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是2020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曦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
- 作者:劉曉曦
- 出版社:四川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41088315
《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是2020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曦 。
《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是2020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曦 。內容簡介《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一書從藝術考察的全新視角及造型藝術特徵分析出發,系統梳理和探討以巴蜀石窟,山西寺觀古建築、壁畫、泥塑,以及甘肅...
其中的芮城縣永樂宮、稷山縣青龍寺、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汾陽縣五嶽廟、高平市萬壽宮內的壁畫以及現存北京故宮的稷山縣興化寺《七佛圖》等都是我國元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明代以後,文獻典籍當中幾乎見不到記載壁畫的痕跡,就全國範圍來講,寺觀壁畫藝術已走向尾聲,畫面構圖和人物造型已開始程式化,其工藝水平較宋、...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中國古建築,由造型到色彩,從室外鋪陳設定到室內擺設,都被賦予了秩序感,包還了社會的、倫理的、宗教的以及技術內容的秩序感,大大加深了建築學的深度和廣度。藝術形式 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 中國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繫、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木結構的房屋多是...
北齊、北周與隋,中原東部兼受印度笈多以及南朝藝術影響,軀體形態表現逐漸重要,中原西部地區人物造型多呈現塊狀,發展相對緩慢。初唐後段與盛唐前段,佛像在南北朝與隋的基礎上,再次受到印度因素衝擊,體質特徵表現被放在首要位置,佛像立體感顯著,菩薩像普遍採用三屈法雕刻,達到中國佛教造型藝術的頂峰。下述四批出土品...
此後,隨著宗教的衰落,中國宗教壁畫也式微下去,人物畫從神聖的寺觀牆壁步入民間,進入捲軸,其雄偉的氣魄也日漸消磨。永樂宮壁畫是我國現存最宏偉的道教壁畫,它們體現了古代藝術的卓越成就。我們不僅可以從中領略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風采,更可以得到發展中國繪畫藝術的重要啟示。形成背景 永樂宮壁畫誕生於元代。而元代的...
《中國傳統題材造型·佛陀》目錄:阿彌陀佛 靈山大佛(局部)釋迦牟尼佛 隊佛 此中別有一方天——為華鐺君的“中國傳統題材造型”系列叢書作序 阿彌陀佛 彌勒佛 彌勒大佛 彌勒大佛 卷首語:一道永恆而宏渾的佛像藝術風景線 靈山大佛 敦煌臥佛 釋迦牟尼大佛 龍門石窟 敦煌菩薩羅漢和力士 布達拉宮 白馬寺菩薩造像 蒙...
縱觀歷史發展我們不難看出,文化的繁榮與壁畫的發展淵源甚深,有了開放的社會文化,才有中國壁畫,乃至整箇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製作方法 以繪製、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製作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現存...
它的造型特點和手法類似國外盛行的蠟像藝術,但不宜長期保存。酥油花藝術繼承藏傳佛教藝術的精、繁、巧的特點,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容納極多的內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獸,個個精到,力求寫實,而其姿態神韻力求傳神達意。在畫面布局上則繼承佛教壁畫中“異時同地”的處理方法,在同一畫面中將...
堆繡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寺院文化藝術。從廣義上講,堆繡屬於唐卡的一種。唐卡有捲軸(繪畫)唐卡、刺繡唐卡、提花唐卡、貼花唐卡(又稱剪堆、即堆繡)和寶石唐卡幾種。其中堆繡為塔爾寺“三絕”藝術之一。簡介 堆繡是塔爾寺藝人們創造的藏族藝術品類之一,屬於唐卡的一種(唐卡有捲軸(繪畫)唐卡、刺繡唐卡、提花唐卡、...
瓦脊藝術是中國嶺南地區傳統祠廟建築的重要特徵之一,其作用主要力圖增加祠廟藝術表現力,使屋頂有崇高感,使建築有豐富華麗的外天線。陶塑瓦脊上的裝飾題材,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時漢族民間的社會風尚、審美情趣和民風民俗等。這些造型精妙絕倫、釉彩鮮艷奪目的瓦脊,也反映了當時石灣陶塑業的技術水平和藝術水準之高,並...
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布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 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臨夏磚雕 河州磚雕(...
宗教造像,是我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反映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巧。宗教造像 中國的古代雕塑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創作了眾多的精美的雕塑藝術品。這些作品造型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傳神,處處反映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巧。在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品中...
臨夏磚雕之所以在歷史上能以鮮明的特點著稱於世,是因為有其獨具風貌的造型形式和特定的藝術內涵,並世代相傳,不斷發展,形成了一種自成體系的文化形態,是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交融和凝結。作為中國傳統造型的組成部分,它對發展民族民間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是疑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臨夏磚雕,作為一種歷史的民間工藝...
中國古代殿堂壁畫為當代造型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鑑,成為人們取之不盡的藝術資源。相關資料 佛寺道觀壁畫 元朝政府為了利用宗教維護其統治,採取了保護宗教的政策,從而使佛教和道教頗為盛行。為了鼓勵宗教的發展,元政府還下令全國興修佛寺、道觀,佛寺、道觀壁畫也隨之應運而生,並多邀民間高手繪製。甘肅敦煌莫高窟...
芮城縣永樂宮、稷山縣青龍寺、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汾陽縣五嶽廟、高平市萬壽宮內的壁畫以及現存北京故宮的稷山縣興化寺《七佛圖》等都是我國寺觀壁畫中的精品。明代以後,文獻典籍當中幾乎見不到記載壁畫的痕跡,就全國範圍來講,寺觀壁畫藝術已走向尾聲,畫面構圖和人物造型已開始程式化,其工藝水平較宋、元時期大為...
布於殿內四牆的壁畫,高5.5米,總長34米,總面積190平方米,記有《龍王行雨圖》、《祈雨圖》、《元雜劇圖》、《捶丸圖》、《下棋圖》、《漁民售魚圖》、《王宮尚寶圖》、《王宮尚食圖》、《王宮梳妝圖》《古廣勝寺上寺圖》等十餘個故事圖畫。這些700多年前的壁畫布局嚴謹,造型生動,色彩渾厚,極富藝術...
和日寺石刻包括經文雕刻和佛像雕刻兩大類型及線刻、浮雕、圓雕等技藝形式,它圖案精美,形象生動,字跡清晰,刻成的作品質地細膩滑潤,石刻經文字型清秀工整、遒勁有力,石刻佛像造型舒張豐滿、線條流暢,帶有鮮明的佛教藝術特色。2008年6月7日,石雕(澤庫和日寺石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
徽州三雕中這種極富裝飾味的、稚拙天真的藝術造型,融匯了秦漢以來中原文化及民間藝術的優秀傳統,同時又吸收了徽州地域文化的豐富營養,因而呈現出既玲瓏剔透、又清新雅致的獨特面貌。就工藝技術而言,徽州三雕的雕工講究刀法,追求刀味,用刀乾淨利落,方硬爽利,不拖泥帶水,粗中有細,剛中有柔,看似大刀闊斧,...
“北支”先傳入中國,在中國經歷了一些“民族化”的改造後又傳入了朝鮮半島和日本。北支又稱為“大乘佛教 ”。具有樸素的哲學思辨的特點,對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佛教造型藝術也受到了由於以上傳播途徑不同而產生的不同影響,南、北兩路出現了很大的差異。誕生 在雕塑方面,女性“三道彎”曲線...
佛像雕塑在盡在溫州,已有1000多年歷史。分泥塑、樟木雕及石雕、銅雕四類。出於溫州塑佛藝人之手的瑞安仙岩寺十八羅漢、妙果寺四大金剛、洞頭縣天后宮媽祖娘娘、溫州江心寺大型佛像等,均以藝術性強而博得民眾稱讚。青石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3米,被台商購去,供在台灣秀明宮裡。分類 中國佛像雕塑依種類...
其中的芮城縣永樂宮、稷山縣青龍寺、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汾陽縣五嶽廟以及高平市萬壽宮內的壁畫都是中國元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明代以後,文獻典籍當中幾乎見不到記載壁畫的痕跡,就全國範圍來講,寺觀壁畫藝術已走向尾聲,畫面構圖和人物造型已開始程式化,其工藝水平較宋、金、元時期大為遜色。山西明代的壁畫有2300...
酥油花(強巴林寺酥油花)是一種以酥油(黃油)為材料的特殊技藝,製作時在潔白細膩的酥油中調入各種礦物質顏料,然後進行各種造型,組合成充滿吉祥喜慶的主題藝術。酥油花是藏族人民獨有的民間雕塑藝術,昌都強巴林寺的酥油花便是其中之一。2011年5月23日,酥油花(強巴林寺酥油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
現任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油畫學會理事,北京大都美術館研究員,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主辦“中國青年藝術家合作發展計畫”藝術家。多年來致力於具象寫實油畫創作,並持續關注研究傳統石窟、古建造型藝術,出版有專著《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現工作生活於重慶。
專家們一致認為,在中國現存明代壁畫中,從壁畫藝術、規模、完整程度和壁畫製作工藝、繪畫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綜合論證,法海寺壁畫堪稱我國明代壁畫之最。佛龕背後繪的是觀音、文殊和普賢三尊菩薩以及他們的脊屬和坐騎。其中以中間的水月觀音畫得最為傳神和出色。她寬肩袒胸、肩披輕紗,薄似蟬翼,胸飾...
此塔圖案採用漢族傳統龍紋與藏傳佛教常用“輪、螺、傘、蓋、花、缸魚、長吉祥”八寶紋等相配合的藝術形式,自然生動,此塔把上述幾種中國傳統的樓閣、密檐等形式及喇嘛塔的風格融為一體,表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之精華。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位於北京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
彩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是古代傳統建築裝飾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它以獨特的風格和獨有的製作技術及其富麗堂皇的裝飾藝術效果,仍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傳統建築藝術的精華而載入史冊。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壇,赤紅的門窗和金黃的琉璃瓦。雕樑畫棟這句成語足以證明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雕飾彩畫的發達和輝煌。古建築上...
現任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油畫學會理事,北京大都美術館研究員,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主辦“中國青年藝術家合作發展計畫”藝術家。多年來致力於具象寫實油畫創作,並持續關注研究傳統石窟、古建造型藝術,出版有專著《中國傳統寺觀造型藝術》,現工作生活於重慶。
拉稍寺創建於北周,與水簾洞隔山相對,寺內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藝術作品。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間的大佛高達40餘米,兩旁是手持蓮花躬身肅立的脅侍菩薩。佛坐蓮台上,蓮瓣間層刻有獅、鹿、象,或站或臥,排列對稱,雕琢古樸,形象生動,造型藝術水平較高。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兩旁是手持蓮花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