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板

“三才板”流傳於子洲、清澗、綏德、米脂、延川子長等縣,以子洲縣雙湖峪鎮最為普及和有影響。三才板屬民間社火中的一種小場形式,它集唱、說、舞為一體,通過表演者邊舞邊擊手中的三才板、竹板、四頁瓦、瓷碗片和霸王鞭,形成清脆獨特的音響效果,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生活氣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才板
概述,表演形式,

概述

三才板多於春節期間隨秧歌隊一塊游村轉鄉,進行“謁廟”、“沿門”、“踩大場”等活動,也可單獨在廣場、街頭、農家院落,以及窯前、村口進行表演。

表演形式

大都由五人表演:一人舞霸王鞭進行領舞、領唱,另四人分別執三才板、竹板、四頁瓦及瓷碗片,隨著領舞邊擊打手中的道具,邊跟著跳動、歌唱,或插說幾段快板,有的地方為烘托表演氣氛,也常組織二至四個人扮演包頭手執彩扇進行伴舞(1942年新秧歌運動後,包頭大都改由姑娘扮演)。表演程式,大多先由執霸王鞭者拍鞭起舞,率眾上場表演一段跑場、安場的隊形畫面後,進行演唱各類民歌、小曲。唱一段、舞一陣,彼此穿插、交替進行,無嚴格限制。由於舞者手中敲擊著各種道具,除執硼乏鞭領舞者和伴舞姑娘外,其他四人受擊打道具的一定局限,動作幅度不大,動作變化也比較簡單。基本動作以“平步敲擊”、“踏步敲擊”、“蹲步敲擊”、“轉身敲擊”為主。這個節目因說、唱、舞俱全,要求舞者的嗓音好、能歌善舞,以求舞蹈與歌唱緊密結合。
三才板多以秧歌隊中的鑼鼓、嗩吶進行伴奏。演奏的曲牌和敲擊鑼鼓,皆與陝北秧歌相同。有的地方為突出擊打音響效果,不要鑼鼓、嗩吶伴奏,以舞者擊打的三才板、四頁瓦、竹板、瓷碗片的聲響,作為一種獨特的音韻節奏,烘托表演。如遇單獨組織演出,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用竹笛板胡三弦四胡板鼓牙子等樂器為舞者歌唱時進行伴奏。民間演出大都以自唱為主,自己定調,想唱啥唱啥,有時還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因而,有時為了突出歌唱,舞蹈就相對的減少了。伴舞姑娘和其它演員也可原地扭“十字步”,為唱者幫腔。三才板表演時的服裝打扮,基本和鬧秧歌時穿戴一樣,大都穿秧歌彩服:男的包白毛巾或戴紙花草帽圈,腰扎紅綢帶;女的梳大辮,頭插絹花,腰系短裙。要求服裝鮮艷、式樣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