於科學實驗及理論分析的高性能軸承設計技術
第二節 面向製造全過程的控形控性製造技術
第三節 面向用戶多樣性安全、可靠及融合系統的服役技術
第四節 創新軸承結構技術
第五節 重大產品工程
第十一章 齒輪
概論
第一節 齒輪基礎技術
第二節 關鍵設計技術
第三節 關鍵加工技術
第四節 齒輪材料及熱處理技術
第六節 關鍵工藝裝備技術
第七節 齒輪技術路線圖
第十二章 模具
概論
第一節 模具數位化設計製造技術
第二節 模具材料和熱處理技術
第三節 衝壓模具技術
第四節 塑膠模具技術
第五節 鍛造模具技術
第六節 鑄造模具技術
第十三章 刀具
概論
第一節 刀具材料技術
第二節 刀具結構設計技術
第三節 刀具表面塗層技術
第十四章 影響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八大機械工程技木問題
第一節 複雜系統的創意、建模、最佳化設計技術
第二節 零件精確成形技術
第三節 大型結構件成形技術
第四節 高速精密加工技術
第五節 微納器件與系統(MEMS)
第六節 智慧型製造裝備
第七節 智慧型化集成化傳動技術
第八節 數位化工廠
第十五章 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的實施--走向美好的2030年
第一節 路線圖成功實施的關鍵要素
第二節 實施路線圖的政策保障
後記
社會發布
2010年11月,路甬祥理事長向《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專家委員會和編寫委員會委員代表頒發了證書。隨後,路甬祥理事長就《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編寫工作與各位專家和代表進行了交流。他指出,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機械工業總產能都已進入世界前列,但是質量和水平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關鍵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弱。這個時候前瞻未來不能光看眼前,還要考慮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制訂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對國家、對機械製造工程的未來發展是一個戰略性的貢獻。他希望學會在進行路線圖的編寫時必須注意要有清晰的時間節點,有確定的中間目標、最終目標,明確實現目標的途徑。編寫路線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依靠廣大專家集思廣益。同時要統籌兼顧,考慮國家發展需求的同時考慮世界發展趨勢。要考慮未來20年資源與環境的限制、未來20年國內外需求的變化和未來20年科學技術的新發展。路線圖要體現學會的特色,跟產業的聯繫應該更加直接和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