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機構改革時,根據《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關於洛陽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和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設定問題的批覆》和《中共洛陽市委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洛陽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設定中共洛陽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為市委工作部門,不再保留市政府農村經濟委員會。內設6個處室,即辦公室、人事處、農村經濟處、農村改革處、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市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定編39人。2011年,根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意見,撤銷了委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其人員及編制歸併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洛陽市委員會農村工作委員會
- 簡稱:洛陽市委農工委
- 書記:洛陽市委常委史秉銳
機構演變
機構職能
(二)統籌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綜合協調農口各單位和涉農有關部門,督促督辦市委市政府下達的農村各項責任目標和重點工作的貫徹落實。
(三)負責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實施工作,搞好督促檢查,落實目標任務,組織協調市直部門及相關單位搞好新農村幫建工作。
(四)貫徹落實小城鎮建設方面的政策,指導全市小城鎮規劃的修編,制定小城鎮的發展計畫,督促全市小城鎮經營管理工作。
(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鼓勵農民進城工作,協調指導鄉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工作。
(六)組織農業科研部門開展科技攻關,引進、試驗、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搞好科技興農和農村信息網路建設。
(七)組織實施牡丹戰略,做好牡丹生產開發和管理工作。
(八)負責本部門、本系統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貫徹落實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預防和處置本部門、本系統的突發公共事件。
(九)承辦市委交辦的其它事項。
洛陽農村工作概況
洛陽概況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3508.8億元,是2010年的1.5倍,“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高於全國1.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52287元,是2010年的1.5倍。一般預算收入286.7億元,增長1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2元,增長8.1 %。
2015年底,全市農業人口478.1萬人,占總人口696.2萬人的68.7%,城鎮化率為52.65%;農業從業人員290萬人。2015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236.4億元,增速達到了5%,在全省排名第一,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加48.8億元,增長26%;農民可支配收入10667元,增長8.8%,較2010年5680元翻了一番,增速連續6年超過城鎮居民。2015年,全市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9.9億元,占全省1473.4億元的13.6%,增長22.3 %,投資總額居全省第二位。
201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收入不低於GDP增速。
行政區劃
生產條件
2、溫度:常年平均氣溫14.6℃,極端最高氣溫44.2℃,最低-18.2℃。
3、降水: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年日照時數2291.6小時,無霜期218天。
4、土地:土壤類型以棕褐土為主,土層深厚,是很好的農業適宜區。全市耕地面積650萬畝(基本農田562.8萬畝),其中旱地面積510萬畝,水澆地面積140萬畝。
糧食生產
(1)小麥:常年小麥面積在375 萬畝左右。目前我市小麥當家品種為旱地為“洛旱6號”、“洛旱2號”;水地為“洛麥21”、“偃展4110”。
(2)玉米:常年玉米面積275萬畝。玉米當家品種為“洛玉4號”、“洛單6號”、“中科4號”、“浚單20”、 “鄭單958”。
(3)紅薯:種植面積60.78萬畝。“豫薯8號”、“洛薯966”和“洛薯97—13”。
2015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048.82萬畝,其中糧食麵積771萬畝,總產25.37億公斤。夏糧面積375萬畝,產量12.45 億公斤;秋糧面積 396.5 萬畝,產量 20.84 億斤。全年壓縮旱地玉米44.96萬畝,擴種耐旱、經濟效益好的紅薯、穀子、花生等,每畝平均比玉米增收420元;建立40個小麥、玉米、特色雜糧萬畝高產創建示範方。大宗糧食作物中,小麥面積 375萬畝,產量12.45 億公斤;玉米249萬畝,產量17.2億公斤;穀子49萬畝,產量2.5億公斤;大豆26萬畝,產量0.57 億公斤;紅薯 62萬畝,產量4.98億公斤。經濟作物中,花生面積56萬畝,產量0.88 億公斤;蔬菜播種面積101.3萬畝,產量29.31億公斤。
2016年,在糧食總產保持在40億斤以上的基礎上,在孟津、宜陽、伊川、洛寧4個糧食核心區示範縣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高標準糧田5萬畝,累計達到計畫面積的70%,推動全市農業向特色、高效化方向發展。
我市計畫從2012年到2020年,在宜陽、孟津、伊川、洛寧等4個糧食生產核心區內建成一批平均畝產超1250公斤的高標準糧田66.55萬畝。其中百畝方168個、8.05萬畝,千畝方154個、40.09萬畝,萬畝方16個、18.41萬畝。止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標準糧田41.85萬畝(其中2015年建成8.25萬畝)。
2016年,將建設高標準糧田5萬畝。
牡丹產業
2016年,加快牡丹產業發展,規範提升規模化油用牡丹種植基地3萬畝以上,帶動全市規模發展油用牡丹,提升種植效益。研究編制《洛陽市牡丹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繼續深化與深圳華大基因合作,持續開展牡丹基因組套用與分子育種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保持洛陽在牡丹基礎研究、品種研發、油用牡丹產業化開發等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規劃實施後,預計到2020年牡丹產業基本實現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格局,牡丹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總產值達到200億元。4月10日, 1.2萬盆洛陽牡丹選進北京參展,首次綻放故宮博物院,受到中外遊客稱讚。
水果生產
2016年,水果面積穩定在75萬畝左右,水果總產量達到16億斤,優質果率達到70%以上。
中藥材生產
菸葉生產
蔬菜生產
2016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增加設施蔬菜面積2000畝。
林業生態建設
2015年,完成造林26.47萬畝,森林撫育改造87.2萬畝。中心城區林業生態圈建設完成綠化13.45萬畝,宜林荒山和主要廊道沿線綠化31.5萬畝。完成義務植樹1746萬株;全市經濟林總面積達240萬畝,總產值達186億。新建花卉苗木基地6.1萬畝,總面積達44.3萬畝;新發展核桃6萬畝,全市核桃總面積達85萬畝。洛陽發布實施全省首部古樹名木保護立法——《洛陽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
2016年,完成造林綠化39萬畝以上,森林撫育改造160萬畝以上, 荒山綠化34.5萬畝,中心城區林業生態圈建設2.4萬畝,義務植樹1500萬株,林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
畜牧養殖
2016年,新(改)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50家,肉蛋奶總產達到85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30億元。
土地流轉
2016年,鼓勵和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健全集體土地流轉平台建設,建立完善“土地交易流轉中心”;深入開展農村土地託管工作,土地託管面積達到40萬畝。
都市生態休閒農業
2016年,實施“百色莊園”品藝升級工程,新增休閒農業園區10家,認定5—10個市級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積極推進支持孟津縣等地建設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區,著力打造城市近郊都市農業圈、伊洛川區高效農業帶、丘陵塬區特色農業帶、西部陵區綠色農業帶、南部山區特色農業帶“一圈四帶”特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格局。
水文水利
全市共有各類水庫156座,總庫容167.37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4座,庫容163.07億立方米。其中,小浪底水庫(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現庫容<現蓄水量>18.7億立方米)、陸渾水庫(總庫容13.2億立方米、現庫容3.8億立方米)、故縣水庫(總庫容11.75億立方米、現庫容4億立方米)、西霞院反調節水庫(總庫容1.62億立方米);中型水庫10座,庫容2.23億立方米,分別為伊川劉窯水庫、庫容3795萬立方米,伊川范店水庫、庫容1028萬立方米,偃師九龍角水庫、庫容1045萬立方米,偃師陶花店水庫、庫容1872萬立方米,汝陽玉馬水庫、庫容5410萬立方米,汝陽虎盤水庫、庫容1060萬立方米,宜陽寺河水庫、庫容1165萬立方米,洛寧大溝口水庫、庫容1018萬立方米,新安段家溝水庫、庫容1126萬立方米,市水務局直管的龍脖水庫,庫容49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360立方米;小型水庫142座,庫容2.07億立方米。其中長江流域1座,淮河流域15座,黃河流域125座;塘堰壩754座。
全市地表水多年平均資源量26.2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6.79億立方米,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計算中的重複量14.97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09億立方米,人均41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數的五分之一,與全省人均占有量基本持平。
全市水域面積達到72萬畝,其中,適宜水產養殖面積56.3萬畝,目前養殖面積45.97萬畝。水產養殖品種以草魚、鰱魚、鱅魚、鯉魚為主,產量分別為8.7萬噸、6萬噸、8.3萬噸、18.7萬噸。陸渾水庫配備50噸漁政執法船一艘,不斷提升了水上安全執法能力。
水生態文明建設進展順利。加快推進華夏文明第一河、伊洛河水生態文明示範區等重點水利項目建設,謀劃實施洛河、伊河、澗河三條生態廊道及城區周邊“三個千萬方”調蓄工程,持續提升新區景觀水系。2015年,洛陽市18個重點水功能區在省組織的連續考核監測中達標率均為100%,我市榮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稱號。
2016年,投資各類水利20億元,繼續推進伊洛河水生態文明示範區項目、華夏文明第一河工程等在建重點水系項目,確保建設完成;開工建設洛河西湖,認真謀劃好“三個千萬方”調蓄工程,加快推進“三個一百”生態廊道建設。
農業基礎設施條件
“十二五”期間,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近30.85萬畝,解決農村飲水197萬人。完成97座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任務。對196.5公里河道進行維修養護,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4.72平方公里。2015年,解決農村民眾飲水安全32.4萬人,新增灌溉面積4.08萬畝。
2016年,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解決2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平方公里,完成9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農業機械
扶貧開發
2015年,全市5.95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搬遷扶貧建設安置點91個,搬遷7735戶、31086人;整村推進125個村;產業化扶貧實施項目284個,直接帶動貧困民眾增收13800戶55200人;實施產業扶貧“金果樹工程”104個,簽約項目資金19.65億元;公益扶貧“愛心圓夢工程”完成141個,募集資金1.18億元。在全省首家成立了扶貧基金會,貧困村定點幫扶實現全覆蓋;完成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建立貧困村貧困戶信息管理系統。省扶貧開發現場會在洛陽召開。
2016年,全年完成68284名貧困人口、214個貧困村脫貧任務,扶貧搬遷5000戶。積極推進社會化扶貧工作,實施產業化扶貧“金果樹工程”和公益扶貧“愛心圓夢工程”項目各100個,募集社會資金1億元。
惠農補貼政策
2015年月起,我市城市區農村低保對象每年補助標準提高570元,達到2950元,縣(市)農村低保對象每年補助標準提高510元,達到2550元。城市區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每年標準提高400元,達到4600元,縣(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每年標準提高340元,達到400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標準每年提高580元,達到2800元。
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每人每年籌資不超過20元,每個勞動力每年籌勞不超過5個工日。政府補助比例按農民籌資籌勞總額的50%,所需補助資金由中央、省和市縣分別承擔。
農業科技
全市現有涉農科學研究院校6所,分別是: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牡丹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林學院、食品生工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洛陽師範學院(生命科學系、水產研究所),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河南省農業經濟學校。
全市現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惠中獸藥);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分別是:河南省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葉類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百合輕工業有限公司)、河南省西瓜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市農興瓜菜開發有限公司)、河南省珍稀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市農興瓜菜開發有限公司)、河南省柴胡種植及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順勢藥業有限公司)、華大基因河南(洛陽)創新中心(洛陽農林科學院);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分別是:洛陽市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巨爾乳業有限公司)、洛陽市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洛陽市旱作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玉米遺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中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奔鹿藥業有限公司)、洛陽市收穫機械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洛陽市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牡丹研究院、洛陽市花木公司);市重點實驗室6家,分別是:洛陽市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洛陽市牡丹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洛陽市草食動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洛陽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洛陽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重點實驗室(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農業裝備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科技大學)。
2015年,建立以洛陽市農民大學為龍頭、縣(市)農民大學分校和63個鄉鎮區域農技站為支撐的農業專業培訓體系,全市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3家,占全省31家的近10%。全年完成農民科技培訓7.89萬餘人次,“雨露計畫”培訓14609人,組織新型農業現代化系列講座12期。全省農民田間學校建設現場會在洛召開,中央七套和中國農村雜誌社對洛陽市農民大學深度採訪報導。
2016年,繼續通過新型農業現代化系列講座、洛陽市農民大學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多種平台,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務農技能,完成農民科技培訓 7萬人次;繼續深化與深圳華大基因的合作,依託華大基因河南(洛陽)農業創新中心,立足洛陽、面向中原,全面提升牡丹、穀子、小麥、玉米、瓜果蔬菜及牛羊等牲畜的育種水平,加快提升我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農業產業化
2015年,充分發揮洛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的橋樑、參謀、服務作用,加大宣傳國家、省、市各種惠農政策力度,採用市場化運作模式,組建各種服務性組織,為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各種幫助,解決龍頭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市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7家、省級1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360家,其中:國家級1家(全省60家)、省級40家(全省760家),種植業141家,畜牧業194家,水產業20家,林業9家,其它4家;龍頭企業現有員工5萬人,資產總額達到108.6億元,年銷售收入104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598家,其中,營業收入超2000萬元以上達 103 家。各類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72萬戶,農業產業化產值占一產總產值的60%,農民來自產業化經營的收入占農戶總收入的63%。
2016年,支持核心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培育主打品牌,形成特色鮮明、運行高效、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構建“接二連三”的農業全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工企業總數增幅達到10%以上。
2015年,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數量達360個, 4個產業化集群被新認定為省級產業化示範集群,分別是:宜陽伊眾肉牛產業化集群、偃師眾品生豬產業化集群、新安春天牧業生豬產業化集群、欒川君山中藥材產業化集群。
2016年,實施農業產業化“十群百龍”扶優育強工程,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1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家。(經過2—3年努力,使我市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10個以上,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20個以上,集群銷售收入增長30%,年銷售收入達到400億元以上,使我市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省名牌產品6家:巨爾、生生、福達美、奧吉特、洛陽五馬食品公司、綠師傅。
省著名商標17家:洛陽盛隆實業總公司、河南省偃師市麵粉廠、洛陽巨爾乳業有限公司、洛陽阿新奶業有限公司、洛寧縣上戈綠色果品開發有限公司、洛寧縣佳美木業有限公司、偃師市天香調味品廠、 河南尚康食品有限公司、洛陽五馬食品公司、洛陽琦夢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洛陽順勢藥業有限公司、洛陽福達美農業生產有限公司、洛陽亞洲啤酒有限公司、永生食品實業總公司、孟津縣麵粉廠、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洛陽君山製藥有限公司。
全市新增無公害農產品49個,總數達到148個;擁有地理標誌農產品11個(嵩縣柴胡,欒川連翹,上戈蘋果,伊川平菇,孟津梨、葡萄、西瓜,宜陽韭菜,偃師銀條,孟津黃河鯉魚、伊水大鯢、伊河魴魚),有機食品認證企業13家(欒川縣洛陽奧達特食用菌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雙孢蘑菇、褐菇、玉米、大豆;洛寧縣上戈綠色果品公司蘋果;孟津縣河南金土地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小麥、玉米、大豆、梨),綠色食品認證產品41個(上戈蘋果、春華秋實水果、巨爾乳業、生生乳業等)。
2016年,依託“三品一標”農產品,推行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新認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5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個,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0—30個。
農村改革
2016年,實施“百社百場育強工程”,全年規範提升100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00家示範性家庭農場。推進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改制,紮實推進欒川縣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試點建設,支持偃師市、伊川縣探索建立農村空置宅基地有償流轉和退出機制,年度再消減20%的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全面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組建供銷集團,新發展土地託管面積40萬畝。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16年,深入持續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集中力量繼續打好攻堅戰,實現765個村莊完成提升村創建、510個村莊完成示範村建設目標,全面完成66個市級“美麗鄉村”試點建設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硬化農村通組通戶道路2000公里,配套完善村莊排水設施1800公里。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確保全市秸稈禁燒大局穩定,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農產品推介展銷
2016年持續抓好休閒農業推介會等展銷推介活動,制定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進農業電商產業園建設。繼續完善洛陽農產品異地銷售網路,加快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洛陽名優農產品專營店;積極拓展“網際網路+農業”的領域,深化與阿里巴巴、天貓、京東等電商的合作,打造洛陽特色農產品網路銷售平台。
現代農業產業招商
2016年圍繞特色產業,繼續深化與國家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積極引進龍頭型、蜂王型項目,以招商促提升、促轉型;深化華大基因、協鑫集團兩個代表性重大農業產業化招商項目合格,積極推進相關項目落地、發展;全年實現招商簽約農業重大項目100個以上、簽約資金100億以上的“雙百”目標。4月10日,成功組織現代農業招商集中簽約活動,29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成功簽約,簽約金額達91.82億元。
農村金融服務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2016年春節我市返鄉農民工839968人,春節後返崗農民工816586萬人,占返鄉總數的97%,其中返回原工作崗位438015人,占返鄉總數的52%,繼續外出就業225600人,占返鄉總數的23%,就地就近就業114742人,占返鄉總數的14%,自主創業18553人,占返鄉總數的2%,回鄉務農19999人,占返鄉總數的2.3%,其他形式就業34711人,占返鄉總數的4%,產業集聚區節後招錄工作13946人。
鄉鎮綜合實力
我市進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百強鄉鎮的11個,分別是:欒川縣赤土店鎮、伊川縣城關鎮、欒川縣冷水鎮、孟津縣麻屯鎮、孟津縣城關鎮、新安縣鐵門鎮、伊濱區諸葛鎮、宜陽縣香鹿山鎮、伊濱區龐村鎮、宜陽縣城關鎮、新安縣城關鎮。
村級集體經濟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市村級集體經濟,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村級運轉保障和公共服務能力,夯實新型農村建設基礎,2013年6月,我市印發《關於在全市農村實施“增力強基”工程的意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出力爭5年左右消除全市所有集體經濟“空白村”。止2015年底,全市共培育新型特色集體經濟示範村50個,“增力強基”工程累計消除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1300個,占空白村總數的65.1% 。2016年,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空白村”再減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