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條約(General lreaty) 締約國包括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條約。相對稱的是特殊條約。一般條約有的是一開始就由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國家訂立,也有的是開始是由少數...
條約,是指確定締約方權利和義務關係的任何協定,它可以有不同的名稱。狹義上的條約則是指以條約為名稱的、有關政治、經濟、法律等重要問題的、有效期較長的國際...
《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又稱《白里安—凱洛格公約》或《巴黎非戰公約》。 1927年由法國外長A.白里安和美國國務卿弗蘭克·B·凱洛格倡議,1928年...
國際條約,是指國際法的首要淵源。國際法主體間締結的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書面協定。廣義的條約除以“條約”為名的協定外,還包括公約、憲章、盟約、規約、協定、議定...
不平等條約是指有損國家主權的、在締約國間權利、義務分配不公的國際條約、協定。根據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1)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強迫一國締結的條約絕對...
《國際條約法》是一本關於國際條約法的專論性教材,其使用對象主要是國際法碩士生。國際法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習慣與條約,國標條約是國際法的主要淵源之一。由於...
神奈川條約為1854年3月31日(嘉永7年3月3日 (舊曆))江戸幕府與美國所締結的和親條約,日本通稱為《日米和親條約》(《日美和親條約》)。簽約代表,在日本方面全...
美菲一般關係條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間的一般關係條約》。1946年7月4日由美、菲兩國政府代表共同簽署。條約規定:(1)美國“同意撤銷和放棄”對...
條約衝突,是指締約方就同一事項締結了兩個或者數個內容不同的條約,從而造成了不同的條約之間產生矛盾的情形。條約衝突直接產生的問題是,不同條約規定的權利義務...
補充條約(supplementary treaty)附加條約的一種,對條約本身作補充性規定。補充條約與條約本身一樣,應經過一般的締約程式。 ...
《凡爾賽條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稱:《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
美國“一般301條款” 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規定的俗稱,即狹義的“301條款” ,它最早見於《1962年貿易擴展法》,後經《1974年貿易法》修訂,主要是針對...
國際貿易條約(International Trade Treaty),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際組織之間依據國際經濟法所締結的,以條約、公約、協定和協定等...
韓戰結束後,美國於1954年9月6日,組織英、法、澳、新和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八國外長在馬尼拉舉行會議,並於8日締結了地區性軍事同盟條約,即《東南亞條約》。該...
《卡洛維茨條約》是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是歐洲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般認為,《卡洛維茨條約》是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此前奧斯曼帝國對外擴張,采...
國際商事條約,是國家間締結的、規定締約國私人當事人在國際商事交易關係中權利義務的書面協定。國際商事條約的締約國通過併入或轉化的方法使國際商事條約成為國內法的...
條約生效,是指條約在法律上成立,並對各締約方產生拘束力。對此,國際法上並沒有統一的規定,條約是各締約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協定,其主效的方式和日期,也由締約方...
戰爭法條約(Treaties on the Law of War),確定戰爭法規則的國際條約。它是戰爭法的主要淵源,其內容涉及戰爭法的各個方面,包括:關於戰爭開始和結束的原則與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多邊條約集》是2006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外交部條約法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