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涉足政界,克服危機,二戰初期,三屆連任,美國參戰,四次當選,猝然去世,為政舉措,政治,經濟,外交,人物評價,總評,其他評價,人物爭議,拘留,“苦肉計”之說,軼事典故,奇怪祝福,狗在乎,連任感想,集郵大家,家族,親屬成員,後世紀念,地名,紀念館,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882年1月30日出生在
紐約。其父
詹姆斯·羅斯福一世是外交界和商業界的活躍人物,其母薩拉·德拉諾是出身上層社會且受過國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薩拉大26歲。經過母親實施的啟蒙教育之後,羅斯福隨家庭教師學習
拉丁語、
法語、
德語、書法、算術和
歐洲歷史。由於沒有兄弟姐妹跟他爭奪父母的寵愛,富蘭克林成了他們的小天地的核心。他們不想寵壞他,他的生活受到了嚴格的、深情的管束。五歲以前,薩拉一直讓他留著垂肩的金色捲髮,穿著童裝,以後又堅持要他穿她的祖先默里族特有的蘇格蘭式短裙,短裙前配有毛皮口袋,頭戴典雅的蘇格蘭高地式帽子。快到8歲時富蘭克林才說服母親給他買了幾套英國海員式的服裝。羅斯福5歲時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總統
克利夫蘭,總統曾給他一個奇怪的祝願:“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你當美國總統。”可是他卻成了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1896年,羅斯福被送入以培養政界人物為目標的格羅頓學校,開始適應新的環境。他讀書多,見識廣,
文質彬彬,酷愛體育,擅長
網球、
高爾夫球,愛好騎馬和駕駛帆船。當時,格羅頓公學橄攬球盛行,他就主動組織了拉拉隊,當管理員。他擅長辯論,是“辯論學會”會員,在
格羅頓中學他的成績優良,給人的印象是用討好人的辦法來加強自己的地位,以至於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認為在格羅頓處理困難問題的作法,成了他在後來的類似情況中言行舉止的模式。從格羅頓公學畢業後,曾一度想進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希望自己將來當一名海軍軍官。但是年邁的父親堅決反對。
1900年,羅斯福進入
哈佛大學,攻讀
政治學、
歷史學和
新聞學。這一年,他72歲的父親去世,留下了12萬美元的存款,其母從外祖父處繼承了130萬美元的遺產,大學時代的羅斯福十分熱衷於社會活動,學習成績並不突出,數次去歐洲旅行,喜歡球類活動。在哈佛他當了校刊《緋紅報》的出色助理。他邀請擔任紐約州長的堂叔
西奧多·羅斯福到
哈佛來講演,於是報刊就吸收他為助理人員,恰此時老羅斯福作為
麥金利的夥伴與民主黨的
布賴恩競選總統。他便主動提出訪問校長,埃利奧特校長接見了這個一年級的新生。羅斯福進攻性地對校長說:“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應該樂意把你的影響放在天平上。”埃利奧特回答了他的問題。不但《緋紅報》刊登了富蘭克林的獨家訊息,美國的其它大報也紛紛作了轉載。羅斯福快畢業時,升為該報的主編。為了保持聲譽,他又在
哈佛大學讀了一年的研究生。
1904年,羅斯福進入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1905年3月,與
埃莉諾(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侄女)結婚。總統親自參加了結婚儀式,使得婚禮非常隆重,但富蘭克林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因總統而來,由此激發了他從政的決心。1907年,羅斯福從
法學院畢業,進入律師事務所任律師。當時,他還為著名旅美僑領、
中國致公黨創始人的
司徒美堂在紐約成立的“安良總堂”當法律顧問長達10年已久。
涉足政界
1910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以
民主黨人的身份開始涉足政界。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身為
共和黨人的總統堂叔時,對方怒而罵道:“你這個卑鄙的小兔崽子!你這個
叛徒……”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沒有改變前進方向。他乘著一輛紅色的汽車,每天進行10多次演說,最終幸運地當選了
紐約參議員。
1913年,
威爾遜總統任命他為
海軍助理部長,他在任7年,表現傑出,主張建設“強大而有作戰能力的海軍”,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海軍中建立了貫穿其一生的影響。1919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威爾遜的
國際聯盟計畫奔走遊說,結果導致1920年競選副總統失敗。雖然此次競選失敗了,但他的作為政治新星的光芒卻未曾削減。此後,羅斯福出任
馬里蘭信用與儲蓄公司的副董事長,同時又重操律師業。此外,富蘭克林·羅斯福還從事各種商業冒險活動。
1921年8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帶全家在
坎波貝洛島休假,在撲滅了一場林火後,他跳進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
脊髓灰質炎症。高燒、疼痛、麻木以及終生殘疾的前景,並沒有使富蘭克林·羅斯福放棄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鍛鍊,企圖恢復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療病的喬治亞溫泉被眾人稱之為“笑聲震天的地方”。在康復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大量閱讀書籍,其中有不少傳記和歷史著作,卻幾乎沒有經濟學或哲學著作。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外交思想源於他最欽佩的兩位總統。他的遠房叔叔
西奧多·羅斯福教給他如何捍衛民族利益,達到權力制衡。
伍德羅·威爾遜教給他:國際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維護和平的基礎上的。
1928年,在羅斯福夫人的理解與支持下,羅斯福重返政界,參加州長競選而險勝,於1929年出任紐約州州長(1930年再次當選州長)。紐約可以說是羅斯福培養進行政治活動和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的實驗場所。
克服危機
1932年總統競選是在嚴重
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進行的。1932年11月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提出了實行“
新政”和振興經濟的綱領。政敵們常用他的殘疾來攻擊他,這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終生都不得不與之搏鬥的事情,但是他總能以出色的政績、卓越的口才與充沛的精力將其變成優勢。首次參加競選他就通過發言告訴人們:“一個州長不一定是一個雜技演員。我們選他並不是因為他能做前滾翻或後滾翻。他幹的是腦力勞動,是想方設法為人民造福。”依靠這樣的堅忍和樂觀,羅斯福終於在1933年以絕對優勢擊敗
胡佛,成為美國總統。
在富蘭克林·羅斯福首次履任總統的1933年初,正值
經濟大蕭條的風暴席捲美國的時候,到處是
失業、破產、倒閉、暴跌,到處可見美國的痛苦、恐懼和絕望。富蘭克林·羅斯福卻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職時發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說,告訴人們: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個陰冷的下午,新總統的決心和輕鬆愉快的樂觀態度,“點燃了舉國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實現國家復興和對外睦鄰友好的施政方針。羅斯福入住
白宮後,對內積極推行以救濟、改革和復興為主要內容的“
羅斯福新政”。“新政”拋棄了傳統的自由放任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領域的干預,實行赤字財政,大力發展公共事業來刺激經濟。為了推行新政,羅斯福將一批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律師、專家與學者組成智囊團,徵詢方針政策問題;通過"爐邊談話"方式,密切與人民民眾的聯繫,與反對新政的最高法院進行堅決的鬥爭並成功地改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國國會應羅斯福總統之請召開特別會議。羅斯福先後提出各種咨文,督促和指導國會的立法工作。國會則以驚人的速度先後通過《緊急銀行法》、《聯邦緊急救濟法》、《
農業調整法》、《國家
工業復興法》、《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至1934年的新政著重"復興",主要措施有:維持銀行信用,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對外貿易,限制農業生產以維持農產品價格,避免農場主破產;規定協定價格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制止企業倒閉。1935-1939年的新政則著重"救濟"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為有力地運用行政干預,實行緩慢的
通貨膨脹,廣泛開展公共工程建設和緊急救濟,實施社會保險,以擴大就業機會和提高社會購買力;進行稅制改革,根據納稅能力納稅,分級徵收公司所得稅和過分利得稅等。
羅斯福新政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並由此使美國的工業、農業逐漸全面恢復。第一個任期終了的1936年,面對國民收入50%的增幅,羅斯福娓娓動聽地描述道:“此時此刻,工廠機器齊奏樂曲,市場一片
繁榮,銀行信用堅挺,車船滿載客貨往來賓士。”因此,羅斯福在1936年再次當選
總統,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戰初期
20世紀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歐洲和亞洲形成兩個戰爭策源地。然而,此時的美國盛行
孤立主義。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旨在使美國保持中立的皮特曼決議案。該決議案規定:戰爭時期禁止美國輸出武器裝備和信貸,而有效期為兩年的"現購自運"條款則授權總統要求在美國購買非軍事物資的交戰國付現金並用本國船隻裝運。面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孤立主義和中立法無異於對侵略擴張的默許和縱容。為了引導美國及其公眾作好反法西斯戰爭的準備,加強美國防務力量,羅斯福與孤立主義展開了堅決而富有藝術性的鬥爭。
1937年10月,羅斯福在
芝加哥參加新建大橋的落成典禮時發表演說,指出:"當某種傳染性疾病開始蔓延的時候,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會許可並且共同對患者實行隔離","戰爭都會蔓延。戰爭可以席捲遠離原來戰場的國家和人民。我們決心置身於戰爭之外,然而我們並不能保證我們不受戰爭災難的影響和避免捲入戰爭的危機;。"隔離演說"遭到猛烈抨擊。乃至羅斯福事後不無後怕地說:"你想領個頭,但回頭一看,身後一個人也沒有,這種情況多么可怕啊!"但是,"隔離演說"畢竟向美國公眾指出了戰爭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羅斯福在特別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軍建設費。國會經過激烈辯論而於5月通過文森擴充海軍法,準許以10億美元發展海軍。這一事實表明,大多數認真思考問題的美國人,已經看到戰爭的威脅並因而同意加強防務。1938年12月,在羅斯福的倡議下,泛美會議通過《
利馬宣言》,反映出美洲國家反法西斯的決心。1939年3月,德軍進入布拉格之後,美國副國務卿代表總統譴責德國"肆無忌憚的不法行為"和"橫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不得不發表正式中立聲明並實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羅斯福企圖用禁運政策曾給美國帶來的災難。
1814年國會大廈部分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同時聲稱"當然,向諸位回顧這上點只不過是複述歷史罷了"。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運條款,實行現購自運原則(現金購買,運輸自理)。羅斯福隨即予以簽署。
1940年5 月,英法聯軍經德軍打擊而潰敗。羅斯福要求國會追加國防撥款,加強戰備。為了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羅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為陸軍部長,
弗蘭克·諾克斯為海軍部長。大戰期間,美國歷任陸軍部長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歷任海軍部長為
克勞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爾斯·愛迪生(1940年)、
弗蘭克·諾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
詹姆斯·福雷斯特爾(1944年繼任)。在英國面臨危亡的時刻,羅斯福開始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
三屆連任
1940年總統競選初期,羅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擴軍備戰方面,在羅斯福的影響下,國會批准陸海軍的擴充,伯克一沃茲沃思選徵兵役法得到通過。9月2日,羅斯福與英國簽署協定,將50艘驅逐艦轉讓給英國,英國則將部分海軍基地租借給美國。此項協定意味著正式中立的結束,標誌著美國有限參戰的開始。1940年7月,當民主黨人在芝加哥舉行總統提名會議時,代表們仍不清楚羅斯福是否會尋求從華盛頓總統以來就沒有先例的第三個任期。
對此,羅斯福玩了一個小小的把戲。他通過參議員艾爾本·巴克利向提名會議發表聲明,宣布他沒有再任下一屆總統的願望和目的,並敦促代表們選舉他們中意的無論什麼人,然而又通過參議員利斯特·希爾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單上。然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卻大肆發難:"選舉羅斯福就意味著把他們的兒子、兄弟和情人送進墳墓。"大會開始醞釀投票。當寫有羅斯福作為候選人的名單提交給大會的時候,整個會場亂作一團,代表們以噓聲和喝倒彩聲表示強烈反對。羅斯福被迫改變策略,向選民保證他是主張和平的,甚至不惜許下諾言:"你們的孩子不會被送去參加任何外國的戰爭……我們防禦的目的就是防禦。羅斯福夫人埃莉諾立時從紐約飛往芝加哥,在會內會外發表講話,從而很快改變了會場氣氛。她說:“1940年不是通常時期,而是戰爭迫近的非常時期,除了我們可以為整個國家利益做些什麼這樣的問題之外,我們不應為其他任何問題而進行爭吵。”羅斯福夫人的話打動了代表們的心。當晚的報紙上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羅斯福夫人的講話,選民們的情緒也一下子倒向了羅斯福。當時由於世界戰爭頻繁,為保證美國對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國人特別是孤立主義者不贊成領導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選民還是選擇了羅斯福。因此羅斯福終於打破了美國“國父”
喬治·華盛頓總統確立的傳統,第三次當選為美國總統。
1940年12月,正在拉丁美洲的
加勒比海地區巡視的羅斯福收到時任英國首相
邱吉爾的特急信件,內稱為對付德國軍事力量,英國需要大量武器裝備,但英國財政不能為美國武器裝備交付現金之日即將來臨。於是,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不提由美國貸款給英國或給英國軍用物資的建議,卻談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園澆水管借給家宅起火的鄰居,以幫助鄰居撲滅火災,而滅火之後鄰居是歸還水管還是賠償水管,都好商量;繼而在
爐邊談話中宣稱:"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我要求我們的人民絕對相信我們的共同事業將取得巨大成功"。美國公眾對此持贊成態度。
1941年1月6日,羅斯福提請國會"授權並撥給充分的款項,去製造更多的軍火和多種軍用物資,以供移交現在同侵略國家進行實際戰鬥的國家"。1941年3月11日,國會通過的租借法案(總統有權將武器裝備租借給與美國安全有關的國家)經總統簽署而生效。(60%供給英國,32%供給蘇聯)。租借法案的通過,使美國處於非交戰狀態,是美國積極干預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里程碑。
1941年6月22日,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譴責德國的侵略,宣布美國將援助蘇聯。8月,羅斯福和邱吉爾在紐芬蘭舉行會談並發表《
大西洋憲章》。該憲章宣稱美國和英國不追求領土擴張,也不願有違背有關民族意願的領土變更,尊重各民族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
美國參戰
3萬次播放
02:38
紀錄片羅斯福總統在二戰中的決定性作用,奠定美國超級大國基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
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和英國向日本宣戰。次日,德國和義大利則向美國宣戰。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珍珠港事件負有責任的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
沃爾特·肖特中將和太平洋艦隊總司令
赫斯本德·金梅爾海軍上將於12月17日被解除職務。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爾分別以少將和海軍少將軍銜退役。
為了贏得戰爭,羅斯福下令實施戰爭動員和改組軍隊指揮機構。戰爭結束前,美國武裝部隊員額達到1514萬餘人,其中陸軍1042萬人,陸軍航空隊230萬人(飛機7萬餘架),海軍388萬餘人(艦船4500艘),海軍陸戰隊59萬餘人,海岸警備隊24萬餘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局主管國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達和電子設備的發展,實戰用火箭、炸彈、飛彈等的無線電引信,核子彈等。生產管理局於1941年春夏使美國逐漸完成向戰時經濟的轉變。此後,供應品優先分配委員會、戰時生產委員會、經濟穩定委員會、戰時動員委員會(機構職能或交叉,或承繼)負責戰爭物資的生產與分配,保證了美國及其盟國的戰爭需要。新聞檢查局和戰時新聞局則負責美國的新聞與宣傳工作。自1939年起,羅斯福就對年邁體弱的將軍實行強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戰指揮能力的人員進入最高指揮階層。1942年,羅斯福下令在原陸海軍聯合委員會的基礎上,組建參謀長聯席會議(由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及總統參謀長威廉·李海組成),對武裝部隊實施統一指揮。
羅斯福在20世紀四十年代喚醒了美國對外干涉主義,同時他決定在二戰後建立一個維持世界和平的組織——聯合國。為了共同研究軍事形勢和制定聯合作戰計畫,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華盛頓舉行"阿卡迪亞"會議(1941年12月),達成的主要協定有:1942年和1943年美國的生產目標;成立"軍需品分配委員會",統籌分配軍需品,成立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協調盟軍的聯合作戰;太平洋地區成立美英荷澳盟軍司令部;組建中國戰區(同時組建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重申盟國戰略為"歐洲第一"即首先戰勝納粹德國;擬定《
聯合國家共同宣言》。
1942年元旦,在羅斯福的倡導下,美(
羅斯福)英(
邱吉爾)蘇(李維諾夫)中(
宋子文)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
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值得提出的是,在簽字的時候,中國以“四大國”之一的身份簽字,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1月6日,羅斯福向美國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時所說:“千百萬中國人民頂住了轟炸和饑荒,在日本武裝和裝備占優勢的情況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侵略者。”2月7日,羅斯福致電
蔣介石:“中國軍隊對貴國遭受野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讚譽。中國人民,武裝起來的和沒有武裝的都一樣,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對於在裝備上占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出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軍屢遭失敗,盟國面臨的軍事形勢極為不利。為了擺脫軍事困境和作為盟軍不能於1942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補償,羅斯福不顧馬歇爾的反對,和邱吉爾一道決定盟軍實施北非登入計畫。北非作戰消滅了該區的德意軍隊。
1943年初,羅斯福和邱吉爾率領有關指揮與參謀人員赴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舉行軍事會議。會議決定:1943年進攻西西里,進攻法國的作戰延至1944年。宣布軸心國無條件投降原則。在會議結束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羅斯福宣稱:"法西斯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不是說要消滅德、義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確是要消滅這些國家裡的基於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學思想"。8月同邱吉爾在魁北克舉行會議,討論盟軍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霸王”計畫。從1943年起,同盟國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為了協調盟國的作戰行動和探討盟國的戰後政策,羅斯福先後與盟國首腦舉行一系列重要會議。
1943年3月,羅斯福即與艾登談及戰後成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的問題。在羅斯福的努力下,國會同意美國參加此種國際組織。5月,羅斯福、邱吉爾及有關指揮與參謀人員在華盛頓舉行"三叉戟"會議,決定:奪取亞速爾群島以提供新的海空軍事基礎;加強對德國的空襲;訓令艾森豪在占領西西里之後即著手準備進攻義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為實施"霸王"計畫的日期;制定詳細計畫,在太平洋地區發動打新的攻勢。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義大利政府垮台之後,羅斯福和邱吉爾於8月魁北克召開"象限"會議,決定與新政府談判停戰。但是,盟軍仍在為爭奪義大利而與德軍作戰。
1943年11月22日至1943年11月26日,羅斯福與英國首相
邱吉爾、中國國民黨總裁、
國民政府主席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蔣介石在埃及首都舉行
開羅會議。會議討論了中國和緬甸的軍事形勢並決定實施"安納吉姆"計畫,簽署了三國"開羅宣言"。宣言規定,三國旨在剝奪日本自一戰以來在太平洋地區所提的一切島嶼,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歸還中國,使朝鮮獲得自由與獨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開羅會議之後,1943年11月28日~1943年12月1日,羅斯福、邱吉爾一行即前往伊朗與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舉行
德黑蘭會議。會議主要討論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義大利地區的軍事行動和太平洋的進攻作戰、德國投降後蘇聯的對日作戰、波蘭邊界、戰後德國的處置以及建立戰後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等問題。會議重申盟軍將於1944年5月實施"霸王"計畫。羅斯福為了讓馬歇爾留在華盛頓,決定任命
艾森豪為實施"霸王"計畫的盟軍最高司令。
1944年6月5日(因氣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遲),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入,實施"霸王"作戰計畫,歐洲第二戰場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最緊要的關頭,美國的總統大選也同時迫近。美國輿論普遍認為,關鍵時刻行政首腦不宜更替。美國民主黨政府警告選民:“行到河中最好別換船。”
四次當選
羅斯福選中
哈里·S·杜魯門為自己競選的夥伴。開始,杜魯門感到突然,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競選活動,擔心對羅斯福的前途無補。經羅斯福勸解,他才最後答應。為了贏得競選,羅斯福駁斥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托馬斯·E·杜威的“疲憊不堪的老人”的抨擊,公開了他的醫生羅斯·麥金太爾海軍中將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證明書的情景,並示威性地在惡劣的天氣中進行競選活動。
1944年11月17日,羅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當選為美國總統。1944年他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在財政、貿易、食品和農業等領域實行比較開放的政策。總之,他看住了美國,他是唯一能夠阻止美國重犯孤立主義錯誤的人。
1945年2月4日至1945年2月11日,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在克里米亞半島舉行
雅爾達會議。會議主要討論戰後德國的處置、波蘭、東歐政府、聯合國、蘇聯對日作戰等問題。會議重申
納粹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在這一任期里,羅斯福只擔任了73天職務就在
喬治亞州與世長辭了。這樣,富蘭克林·羅斯福一連任了四屆,12年又39天的總統,是第一位任期超過兩屆、打破華盛頓先例的總統。由於1951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的限制,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任期達四屆的總統。羅斯福的權威傳記作家
詹姆斯·伯恩斯,經過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結論:抓住公眾輿論;善於選擇時機;關心政治細節;注意內部的派別之爭;個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羅斯福連任4屆總統,對於美國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是極為重要的。羅斯福空前絕後地連任四屆美國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常狀態使美國人民賦予他巨大的權力。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實力達到了巔峰。
猝然去世
羅斯福希望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即聯合國,以維護戰後和平。他原擬參加預定於1945年4月27日在舊金山開幕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但自1944年以來健康情況每況愈下。1944年在總統競選中,羅斯福曾發揮其最後活力,戰勝杜威州長,第四次連任總統。任職後不久即赴溫泉休養。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
喬治亞州的溫泉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在華盛頓舉行完葬禮後,其遺體安葬在紐約州海德公園村(他出生的地方)。在臨終那天,他寫下了這樣兩句話:“唯一阻礙著我們實現明天目標的就是對今天的疑慮。讓我們懷著堅強而積極的信心奮勇前進吧!”按照羅斯福的遺願,美國設立羅斯福圖書館保存羅斯福的公私檔案,供後人研究。
為政舉措
政治
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表達了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因而懷抱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成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羅斯福使其政府成員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黨員,也有保守派民主黨員;有三位共和黨員,還有一位女部長。他的立法計畫面向廣大選民,設法幫助美國經濟中主要的利益集團,並爭取共和黨員的支持。
1935年1月,第一例有關“新政”的案件被呈到
聯邦最高法院。此後,12個重要的新政法案被保守的最高法院否決。1937年2月5日,成功連任總統的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一份司法改革法案,提出聯邦法官滿70歲後6個月之內未退休,總統可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到原法官工作之法院工作,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由9人增加為15人。這被稱為“法院填塞計畫”。在1937年3月的“爐邊談話”中,羅斯福稱,最高法院的法官們已經越界,變成“國會的第三黨派”,他是為了給最高法院注入新鮮血液,法官們應該明白美國人生活中的新變化。
羅斯福的計畫引發巨大爭議。1937年3月,國會僅僅通過了規定法官退休內容的《最高法院退休制度法案》,“填塞”計畫受到重挫。最高法院也轉變態度,於3月29日以5票對4票的結果,支持華盛頓州的最低工資立法。當年5月,保守派大法官德萬特退休,羅斯福得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提名新的大法官。此後5年中,原來9名大法官中有7人退休或死去,羅斯福幾乎重新完全塑造了最高法院。
經濟
1.3萬次播放
03:44
紀錄片厲害!羅斯福總統解決美國經濟危機的幾大法寶
①整頓財政金融體系:銀行休業整頓,恢復銀行的信用,這是一種應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真正具有改革性意義的措施則是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它實際上是凱恩斯貨幣理論的具體實踐。這一貨幣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
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可以提高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刺激出口,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地促進美國國內公共工程事業的發展。龐大的工程開支,來自於政府的財政干預,部分開支就是美元貶值造成通貨膨脹所得。但是由於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美元貶值必然加劇其它各國的經濟困難,推遲了他們的經濟復興。
②加強對工業的計畫指導。中心措施是通過工業復興法,其目的在於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但並未觸及企業的所有制。其中有關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的規定,則起了擴大消費、提高生活水平、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③調整農業的政策。實際上是政府通過獎勵補償等手段來壓縮農業產量,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這樣有利於穩定
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利於環境保護。國家收購農產品等措施則起了國家監督調節經濟的作用。
④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實際上通過擴大內需來刺激生產發展,起到了調節生產與消費矛盾的作用,同時由國家調節再分配。
外交
1933年,羅斯福政府承認蘇聯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為了搞好與拉丁美洲之間的關係,提出了“
睦鄰政策”。早在
羅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職演說中聲稱:“在世界政治領域裡,我將使本國遵循睦鄰政策。”隨後,美國對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調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在政治上,主張任何美洲國家不應干涉另一個美洲國家的內政;在經濟上,則要奉行美洲國家之間互惠貿易協定。
1933年12月,在
烏拉圭首都
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第七次泛美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赫爾代表羅斯福政府首次簽字同意美洲各國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表示要放棄對美洲各國的“干涉權”。1934年5月29日,羅斯福總統簽署了一項條約,廢除了1903年簽訂的允許美國干預古巴事務的“普拉特修正案”,而美國將保留對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支配權。在
墨西哥放棄駐軍的權利。在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出了美國占領軍。在巴拿馬放棄其干涉內政的權利。在經濟上,美國與拉美國家簽訂“互惠貿易協定”,增加對拉美各國的“經濟援助”。1934年8月美國同古巴簽定美國同拉美國家間的第一個貿易互惠協定。到1939年底,美國已同11個拉美國家簽訂了貿易互惠協定。
值得指出的是,羅斯福政府的“
睦鄰政策”並沒有真正停止對拉美國家內政的干涉。實際上,在兩次大戰之間,美國政府也還時常採用包括武裝干涉在內的各種手段干預拉美國家事務。著名的例子有:1933年古巴獨裁者馬查多被推翻與聖馬丁政府上台以後,羅斯福就曾派遣30艘兵艦,進行干涉;1934年美國訓練的
尼加拉瓜國防軍,謀殺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諾將軍;以及支持與扶植拉美地區反動獨裁政府。
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為美國資本進入拉丁美洲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美國壟斷財團在拉美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據有關數字,1930至1938年九年中,美國壟斷組織在拉美以利潤、利息和其他方式獲得的收入達到13.1億美元。到二戰前夕,美國在拉美進出口份額上已大大超過英國;美國在拉美的投資額已接近英國;美國壟斷組織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額的鐵礦、銅礦、白銀、鋅及石油的開採。
羅斯福政府的“
睦鄰政策”還有利美國對拉美地區政治的控制。
拉美各國,尤其是一些南美國家,對與自己同處美洲大陸,並與自己一樣通過獨立戰爭獲得獨立的美國原本抱有一種親近感,1823年的《
門羅宣言》也曾在拉美國家中引起積極的反響。但美國的形象逐漸被自己在拉丁美洲的侵略擴張行為破壞了。1880~1914年,美國鼓吹整個西半球地區具有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利益,試圖在整個西半球範圍內組建一個國家聯盟。在美國國務卿詹姆斯·布萊恩的倡議下,第一屆泛美會議於1889年在華盛頓舉行,1901年在墨西哥召開第二次泛美會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第四屆美洲國家國際會議上,建立了
泛美聯盟,成為一個常設機構,並由美國
國務卿擔任常任主席。但由於美國在這一時期在拉美採取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徑,拉丁美洲各國對美國的動機抱有懷疑與擔心,所以在20世紀的前30年對美國的建立國家聯盟的想法不太熱心。又由於歷史文化上拉丁美洲與歐洲大陸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拉美國家甚至出現了想通過國聯實行聯歐抗美的趨勢。自1933年羅斯福在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第七次泛美會議上宣布其“睦鄰政策”後,泛美主義在美洲大陸重新抬頭。美國在二戰前夕和二戰時期多次召集泛美會議,按美國的旨意統一美洲各國對二戰的態度。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鎮壓拉丁美洲日益增長的人民民主革命運動,以反對來自西半球以外的“共產主義威脅”為藉口,於1948年3月至5月在波哥達召開了第九次泛美會議。這次會議把組織較為散漫的“泛美體系”,改組為“美洲國家組織”,把原有的“泛美聯盟”改為這一新組織的秘書處。泛美會議和美洲國家組織成了美國利用來控制拉美各國的政治工具。
1941年8月,羅斯福和英首相
邱吉爾會于軍艦上,並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宣布《
大西洋憲章》,包括民族自決、擴大經濟機會、消除恐懼與匱乏、海上自由、裁軍等內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襲
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11日,德、意對美宣戰。參戰後,羅斯福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此時美國的軍工生產約為德、日之總和;1944年則達到
軸心國生產之兩倍。
戰爭期間,他將
精力專注於戰略問題,與盟國磋商未來之和平規劃。
1943年1月,宣布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一原則。他認為
戰爭與和平之維護有賴於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
1945年2月,三巨頭再度在
克里米亞的
雅爾達會晤,那時歐洲戰場戰爭已近尾聲。美國預計日本能再戰1年半左右。
核子彈雖在製造,但美未曾預計其威力能達到後來實際發生的巨大程度。羅斯福及其軍事顧問急欲爭取蘇聯在亞洲出一臂之力。史達林許諾了對日作戰。羅斯福、邱吉爾也在遠東向蘇聯作出讓步。羅斯福希望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即聯合國,以維護戰後和平。
人物評價
總評
作為政治家,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歷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
憎恨。他的政敵認為他淺薄、無能、狡猾、獨裁;而其擁護者則稱他是美國經濟的救星,認為他是全世界
民主政治的保衛者。一般人都承認:作為
政治領袖,他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納了各種觀點的領袖人物。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們一致認為,羅斯福與華盛頓、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總統。許多專家認為:儘管偶爾有混亂現象,但羅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還是很高的。
富蘭克林·羅斯福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偉人,但又是一個執著地追求美國現實利益的總統,他的行為方式更多地體現出了實用主義的傾向。正是這種不拘泥於教條理論的務實態度,才使羅斯福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其他評價
美國著名記者詹森在羅斯福傳記中寫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爛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國這座建築物從整個來說,是相當美好的。"
《
美國史》一書的作者拉夫爾·德·貝茨評論說:“羅斯福或許還不能被認為是一個知識界領袖,在許多領域,他的造詣並不深,也不是一個見地卓絕的思想家。 或許正因為如此,羅斯福才不像邱吉爾那樣,事必躬親。而強大的‘智囊團’彌補了他專業知識的缺陷,保證了他政治上的成功。”
羅斯福的傳記作家讓·愛德華·史密斯在2007年如此說:“他把自己從輪椅上舉起,把整個國家自屈服中解放。”
邱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關於羅斯福逝世的記載:的確,羅斯福可以說是在戰爭的最高潮的時刻,而且正當最需要他的權威來指導美國政策的時候死去的。我跟這位卓越人物的關係,在我們共同工作的漫長而充滿驚濤駭浪的歲月中,曾經起過極其巨大的作用。現在這些關係已經告終,一種深沉而無可挽回的損失之感把我壓倒了。……請接受我對於你的悲痛的損失的最深切的同情。這也是英國和全世界各地自由事業的損失。我對你們全家深切同情。
阿瑟·施萊辛格在《外交事務》撰文指出:羅斯福是一個忠實的威爾遜主義者,他相信集體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終目標,他的戰時政策保證了美國成為聯合國的一個成員,作為威爾遜的信徒,羅斯福實現了威爾遜集體安全的理想。
人物爭議
拘留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民權記錄一直受到很大爭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於1942年作出最後決定下令拘留日裔、義大利裔、和德裔美國人(許多人一直到戰後才釋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採取果斷的行動以防止制止大屠殺造成6百萬猶太人死亡。批評者指出,在1939年大屠殺發生時,936位猶太難民在聖路易斯號客輪上被剝奪了庇護權,不允許其進入美國。
“苦肉計”之說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美國方面發現了日本企圖發動偷襲的很多蛛絲馬跡,但最終未能躲過劫難,遭到巨大損失。針對這一事實,國際上曾提出“苦肉計”之說,認為羅斯福總統為了擺脫國內孤立主義勢力的阻撓,順利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實施了“苦肉計”,試圖用珍珠港事件的巨大損失來激怒美國民眾的情緒,壓制孤立主義勢力。對於這個觀點,論據有以下幾個:
1、羅斯福事先知道了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美國海軍情報官勞倫斯·薩福德中校破譯了日本聯合艦隊向珍珠港開進的詳細情報,這份極有價值的情報由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中將送到了白宮,然而,羅斯福卻只說了句:知道了!
2、羅斯福在得知這份情報後,密電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
赫斯本德·金梅爾海軍中將,讓他立即把航空母艦從珍珠港調到外海,照例進行訓練,而其他艦船一律留在港內;
3、在金梅爾接到總統密電後,美軍太平洋艦隊通信參謀萊頓中校也破譯了日軍的密碼,並將其送到金梅爾的辦公室,而金梅爾卻不屑一顧地將其扔在桌上,只是對萊頓說:“軍人最大的弱點是驚惶失措。這沒有什麼!你已盡到職責了,可以走了,但是,不要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
4、當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再次接到日本政府讓駐美大使野村務必在華盛頓時間8日凌晨1時將最後通牒送達美國政府的情報後,心知肚明的他只說了句明天和總統匯報,然後就到國家劇院觀看《學生王子》去了。
5、美國陸軍情報局遠東情報科科長布拉頓上校在12月7日早晨將偵知的日軍將進攻東南亞的情報向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匯報時,卻找不到馬歇爾。直到11時,才在阿林頓公園裡找到正在那裡牽著一隻白毛黑斑狗騎著馬散步的馬歇爾。馬歇爾似乎事先知道一樣,平靜地繼續散步。
但即使美國高層害怕泄密,也應該在大戰即將來臨之際想方設法加強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事實上在1941年初,太平洋艦隊包括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在內四分之一的作戰力量被調撥給了大西洋艦隊。此外,海軍部還把艦隊中素質最好的指揮官和水兵也成批調往大西洋艦隊。為此,金梅爾曾多次向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陳述加強太平洋艦隊實力的重要性。他在1941年9月12日寫給斯塔克的信中言語懇切地說:“一支強大的太平洋艦隊,無疑是對日本的威懾,而弱小的艦隊也許會引來日本人……在我們能夠保持足夠對付日本艦隊的兵力之前,我們在太平洋是不安全的。”但海軍部卻絲毫不理會金梅爾的呼籲。
1995年9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收到一名名叫海倫·哈曼女士的來信。她在信中稱她的父親史密斯曾向她講述過一些關於珍珠港事件的驚人內幕,在二戰時她父親任美軍後勤部副主管。她父親說,珍珠港事件爆發前不久,羅斯福總統緊急召開了一個由極少數軍官參加的秘密會議。總統在會議上透露了一個驚人的訊息:美國高層已經預見到日本海軍將要偷襲珍珠港,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他命令與會者儘快準備將一批醫務人員和急救物資集結到美國西海岸的一個港口,隨時待命啟運。羅斯福總統特彆強調禁止將會議內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軍事指揮官和紅十字會的官員。面對與會官員的驚訝與不解,羅斯福解釋說,只有當美國本土遭到攻擊時,猶豫不決的美國民眾才會同意他宣布投入戰爭。這封信引起了很大轟動,但哈曼不是當事人,而她父親史密斯又已於1990年去世,人們無法從中得到更加詳盡和更有說服力的材料。
柯林頓收到信後不久,美國紅十字會夏威夷分會的工作人員在查閱該會1941年至1942年財政年度報告的影印件和有關國家檔案時,意外發現美國紅十字會和美軍後勤醫療部隊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兩個月曾進行過非常規的人員和儲備物資緊急調動。例如,在那段時間裡,夏威夷分會通過正常渠道從國家紅十字會總部得到價值2.5萬美元的醫療急救物品,同時,還通過秘密渠道接收到價值5萬美元的藥品和物資。
這批額外補給,在偷襲珍珠港事件後的急救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1年11月的美國紅十字會總部的月度報告也顯示,那個月夏威夷分會共接收了2534名醫護人員,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調去的臨時人員。有關人員還從夏威夷紅十字分會會長阿爾弗雷德·卡瑟爾的弟弟威廉·卡瑟爾的日記中發現:12月6日,夏威夷分會的全體人員奉命戰備值班。
美國史專家查爾斯·比爾德和作家約翰·托蘭等人分析認為:面對國內濃厚的孤立主義情緒,具有遠見卓識的羅斯福總統和他的高級幕僚們為了使美國在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歐亞大陸之前投入戰爭,上演了這齣“苦肉計”。同時,為了減少損失,他又將3艘航空母艦調出了珍珠港,並通過秘密渠道不露聲色地運去大批醫護人員和急救物資。但由於人們至今仍未找到最有力的直接證據,有關“苦肉計”之說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軼事典故
奇怪祝福
1887年,5歲的羅斯福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總統
格羅弗·克利夫蘭,克利蘭夫對自己擔當的職位感到厭倦,他拍了拍羅斯福的頭,說:“小伙子,我對你的希望聽上去很奇怪。那就是:你最好永遠不要當美國總統。”
狗在乎
在1944年的一次訪問期間,有傳言稱羅斯福不慎將他的愛犬法拉丟在了阿拉斯加的
阿留申群島上,為了找回法拉,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驅逐艦去營救法拉。此時,正值總統大選之際,共和黨人藉此機會對其大加攻擊,羅斯福大膽回擊:“對於共和黨人的攻擊,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兒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羅斯福語出驚人,迅速變被動為主動,重新贏得選民支持。如今,在華盛頓的羅斯福塑像旁,也佇立著法拉的塑像,而法拉的小腦袋已經被絡繹不絕的遊客摸得光滑如鏡。
連任感想
1944年3月25日,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72天后逝世)。《先驅論壇報》的一位記者採訪他,就他連任總統之事問他有何感想。羅斯福笑而不答,請記者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殊榮,很快就吃下去了。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二片,記者受寵若驚,又吃下去了。這時,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三片,雖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吃下去。這時羅斯福微笑著說:“現在已經不用回答你的問題了,因為你已經有了親身的感受。”
集郵大家
羅斯福從10歲時就開始集郵了,而且終生不渝。當他1945年逝世時,已收藏郵票120多萬枚,後來他的部分郵票被其親人賣了20多萬美元。而在他任職總統期間,美國集郵人數從200萬一躍達到900萬,郵票銷售增長了6倍。
熱愛集郵的羅斯福總統,極關心郵票的發行,儘管身為總統,公務繁重,他卻不止一次的參與了郵票的設計工作。據統計,羅斯福在連任4屆總統期間,親自參與郵票設計達6枚;參與郵票發行3套。而且他還參與了有關中國內容的郵票構圖設計和發行。1935年11月22日發行的《橫渡太平洋》面值25分航空郵票,1937年2月15日發行的《中國飛剪號飛船》面值20分和50分航空郵票的構圖設計方案,基本上都處於羅斯福總統之手。
家族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遠房叔叔
西奧多·羅斯福是第26任美國總統,故在中文環境裡常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小羅斯福”總統,而稱西奧多·羅斯福為“老羅斯福”總統。美國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縮寫FDR稱之。
羅斯福是英語化的荷蘭姓“vanRosevelt”或“vanRosenvelt”,原意為“玫瑰田”。
作為紐約州最富有和最古老的家族之一,羅斯福家族在政治以外的其他領域也卓然有成。羅斯福的堂姐埃倫·羅斯福是1890年美國國家網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和雙打冠軍,併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
羅斯福的母親用她最喜歡的叔父富蘭克林·德拉諾的名字為羅斯福取名。德拉諾家族的祖先於1621年來到美洲,名為菲利普·德拉諾耶(PhilipedelaNoye),是第一位在新世界登入的雨格諾派新教教徒。其家族姓氏隨後英語化,變成了德拉諾(Delano)。
親屬成員
人物關係 | 中文名 | 英文名 |
---|
父親 | 詹姆斯·羅斯福一世 | James Roosevelt I |
母親 | 薩拉·安·德拉諾·羅斯福 | Sara Ann Delano Roosevelt |
兄弟 | 詹姆斯·羅斯福·羅斯福(同父異母) | James Roosevelt Roosevelt |
妻子 | | Anna Eleanor Roosevelt |
長女 |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達爾·波蒂格·霍爾斯特德 | Anna Eleanor Roosevelt Dall Boettiger Halsted
|
二兒子 | 詹姆斯·羅斯福二世 | James Roosevelt II |
三兒子 | 埃利奧特·羅斯福 | Elliott Roosevelt |
四兒子 |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r.
|
五兒子 | | John Aspinwall Roosevelt |
來源:
後世紀念
地名
法國里昂BRON區有條街道名為富蘭克林·羅斯福街。
台灣台北市與新店區間有一條六線(部份八線)大道,亦稱作羅斯福路,即紀念羅斯福總統,台北捷運新店線位於其下方。
1945年至1949年間,天津市和平區的和平路,當時曾名為羅斯福路。
為紀念羅斯福總統對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和對中國抗戰的援助,“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在重慶設立後,於1947年5月1日正式對重慶市民試開放。1949年11月30日,其更名為“國立西南人民圖書館”。1955年5月,與原重慶市人民圖書館、原重慶市北碚區圖書館三館合併,組成“重慶市圖書館”。1987年,更名為“重慶圖書館”。2007年重慶圖書館遷往新址後,原址作為“羅斯福圖書館舊址”對外開放,主要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抗日戰爭重要歷史檔案。2019年1月22日,“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的復刻版“重慶圖書館兩江國際影視城分館”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
羅斯福紀念館坐落於
華盛頓特區,與位於潮汐湖(TidalBasin)旁的傑佛遜紀念堂為鄰,並且他的頭像出現在10美分硬幣上(美國人亦稱其為羅斯福10美分)。許多公園和學校,以及一艘航空母艦和一座巴黎的捷運站以及在美國及世界各個角落數以百計的街道和廣場都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