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
清末民初,三元巷是
南京老城南的要衝,居民密集。巷內有一座豪宅,亭台樓閣,荷池水榭、假山屏峙,花木茂盛,相傳為一袁姓海關官員所有。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被
孫傳芳據為己有。蔣介石初到南京時,也曾居於此處。民國二十一年,開闢了
中正路將此豪宅一分為二。日寇侵華期間,這裡搖身變為偽“警官學校”,為連線東西兩院,還特地架設了“過街樓”相通。歷史的進程太快了,不長的時間輪迴,已經將這座豪宅湮沒在歷史的風雨中,再也無從尋覓。也許不久的將來隨著老人們的逝去,記憶也將蕩然無存。
如今的三元巷已是一條地方風味濃郁的街道,“要德”火鍋、“要德”對面的哈爾濱水餃,巷裡的“易記”,“協記”麵館,京僑旁邊“楊四龍蝦城”等都是風味飲食的絕佳去處。
三元巷的皮肚面風靡一時,賣家甚多,皮肚炸得好,泡得也要好,湯料充足,類似於雜燴,吃起來才能湯汁香滿口;調味用一種湯,據說是板鴨熬出來的。有的店家還喜歡在面上撒一把剛炸出來的脆油渣,據說香得很多人連吃三碗還不捨得放下碗筷。皮肚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回頭客,常有人大老遠的開車坐出租去吃。
名稱由來
“三元”是指在鄉試中考取第一名“
解元”,接著在會試中取第一名“
會元”,殿試中又考取第一名“
狀元”。這種“連中三元”的喜事極為罕見。明代連中“三元”的僅有四人,武舉狀元尹鳳是其中之一。尹鳳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鄉試解元,二十六年會元、狀元。
尹鳳字德輝,幼年喪父,家境並不怎么好。當年,東南沿海一帶
倭患蜂起,官兵無能,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尹鳳看到這種情況很著急,立下了報國之志。在刻苦攻讀的同時,兼習騎馬射箭、戰略戰術,文思武功大為長進。嘉靖年間考武舉科,鄉試、會試、
殿試三場均獲第一名,即“連中三元”,官拜
參將。後隨抗倭英雄
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區抗倭,屢建大功,萬曆年間官至都督僉事。尹鳳的事跡,為南京人津津樂道,都道是南京人的驕傲。
古巷民俗
居住在三元巷老人們說,很多年前,不少娶親的
花轎首先要經過三元巷,以圖“連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孫後代都能出人頭地,學文的能妙筆生花,憑藉文章平步青雲,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妻榮子貴。習武的更能討得武狀元尹鳳的遺風,連中三元,保家衛國,揚名千古。
傳聞逸事
蔣介石婚後居住於此
新婚的
蔣介石東山再起,情場得意,政壇也得意。他告別下野生活(自1927年8月13日至1928年1月4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於1928年1月重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不久,他與盟兄張靜江策劃,決定舉行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以便重新奪回被胡漢民、汪精衛控制的中樞大權。
1928年2月2日,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
湖南路中央黨部召開,蔣介石被“推舉”為中央執委會常委、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個月後又成為中央政治會議主席,黨政軍大權一手掌握。
蔣介石當時住在三元巷2號,那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當時還沒有
中山南路這條馬路。
蔣介石曾在這裡生活了兩年左右,直到黃埔路官邸正式落成。三元巷的這處官邸原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作為蔣介石官邸後,民國眾多要人和外國重要人士都要到此造訪。如德國顧問鮑爾前後20多次在蔣介石主持下,在南京三元巷官邸內為高級軍官進行講演,聽他講演的,除蔣介石外,還包括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等人以及各軍事機關院校和一些部隊的高級軍官。
1932年11月1日,國防設計委員會成立,辦公地址設在原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舊址。由於它是個秘密機關,門口不掛牌子,信封上不印機關名稱,一切活動都不公開,對外稱“南京三元巷二號”。不過當年這個三元巷2號和今天的門牌號已經不一樣了。
對於蔣介石住在三元巷的這段歷史,從民國檔案中還能找到蔣介石1928年6月到1929年間的聯絡地址,上面寫著三元巷總司令部,電話是1505,另外還有一個軍號是8。
宋美齡曾鬧彆扭出走
蔣介石回到南京,新婚妻子
宋美齡自然也跟著前來。據何虎生撰寫的《
宋美齡傳》記載,結婚不久,宋美齡便隨蔣介石移居南京,很快成為蔣介石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宋美齡在南京建立家庭,並將這個城市作為她婚後的家庭基地。
1928年的南京冬天嚴寒,夏天悶熱,由於居住條件的原因,許多政府官員的太太寧可呆在上海,與丈夫定期見面,也不願隨丈夫到
南京來。宋美齡是個例外,她認為自己是國民黨領袖的妻子,必須作出表率,穩定軍心,因此,她毫無怨言地留在南京。針對當時
南京國民政府那些已經犧牲的軍人後代大都無人過問缺乏教育的情況,宋美齡到南京不久,便開始著手創辦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不過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南京的婚後生活並非風平浪靜,文化背景、教育環境、出身的不同,使得兩個人時有矛盾。王曉華在《
蔣介石日記秘檔》中解密蔣介石1929年1月28日的日記,“上午同三妹往吳淞遊行,聞其不同回南京,心甚抑鬱沉悶。”2月6日的日記又寫道:“有妻而不能同居,而使余家庭降落,中正之罪,不孝莫大也。”由此可見,當時宋美齡不住南京,蔣介石一人在南京獨居。
宋美齡和蔣介石之間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蔣介石與前妻陳潔如的生活費問題,他背著宋美齡和
陳潔如藕斷絲連,引得宋美齡大為光火,離家出走。最後,宋美齡的大姐
宋靄齡出面調解。
修路司令部一分為二
據資料記載,1929年10月,三元巷司令部還因為修建
中正路被一分為二。1929年,國民政府決定打通
新街口至現
建鄴路段,命名為中正路,之所以叫中正路,就是因為蔣介石曾居住在此路的中段三元巷附近。這條路日偽時期稱復興路。1946年復名中正路。1950年更名為中山南路。中正路的修建,讓三元巷總司令部一分為二。隨著歷史變遷,昔日豪宅官邸淹沒於歷史之中,知道這處官邸的人並不多。
之前曾有媒體報導,1928年5月的《
中央日報》登載了一篇以“三元巷架天橋”為題的新聞,報導說:“市府新擬之京市子午線幹路,因穿過總司令部中心,正將蔣主席住室,與總部前部辦公廳等處截為兩段。聞蔣主席為出入便利計,將仿總理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時,以天橋度過馬路,而聯絡國府與省政府之辦法,將住室與辦公廳連為一氣雲。”這說的是,政府打算建中央路一直向南到
中華門的主幹道,因為穿過三元巷總司令部中心,將蔣介石的住所與辦公廳分為了兩段。蔣介石曾經打算效仿孫中山,建天橋來連線住所和辦公廳。
雖然最後天橋沒有建成,但這則新聞說明,子午線路即中正路拓寬工程,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發生矛盾。南京地方志辦公室胡卓然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總司令部是橫跨中山南路的,一半在三元巷,一半在今天的
程閣老巷。總司令部的八大處參謀、副官等處設在路西,軍法、軍醫等處設在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