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雜交棉 : 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與利用》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學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系雜交棉 : 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與利用
- 作者:王學德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 ISBN:9787030312624
《三系雜交棉 : 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與利用》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學德。
《三系雜交棉 : 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與利用》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學德。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了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和雜種優勢的生物學基礎,介紹了三系雜交棉育種、制種和高產栽培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對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機理,從細胞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角度進行探討。圖書目錄 前言 ...
《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復機理的分子解析》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華金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棉花雜種優勢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棉花三系套用亟待取得突破,開展棉花不育及其育性恢復機理研究,有助於棉花三系研究與套用。線粒體基因組是造成細胞質雄性不育性(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
1、一種轉抗蟲基因的三系雜交棉的分子育種技術及其套用,其特徵在於它的步驟如下:1)採用基因導入技術,將單價、雙價、融合抗蟲基因導入系統選育的棉花恢復系中,育成對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復率達100%的、抗蟲性穩定的轉抗蟲基因恢復系及其衍生系;2)採用基因導入技術,將單價、雙價、融合抗蟲基因導入農藝...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棉花雜種優勢利用相關分子生物學和棉花分子育種研究,主要圍繞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復分子機理、雜種優勢分子機理和強優勢棉花新品種選育等領域開展套用基礎研究。先後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轉基因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
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利用CMS系是省去人工去雄、提高雜種一代種子純度最有效的途徑。對於以營養器官為產品的園林植物,父本系不需要是恢復系,只要它與不育系雜交所得的雜種一代能夠達到育種目標即可。但對於以種子為產品的,其雜種一代的父本必須是恢復系。否則雜種一代不能結子,或只開花不結實。利用CMS系...
花育種的特殊手段,包括雜種優勢利用、雄性不育性的利用,以及生物科學高新技術,如基因工程育種、分子標記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第四部分(13章),闡述了棉花良種繁育的有關問題。本書引用了大量新穎材料,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是廣大棉花科技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棉花育種專著。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我國棉花品種工...
三、我國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三系法)研究 第四節 棉花主要性狀的遺傳效應研究 第五節 生物技術、外源基因、光能利用與生物學產量 一、生物技術導入異源基因 二、分子標記技術 三、基因工程與組織培養 四、外源基因及異常種質形成的雜種優勢 五、提高棉株的光能利用率和生物學產量 第六節 棉屬種和野生種雜交 ...
(3)、棉花雜優利用創新突出。本所棉花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成效突出。長期承擔四川省棉花育種攻關課題。共獲得成果獎勵16項,其中“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種質研究與利用”屬世界首創,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育成的雜交棉花“川雜5、6、7號”在全國累計推廣965萬畝,創經濟效益11.58億元。(4)、玉米...
以優良農藝親本為一方,優良恢復源為另一方作雜交,後代按雜交育種程式選擇。選擇目標應包括恢復力高、產量及農藝性狀優良、適於異交的花器結構等三方面。2、恢復系間雜交。為了進一步提高恢復系的恢復力或改進其他性狀,可用兩個不同恢復系雜交以求得不同位點的恢復基因累加或其他性狀互補。雄性不育恢復系恢復力的高低...
第四節 雜交組合競爭優勢鑑定 第五節 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展望 第二章 雜種優勢的遺傳學與生理學基礎 第一節 植物繁殖方式及遺傳學特性 第二節 雜種優勢的遺傳學基礎 第三節 雜種優勢的生理學基礎 第三章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基礎 第一節 植物雄性不育的形態學與細胞學基礎 第二節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基礎 ...
水稻“三系”就是生產這種三系雜交稻所需要的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保持系和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的水稻。水稻源於中國。簡介 20世紀7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項重大發明—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掀開了人類水稻生產史上嶄新的一頁,並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並大面積套用於...
常異花授粉作物如高粱、棉花等,其花器構造、繁殖方式和遺傳特點基本與自花授粉作物相似,但天然異交率略高,而人工自交對後代並無不良影響。其雜種優勢利用方式,基本與自花授粉作物相同。如高粱可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作母本,與育性恢復力強的恢復系雜交,配製強優勢的優良雜交種用於生產。自花授粉作物品種群體內...
質核互作雄性不育是一複雜的遺傳性狀。在水稻BT型不育細胞質的育性遺傳方面,多數研究認為BT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復受1對顯性基因控制,並將Rf1定位在第10染色體上。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存在2對基因控制的育性遺傳情況,但尚未定位到新的基因。本項目申請者在雜交粳稻育種中發現豫粳6號A的可恢復性明顯不如其他BT型不...
第一節 高質量、高分子量棉花核DNA提取的技術要點 第二節高效BAC文庫體系構建的技術要點 一、BAC載體與大片斷DNA的連線 二、轉化與克隆的技術要點 第三節BAC文庫儲存方法的比較 第四章線粒體、葉綠體DNA的BAC文庫 第一節高等植物線粒體基因組文庫 一、線粒體的基本特點 二、線粒體與細胞質雄性不育 三、線粒...
植物雄性不育的遺傳 定義 不育:一個個體不能產生有功能的配子或不能產生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存活的合子的現象。雄性不育性:植株不能產生正常的花葯、花粉或雄配子,但它的雌蕊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類型 1、細胞質雄性不育(質不育型):由細胞質基因控制,一般不受父本基因型影響。套用價值不大。如...
《小麥細胞質雄性不育的機理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師範大學,由李集臨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研究觀察到1B、6B有G型不育、1B有S(v)型,M(u)型不育,2A,3A有D(2)型不育和恢復基因,5B缺體可使G,S(v),D(2),M(u)型細胞質育性下降,6AL/6RL易位系、麥迦小麥、遠中3、斯卑爾脫小麥染色體...
《水稻野敗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及其恢復性的分子遺傳基礎》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劉耀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細胞質雄性不育(CMS)及其恢復(Rf)系統是作物雜種優勢利用的有用工具,也是研究核質基因互作的理想模型。基於野敗型CMS-WA/Rf系統培育的三系雜交稻已在我國長期廣泛套用,對國家糧食增產和安...
1.運用種間雜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選育棉花新品種(主持)(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No:20080311003-1)(2008-2010)2.亞比棉種子無腺體/植株有腺體遺傳特性研究(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971070) (1997-2000)3、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創育和利用研究(主持)(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項目)(No...
從1991年起,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工作,一直從事棉花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主要圍繞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復分子機理、產量雜種優勢形成分子機理和強優勢棉花新品種選育等領域開展套用基礎研究。從“十五”起,先後主持國家“863”課題、國家支撐計畫課題、科技部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以及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十多項...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171591項目 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復機理的分子解析。主持 (2012.01- 2015.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71741項目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的鑑定與功能分析。主持人,62萬元(直接經費)(2017.01- 2020.12)。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主要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形成與演化規律研究(2016YFD0100305)...
2001年至2003年,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棉花特異種質資源的創造,主持人 2001年至2005年,863項目子項目年,專用棉育種技術與新品種選育,參加 2002年至2005年,863項目年,棉花雄性不育系與三系雜交棉選育,主持 2003-2005年,863專項年,棉花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研究,主持 2003年至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
根據已掌握的文獻資料及在國外合作研究的體會,潘家駒從腺體、蜜腺、捲曲葉、長柱頭、芽黃等眾多的棉花突變性狀中選擇芽黃作為指示性狀套用於雜交棉制種研究,以提高工效。他的工作得到國家科委、國家教委和農業部的支持,先後委以“陸地棉芽黃突變型遺傳及在育種上套用”、“芽黃標誌棉花雄性不育性雜種優勢利用研究”...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4007 品種名稱:T2159 申 請 者:湖北天下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育 種 者:湖北天下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3238A×5239R 特徵特性 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品種。全生育期219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晚熟1天。苗期子葉腎臟形,半直立生長,葉深綠色,葉片裂葉型,裂葉2-3對;...
2006年03月 [ 科研 第二作者 ]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不同世代產量優勢比較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6,32(3): 237~240.;2006年03月 [ 科研 第二作者 ]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中國棉花》 2006,33(3):6~8;2006年02月 [ 科研 第三作者 ] 棉花矮桿性狀研究概況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
長沙市科技局;(7)重離子輻射玉米種子的誘變效應研究,省自然基金;(8)轉基因雜交棉F2代的利用價值研究,校青年科學基金(主持);(9)玉米新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生物學研究,省自然基金;(10)生物技術在作物品種改良中的套用(棉花專題),省科技廳;(11)棉花無蜜腺性狀抗蟲機理及其分子標記定位的研究,省...
發表研究論文20餘篇。棉花雜優 本院棉花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成效突出。長期承擔四川省棉花育種攻關課題。審定品種6個,育成的雜交棉花品種“川雜6、7號”在全國推廣套用。榮獲成果獎勵16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4項,“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種質研究與利用”屬世界首創,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3、朱偉,王學德,華水金,張小全,蔣培東.雞腳葉標記的三系雜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1):2211-2218。4、朱偉,王學德,華水金,張小全,蔣培東.雞腳葉標記的三系雜交棉雜種優勢的表現.棉花學報,2006,(3):64-66。5、朱偉,張小全,王學德.不同葉形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的表現.中國...
最早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生產雜交種的是高粱;從60年代後期開始,先後育成和推廣了以晉雜 5號等為代表的一批高產雜交組合。但這一方面的重大突破則是70年代雜交水稻的育成,它為大幅度提高中國和世界的稻米產量作出了重大貢獻(見雜交稻)。抗病育種主要是針對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小麥鏽病、赤霉病、白粉病,棉花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