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嘴饞,公子宋食指大動
因勤奮,孔夫子韋編三絕
公道在人心,張儉望門投止
才思如泉湧,禰衡文不加點
千古痴情,尾生藍橋抱柱
至今訛傳,孔明草船借箭
孔融小時了了,被譏“大未必佳”
顧悅未老先衰,自嘲“蒲柳之姿”
徐娘半老猶風韻
蕭郎原來為情郎
“龍陽之興”,魏王系“同性戀”
“上下其手”,皇頡不涉“淫褻”
積習難改,程顥見獵心喜
知恩圖報,韓信“一飯千金”
網開三面贊商湯
庾信文章老更成
禮儀點評
“慈母”曾是傷心事
“胎教”自古不新鮮
古人不敢自稱“我”
你的“九族”是何人
“名”“字”不是一回事
“姓”“氏”曾經有差別
“先母”“先父”已作古
“皇親”“國戚”無關聯
“內子”專指你夫人
“岳父”原來是敬稱
“勞燕”最慣是“分飛”
“先喝為敬”有淵源
“九拜”不是拜九次
“五服”並非五件衣
“家父”“令尊”是兩人
“淑女”“美女”大不同
生前無人有諡號
三國人名多單字
人到七十才“致仕”
“致仕”之後怎么辦
至尊為何是“九五”
“使節”原來不是人
快婿“乘龍”不“成龍”
“太牢”“少牢”非牢房
“招搖”怎樣算“過市”
“冠冕”並不皆“堂皇”
“長跪”和謝罪無關
“此致”乃到此結束
“授受不親”有權變
“浮以大白”因罰酒
“即刻問斬”使不得
“封禪”到底為哪般
“椿萱”原來指父母
“笑納”並非笑著納
“蓬蓽生輝”是謙辭
自己“喬遷”不合適
“大肆”原本非放肆
“豐碑”自古不是碑
“昭”“穆”排列存智慧
“左”“右”座次有講究
內容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談話、講演、發言等場合錯用文史常識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有些公眾人物在一些重要場合也犯這樣的錯誤。例如陳水扁在稱讚義工的貢獻時,竟然用“罄竹難書”來形容義工的感人事跡。再比如,某知名大學的校長在歡迎台灣客人時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夏天炎熱的天氣。這些讓人貽笑大方的尷尬場面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因此,本書從講解文史常識的正確用法出發,普及傳統文化知識,提高讀者的文化修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本書選擇了文化糾錯的角度,嘗試普及傳統文化的新思路。近年來,傳統文化類的書籍較為熱門,但像本書這樣,從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實例出發,從人們最易誤用的知識點出發的尚不多見。本書精選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且誤用率較高的文史常識200則、20餘萬字,包括成語、典故、歷史人物等,以淺近的方式,面向普通讀者,普及傳統文化的最基本的常識。
普通讀者對許多文史常識往往沒有深入了解,容易犯一知半解、以訛傳訛的毛病,造成誤用。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邀請專家學者,根據經典、主流說法,力爭還原詞語、典故的本意,辨析流變,給讀者一個清晰明了的講解。
評價
近年來,“國學”是國人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論語>心得》成為超級暢銷書,打著國學旗號的讀物紛紛出現;以歷史、人文為主要內容的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一次又一次捧出大眾學術明星;許多高等學府也開設“國學”班,有的還專門成立的“國學院”。國學的復興,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弘揚國學、復興國學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中國人的一個毛病是喜歡“追風”、“趕潮”,這一輪“國學熱”如何避免泡沫化,恐怕還需要文化界以及全社會的進一步思考。
有這樣兩件事頗能給人些啟示。
一是北京某高校,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國學院”。但就是這位力挺國學院的校長,在歡迎台灣客人的講話中,竟出現了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夏天的炎熱的天氣的笑話。
無獨有偶,也是在北京,也是某知名學府的校長,還是在歡迎來賓的儀式上,竟然讀了白字。
這兩件事都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坦白地說,這兩位校長只是很不“走運”地在公開場合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大概每天都在發生。它既說明我們當地人的傳統文化素養是何等的不紮實,又告訴我們:復興國學,請從常識做起。
2006年下半年,中國書籍出版社推出了一本《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該書出版之時,並沒有過多地宣傳、炒作,但是一經推出,卻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業界的關注。《新華文摘》、《青年文摘》、《新華日報》、《文摘報》等眾多知名報刊紛紛轉載,銷量持續走高,榮獲“2007年暢銷書獎”。
《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沒有高深莫測的道理,不講玄妙空泛的意義,只是一則則看似瑣碎卻實實在在的常識。全書分五個部分:“詞語辨析”、“典故溯源”、“民俗揭密”、“人物考古”、“禮儀點評”,匯集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且誤用率較高的文史常識200則、20餘萬字,包括成語、典故、歷史人物等,以正本清源的態度,面向普通讀者,普及傳統文化的最基本的常識。
其實,說國學也好,講傳統文化也罷,都是當代中國人以一種文化自覺的態度去找尋、接續自己的文化血脈。所以,所謂國學,所謂傳統文化,絕不只是廟堂之上的堂皇典籍,它更應該是我們言談話語中的詩詞、成語,是待人接物時的君子之風,是我們安身立命的中華風骨。那么,從常識出發、從糾錯入手,稱得上是文化普及的一種新的思路。
該書如此受到讀者和媒體的歡迎和關注也正說明了大眾對它的肯定。
獲得了“2007年度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作者簡介
郭燦金,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著有《古典下的秘寫》、《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四十九個史記人物》、《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十九類史記事件》、《趣讀史記·十大懸案揭秘》等。其中,《趣讀史記》、《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曾多次進入新浪、北京圖書大廈等人文歷史類暢銷圖書排行榜前十名。《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曾在《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汴梁晚報》、《平原晚報》等報紙連載,作品多次被《新華文摘》、《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書摘》等刊物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