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聖約翰書院

上海聖約翰書院

聖約翰大學(Saint John's University)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國中葉,美國聖公會在中國上海創辦的一所享有盛譽的高等教育學府,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1952年各院系被分拆併入其他各高等院校,原校址位於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聖約翰書院
  • 校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知名校友:施肇基
  • 地點:上海市區西部
歷史沿革,校訓,辦學特色,在外發展,在台灣,在加拿大,歷任校長,知名校友,現狀,相關說明,

歷史沿革

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9年,原名是聖約翰書院(Saint John's College),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辦學初期設西學、國學和神學三門,用國語和上海方言授課,1881年學校的英語老師卜舫濟牧師(F. L. Hawks Pott)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這是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86年年輕的卜舫濟出任校長,時間長達52年,對聖約翰的發展發揮了很大的影響。
1892年起學校正式開設大學課程,並且將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學科教授。1905年,聖約翰書院正式升格為聖約翰大學,並在美國華盛頓州註冊,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神學院四所大學學院以及一所附屬預科學校,成為獲得美國政府認可的在華教會學校。此時的聖約翰已經初具規模,擁有了一座禮拜堂(聖約翰座堂(上海))、一座以創辦人名字命名的中國式教學樓“懷施堂”和另一座用庚子賠款所建起來的“思顏堂”(紀念學校的第二任校長顏永京牧師)。1913年,聖約翰大學又開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開始招收女生,後來發展成為一所擁有5個學院(原來的4所加上後來的農學院)16個系的綜合性教會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入讀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學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註冊。
上海聖約翰書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聖約翰大學曾將學校遷往公共租界里的南京路,與滬江大學東吳大學之江大學四校組成上海聯合基督教大學,但後又於1940年遷回原校址。學校的辦學經費除了來自學費的收入外,也有教會和其他社會捐款。
1950年12月,聖約翰大學正式宣布與美國聖公會脫離關係。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當時中共政府的教育政策是模仿蘇聯,大量削減綜合性大學,改辦專門學院,原有教會學校多數被拆分,聖約翰大學也被拆散併入其他多所高校,文、理學院主要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聖約翰醫學院與震旦大學醫學院合併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後改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改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至於聖約翰大學原校址則交給新成立的華東政法大學。

校訓

英文校訓:Light&Truth(光與真理)
中文校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辦學特色

聖約翰大學是首個將西方教學風格引入中國的學校,除了極重視英語以外,也十分強調宗教、體育和課外活動。校內的體育設施完善,這裡還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隊。其他的學生組織、活動也十分多,包括許多十分活躍的左派學生團體,曾十分活躍地參與了五四運動等政治運動。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曾有17名教職員及553名學生因對學校當局不滿而離開聖約翰大學,自組光華大學
聖約翰大學的入學考試長達6天,每天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到4點,6天之中只有一天使用中文,其餘都使用英文,錄取之後每學期學費昂貴,要兩百多銀元。每年錄取人數不定,超過及格線都錄取,不及格則都不錄取,沒有既定名額。聖約翰大學一年級不分專業,都上基礎課,二年級分文理科,現在的上海中山公園即為原先的聖約翰大學校園。

在外發展

在台灣

1967年,台灣的聖約翰大學校友為了延續聖約翰的精神,原本打算在台復校,但當時國民政府教育政策已經終止開放新設大學,故僅能開辦專科學校,遂成立新埔工業專科學校,於2005年升格為聖約翰科技大學

在加拿大

另外,聖約翰校友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支持下於該校設立專為研究生而設的聖約翰學院。據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沈鑒治所言,雖母校不能在中國大地上重現,但這已是復校的第一步,故這所學院得到不少校友支持。

歷任校長

1949年之前
沈嗣良(抗日戰爭時期)

知名校友

聖約翰大學擁有許多著名的校友,曾對中國20世紀的歷史進程起到過重大影響,其校友多活躍於中國商界、政界、外交界、教育學術界和醫務界,知名的校友包括了外交家施肇基顧維鈞;政治家宋子文俞鴻鈞嚴家淦、锺士元魯平;教育家張伯苓張建邦;作家林語堂劉以鬯;企業家榮毅仁劉鴻生吳舜文;建築師沈祖海、張肇康;宗教人士丁光訓徐誠斌;經濟學家蔣中一;以及宋子良宋子安孔令侃俞大維錢紹禎陳從周鄒韜奮蕭孝嶸史久鏞等人。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則為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之畢業校友。

現狀

該校目前已在台灣以「聖約翰科技大學」名義復校,在加拿大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名義成立第二所學校。

相關說明

聖約翰書院舊址是現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從聖約翰書院到中山公園)
華東政法學院在上海市上海市萬航渡路1575號,它的前身是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
位於今日上海市中山公園附近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一棟棟二層紅牆或灰磚的別致小樓,西式拱門配著中式的飛檐,那就是創立於1879年的聖約翰大學原來的校舍。它是美國聖公會在上海主教S.J.Sekoresehewsky為實踐其推行高層次教育的宿願,將聖公會原轄培雅書院、度恩書院合併,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聖約翰書院。1906年,學校在美國註冊,正式稱聖約翰大學,有“江南第一教會高等學府”之稱。校園建在蘇州河畔,三面鄰水,中西合璧的建築別具一格。學校建立的初衷是“培養出精通中國典籍、西方科學和基督教之人。”
畫面上依稀可見當時校門的模樣,牌坊中央銘刻著“聖約翰大學堂”。
主圖案的上方有聖公會的標誌,在其下方的英文字,則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羅式圖書館”。如今占地八十四畝的體育場、顧斐德紀念體育館、黃素娥紀念交誼室都還保留下來,不知羅氏圖書館還在嗎?
高昂的學費和一流的師資教育,使得聖約翰集中了江浙地區及福建、廣東等地富商買辦的子弟。
宋子文榮毅仁施肇基顧維鈞永安公司老闆千金、周信芳的女兒、幽默大師林語堂、以及《台灣通史》的作者連雅堂等,都是聖約翰的學生,可見它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