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創建於1950年,前身為川北農業試驗站。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科技實力雄厚、研究條件先進、專業優勢突出、科研成效顯著的全國知名農業科研機構。“七五”、“八五”均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研究單位,1987年以來13次榮獲省“先進科研單位”、2次榮獲市科技發展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創建時間:1950年
  • 在職職工:175人
  • 試驗田地:400畝
基本信息,特點,貢獻,

基本信息

創建於1950年,前身為川北農業試驗站。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科技實力雄厚、研究條件先進、專業優勢突出、科研成效顯著的全國知名農業科研機構。“七五”、“八五”均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研究單位,1987年以來13次榮獲省“先進科研單位”、2次榮獲市科技發展突出貢獻單位稱號。2006年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評估,在參評的1077個國家、省、市農業科研機構中列居第84位,在參評的505個地、市農業科研機構中列居第8位。

特點

一、優秀的創新團隊。全在職職工175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6人,其中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農藝師21人,助理研究員及農藝師33人,初級29人;博士2人,碩士8人;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省勞模8人,全國“三八”紅旗手2人,現任全國人大代表1人,省優專家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
二、先進的科研條件。建有高標準的細胞分子技術室、組織培養室和品質分析室2500m2,作物隔繁網室2800 m2,作物溫室4000 m2,裝備有進口設備基因槍、萬能正立顯微鏡、近紅外品質分析儀、全自動凝膠成像系統和人工氣候箱等100多台(套),總價值800多萬元,科研手段達到國內一流水準;擁有高標準試驗田地400畝,道路、田坎、地埂全部實現硬化,排灌渠系配套,田地自流排灌;建有種子貯藏庫1200 m2,種子加工車間650 m2,配置全自動種子加工生產線一套;建有“國家甘薯、花生新品種原原種基地”、“國家甘薯、花生成果中試和綜合示範試驗基地”、“國家水稻、玉米區試試驗基地”、“國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設有圖書室、閱覽室,收藏各類科技圖書、專業期刊、技術資料等5萬餘冊。
三、顯赫的創新成效。1978年以來,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215項(次),其中國家級7項,部省級82項,市廳級126項,研究選育的甘薯新品種“南薯88”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培育新品種99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認定)11個,四川省審定88個;發表科技論文近1000篇。研發成果累計套用面積達5.5億餘畝,增創社會經濟效益達200多億元。四、突出的專業優勢。建50多年來,在甘薯、花生、棉花、玉米、油菜、水稻、大豆等作物新品種選育及耕作技術研究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常年主持或承擔國家、省、市重大農業科研項目30項。

貢獻

(1)、甘薯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本甘薯研究屬全國第二大甘薯專業研究單位,長期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四川省薯類育種攻關任務,並擔任四川省薯類聯合育種組長單位。在優質高產及專用甘薯新品種培育上成效顯赫,育成的以“南薯88”、“南薯99”為代表的南薯系列甘薯新品種在全國套用種植份額最高時期達25%以上,累計榮獲成果獎勵18項。高產、優質、抗病甘薯新品種“南薯88”,是我國甘薯育種中一項新突破,全國推廣套用2.0億多畝,創社會效益60多億元,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花生研究獨樹一幟。本花生研究屬西部十省(市、區)最大的花生專業研究單位,長期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四川省花生育種攻關任務。在優質、加工專用型出口品種選育上成效卓著,育成花生新品種14個,其中國審(認)品種5個,多數品種成為長江中上游地區的主推品種,川渝兩地套用種植份額達95%以上,累計推廣1億多畝,增創產值50多億元,形成了北有“魯花”、南有“天府”的全國花生種植格局。共獲成果獎勵40項,其中“天府3號”獲得國家發明四等獎,“南充混選1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3)、棉花雜優利用創新突出。本棉花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成效突出。長期承擔四川省棉花育種攻關課題。共獲得成果獎勵16項,其中“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種質研究與利用”屬世界首創,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育成的雜交棉花“川雜5、6、7號”在全國累計推廣965萬畝,創經濟效益11.58億元。
(4)、玉米研究頗具特色。本是四川省玉米聯合育種副組長單位,長期承擔四川省玉米攻關課題,在耐旱高產玉米研究方面形成獨特優勢,選育的以“南玉3號”、“南玉8號”、“南玉10號”為代表的南玉系列玉米新品種,株型緊湊、抗旱耐瘠、高產優質,深受四川丘陵乾旱區農民的喜愛,“南玉3號”榮獲南充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5)、油菜育種突飛猛進。本玻里馬胞質雄性不育強優勢利用研究達國內先進水平,長期承擔四川省油菜育種攻關任務,並擔任四川省油菜聯合育種副組長單位。僅“十五”以來就育成油菜新品種7個,其中國審2個。選育的高產雜交油菜新品種“南油6號、7號、8號、11號”和優質“雙低”雜交油菜新品種“南油9號、10號”在長江中上游地區廣泛套用。
(6)、水稻研究進展顯著。近年已培育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配合力恢復系南恢511、南恢445、南恢533和優質不育系南香1A等11個水稻親本新材料,育成的高產水稻新品種D優7511、D優6511和優質水稻新品種中優445在省內外廣泛套用。
(7)、豆類育種成績斐然。“九五”以來,共選育出大豆、綠豆新品種12個,其中國審2個,獲得各級成果獎5項。高產高蛋白品種南豆5號、8號被列為四川重點推廣品種。
(8)、耕作改制研究貢獻突出。取得的以“麥/玉/苕”分帶輪作為代表的多熟耕作技術成果被南方各省廣泛套用,對丘陵區農作物充分利用光、熱、水、肥資源,提高單位產出、增加效益有顯著作用,先後獲得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2項。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立足川東北,服務全川,面向全國。願與各界同仁朋友真誠合作,共謀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創造美好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