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論

系統尤其生物系統的自組織化結構、功能與發生演變相互關係的系統理論,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分析與綜合、設計與建構的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論
  • 外文名:Structurity, Structure Theory, Pan-Evolution Theory
簡介,原理,套用,

簡介

(Structurity, Structure Theory, Pan-Evolution Theory)
研究系統尤其生命系統(biosystem)結構、功能與發生演變及其相互關係的規律,提出系統醫藥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等概念與原理,也稱為泛進化或自組織系統的結構理論(曾邦哲1986-1994年發展的系統全膠-systems綜合-synthetic理論)- 泛進化論,探討系統戒拒榜的結構本原模型、適應穩態結構、系統層次的組織建構,以及實在系統與符號系統對應轉換關係,探討系統科學邏輯學基礎,以及宇宙、生命、文明的信息組織化過程的結構演變規律,並提出經驗論與理念論(從觀察到邏輯與從數學到操作)的結合形成實驗方法論、原子論與整體論(從整體到部件與從部件到整體)的滲透構成系統方法論,彭加勒的數學思想與胡塞爾現象學最早開創了現代的尋紙格系統綜合方法。

原理

系統的結構邏輯(structurity)包括3公理(恆在、存在、演在公理)、6原則(泛穩定、泛互作、泛結構、泛相對、泛組織、泛慣性原則)、5原理(相榜雄虹慨容性、適存性、波動性、交匯性、協變原理)和3定律(整合律-integrative:組元協同整合為系統、系統結構協調組元;調適律-adaptation:組元、系統互作而形態結構適應改變、趨向系統穩態;組構律-construct:組元組合而層級分化、組元分化而結合成系統整體)。系統生物學又稱整合(integrative)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又稱建構(constructive)生物學,從而建立系統生物學、系統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的理論基礎。
結構論以歐幾里德幾何學、老子道德經和斯賓諾莎倫理學等模式著述,源自積木萬花筒建築工程,晶體、結構與合成化學,繪畫色彩、知覺與花卉形態等理論的探索,然後是發覺達爾文進化論、現有遺傳學的缺陷,以及物理科學、仿生工程與生物科學、遺傳工程之間的顯著差距,之後讀到系統科學的思維上吻合而綜合系統理論,並套用結構論於生物科學與工才提疊付程研究,整個體系形成於1983-1993年,涉及四色定理遺傳密碼轉換生成語法,以及鑽石、雪花和節律等形態、結構穩態與圖論拓撲學等。

套用

2002年Science論文闡述了系統生物學的系統結構、動力、控制與設計等觀點,2005年Cell發表了 同樣的遺傳學研究系統方法論,2007年Kell論述的系統生物學“structural model”就是“結構論”觀點,2008年Nature也發表了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的結構論(structure theory)基礎,2007年Denis Noble闡述生物學中的相對論(Relativity)原理。合成生物學的磚塊、建構與工程、設計原理,從電腦技術的系統科學理論到遺傳工程的系統科學方法,戰灶槳正是將物理科鍵察墊學、工程技術原理與方法貫徹到細胞、遺傳機器與納米細胞通訊技術等,而且,系統與合成生物學之間的偶合與互動,促進系統醫學系統生物工程產業化的轉化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