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情

長安道情

長安道情是是陝西省的說唱藝術之一。古代長安地區,通過唱詞誦經、敷演道中情理而得名。1960年,省新劇種匯演後,定名為長安道情。清·乾、嘉時期,道情的演唱活動已十分興盛。除“登山行唱”、“圍桌坐唱”外,還出現了皮影形式和“廣場踏席”的化妝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安道情
  • 性質:陝西省的說唱藝術之一
  • 也稱:“拉皮戲”
  • 題材:道教徒以道教故事
基本介紹,曲藝特徵,主要價值,分布地域,歷史淵源,相關器具,

基本介紹

臨潼西灣道情藝人趙廣慶(1892-1977)回憶說:其師王志年(1876-1944)是長安新築鎮的道情世家。王的祖父在清·嘉慶時期擔任當地道情會首,吹拉打彈無所不精。演唱時運用音色變化,把《八仙上壽》的八洞神仙都唱活了。
此後至新中國建立 ,長安古城以圍出現的道情名家先後有白米蟲、賴世魁、杜彥新、房振、榮榮老王、王鵬飛、朱六、毛萬祿、毛萬壽、陳茂祥、劉生浩、許成禮、郝鴻章、強春堂、張情欽、陳智禮、李宗正、李園兒、李世忠、魏根錄等。其中一些藝人的演唱足跡遍及關中以至陝南。
20世紀五十年代,長安劇團先後將《槐蔭媒》、《四岔捎書》、《八仙上壽》、《隔門賢》等搬上舞台,為十周年國慶獻禮。其中《隔書賢》據本由原長安書店、陝西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發行。1960年,又以大型道情戲《牆頭馬上》(丁潔、盧愷改編)參加了省新劇種匯演。沉寂十年後,又移植排演了長安道情大戲《孝子冤》、《鴛鴦譜》及現代戲《江姐》。2008年秋,以大型現代戲《祥雲谷》參加省第五屆藝術節,獲得了多項獎勵,為各界讚許。
現今流傳在終南山北麓太興山腳下隸屬楊莊鄉的魏家嶺道情社,是全區迄今唯一能組班“坐唱”長安道情的原生態活體。該社現有成員9人,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56歲。其中 ,主奏笛手2人,板胡、二胡演奏員共3人,漁鼓、簡板、三才板、碰鐘演奏員各1人。除笛手外,都兼工各色行當演唱。現能演唱羽化仙道類、神化故事類、歷史題材類、民間故事類的曲目20多部。
該社還保存著40多部曲目的手抄本。成員中數人還能演唱一些與南、北曲異曲同名或與明、清民歌有著某種血緣關係的“詞牌”。長安道情的發展史承載著中國民間音樂、戲曲藝術、鄉俗禮習、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衍變信息。保存著較為豐實的史料,具有重要的藝術科學研究價值,其表現為構建“和諧文化”更能發揮其潛在的社會功能。

曲藝特徵

1、音樂結構是以“板腔體”為主,兼用“聯曲體”的綜合體制。
2、擊樂器漁鼓、簡板、三才板的形制、作用、演奏方法等均獨具特色。
3、唱腔過渡中極其自然地吸收、運用明、清民歌曲調或與南、北曲異曲同名的“詞牌”,呈示著她的包容性。
4、“嘛韻”也稱“拉波”。用於烘托氣氛、渲染環境、刻畫人物、推動劇情發展、製造高潮,是這一曲種較為重要的表現手段。

主要價值

長安道情的發展史承載著我國民間音樂、戲曲藝術、鄉俗禮習、宗教文化等多學科的衍變信息。保存著較為豐實的史料,具有重要的藝術科學研究價值。
長安道情的表現力,為構建“和諧文化”更能發揮其潛在的社會功能。

分布地域

魏家嶺村坐落於秦嶺北麓的扯袍峪口,東、西相鄰的大峪、庫峪、抱龍峪、子午峪等地都有道觀遺址。相傳,晚唐時的韓湘(韓愈從侄孫,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在這一帶留有修道的足跡。
與魏家嶺毗鄰的大峪口、五星廟、龍渠村、高山廟村、葫蘆坡、新觀子、扯袍峪,還有隔庫峪河的林家寨、牛心峪、上午村以及沿山西向的曹村、子午口等地,都有過傳唱道情的班社活動。
建國前,每逢山上道觀過會,各班、會、社或七、八人,或十數人,穿戴整齊,一路引唱登山。爾後,坐班演唱至於通宵達旦以盡興。連綿成習,遂為當地民眾不可或缺的民谷活動之一。
魏家嶺道情社的九位從業藝人可以“坐班”演唱20多部曲目。就近的扯袍峪和東西相鄰的大峪、庫峪、高山廟及庫峪河對岸的幾個村寨的散在藝人,由於演唱曲目相通,演唱風格相近,都曾有過應邀加盟演唱的史實

歷史淵源

唐代文學家韓愈以一首《華山女》詩描述了中唐是期,在長安街頭“宣講”道中情理的精彩演唱,讓今人得以從中尋繹道情“聲腔”及其“坐唱”形式生成的端倪。呂純陽、鐘離權等道教徒留下的“結交常與道情深,日日隨它出又沉”等詩句,則更可見出當時京城內外宣講道情的盛況。
道情的擊樂器漁鼓、簡板,史載於北宋出現,後又出現了三才板。相繼傳遞著道情發展的歷史信息。
18世紀末葉,“花部”興起後,流入民間的道情聲腔形成了板腔體,在穿插運用其“詞牌”,豐富了表現力,擴大了演唱的題材範圍。沿終南山北麓的魏家嶺等一些村、寨,占著“三才”之利,得沾這一古老藝術曲種的流風餘韻。經年累月,雖時斷時續,終歸傳承至今。演唱曲目如“提起湘子,一鍋漿子”的湘子戲,《八仙上壽》等羽化仙道戲,伴隨著道教文化的衍變,久唱不衰。產生於清末民初的一批民間生活故事戲《郭大佬辦小》、《修貞庵》、《寡婦驗田》、《隔門賢》等則反映出道情曲目在社會功能方面的拓展。

相關器具

現存具有一定文物價值的特色打擊器漁鼓、簡板、三才板各一件。手抄劇本40部。魏家嶺村標幟一幅。區政協退休幹部王昭璽同志早年編寫了《長安道情音樂》兩冊
長安道情道具長安道情道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