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界鳥類
古北界的鳥類中
候鳥比例很大,
水禽和世界廣布種比例也比較大,而
攀禽等種類較少,食蟲鳥類比例大,以果實等為食的種類比較少。
雀形目鳥類中絕大多數都屬於
鳴禽類,
亞鳴禽只有在東亞有少數從東洋界滲透進來的
八色鶇。鳴禽中
鶯類占有優勢,特別是東亞地區種類尤其豐富。鶇和
鴝也比較多,內陸地區盛產
百靈。食種子的鳥主要有雀和
鵐,在東部人類聚居的地區
樹麻雀占優勢,而西部則是
家麻雀占優勢。特有類型不多,主要有岩鷚類。
鴷形目和新北界一樣只有
啄木鳥科,佛法僧類則遠比新北界豐富,除了各種
翠鳥以外,還有
戴勝、
佛法僧和
蜂虎,這些多為與衣索比亞界或者東洋界所共有。古北界的涉禽和
游禽與新北界非常相似,是很多游禽和涉禽的繁殖地。游禽中以
雁形目種類最多,而各種
海雀類則可以說是全北界的特有類型。涉禽中最重要的是各種鴴鷸類,而東亞則是
鶴科的分布中心。
雞形目除了和新北界共有的松雞類之外,在東亞還有雉類,
舊大陸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的鶉類也較常見。猛禽中盛產一些大型雕類,以
金雕、
虎頭海雕等最為著名,夜行性猛禽中也有些大型種類,如
雕鴞、毛腳魚鴞和
褐林鴞等,有些猛禽為與新北界共有,如北極地區的
雪鴞和
矛隼。
新北界鳥類
新北界是各大動物區系中鳥種最少的,總體特徵和古北界接近,
候鳥、水禽和世界廣布種比例均比較大,攀禽等種類較少,食蟲鳥類比例大,以果實等為食的種類比較少。鳥類與古北界和新熱帶界均有一定的聯繫,與古北界一樣,新北界的鳥種也有大量候鳥,這些候鳥多在新熱帶界越冬。新北界的雀形目鳥類中有很多科為與新熱帶界所共有,為新大陸的特色鳥類。亞鳴禽只有各種霸鶲,為新熱帶界起源的類群。鳴禽中比較繁盛的新大陸類群有
鷦鷯、嘲鶇、
綠鵑、森鶯、擬鸝、以及鵐類、主紅雀類和唐納雀類等。另有鶇、戴菊、燕、太平鳥和河烏科等則和古北界有一定聯繫。攀禽種類不多,鴷形目只有啄木鳥科,佛法僧類也只有幾種魚狗,
蜂鳥有數十種,屬於新熱帶界起源的類群。新北界的杜鵑包括走鵑和幾種美洲鵑,均非巢寄生的類型,有別於舊大陸的杜鵑。新北界的猛禽種類不算多,但有些比較知名的猛禽,如白頭海雕和加州兀鷲,
白頭海雕為美國的國鳥,而加州兀鷲曾經因人類的影響而瀕臨滅絕。鴞形目猛禽中比較著名的有雪鴞,這是北極地區的特色動物,為新北界和古北界所共有。新北界的雞形目中最著名的當數吐綬雞,即火雞,這是北美的特有鳥類。松雞類是新北界和古北界共有的類群,是北方的重要類型。齒鶉類是新大陸另一類雞形目鳥類,和舊大陸的鶉類比較相似。新北界和古北界一樣為很多涉禽和游禽的繁殖地,它們多數是候鳥,其中雁形目、
鸛形目和鴴形目的鳥類種類均比較多。這些鳥類中有不少種類是和古北界所共有,也有少數和新熱帶界共有,如粉紅琵鷺、林鸛、秧鶴等。
東洋界鳥類
東洋界的
鳥類種類繁多,但是特有的類群卻很少,雖然有不少類群是以東洋界為分布中心,但是常有一些種類分布到其它地區。另外,東洋界也是古北界東部
候鳥的越冬地。在新熱帶界以外的地區,東洋界的
亞鳴禽種類是最多的,其中
八色鶇科是舊大陸亞鳴禽的最大科,雖然也可見於舊熱帶界、澳洲界以及和東洋界相鄰的古北界地區,但是以東洋界的種類最多。
闊嘴鳥科是東洋界的另一科亞鳴禽,主要分布在東洋界,也有少數分布於舊熱帶界。東洋界的
鳴禽中以鶥類最有特色,種類非常多,在東洋界鳥類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但也有少數種類分布在其它地區。鵯類也是東洋界的優勢鳴禽,雖然是與舊熱帶界共有,但是在東洋界的鳥類中占有重要地位。
和平鳥和葉鵯是東洋界真正特有的鳥類,羽毛常有金屬閃光。東洋界食花蜜的鳥很多,除了和舊熱帶界共有的
太陽鳥以外,還有習性類似的
啄花鳥。啄花鳥屬於
舊大陸體型最小的鳥類之列,分布基本上限於東洋界,少數可見於澳洲界。
繡眼鳥是另一類主要分布於東洋界的小型鳥類,也有少數種類可見於澳洲界和舊熱帶界。其它非東洋界特有但是以東洋界為分布中心的鳴禽還有山椒鳥類、
王鶲類和扇尾鶲類等,這幾類以南洋群島種類最為豐富。東洋界的攀禽類以
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東洋界和澳洲界交界的地方是翡翠類的分布中心。
犀鳥為東洋界和舊熱帶界共有,東洋界主要是樹棲犀鳥。
雨燕目在東洋界有獨特的
鳳頭雨燕科,種類不多。
夜鷹目以
毛腿夜鷹和蟆口鴟、
裸鼻鴟為代表,它們為與澳洲界所共有。鳩鴿目的種類非常豐富,富有美麗的食果實類型,包括種類繁多的
綠鳩、
果鳩和
皇鳩,其中綠鳩為與舊熱帶界共有,而
果鳩和皇鳩可見於澳洲界。雉雞類是東洋界的特色鳥類,其中羽色艷麗的各種雉類大部分分布於東洋界,只有少數分布於鄰近的古北界,另有一種分布於非洲。東洋界的猛禽中大型和小型猛禽均很有名,其中最著名的當屬
菲律賓的
食猿雕,屬於最強有力的
猛禽之列,而各種
小隼則是體形最小的日行性猛禽。
大洋洲界鳥類
大洋洲界的鳥類很有特色,多是些獨特的類群,有些東洋界有一定聯繫,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鳥在大洋洲界越冬。澳大利亞大陸大洋洲界的鳴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類體系明顯以鴉小目的種類占絕對優勢,大洋洲界絕大多數鳴禽都屬此類,而這裡也是鴉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鴉小目鳥類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琴鳥和主要分布於紐幾內亞的各種極樂鳥,琴鳥和極樂鳥也分別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的國鳥,這兩類鳥均以華麗的羽飾而著名,琴鳥還擅長模仿,而極樂鳥則有優美的炫耀舞姿。大洋洲界比較常見的鴉小目鳥類還包括各種吸蜜鳥、園丁鳥、刺嘴鶯、細尾鷯鶯、鴝鶲、王鶲和鐘鵲等,這些鳥類為大洋洲界最繁盛的類型,其中有些為大洋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見於鄰近的東洋界。大洋洲界的攀禽以各種鸚鵡最為名,和新熱帶界同為鸚鵡的兩個分布中心,但新熱帶界只是種類多,而大洋洲界遠更具多樣性。澳大利亞的鸚鵡中最有特色的是頭上有冠的各種葵花鸚鵡和色彩豐富的各種吸蜜鸚鵡,而虎皮鸚鵡則可能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大洋洲界另一類有特色的攀禽類翠鳥類,其中紐幾內亞島是翡翠的大本營,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幾種美麗的極樂翡翠,而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幾種笑翠鳥則更加有名。
舊熱帶界鳥類
舊熱帶界的鳥類與東洋界有很大的相似性,雙方共有很多類群,非洲特有的類型也有不少,此外,這裡也是很多古北界候鳥的越冬地。馬達加斯加島的鳥種和非洲大陸既有一定的聯繫,又有很大的區別。作為熱帶地區的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鳥種是非常貧乏的,但是特有程度很高。舊熱帶界的鳴禽中以種子為食的鳥類從種類和數量上均非常豐富。這些食種子鳥中最著名的是各種織布鳥和維達鳥,織布鳥中的紅嘴奎利亞雀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鳥,另有些織布鳥可以修建宏偉的群巢。維達鳥和杜鵑一樣有巢寄生的現象,有些種類有很長的尾羽。其它比較有特色的鳴禽有百靈、伯勞和扇尾鶯等,其中伯勞中除了典型的伯勞外,還有非洲特有的叢林伯勞類和盔鵙類。馬達加斯加島的雀型目鳥類種類不多,但是有鉤嘴鵙科和裸眉鶇科兩個特有科,這兩科鳥類種類不多,但是具有很大的多樣性。太陽鳥科是和東洋界共有的科,它們中有不少以花蜜為食,此外在南非還有兩種食蜜鳥,共同占據新熱帶界蜂鳥的生態地位。非洲的攀禽中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林戴勝科為非洲大陸特有,地三寶鳥科和娟鴗科為馬達加斯加島特產。佛法僧科、犀鳥科和蜂虎科雖然不是非洲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種類特別豐富,其中非洲除了樹棲犀鳥之外還有獨特的地犀鳥。鼠鳥目是非洲特有的目,這也是除了走禽類以外唯一分布範圍限於一個大陸的鳥類的目。舊熱帶界的鵑型目中蕉鵑科是非洲大陸所特有,而杜鵑科的馬島鵑亞科是馬達加斯加島的特產,這兩類攀禽均是非常美麗的鳥類。舊熱帶界的鸛形目和鶴形目很有特色,其中鸛形目的錘頭鸛科和鯨頭鸛科均為非洲大陸特有,這兩個科均只有單一的種,其中鯨頭鸛是現存鳥類中頭部比例最大的成員。鶴形目擬鶉科為馬達加斯加島特有,鴇科的絕大多數種類也限於非洲,其中包括體形最大的飛禽,鶴科雖然不及亞洲種類豐富,但是擁有更多的屬,其中最著名的是獨特的冕鶴。就熱帶界的雞形目鳥類有雉科和珠雞科,雉科主要是各種鶉類,僅剛果孔雀屬於雉類,與亞洲的孔雀有一定聯繫,這也是僅有的分布於亞洲以外的雉類。珠雞科是舊熱帶界的特產,是非洲很常見的鳥類。非洲的猛禽很有名,其中鷺鷹科(蛇鷲科,秘書鳥科)為非洲特產,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鳥類之一,僅鷺鷹一種。捕食性猛禽中盛產一些強有力的大型種類,比如猛雕、冕雕和草原雕等。各種兀鷲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鳥類,在非洲的食物鏈中起到重要作用。非洲的走禽雖然僅存鴕鳥一種,但因為是現存體形最大的鳥類所以是最有名的走禽,也是非洲最有名的鳥類之一。在幾百年前,馬達加斯加島則生存著一類比鴕鳥體形更大的隆鳥,隆鳥的卵也是已知最大的卵。
新熱帶界鳥類
新熱帶界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多的鳥類,而特有科的數目也首屈一指,並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熱帶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現與其它地區。新熱帶界不僅本身繁殖鳥的種類居各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種候鳥也在新熱帶界越冬。新熱帶界鳥類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亞鳴禽種類非常繁多,達到近千種,而舊大陸亞鳴禽總和也不過幾十種,這些亞鳴禽中有一些霸鶲科成員到達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的多數成員都是新熱帶界所特有。新熱帶界的鳴禽只有來自北美的少數類群,但是種類卻非常豐富,特別是以唐納雀類為主的各種鵐類,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適應多種生活方式。其它的鳴禽主要有綠鵑、鷦鷯、擬黃鸝、森鶯等,其中有些是新熱帶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與面積廣闊的熱帶雨林相適應,新熱帶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類型和新熱帶界的象徵性物種。新熱帶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種類繁多的蜂鳥,可以說是新熱帶界鳥類的象徵,而部分種類也分布於新北界,在新大陸之外的地方則不出現。鵎鵼科、鶲鴷科、蓬頭鴷科(噴鴷科)、翠鴗科、短尾鴗科、林鴟科、油鴟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熱帶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鴗科是加勒比海地區的特產。鵎鵼科即各種巨嘴鳥,以擁有比例最大的鳥嘴而著稱,是新熱帶界的特徵物種之一。麝雉以其幼鳥翅上有爪而著稱,讓人聯想起始祖鳥。麝雉的分類地位有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可能和雉雞類有關係,但現在更多人認為和鵑類關係更加密切。還有一些攀禽類雖然不是新熱帶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熱帶界的種類最為豐富。這類鳥類以鸚鵡和咬鵑為代表,新熱帶界擁有世界鸚鵡種類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是體型巨大的各種金剛鸚鵡,其中紫藍金剛鸚鵡是體形最大的鸚鵡。咬鵑類是一小類美麗的熱帶鳥類,在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種類遠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麗最著名的種類,其中鳳尾綠咬鵑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當作神鳥。走禽類是岡瓦那大陸的特色鳥類,也是現存鳥類最原始的類群,在從岡瓦那大陸分離出來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鴕和。美洲鴕體型比非洲的鴕鳥,大洋洲的鴯鶓都要小,但外形和習性均比較接近。史前的南美洲還有另一類大型的不會飛的鳥類,即竊鶴類或稱恐怖鳥類,雖然和走禽一樣是大型不會飛的鳥類,但和走禽沒有什麼親緣關係關係反而可能和鶴類有很近的親緣關係。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鳥類,曾經是南美洲的頂級肉食動物,習性類似的鳥類在新生代開始的時候曾經也出現與北方大陸,但是只有在南美洲這類鳥類才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食肉目到來以後才滅絕。新熱帶界的
鶴形目鳥類比較繁盛,其中擁有叫鶴科、秧鶴科、喇叭鳥科和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卻沒有鶴科本身。新熱帶界另外一類特有的涉禽是籽鷸科,這是一類食性特殊的鳥類,以喜食草籽兒得名,與其它的鷸類嘴型和習性都有一定差別。叫鴨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鴨科有較大差別,體型更象是雞而非鴨。鳳冠雉科是新熱帶界特有的雉雞類,另一類雉雞是和新北界共有的並可能起源於北美的齒鶉類,齒鶉類和舊大陸很繁盛的鶉類比較接近,但是可能親緣關係並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雞類則均不出現於新熱帶界。新熱帶界的猛禽種類較多,其中美洲鷲類除了少數見於新北界外,可以說是新熱帶界所特有。美洲鷲中最有名的當屬康多兀鷲,這是體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飛禽之一。美洲鷲和其它的猛禽親緣關係比較遠,現在有人認為它們應和鸛同屬一類。隼科的卡拉鷹類也基本上是新熱帶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鷲一樣為食腐動物。新熱帶界的捕食性猛禽中則以角雕最為有名,被稱為是最強有力的猛禽。
南極界鳥類
缺少陸棲脊椎動物,有一些生活於
海洋但也見於海岸的種類。種類組成貧乏。鳥類已發現 80多種,其中10餘種是在
南極洲繁殖的。最著名的為皇企鵝(
Aptenodytes forsteri)、 南極企鵝(
Pygoscelis antarctica)等。
企鵝科Sphenisciformes——有6屬17種。分布於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極洲沿岸。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