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帝的本性與屬性
- 外文名:Nature and Attributes of God
- 所屬學科:基督教神
上帝的本性與屬性(Nature and Attributes of God)基督教神學上帝論課題之一。論述稱:所有一切完美屬性都為上帝所具有。這些屬性主要包括:全能、全善、全美、全智、全在和全備一切。對於世人而言,他是具...
上帝之本性 上帝之本性,基督教神學上帝論課題之一。論述稱,所有一切完美的屬性無不為上帝所具有, 主要包括:全能、全善、全美、全知、全在和全備一切;對於世人,他具有位格而非無人稱的啞然存在體,是至公至義和至高至上的;對於自然,他既超越於萬物又內在於萬物;對於時空,他是無限、單純和獨一的等。
②上帝的屬性。基督教相信上帝具有最崇高的本性和各種屬性。各派神學家對如何認識這些屬性存在著爭論。傳統神學認為,除由上帝通過啟示直接向我們顯示外,人們還可通過兩種途徑來認識上帝。一是用否定法來肯定上帝的種種屬性。例如否定上帝是有限的,來肯定他是無限的;否定上帝的可變性而肯定上帝是恆久不變的等等。二...
公義的屬性 神學上首先指上帝的公義屬性,即上帝是全然正義。這是指上帝自身本性與其行動完全正義,也指上帝正義的要求,不偏待人,且按人本身的性格和行為賞善罰惡。在中世紀救贖論補罪說中,正是上帝正義的要求使人遭罪罰成為必須,而基督以自身代人受過,滿足了上帝的正義,同時也救贖了人類。公義的意義 “公...
上帝作為是他在歷史當中普遍護理的作為和特殊介入歷史的作為,這些作為包括不用手段,超越手段並反乎手段地自由行事。上帝的作為往往與他的話語相配合來顯明他作為的意義。神學反思是基於對聖經中上帝作為做出的歷史性分析,就是對歷史的神學意義做出的思考。這種思考將告訴人們上帝的本性或屬性以及與之相關的救恩論,...
三位一體把《聖經》中所記述的對上帝本性的見證的三個中心要素放在一起,即:神創造世界、神藉著耶穌基督救助人類、神藉著聖靈與基督徒和教會同在。三位一體的教義斷定這三個要素繫於同一位神。它不是說有一位神創造世界,另一位施行救贖,又有第三位與基督徒和教會同在,而是說同一位神在一貫的歷史過程中...
四、 上帝的存在和屬性 五、上帝與世界 六、人的善惡本性 七、命定、自由與罪責 八、善惡報應的神義論 九、 人的生死和來世 十、進步的歷史觀——彌賽亞時代 第二編中世紀猶太哲學 導言 第四章| 猶太凱拉姆 一、穆嘉麥斯及其《二十章》二、卡拉派哲學思想 第五章| 薩阿底•高恩 一、 生平與著作 二、論...
由此得出上帝既存在於心中、也存在於現實中的結論。由於這一論證運用邏輯演繹,從思維推論出存在,從上帝的觀念推論出上帝的實在,所以稱為本體論論證。笛卡兒認為,一個屬性包含於一種事物的本性或概念中,即這個本性屬於這個事物,但必然的存在包括在上帝的本性或概念中,因此必然的存在在上帝中,即上帝存在。萊布尼茨...
上帝是靈,就可傳遞屬性而言,他是無限的、絕對的、超越的、自有永有、永不更改、獨一、完美、偉大和永恆的;就自在本性而言,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上帝的道德屬性包括聖潔、公義、愛和真理;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又叫聖天父、父...
⑤上帝的意志、願望等等。⑥我們應怎樣為現世的福祉祈禱。⑦罪孽;祈禱寬恕;彼此諒解。⑧誘惑;誘惑的方式;撒旦的本性及其行為;解開疑惑。⑨從邪惡中拯救出來;天生及道德的罪惡;邪惡;我們不可能從異教徒的神那裡得到拯救。⑩我們如何讚美上帝;上帝的威嚴;上帝的力量,以及對世界的統治;上帝不能與神靈混淆:最後...
馬西里烏斯認為,儘管“基督是唯一的上帝”一詞在邏輯上是正確的,因為基督是上帝,沒有其他人出生,而是基督是上帝,但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條件就接受這句話是危險的,因為這似乎證實了對基督的看法。那些聲稱基督沒有人類本性的異端分子,因為當添加到“上帝”一詞時,“唯一”一詞可以理解為排除了人類。3.聖禮 在...
上帝的屬性是物與思考,思想與廣延是上帝的兩個方面,雖然各自活動不相因果,但是同一本體,在思考範疇則為思之本性,在廣延範疇下則為廣延本體,心物二者是兩個相符而不相因的系統,有物必有心,有心必有物。人同時賦有心、物西方面。人心中產生意象,乃是一個事實,這種自然的現象,我們勿庸追究其於未始之先...
第二章靈魂之眼睛一定要先潔淨才能得見上帝 ∣ 173 第三章上帝的本性 ∣ 174 第四章上帝的屬性 ∣ 175 第五章不可見的上帝通過其作品得以被感知 ∣ 175 第六章上帝被他所造的傑作知曉 ∣ 176 第七章當我們被披戴上不朽之時,我們將得見上帝 ∣ 177 第八章信心在一切的事物中都是必需的 ∣ 178 第九章...
宇宙論論證(Cosmological argument),基督教哲理神學和辨惑學命題之一。該論證的特點是不像本體論論證那樣從分析上帝的本質屬性出發,而從確認宇宙或世界的本性出發。雖有不同的類型,但都從經驗事實出發進行論證,即確認宇宙是運動的、因果關聯的、有秩序的,援引亞里士多德因果律等觀點,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處在一...
171 對道德來說根本不需要假定上帝存在 172 宗教和宗教道德對人們是極有害的,也是違反人類本性的 173 宗教和政治的結合對於人民和君主都是極端有害的 174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宗教崇拜都是勞神傷財的 175 宗教腐蝕道德 176 篤信上帝的極其危險的後果 177 來世生活的假設不會使人得到安慰,也不是道德所需要的...
他指出從靈魂本身及其本性來說,無論用經驗的方法還是理性的方法都不能證明。關於教會與國家權力的關係,奧康認為上帝的律法是自由而非逼迫的律法。基督在創立教會時,就沒有給彼得以完全的權力。基督來到人間不是要奪取人的財產和權利,同樣,基督的代理人,是次一級的,更無權剝奪他人的財產和權利。他列舉了3種...
與上帝公義的本性不符:俄利根的論點似乎是一場最強壯、最狡猾者就占上風的競賽。上帝的公義是彰顯在每一個層面上,特別是在他救贖人類的計畫中,上帝以公義、大能的行動來救贖人類,並不需要用其他「手段」來施行他的拯救。人雖犯罪,但並不代表撒但有權控制人類:撒但乃是借著罪與死來控制奴役人,並不表明...
所以聶斯脫里認為,上帝的道和基督來到世界,完成道成肉身,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可以同在一個位格里,同尊同榮,同受萬物敬拜。[6]基督固然為救贖眾人而死,但他裡面神的道卻不可能死,所以基督神人二性必須有所區分,因此強調神性與人性的結合是道德性的結合,是意志上的結合,而非本質上的合一。[7] 雖然...
他不承認神是自然的創造主,其認為自然本身就是神化身,其學說被稱為“斯賓諾莎的上帝”,對十八世紀法國唯物論者和德國的啟蒙運動有著頗大的影響,同時也促使了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學的自然派過渡。1673年布蘭登堡選帝侯曾邀請他到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條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過斯賓諾莎婉拒,他在45歲時因肺結核...
在舊約聖經里,他就是上帝耶和華。在印度教里,他就是梵天,在薩滿教里,他就是長生天。在中國文化主流的思維里,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尊。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於空瀚之中,玄虛之處,訊息化機,氤蘊融熔,陰陽五行造化其形,萬神開始生於無極之中,時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際,天光冥遠。浩漫太虛中,物化...
人作為上帝的造物本性是善的。但是,人的行為卻不是在永恆秩序的強制下完成的,而是在人的意志的選擇下進行的。上帝把永恆法則放在人的理性中,人知道上帝的法則,但是人的意志選不選擇它,這是一個問題。一切都取決於人的意志選不選擇順從他心中的自然法則。在奧古斯丁看來,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但不是一切意志的...
受生而非被造說,基督教神學基督論中關於基督之本體、本性及其與上帝聖父之關係的正統派學說。明文規定於《尼西亞信經》中,成為反對各種非正統派基督論學說的法定依據。認為上帝聖子於“萬世以先”即為聖父所“生”,而不同於被“造”的萬物(包括天使、人的靈魂、人類以及一切事物), 因而“與父一體”;降世...
希伯來聖經塔納赫中說:“上帝”有無上的智慧,以言辭創造世界。裴洛說:邏各斯是“上帝”創造世界的工具,是人和上帝交通的中介;上帝的言說是世界萬物的起源,正如舊約聖經所說,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裴洛對上帝的言說和上帝的智慧進行了區分,他把上帝的言說解讀為具有創造世界能力的理性活動,把邏各斯...
我們只能對次於他的事物作肯定與否定,但不可對他這么做,因為他作為萬物完全的和獨特的原因,超出所有的肯定;同時由於他高超地單純和絕對的本性,他不受任何限制並超出所有局限;他也超出一切否定之上。另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論述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尼古拉庫薩《論隱秘的上帝》一書中,他以對話的方式進一步闡述了...
繼承了斐洛的否定神學,認為上帝和世界根本不同,故我們對世界萬物的存在及其屬性和特點的描述對上帝都是不適用的,但上帝存在著,並用亞里士多德關於第一推動者、宇宙第一因和絕對必然的存在等進行論證。認為通過人的能動理智的活動,人能與上帝建立直接關係,對上帝的知識才是最高知識,真理標準在於是否符合聖經。邁...
傳統的四樞德(智慧、勇敢、節制、正義)是值得稱讚的,但它們只能導向自然的、世俗的幸福,因此人們必須培育“信、望、愛”三種德性,只有這三種德性才能使人達到超乎本性的幸福。總之,道德評價是以信仰為軸心的。 托馬斯的政治思想是神權政治論,其核心是上帝高於一切,一切服務於上帝。他主張政治隸屬於宗教,世俗服從...
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所以我們得著了基督,就得著了神的一切所是和所有。三、我們該如何待他:1. 接待他,就是信他的名(12節)2. 領受他(16節):「我們都領受了,」『我們』指所有的基督徒,包括那些未看過耶穌肉身的人。「恩上加恩,」意思不是『恩典回應恩典』...
第一種方式:理性以它為根據,要求一切可以清晰辨認的或超越感覺的,都可以隸屬於存在的範圍,而與此相反,那存在由於本性卓絕,不僅超於物質即感性之外,而且超於純思維以及理性之外,卻又表現為不存在。所以,一方面,上帝是包羅萬象的存在;另一方面,就上帝超越理性來說,他又是不存在。事物就我們能夠認識其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