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濱區

伊濱區

伊濱區位於洛陽市區東南部,北至洛河,南至萬安山麓,西至二廣高速,東至偃師高龍西邊界。轄諸葛鎮李村鎮龐村鎮寇店鎮佃莊鎮5個鎮、106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280平方公里,人口32萬。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新區、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輻射區、省級產業集聚區,是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鄭西高鐵客運專線、S85鄭少洛高速、G310國道、S320省道、洛偃快速通道、龍少快速通道連線東西,G55二廣高速、G207國道貫穿南北,鄭西高鐵客運專線、規劃中的鄭登洛城際鐵路、洛陽捷運均在區內設有站點,萬安山通用機場開建在即。

伊濱區地勢南高北低,呈三級階梯分布,南部為山麓、淺山區,中部為丘陵,因山洪侵蝕切割而形成條條沖溝,北部為伊洛河沖積平原,伊河、洛河蜿蜒其間。轄區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年均無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500~600mm,全年日照時數2248.3小時。

伊濱區是古都洛陽的一顆璀璨明珠,歷史上長期處於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境內有酒流溝、掘山、九賢等新石器文化遺址和漢魏故城、東漢太學、張衡靈台、東漢帝陵南兆域、北魏水泉石窟等文化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伊濱區
  • 外文名稱:YiBin District
  • 別名:伊濱、伊洛工業園、伊濱經開區
  • 行政區類別:開發區
  • 所屬地區:中國河南省洛陽市
  • 下轄地區諸葛鎮李村鎮龐村鎮佃莊鎮寇店鎮
  • 政府駐地:李村鎮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934
  • 地理位置:東出開元大道,二廣高速龍門站及關林站
  • 面積:280平方公里
  • 人口:32萬 
  • 方言:中原官話、河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薰衣草園、山頂公園、鬱金香公園、倒盞村、七彩大峽谷、海洋公園
  • 機場洛陽北郊國際機場 萬安山通用機場(在建) 
  • 火車站洛陽站洛陽龍門站、白馬寺站
  • 車牌代碼:豫C
  • 景區:伊濱伊河公園(在建)
  • 高速公路:G55二廣高速、S85鄭少洛高速
  • 高等院校洛陽師範學院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建)、平樂正骨學院(規劃)
  • 職業院校: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洛陽綠業學校、洛陽商業學校、洛陽鐵路學校
  • 自然景觀:伊洛合流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經濟,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伊濱區所轄之地,西周時期為成周之郊,東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為京郊,秦時屬三川郡,西漢以後歷代俱為洛陽縣(或河南尹、河南府、金昌府)所轄;民國時期歷屬河洛道洛陽縣東南路、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洛陽縣第五區、第八區;新中國成立後仍屬洛陽縣轄,1955年12月併入偃師縣,1958年建立4個公社,分別為諸葛公社、李村公社、寇店公社、佃莊公社;1983年各公社易社為鄉,1994年後各鄉相繼撤鄉建鎮;其中,龐村鎮區域原屬寇店鎮管轄,於1988年獨立建鎮。2007年,洛陽市成立伊洛工業園區,2008年獲省政府批准成為全省首批產業集聚區之一,2009年相繼代管五鎮(五鎮行政區劃分別由偃師市劃轉至洛龍區,並由市政府委託伊洛工業園區代管),2011年5月更名為伊濱區,2017年2月與國家級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合發展,統稱伊濱經開區。

行政區劃

在民政部公布的法定行政區劃中,伊濱區並非正規行政區劃,不是一級政權,不設伊濱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伊濱區人民政府,由洛陽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伊濱區管理委員會管轄。伊濱區管理委員會的行政權力來源於上級政府(洛陽市政府)的授權,而不是由選舉產生的同級人民代表大會。
轄區總面積280平方公里,轄諸葛、李村、龐村、寇店、佃莊5個鎮、106個行政村(社區)。
轄區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政府駐地
下轄村、社區
諸葛鎮
60.42
6.39
諸葛村
23個社區(行政村)
李村鎮
83.3
8.9258
李村
社區18個、行政村11個
龐村鎮
33
4.3
掘山村
14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
佃莊鎮
38.7
4.3
黃莊村
19個行政村
寇店鎮
64.9
4.1
寇店村
21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

伊濱區位於洛陽市區東南部,北至洛河,南至萬安山麓,西至二廣高速,東至偃師高龍西邊界。

地貌

伊濱區地勢南高北低,呈三級階梯分布,南部為山麓、淺山區,中部為丘陵,因山洪侵蝕切割而形成條條沖溝,北部為伊洛河沖積平原,伊河、洛河蜿蜒其間。境內大部為山前平原,地勢平緩,轄區地平在海拔120~300米之間,最高點萬安山小南頂海拔937.3米。

氣候

轄區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有雪。多年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氣溫4℃,極端最低氣溫-12℃;7月平均氣溫33℃,極端最高氣溫39.5℃。年均無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500~600mm,全年日照時數2248.3小時。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伊濱區水資源豐富,境內有伊河、洛河蜿蜒其中

土地資源

伊濱區土地利用資源總體規劃(截止2017年10月31日)
指標
合計
耕地保有量(公頃)
原規劃指標
11025.16
2014年現狀
15570.07
調整後指標
13193.33
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頃)
原規劃指標
8848.38
2014年現狀
8852.81
調整後指標
8893.33
建設用地總規模(公頃)
原規劃指標
11200.47
2014年現狀
6547.14
調整後指標
10383.62
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公頃)
原規劃指標
10381.2
2014年現狀
6129.22
調整後指標
9475.22

人口

2018年8月,伊濱區總人口為32萬人。

經濟

根據《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和《洛陽新區建設總體方案》,伊濱區發展定位是“以伊洛河水係為紐帶,以產業集中集聚集合發展為支撐,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生態環保、健康文明的新城區”,是未來10年洛陽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伊濱經開區的發展,按照城市功能區、生態功能區、產業功能區、農業農村區、遺址保護區五大功能,將全區國土空間劃分為“一城兩帶兩遺址兩片區”。

第二產業

城市規劃區已建成220kv變電站3座、110kv變電站8座,水電氣暖要素完備;
工業產業體系雛形初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0餘家。新引進惠普等世界500強企業5家,中信重工、中興、凱盛等中國500強企業8家,初步形成“232”產業體系框架(高端裝備製造、高端服務兩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文化旅遊三大新興產業,鋼製家具、通用航空兩大特色產業)。

第三產業

實施房地產項目17個,建成8個;規劃建設安置小區10個,開建8個小區231棟431萬平方米,其中119棟202萬平方米交付使用,安置民眾3.5萬人。
萬安山山頂公園、七彩大峽谷、豪澤鬱金香園、薰衣草莊園、倒盞民俗文化村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相繼建成投用,2017年“十一”期間遊客量達65萬人次,休閒旅遊產業正在迅速發展。

交通運輸

公路

S85鄭少洛高速、G55二廣高速(境內設有伊濱站)
G310國道、G207國道
S320省道、洛偃快速通道、龍少快速通道
域內已初步形成“9縱8橫”的內部交通網路,建設市政道路32條120公里,亮化42公里;建設縣鄉村道路57條223公里,萬安山區域5條25公里
與區外聯接有5座跨河大橋

鐵路

鄭西高鐵客運專線、規劃中的鄭登洛城際鐵路、洛陽捷運均在區內設有站點

航空

萬安山通用機場開建在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新建高中1所、國中1所、國小4所、幼稚園3所;教育園區漸成規模,洛陽師範學院、河南楓葉國際學校、洛陽市商務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洛陽綠業信息中等專業學校、洛陽華洋國際學校、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等院校已集聚師生5萬餘人;洛陽職業教育學院已選址,正在完善前期手續。

文化事業

下轄佃莊鎮境內有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漢魏故城遺址”。
靈台遺址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南郊,面積達44000平方米。靈台是當時最大的國家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2017年,在佃莊鎮東漢靈台附近建設的張衡地震台將投入使用。

歷史文化

轄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保單位眾多。現有“漢魏故城遺址”(佃莊鎮境內)、北魏水泉石窟(寇店鎮境內)、東漢明堂(佃莊鎮境內)、東漢太學遺址(佃莊鎮境內)等國保單位8個、省保單位1個、市保單位8個、縣保單位6個,尚有5個市保單位正待批覆。酒流溝、武屯、掘山、九賢4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散落域內,距今約4000~5000年,均為二級聚落,歸屬於伊洛河仰韶文化聚落群。東漢帝陵南兆域位於萬安山北麓丘陵地帶,葬有東漢六位皇帝。北部有漢魏故城、辟雍碑、靈台殘跡、水泉石窟、東漢刑徒墓地等古蹟。1938年8月至1940年12月,中共豫西特委、中共洛陽中心縣委駐洛陽縣第五區梁村梁家祠堂刊印中共豫西特委《前鋒報》,遺址現存於今諸葛鎮梁村。

風景名勝

萬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陽東南側,位於洛陽、偃師、伊川三縣交界處,與中嶽嵩山遙遙相對,溝壑深險,巍峨壯觀,為洛陽東南之要衝,魏文帝嘗獵於此山時有虎超乘輿,孫禮曾拔劍刺之,今山坳有魏明帝的高平陵。萬安山作為洛陽東南的一處綠色屏障,努力將自然、人文、休閒、歷史、宗教等文化符號統為一體,讓走進公園的遊客參佛龍門天闕,承接嵩山神韻,俯視伊川平原,拜謁千年帝都。讓走進公園的遊客在行走中修心問道,在觀景中仰聖懷古,在歡愉中休閒遊憩……
萬安山萬安山

地方特產

牡丹石
牡丹石工藝牡丹石工藝
牡丹石主要產地是是洛陽市寇店鎮五龍村。
據地質年代測定形成的時間,距今約為三至四億年。有一種奇石,質地細膩,底色為黑,間布或白或綠的紋理,狀如牡丹,形態逼真,有的如含苞,有的似盛開,酷似牡丹,故名牡丹石.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國際石材界公認其為世界奇石,被列為世界珍稀品種。
牡丹石的底色為黑色,石體上均勻分布了很多的或白或綠的晶狀體,宛如一朵朵國色天香的牡丹,像含苞、似盛開,由此得名“牡丹石”。
牡丹石的珍貴之處不僅僅在於其美,更在於其資源的稀少性,是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
牡丹石是一種帶有五瓣花狀花紋的玩石,屬於花崗岩石種,表面呈黑灰色,上面散落著淺綠色的五瓣花,色彩反差很大,五瓣花顯得分外奪目。牡丹玉石形成於十五億年前,多個長斑晶會聚,星球狀體,其切面似牡丹花形。牡丹玉石石質堅硬,細膩光滑,花朵高雅、清秀,仿佛鑲嵌於內,牡丹玉石岩脈產於最老的地層太古界登封群的石牌河組。性能優越,風格獨特,抗風化,經久耐用,無放射性,能改善視覺環境,改善生態環境,黑石生白花,白花映黑石,黑白相間,妙趣橫生。黑色的石料硬度達6度,可與花崗岩比高低;白色的花硬度為7度,可同白玉相媲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