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民國時期的證券交易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海證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為民國時期的證券交易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證券交易所
  • 外文名:Shanghai Stock Exchange
  • 開業時間:1946年9月16日
1946年5月,南京政府行政院發布訓令,“為提倡企業投資,促進經濟復員及恢復證券市場之正常交易”,指定杜月笙牽頭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1946年9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資本10 億元,原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股東認購六成,另四成由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及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認購。交易所在原證券大樓的基礎上擴充改造,建股票和債券兩個市場。最初核定經紀人225 家,上市股票有永安紗廠、美亞綢廠、新亞藥廠、華豐搪瓷等20隻。起先只做現期交易,但交易十分清淡。為了刺激股市,1946年11月開辦“遞延交割”(變相期貨交易),並於12月試辦套利交易。證券交易迅速擴大,日成交量猛增到80000多萬股,股票價格一路飆升。1947年3月,政府宣布實施“經濟緊急措施”,禁止黃金及外匯買賣,社會遊資都湧向證券市場,股票買賣更加興旺。到1947年底,上市股票增加到32隻,總市值達70783億元。
除上海證券交易所場內交易外,證券場外交易仍然存在。交易的證券主要有政府統一公債、未上市的華商股票和外資股票三大類。統一公債之所以仍有市場,是因為投機者預期政府將有合理的償還。至於像華商電氣、中國銀行等未上市股票交易活躍,則是因為這些銀行和企業久負盛名,一直為人所熟知。因為原西商上海眾業公所關閉,新成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又只開做華商股票,所以外資股票只能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像怡和紗廠、業廣地產、會德豐等外資股票在場外交易還相當活躍。
在天津,華北有價證券交易所開業後,原定開做23隻股票,但實際上成交較多的只有啟新、開灤、東亞、濟安、耀華和江南等六七種股票。1945年11月該所被南京政府接收,並於1946年 3月改組為天津有價證券交易所,資本增至10億元,幾經周折於1948年2月才正式開業。上市股票只有啟新、灤州等13種。
通貨惡性膨脹,導致了經濟的全面崩潰,股票市場在經歷短暫“繁榮”後,開始迅速衰退。1948年1月,南京政府命令上海證券交易所經紀人限期增加資本和保證金。4月4日,行政院命令取締“遞延交割”,只允許現貨交易,禁止期貨交易和經紀人場外交易,致使上海證券交易所18隻股票價格全面暴跌。1948年8月,政府推行金圓券幣制改革,命令上海、天津兩地證券交易所停業待命。天津有價證券交易所因1949年1月天津解放,停業後便再未恢復。1949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疏導遊資、穩定經濟”的幌子下復業,但股票交易清淡,成交稀落。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證券交易所停業。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證券市場從此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