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眉山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眉山在全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共眉山市委三屆二十二次全體(擴大)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省委“三大發展戰略”,認真總結“十二五”工作,把握髮展大勢,立足眉山實際,順應民眾期盼,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眉山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發布單位:中共眉山市委
一、“十二五”時期全市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間,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民眾,搶抓千載機遇、推進跨越發展、建設富裕美好眉山,走過了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敢於直面問題,敢於攻堅破難,堅持系統性謀劃、前瞻性決策、創造性執行,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主動作為創一流,奮力譜寫了偉大中國夢眉山篇章。特別是市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我們確立了“工業強市、文化立市、環境興市、依法治市”發展戰略,“融入成都、同城發展,三化聯動、統籌城鄉”發展思路,“全域產業化、全域景區化、全域生態化”發展路徑,建設“現代工業新城、歷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質之城”,努力實現“經濟跨越、文化繁榮、環境一流、人民幸福”四大目標,形成了一整套治眉興眉、富民強市的總體思路。在嚴峻複雜的巨觀經濟形勢和各類挑戰下,我們仍然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2012—2014年,眉山在全省綜合考核中分別名列第1位、第3位、第5位。這五年,全市經濟發展規模、發展質量、發展效益創歷史新高,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民眾得實惠最多,開創了眉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局面。
——五年來,我們始終圍繞發展這條主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呈現出量質齊升的轉折性、躍升性變化。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突破。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1%,邁上千億台階,是2010年的1.9倍。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地區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00億元,超目標任務700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連續7年居全省第2位,實際利用外資連續4年保持全省前3位,入駐眉山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僅次於成都。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6%,突破80億元,是2010年的3.2倍,在全省排位升2位。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分別達到2.6萬元、1.1萬元,是2010年的1.78倍、1.85倍,農村居民收入連續7年保持全省第4位。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18.8:54.9:26.3調整為15.4:57.7:26.9。工業強市成效明顯,民營經濟發展保持全省前列,建成3個百億園區、5個百億產業、1個50億企業,全市工業化率達到52%。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泡菜產業創造“六個全國第一”,銷售收入達到135億元。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1.5%,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服務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提高15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競相發展。東坡區、仁壽縣經濟總量均超過300億元,彭山區、洪雅縣經濟總量均超過100億元,6個區縣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評價中全部實現升位,仁壽縣、東坡區、彭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突破20億元、15億元、10億元。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破解難題,在全國、全省創造了“眉山模式”“眉山經驗”。統籌城鄉走出“眉山路徑”。探索創新“四種模式”、加快“四個轉變”、實現“四有目標”的眉山路徑。健全覆蓋城鄉的規劃體系,規劃建設岷東新區、眉山現代工業新城、3個現代農業園區,推行“政園合一”。彭山順利撤縣設區,奠定眉山建設大城市的格局。全市城鎮化率提高7.9個百分點,達到42%。社會治理創造“中國經驗”。“大調解”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建設卓有成效,被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訴非銜接”改革試點終期評估全國第一,“眉山經驗”被中央改革辦列入全國首批30個改革案例,上升為“中國經驗”。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龍鵠模式”向全省全國推廣,城鄉環境治理工作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方陣。農村改革成為“全省樣板”。彭山區列入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探索出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土地信託流轉模式、新型經營主體發展“521”體系、“銀會對接”模式、彭山區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設等系列“改革樣板”,成為全省農村改革重要先行區。行政體制改革打造“眉山服務”升級版。創新建立市黨務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代辦服務中心、“一費制”繳費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五星級政務服務管理做法被列為全國政務服務工作創新典範。在全省率先同步建立“三張清單”,清理確認權力事項5635項、具體責任事項3673項,設立廉政風險點2681個,明確追責事項3912類。黨的建設改革為全黨制度建設探路。眉山是全國唯一一個在市、縣、鄉三級開展黨代會常任制試點的地區,黨代表的履職能力顯著提升,地方黨委決策科學性和行權公信度顯著增強。彭山區是全國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換屆試點單位,承擔全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試點。這一系列改革創新實踐,不僅使眉山改革步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更加有力地推動了全市各項工作。
——五年來,我們始終注重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均衡發展,著力補齊短板增後勁,打牢基礎利長遠,促進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堅持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大事實事,全市全部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全市累計脫貧22.36萬人,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突破千億大關;大力推進創業就業,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5萬人;累計完成保障性住房5.1萬套,開工率連續三年居全省第1位;養老服務體系全省領先,農村五保人口集中供養率連續五年保持全省第1位;新引進高校7所、總數達到9所,躋身全省三甲;學前教育發展經驗參與國際研討;義務教育招生改革經驗全省推廣;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全省第2位,實現6區縣省級衛生城市、國家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區)全覆蓋;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生態文化建設成果民眾稱道。“綠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園之市”建設成效明顯,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8.08%,比全省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比“十一五”末提高4.38個百分點;新增水域面積77平方公里,達到575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比重8%,是全省的3.3倍;成功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省級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建成“兩宋榮光”眉州大道、東坡宋城Ⅰ期、蘇轍公園、三蘇祠維修保護等重點文化項目,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受到民眾廣泛讚譽;中國泡菜展銷會上升為國家級展會,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落戶眉山;城市公共文明指數連續四年居全省前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綜合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超過400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5倍,全市公路里程新增1060公里、總里程達到7520公里,建成成德綿眉樂鐵路客運專線、岷江漢陽航電樞紐工程,新建成3條、新開工2條高速公路,形成“三橫四縱”高速公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全市進入“雙高(高鐵+高速)、雙港(水港+空港)”時代。社會治理創新成效顯著。依法治市“八大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法治城市創建獲得全國先進,“六五”普法中期檢查被評為全國先進;以格線化服務管理為抓手的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城鄉全覆蓋;“維穩跟著項目走”全國推廣;進京到省非訪量連續8年居全省末位,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入發展,成功創建省雙擁模範城。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營造出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錘鍊了“主動作為創一流”的眉山精神。思想建設凝聚發展共識。紮實開展“主動作為創一流、為民服務當先鋒”、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使搶抓千載機遇、推進跨越發展成為全市黨員幹部行動自覺。組織建設淬鍊過硬隊伍。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後進基層組織實現100%轉化升級,經驗全國交流;建立“目標選人用人”“三公開五優先”幹部選任機制,湧現出一批全國全省先進典型;群團組織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工資集體協商、關心下一代工作、婦女小額貸款擔保、青年志願者服務等先進經驗全國全省推廣。制度建設構建科學體系。構建“四個全面”強思想、“四個一流”抓班子、“四個作為”帶隊伍、“四個過硬”強基層、“四支隊伍”強服務、“四個當天”轉作風的黨建工作體系,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顯著提高;市黨代表對市委工作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100%。作風建設塑造幹部形象。正風肅紀強力推進,黨風政風持續好轉;直聯工作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經驗受到中組部充分肯定;在全市分層分類組建“四支隊伍”,常態化開展各類便民利民惠民服務。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強化“兩個責任”落實,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領導幹部向紀委全會述職述廉等14項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交流;旗幟鮮明反腐敗,嚴肅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全市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持續向好、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連續2年居全省第5位。
“十二五”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全市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精誠團結、凝心聚力,350萬黨員幹部民眾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共同奮鬥結晶,充分證明了市委提出的思路理念、作出的決策部署、採取的重大舉措是完全正確的。五年奮鬥的成就,為眉山繼續前進和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極大鼓舞了全市人民的發展幹勁。科學謀劃“十三五”發展,必須在“十二五”發展形成的物質成果和思想成果上,科學總結經驗,保持發展定力,朝著既定目標堅定前行。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總體要求
制定“十三五”規劃,要充分認識全國、全省、全市發展面臨重大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搶抓發展機遇,有效應對挑戰,從發展的基本趨勢出發,更加注重最佳化發展結構,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動力,更加注重補齊發展“短板”,科學確定發展路徑,不斷開創我市發展新局面。
(一)“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期的內涵,正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
經過建區設市以來的努力,特別是“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眉山經濟社會發展已站在新的起點,內部和外部機遇相互疊加,是發展再出發、再追趕、再跨越的重要機遇。主要有:政策優勢匯聚的機遇。眉山位於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交匯點,是國家級天府新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先導區,綜合政策優勢集中爆發,迎來政策支持的重要機遇期。經濟規模效益顯現的機遇。我市經濟總量邁上千億台階,發展到了一個重要臨界點,經濟成長能級實現躍升,正朝著產業結構相對合理、市場經濟運行有序、社會需求逐步旺盛、開放合作更為廣泛的階段發展,進入了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發展空間拓寬的機遇。我市處在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雙加速”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已由過去的以點帶動,變成了現在的點、線、面共進,形成了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同時,各項改革紅利逐步釋放,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眉山處在既有發展空間、又有發展動力的重要機遇期。更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黨風清、政風勤、民風淳,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良好,主動作為創一流、為民服務當先鋒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行動自覺,匯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力量,這些都為眉山追趕跨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基礎差、底子薄、總量小、結構不優”仍是眉山最大的市情,“補短板、抓緊轉、奮力趕”仍是眉山最大的任務,未來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挑戰。主要有:發展理念的挑戰。“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們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必須準確領會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轉型升級的挑戰。穩增長壓力巨大,投資預期和信心不足,新增投資難、續建項目乏力等問題將越來越突出;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不少企業處在產業鏈末端,產業粗放、集約程度低、投入產出比不高,新興產業尚未發育壯大;大企業大集團少,龍頭企業引領能力較弱,大型企業僅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0.8%。協調發展的挑戰。以城帶鄉能力不足,城鎮化率低於全國13個百分點、低於全省6個百分點,中心城區首位度低,城鎮規模小,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民生需求更加多元,保障範圍更加廣泛,財政支出面臨瓶頸。資源環境的挑戰。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建設用地空間小;人均水資源量低,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嚴重;眉山地處成都平原城市群下風下水,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矛盾十分突出。區域競爭的挑戰。眉山處在特大城市成都和國際旅遊城市樂山之間,受“虹吸現象”和“馬太效應”影響,在招商引資、產業培育、要素聚集、政策爭取等方面面臨激烈競爭,培育發展比較優勢難度較大。人才支撐的挑戰。全市技術人才僅占總人口的1.45%,人才規模偏小,整體素質偏低,人才結構不合理,特別是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短缺,創新驅動的人才支撐不足。黨的建設的挑戰。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是長期、複雜、嚴峻的,全市部分黨員幹部仍不同程度存在能力不足、作風懈怠的問題,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十三五”時期我市發展的指導思想。今後五年,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牢固樹立並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持專注發展定力,加快轉型升級,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確保在全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將眉山建設成為“現代工業新城、歷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質之城”。
落實上述指導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八個原則:堅持發展為民、堅持工業強市、堅持文化立市、堅持環境興市、堅持依法治市、堅持改革創新、堅持開放合作、堅持黨的領導。
(三)主要目標。充分考慮我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未來發展的支撐條件,未來五年分為“兩步走”: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努力建成全省創新發展先行區、統籌城鄉先行區、生態文明先行區、開放合作先行區和全面小康先行區。
——保持高於全國全省的經濟成長速度。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創新驅動發展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眉山製造2025”取得階段性成效,製造業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全面提升。“東坡味道”千億產業在全國全省的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網際網路+現代服務業”取得重大進展,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穩步提高。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縮小,發展空間格局更加最佳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就業、教育、文化、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眉山中心城區和四縣城功能更加完善,輻射力帶動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建成一批重點鎮和特色鎮,“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成效顯著。10.9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6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解決局部區域性貧困和零散插花式貧困。
——國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升。文化立城、文化立業、文化立人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眉山文化軟實力明顯提升,東坡文化、忠孝文化、長壽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影響持續擴大,眉山建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爭創國家級文明城市。
——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綠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園之市”三大工程全面縱深推進,美麗眉山建設取得新成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綠色轉變,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實現城市整潔、鄉村美麗。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在經濟轉型升級、政府職能轉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新型城鎮化、金融體制改革、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創業創新主體競相湧現。依法治市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成。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三、堅持創新發展,不斷增強跨越發展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住四川列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加快形成促進經濟成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
(一)推進產業創新發展。順應“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發展方向,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形成先進制造業、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體系。
全面實施“眉山製造2025”。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以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為主線,以智慧型製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圍繞機械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化工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4大傳統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及金屬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施壯大“4+4”產業集群、創新驅動、最佳化工業布局、綠色製造四大戰略任務,強力推進智慧型製造、質量品牌、服務型製造“三大攻堅行動”,引導產業、園區、企業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成套化、集約化等方向發展,實現製造業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轉變、自動化向智慧型化轉變,把眉山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智慧型製造城市。到2020年,眉山製造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
打造“東坡味道”千億產業。大力發展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突出抓好“兩城三園七片”重點區域建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東坡味道”統攬食品產業發展,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品牌推廣,占領“微笑曲線”兩端,形成核心競爭力。按照“做嚴標準、做響品牌、做優基地、做強集群、做大市場”原則,建立“東坡味道”電子商務綜合平台,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東坡味道”千億產業,到2020年,全市“東坡味道”食品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穩定糧食生產,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以提質增效為重點,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加強農業生產設施建設,改善農業技術條件,大力提高機械化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信息化,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延展農業功能的產業鏈,發展休閒農牧業、觀光農牧業等新型業態。
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現代服務業”。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發展分享經濟和大數據產業,培育壯大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業態。堅持以旅遊業為龍頭、以商貿和物流為兩翼,加快發展文化旅遊、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康養服務、科教服務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搶抓四川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機遇,圍繞“生態、文化、養生、體驗、度假”五大主題,把眉山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休閒度假體驗旅遊目的地。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升級,引導消費向智慧型、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融入成都、聯結西南、輻射全國”的全省物流重鎮。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切實推進網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電子商務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建設“全省電商第二城”。
推進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堅持一二三產業園區並重,堅持“兩化”互動發展,把產業園區作為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結合點,建設產城一體園區。堅持“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調整最佳化產業園區布局,提高園區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產業園區從要素投入向內生增長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積極創新園區發展體制機制,增強園區內生髮展動力。積極推進園區調位升級,爭創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積極引進國際合作園區項目,建好中法農業科技園,打造具有示範效應和國際影響的合作發展平台。
(二)推進科技創新。充分利用位於成都經濟區的優勢和成都創新資源密集的優勢,依託大型企業集團、科研院所和產業園區,加快培育、引進、合作,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院校協作、多元投資、成果分享”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促進全市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培育引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及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等,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構築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
培育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完善創新人才引入機制,加快本土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推行“帶項目引人才”等方式,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培養高水平創新團隊。建立以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創新人才評價、使用、激勵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允許高等學校科技人員在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條件下,經所在單位批准從事創業或到企業開展研發、成果轉化並取得合法收入。進一步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建立促進創新創業的長效機制。
加強創新載體和平台建設。進一步發揮市技術創新工程公共服務平台和市科技成果轉化區域服務平台作用,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規模化套用。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力爭省上在眉山布局一批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支持區縣和園區突出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孵化園(孵化基地),建立產業研究院、海歸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最大限度搞活微觀主體,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投融資體制、產權制度和市場環境。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完善行政權力、政府責任、投資項目限制禁止“三張清單”制度,強化“一進兩監管”制度落實,推進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建好市和區縣黨務政務服務中心,實現“進一道門、辦所有事”。
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照一碼”制度。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實行“非禁即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新投融資體制,加快政府投融資平台轉型發展,推廣PPP建設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票據融資,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鼓勵眾籌融資平台規範發展。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實施“推動金融創新服務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發展三年計畫”,鼓勵推廣“銀會”合作、“銀財保”合作等支農模式。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營改增”擴面,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水、電、氣等領域差別化、階梯式價格改革,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形成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村產權制度體系,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充分利用彭山區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政策,全力抓好中央、省委安排在眉山的農村改革試點任務。
最佳化創新發展環境。清理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形成企業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回歸行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眉山青年創業促進計畫”“復退軍人創業扶持和發展計畫”。推動社會徵信體系建設,營造誠信、自律、守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四、堅持協調發展,不斷最佳化均衡發展結構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要根據“五位一體”總布局,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推進基礎設施與發展要求相適應,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增強發展協調性和整體性。
(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著力強化發展統籌,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最佳化區域發展格局。構建“一心兩翼三帶”的區域發展空間布局。一心: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形成東坡城區、彭山城區“一城雙核”。兩翼:以東部仁壽縣城和西部洪雅、丹稜縣城為核心,構建發展東翼和西翼。三帶:中部沿岷江流域由彭山、東坡、青神城區和青龍、觀音、太和、松江、黑龍等重點鎮,構建沿岷江流域發展帶;西部以現代工業新城為主體,由南北組團七個園區所在城鎮並延伸至青神,形成產城一體的發展帶;東部以視高、文林、富加、汪洋等工業園區和兩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主體,形成新興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城鎮相結合的發展帶。
推動眉山中心城區領先發展。加快把眉山中心城區建設成為大城市,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突出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支撐,加快中部歷史文化名城、西部現代工業新城、東部生活品質之城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宜人的現代城市。推進東坡區、彭山區組團發展,啟動北部郊區建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眉山與成都平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堅持有特色、無落差,培育發展比較優勢,將中心城區建設成為拉動眉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加快培育區域新增長極。堅持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都市“三位一體”,加快天府新區眉山片區建設,建設全域天府新區,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堅持產城一體、景城一體、文城一體,加快岷東新區創新發展,建設宜業宜商宜居、和諧自然人文的生活品質之城。加快推進眉山現代工業新城創新發展,加快總部經濟區建設,建成千億產業新城。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完善區域發展政策,推動區域聯動發展。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堅持突出特色、分類指導,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做大縣域經濟總量,推動各區縣在全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排位中晉位升級。堅持工業強市、“兩化”互動、三化聯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以產業壯大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支持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一馬當先,經濟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支持洪雅縣、丹稜縣、青神縣次級突破,發揮後發優勢,加快追趕跨越,提升競爭實力。
(二)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深入推進具有眉山特色的統籌城鄉“四種模式”、加快“四個轉變”、實現“四有目標”,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搶抓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機遇,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堅持與成都“有特色、無落差”,堅持產城一體、景城一體、文城一體“三位一體”,堅持做實產、做足綠、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五字方針”,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規劃。加快四縣城擴容提質步伐,全面提升縣城品質,切實增強縣城的承載能力和縣域經濟服務能力。優先發展國家級重點鎮、省級示範鎮,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經濟強鎮、區域重鎮、文化旅遊名鎮。優先發展城鎮公共運輸體系,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和城市地下停車場建設。積極爭取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構建符合市情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
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最佳化完善縣域新村總體規劃,對新村聚居點、舊村落和傳統村落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布局。加強對傳統村落的申報和保護,注重地域特色和鄉土文化傳承,挖掘農耕文化和地方文化元素。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化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建立有利於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依託城鎮建設新農村綜合體。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強化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統籌城鄉社會管理,創新城鄉基層治理機制,提高行政社會管理一體化水平。
(三)推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全體黨員頭腦,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市共識,深化對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省委治蜀興川重大部署的認識,發揚“艱苦奮鬥、苦幹興眉”“自力更生、自救互助、自強不息”“主動作為創一流”的眉山精神,匯聚建設富裕美好眉山的強大動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落實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主流媒體傳播公信力和影響力。
推進文化立市“123”工程。堅持文化立城、文化立業、文化立人“三位一體”,力爭2018年建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堅持文化立城。突出文城一體、景城一體,打造東坡文化核心區,提升東坡文化品牌,大力弘揚和傳承眉山特色文化。按規定申報舉辦東坡文化節、中國泡菜展銷會、長壽文化節、竹編藝術節等節慶活動。堅持文化立業。實施文化產業培育工程,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業、文化傳媒業、文體娛樂業,鼓勵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打造市級主流新興媒體。堅持文化立人。完善文化藝術激勵政策,繁榮文化藝術創作。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深化各類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四)推進基礎設施與發展要求相適應。堅持“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原則,統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提升基礎設施對全市發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深度研究全市開發空間布局,加強空間資源開發,構建水陸空並舉、互聯互通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節點城市。推進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建設,實現與成都市區、天府新區核心區的無縫對接,全面形成“三橫六縱”高速網、“兩橫七縱一聯”一級快速公路網。推進鐵路建設,形成“三橫九縱”鐵路主骨架。加快國(省)道路升級改造,改善提升農村道路。推進岷江航電工程建設。抓住國家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機遇,做好眉山通用航空機場布局規劃。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產業發展及民生需要,以電力設施建設為重點,完善油氣管網建設,合理布局加油加氣站點,保障煤炭供給能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分散式能源,構建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加強市域電網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中型骨幹工程、農田水利、民生水利、水利扶貧等設施建設。繼續實施病險水庫和“河道堤防”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堤防建設等。抓好重點水源工程和城鎮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進一步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升級提質增效,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供水骨幹工程網路體系。
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對接國家網路強國戰略、省“光網四川”“無線四川”工程,推進“三網融合”,打造“數字眉山、智慧眉山”。進一步完善農村寬頻網路和信息服務平台。推動大數據廣泛深度套用、開放共享,推動雲技術創新發展,發展大數據產業。加快電子政務雲建設。
五、堅持綠色發展,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水平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恆推進“綠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園之市”建設,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美麗眉山。
(一)大力建設“綠海明珠”。大力實施沿路沿江“綠帶工程”,沿境內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合理配置季相變化林木,建設多色譜林業景觀帶。加大沿岷江兩岸、水庫周邊的綠化美化力度,建設岷江水上綠色走廊和庫區環湖綠化景觀。大力實施城市“綠肺工程”,做好城市色彩模版設計,綠化街面、牆面、樓面,打造示範小區和街區。大力實施集鎮“擁翠工程”“百村綠色家園”工程,形成以森林為主體,喬、灌、草、花結合,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協調發揮的城鄉綠化格局。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中心城區和四個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50%以上。
(二)大力建設“千湖之城”。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生產用水、生活用水、生態用水“三位一體”,統籌城鄉水資源,大力實施引水入城、引水入園、引水入鎮、引水入村,實施好增水、活水、見水、碧水、甜水“五水”工程,臨水而居、依水而活、傍水而旺,實現“天藍地綠、林水相依、水清城美、人水和諧”的目標。大力實施“一江兩堰四湖”工程,打造岷江景觀、通濟堰蟆頤堰水文化景觀、城區東南西北“四湖”,實現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到2020年,全市水域面積恢復和新增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達到10%左右。
(三)大力建設“百園之市”。認真落實《眉山市百園規劃》,按照“公園規模與城鎮級別相適應”原則,注重城市總體規劃銜接,注重景觀、產業、文化、惠民相結合,規劃建設旅遊景區公園、農業休閒觀光園、城市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等各類公園,並按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規劃布局公園綠地。到2020年,全市公園總量達到160個以上,實現城市建成區公園服務範圍全覆蓋,實現“一鎮一園”。
(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嚴守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深入推進國家和省級生態市、縣(區)創建。建成1個國家級生態縣(區)、1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縣(區)、25個省級生態鄉鎮。加強東坡湖城市濕地功能區管護,大力提升瓦屋山、黑龍灘等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水土保持、森林養育和水源涵養功能。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形成政府、市場、公眾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兩區四縣城全面達到省級環境優美示範城市標準。加強岷江幹流眉山段等重點流域和生態敏感區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防治地下水污染。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範圍,將細顆粒物等列入約束性指標。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提高污水、垃圾和危險廢棄物處理能力。強化噪聲污染控制和巨觀管理。
(五)強化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和評估審查制度,淘汰落後過剩產能,遏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商貿、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節能減碳宣傳,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廣綠色消費模式。加快重點領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六、堅持開放發展,不斷開創合作共贏局面
開放是眉山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突出“成都區位、眉山服務”,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成都新機場規劃建設千載機遇,開展全方位、多層面、多領域的開放合作,以大開放促大發展。
(一)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深入實施招商引資“376”戰略,堅持招大引強、招強引優,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高點起步、高位切入,大力引進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及金屬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項目,加大對小型化、智慧型化、專業化生產企業的招商。堅持文旅結合、農旅結合,重點引進旅遊地產、觀光項目和農業產業化項目、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項目。堅持產業集群招商,突出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大力實施補鏈、強鏈和擴鏈招商。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提升外資利用水平,擴大製造業和服務業開放。在吸引國內外資金的同時,注重管理、技術和人才等要素的引進。
(二)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立足成渝經濟區,依託長江經濟帶建設,有效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強化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港澳台等區域的經濟合作。堅持以“高鐵經濟、臨港經濟”新興經濟業態為引領,縱深推進融入成都,提升與成都同城化水平。開展與周邊地區及省內其他區域的合作。加快天府新區和環天府新區建設,將天府新區彭山青龍、仁壽視高區域建成全市對外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和示範區。創新區域合作模式,完善合建園區運行機制,努力將甘眉(鋁矽)工業園區、成眉工業集中區建成全省最具活力的“飛地”園區。
(三)切實加強對外交流。鼓勵市內企業、產品和人才走向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發揮本地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支持眉山建築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對外工程承包。發揮眉山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穩妥開展外派勞務工作。積極參與“萬企出國門”“川貨全國行”等活動,提高眉山製造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占有率。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和合作領域,放大會節效應,強化城市文化形象宣傳,形成與眉山發展水平和地位相稱的文化傳播能力和影響力。
七、堅持共享發展,不斷增進人民民眾福祉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基本民生、底線民生、重點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民眾充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實施扶貧攻堅行動。緊緊鎖定10.94萬貧困人口這一“關鍵少數”,大力實施“1593”扶貧攻堅戰略。精準實施產業培育扶貧、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扶貧、基礎建設扶貧、能力提升扶貧、醫療衛生改善扶貧、社會保障扶貧、文化惠民扶貧、生態保護扶貧、社會合力扶貧等九大扶貧工程,紮實抓好“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災後重建幫扶一批”五個一批減貧行動,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扶貧攻堅任務,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
(二)促進全民創業就業。緊緊抓住350萬人民民眾這一“關鍵多數”,大力實施“22345”創新創業攻堅戰略。加快培育人才隊伍和企業家隊伍兩大核心主體,著力構建“東坡味道”千億產業、“眉山製造2025”“網際網路+現代服務業”等三大創新創業體系,實施引進、回歸、培育、轉化“四大行動”,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積極推進退伍軍人和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強勞動關係領域法治建設,全面實行勞動契約制度。
(三)提高教育體育發展水平。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打造具有眉山特色、在全省領先示範的現代教育。加強學前教育,擴大普惠性、公益性幼稚園規模。按照“國小就近、國中集中”原則,調整最佳化城鄉中國小校布局,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統籌兩類高中協調發展。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發展繼續教育,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高等教育,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抓好體育工作,加快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四)完善公共文化體系。加大公共文化投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加快推進“五館一中心”建設,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鄉村“十里文化圈”。大力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堅持向農村、貧困地區傾斜。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數位化建設,鼓勵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積極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建立健全文化管理體制機制。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藥、醫保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大力實施衛生資源擴增工程,積極引進名牌醫院到眉山辦分院,鼓勵民辦醫療機構發展。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支持眉山市人民醫院、仁壽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力爭到2020年,所有區縣實現有兩所以上二甲及以上醫療機構。健全藥品供應和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加強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促進中醫藥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養老服務業。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推進城鄉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實施全面參保計畫,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依法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節機制,以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醫療救助制度,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將生育保險合併到基本醫療保險。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切實解決居民的住房困難。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
八、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各級黨委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切實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民眾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一)強化黨的核心領導。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強化重大事項決策權、監督權,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委領導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推進改革的能力。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和決策諮詢機制。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堅持“四個全面”強思想、“四個一流”抓班子、“四個作為”帶隊伍、“四個過硬”強基層、“四支隊伍”強服務、“四個當天”轉作風。堅持完善“三公開五優先三不用”選人用人機制,改進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堅持“有聲有色、有形有效、務實管用”,推進黨建工作有形化。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緊扣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引進培育人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加大紀律審查力度,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強化黨組織政治引領和服務發展功能,激勵廣大幹部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更好帶領民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推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眉山落地生根,把依法治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構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強依法執政,建立完善重大決策法律顧問制度和責任追究糾錯機制。正確行使國家賦予市級的立法權。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全面推進司法公開。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創新推進“法律七進”,增強全民法律意識,形成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建設法律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機制。
(三)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基層民眾自治制度,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全面推進黨政主導的格線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建立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強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繼續完善“訴非銜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堅持“維穩跟著項目走”,全程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深入推進依法治理邪教工作。加強以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社會治安防控、網路安全等為基本內容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建設平安眉山。
(四)動員全市人民共同奮鬥。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社會力量,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揚民主,提高宣傳和組織民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民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支持各級人大依法履行職能,健全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民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不斷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動眉山發展上來。
(五)確保“十三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編制全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落實本建議確定的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各區縣要從實際出發,編制好本區縣的“十三五”規劃,尤其要制定和明確體現新的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強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把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民眾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堅定信心、攻堅破難,主動作為、爭創一流,為實現“十三五”時期宏偉發展藍圖、實現“兩個率先”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