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燦金讀史

郭燦金讀史

《郭燦金讀史》作者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以現代觀念洞察歷史玄機,對中國歷史做出了新奇、別致的解讀。深刻,犀利,談古鑒今,痛快淋漓;風趣,幽默,新編妙解,讓人捧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部《史記》被後世人們反覆品讀。二十年情傾讀史,但不惑於紛亂迷離的史實;十餘年著書為文,但沒沾染學院思維的陋習。不盲從眾說,好翻案文章。自許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有論者說他:“力避學術化寫作,語言尖刻華麗,角度刁鑽獨特,行文古怪油滑,思想幽默深刻,背後隱藏著作者的溫文爾雅和悲天憫人。”

基本介紹

  • 書名:郭燦金讀史
  • 出版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
  • 頁數:283頁
  • 開本:16
  • 品牌:崇文書局
  • 作者:郭燦金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314397, 97875403143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郭燦金讀史》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出版。

作者簡介

郭燦金,生於1967年,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著有《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49個人物》《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十九類事件》《趣讀史記——十大懸案揭秘》《大唐盛世最有爭議的30個人》《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新說文解詞》《中華語典》等。

圖書目錄

上編 知人
曹參:歷史上最舒服的相國
陳平:遠大前程從“富婆”開始
東方朔:漢朝的“撒嬌派”教主
韓長儒:口才是第一生產力
劉散:犧牲一代女人的胸脯征服匈奴
李廣:有些錯永遠不能犯
酈食其:文雅的不行,就來粗野的吧
吳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答日:廢物
趙襄子:玩的就是冷幽默
魏徵: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徐懋功:我與初唐三代領導人過過招
房玄齡:醋罈子裡走出來的模範宰相
賀知章:李杜聯手捧出來的詩歌泰斗
來俊臣:將“酷吏”事業進行到底
李白:“不屑仕進”背後的科舉棄兒
狄仁傑:“官油子”是怎樣練成的
自居易:詩筆曾是殺人刀
高適:“憤青”老了成“滑頭”

中編 論事
史記中的著名飯局
史記中的著名權術
史記中的吹牛大王
史記中的著名陷阱
荊軻刺秦的玄機
竊符救趙的玄機
鴻門宴上的玄機
竇娥冤案的玄機
鍘美案後的玄機

下編 說常識
“家父”“令尊”是兩人
“淑女”“美女”大不同
“大肆”原本非放肆
“豐碑”自古不是碑
餓死事不小,失節事不大
不孝本有三,無後何為大
陳世美不是負心郎
包拯未當宰相
“牧師”古時管養馬
“使節”原來不是人
“名”“字”不是一回事
“姓”“氏”曾經有差別
“先母”“先父”已作古
“皇親”“國戚”無關聯
“跳槽”原是青樓語
“五毒”原來是良藥
“慈母”曾是傷心事
“胎教”自古不新鮮
“內子”專指你夫人
“岳父”原來是敬稱
律詩不是“古體詩”
唐宋無人“中三元”
“敦倫”非同“倫敦”
“倒楣”不是“倒霉”
“九拜”不是拜九次
“五服”並非五件衣
“成規”為何要“墨”守
“勞燕”最慣是“分飛”
後記

後記

他們都知道,我酷愛夏天。
盛夏的中午,白花花的太陽一無懸念地直掛頭頂,四周熱浪灼人,街市闃無聲跡。發蔫的花草,滾燙的路面,前方不遠處曲曲折折、冉冉上升的熱流……整個世界具備了古典風格。
此時,我喜歡騎車走在大梁路上,在雙腿微軟,雙目微睜之際,人依稀感覺自己走進了夢中宋朝。
酷暑的夜晚,火燒雲滯在天邊,空氣似乎停止了流動,樓群燈光黯淡,樹葉緘默不語……恍兮惚兮之間,整個世界具有了超現實色彩。
此時,我習慣躺在樓下,躺在我喜歡的那個沙灘椅上,腳下熱氣盤桓不去,周身大汗淋漓磅礴,這樣,人會感覺打通了古今,人在唐朝不也是這樣嗎?只是屁股下的沙灘椅,那時候可能叫“胡床”。
痴情於盛夏的人可能是悲觀主義者。
他們對於盛夏的熱愛,源自於對注定要破滅的理想的熱愛,源自於對即將歸於平淡的絢爛的熱愛。這熱愛,更是對嚴冬即將到來的規避,是對此情即將不再的畏懼,因此,他們的熱愛,是對宿命的恐懼,是對失敗的恐懼,這是病態的表現,更是悲觀的表現。
我一直覺得,只有真正的絕望者才有可能迷戀盛夏,就如同只有真正的無可救藥者才有可能沉醉讀史。
無疑,讀史包含了尋找,包含了期待,包含了療救和撫慰,包含了想人非非和荒誕不經,但最緊要的一點是,每一個讀史者的出現,必有難言的況昧,必有無可救藥的因素在促成。
很多情況之下,讀史是失敗者的選擇。
——失敗者要為自己尋找解脫,於是“讀史”也就成了選項之一。他們要在古人那裡找到失敗的同類,幻想把自己的身影加諸古人之上,古人安慰了這個失敗者。
古人失敗的理由千奇百怪,這讓他感到了輕鬆。合上史書,他沉沉睡去,不再有噩夢連連。
很多情況之下,讀史是絕望者的選擇。
——絕望者要為自己尋找參照,於是“讀史”也就成了選項之一。在縹緲的歷史經緯中,他們需要判定自己身影之所在,然後明白自己的前定。、
然而,皇皇史書,遍是功名利祿,遍是封妻蔭子,遍是世道澆漓,遍是江河日下。
絕望中他們合上史書,然後繼續絕望。
於是,我說,讀史是一種生活方式,讀史是一次虛擬的遠行。
在這場虛擬的遠行里,也許會有一場幽會,也許會有一次艷遇,但映人眼帘的,更多的是孤魂野鬼,更多的是斷壁殘垣,因此,這不是歸家,而只能是黯然銷魂的浪遊。
讀史就是為了使人絕望。
然而,有些人甚囂塵上,他們說,“讀史使人明智”。
此話貌似有理,但其中卻包含了卑鄙的潛台詞——不讀史是不智的。他們大言欺世,內里暗含歧視。他們熱衷手從他們讀到的“歷史”中,“升華”出治國安邦的千秋大計,以此行走官家;他們諳熟於從他們讀到的“歷史”中,“提煉”出人盡可夫的一二三四,以此巧言令色。因此,這樣的讀史與個體的心靈無關,與真正的尋找無關,與其說,這樣的讀史使人明智,毋寧說,這樣的讀史使人墮落。
因此,對於如此“讀史”的他和他們,我選擇沉默。哪怕他和他們連篇累牘,擊鼓而來,我笑而遠之,不置一言。
看著他和他們,我的心安靜下來,開始取道於“常識”。以“常識”進入“讀史”,以“讀史”豐富“常識”。
“常識”,一般被解釋為“普通的知識;一般的知識”,這樣的解釋貌似客觀,其實卻包含著價值觀上的藐視和輕蔑。“普通”且“一般”,無疑暗含了一種否定和拒斥,定義者以飄忽的神態,暗示了“常識”的不足掛齒。
有了這樣的暗示,和“常”有關的詞也往往被悄悄地定義了,常理、常情、常人、常事……一旦常識的網眼被剪開、被拉大,等待的就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於是,“常人”成了“聖人”,“常事”成了“大事”、“常情”成了“至情”,“常理”成了“至理”……此時,說“常識”、談“常人”、寫“常情”、道“常理”,也就成了“戲說”與“惡搞”。
但是,我卻獨持偏見,喜歡把古人當常人,把至情當常情。我固執地認為古今人心一樣骯髒,古今心理結構大致相同,因此,讀史之時,我堅持再造虛擬環境,以期為古人的現身營造相對寬鬆和緩的氣氛。認虛無為真實,拿棒槌做繡針,渴望最後見到的是合乎常識、常理、常情的常人、常事。
一句話,我厭惡的是“反常”,我喜歡的是“還原”,我接受的是能被“還原”為“正常”的一切。
然而,這些看似無意的動作,對我來說,都指向一個潛在的事實,那就是彼岸的消失。因為缺乏彼岸,我只好讓自己沉浸在沒有超越的此岸,拆解、破壞、重置,幻想以此完成遙遙無期的自我拯救。
至於視《史記》乃至“二十四史”為自家自留地的他和他們的態度,我懶得理睬了。
這是一篇“後記”,因此,人要節制。在此年末歲尾,謹記兩個場景:
在一次不歡而散的深夜對談中,我平靜地對兄弟說,從國中時代起,我就是一個犬儒主義者了。兄弟怒,回我四字:“夫復何言!”那應該是我們之間的最後一次深談。
在豫東的某個深夜,和一個影響了我十幾年的兄長坐在賓館的房間裡,雖字斟句酌,雖鋪墊冗長,但我的問題卻仍顯突兀:“您找到了嗎?”兄長笑而不言。
一怒一笑,各有前因,只是今夜獨坐,那一怒一笑仍如在眼前,悄悄和另外一個場景疊合在了一起:
幾年前,我沿著陡峭的台階迤邐而下,站在江邊,仰望那個著名大佛,淚水幾乎奪眶而出——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我忍著難言的思緒,呆呆站在那裡,忽略了身邊如織的遊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