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5年12月16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審議機構: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
  • 審議時間:2015年12月16日
  • 發布時間:2015年12月24日
背景介紹,檔案內容,

背景介紹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決定性時期。要把握中央精神,結合上海實際,以新的發展理念,科學編制好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檔案內容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形勢和指導思想
(一)“十二五”時期上海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過去的五年,很不平凡。全球經濟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各種風險挑戰交織互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上海堅決按照中央要求,始終從國家大局出發謀劃自身發展,堅持以改革創新統領全局,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直面風險挑戰,堅定改革攻堅,聚焦創新驅動,加大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力度,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五年來,我們抓牢發展不放鬆,在深入推進結構調整中保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四個中心”服務功能大幅提升,奮力開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征程。我們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堅持先行先試,聚焦制度創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營改增”、國資國企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教育綜合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取得突破,一批制度創新取得實效、結出碩果,得到複製、推廣。我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推進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更嚴、更實的要求,圍繞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狠抓作風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黨風政風和幹部隊伍作風明顯改善,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五年發展實踐,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些都為上海未來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十三五”時期上海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綜觀大勢,世界經濟仍處深度調整、曲折復甦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突破,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十三五”時期,上海要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把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繼續深度融合的機遇,在全面參與國際科技經濟合作與競爭中,加快“四個中心”建設,提高集聚輻射全球人才、資源、要素、產業的能力。要著眼於為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立足服務“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抓住國家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遇,充分發揮經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升產業能級和服務功能,邁向更優的經濟結構和更高的發展水平。要用好改革開放發展長期積累的豐碩成果,把握重要改革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率先探索的機遇,走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同時,要看到全球經濟需求疲弱、增長乏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還處在結構重大調整轉換時期,新增長動力孕育和傳統增長動力減弱並存交替。上海自身發展中人口、土地和環境等約束更緊,創新創業的動力、活力和能力還不強,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短板瓶頸凸顯,各種潛在風險和挑戰增多,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需要用大力氣化解,不少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決勝階段,不畏艱險,考驗的是我們的信心、責任和勇氣;關鍵時期,破解難題,取決於我們的智慧、能力和韌勁。只要我們敢於擔當、萬眾一心、砥礪前行,就一定能排除萬難,化挑戰為機遇,奪取“十三五”時期上海發展新勝利。
(三)制定“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抓牢發展第一要務,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必須著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眾觀點須臾不能忘記,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先導向,把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責,用好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讓廣大人民民眾有更多獲得感。
必須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必須堅定改革、擴大開放。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堅決破除各種體制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必須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始終把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不可逾越的底線和紅線,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發展,用更高標準、更大力氣、更嚴執法,加強環境建設和污染治理,遏制環境惡化勢頭,切實把科學發展落實到生態環境改善上。
必須深入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始終把依法辦事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樹立法治思維、完善法治保障、善用法治方式、維護法治尊嚴,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環境,加快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
必須全面從嚴治黨。以更嚴要求、更實措施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以更好的黨風政風和幹部隊伍作風推動改革開放、創新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
(四)奮鬥目標。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走出創新驅動發展新路,為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奠定基礎。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制度規範,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全市人民生活更美好。
主要目標:創新驅動整體提速。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產業結構全面最佳化升級。核心制度和基礎制度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配置全球市場資源和要素的能力整體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再上新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高質量的就業更加充分,力爭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市民享有公平優質多樣化教育,平均期望壽命保持世界先進水平。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現,社會保障更加公平更加完善。公共運輸出行更為便捷高效,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高。重大功能性文化設施布局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文化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文化原創力充分激發,城市文化體育影響力、輻射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常住人口總量不超過2500萬。大氣、水、土壤、綠化環境質量穩定持續改善。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實現負增長。能源資源使用效率持續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低碳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受歡迎,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宜人。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地方法規更加健全完善,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商民主深入發展。社會誠信體系更加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實現“十三五”奮鬥目標,要強化理論武裝,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好、落實好,不斷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推進創新發展,就是要以改革創新為引領發展的主動力,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支撐,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先行先試、堅定改革攻堅,突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協調發展,就是要精準施策、齊心協力補好短板,統籌推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硬體設施與軟環境建設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增強城市軟實力,實現整個城市高水平均衡發展和整體資源要素高效利用。推進綠色發展,就是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廣度、深度、力度,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落實最嚴格、高水平的環保標準,依法從嚴管理,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推進開放發展,就是要以探索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對標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集聚輻射能力,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更好服務全國發展。推進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動員組織全市人民共謀改革、共促發展、共建城市,完善基本民生政策和制度安排,努力提供廣覆蓋、多層次、有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因詞條內容字數限制 ,餘下內容見參考資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