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澳門日報》是在澳門知名新聞工作者張陽主編的《新聞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聞地》為
旬刊,於1950年創辦,1955年9月改為周刊,1958年8月15日更名為《澳門日報》。
地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慕拉士大馬路218號。
發行範圍
《澳門日報》主要在澳門地區發行。另外每日亦銷往香港、珠海、廣州、
珠江三角洲以至中國內陸,東南亞國家亦有訂戶。《澳門日報》與香港、泰國及國內各大報均有業務往來,交換新聞,代理發行等。
在澳門眾多的華文報紙中,影響最大的是《澳門日報》(MACAO DAILY NEWS),就連珠海、中山一帶的人們也喜歡閱讀《澳門日報》,以了解澳門近況。
辦報方針
《澳門日報》堅持準確嚴謹的辦報方針,十分重視報導的真實性。編輯經常親自打電話或通過其他途徑檢驗數字的真實性,確信無絲毫差錯之後,才予以報導。如1999年3月,由內地輸入的部分水魚(鱉)被
澳門衛生司發現攜帶有
霍亂菌。
其他報紙都爭先恐後地報導這一訊息,而《澳門日報》則派出記者深入市場檢疫處、醫療衛生部門,甚至水魚的生產地,了解霍亂菌的來源,收集了較全面的資料後才給予準確的報導:由內地輸入的水魚並非全都攜帶病菌。這些報導大大消除了澳門居民對水魚的恐懼感,也為水魚銷售商減少了損失。
為了使報導深入充分,《澳門日報》非常重視反映讀者的各種意見,及時調整報導策略,不斷擴大報導面和報導空間,增加全方位的信息量。例如《澳門日報》曾就澳門暴力事件頻生,影響澳門旅遊業發展的情況,連續幾天開闢專版刊登讀者來信,對如何消除暴力獻計獻策,搞好社會治安、為政權順利交接提供良好條件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與此同時,《澳門日報》的新聞寫作注意文風,用事實說話,用詞通俗易懂。為了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澳門日報》力求做到詳盡報導,版面生動活潑,既有“
陽春白雪”的理論文章,也有“
下里巴人”關心和喜歡閱讀的新聞,朝多功能、全面報導的方向發展,以滿足多層次讀者的閱讀要求。成為讀者的貼心知己,反映讀者的心聲,是《澳門日報》鮮明的辦報方針。
主要版面
《澳門日報》 主要版面:中國澳門新聞、中國新聞、中國香港新聞、中國台灣新聞、國際新聞、
經濟新聞、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其他專版有:《鏡海》(文藝)、《新園地》、《學海》、《怡情》、家庭、航運、特區建設、科技、新聞圖輯、生產力論壇、新兒童、鄉情、寰宇縱橫等。該報每天有社論和兩篇署名的當地新聞小語和經濟評析。
版面內容
《澳門日報》每天出
本埠版10至16大張、
外埠版9至12大張,通常16至20版是全彩版。主要版面有:“中國澳門新聞”、“中國新聞”、“中國香港新聞”、“中國台灣新聞”、“國際新聞”、“
經濟新聞”、“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和副刊“新園地”、“小說”等;其他專版有“
鏡海”(文藝)、“學海(學術)、“生活”“鄉情”、“航運”、“科技”、“姿彩”、“汽車”、“食經”、“
萬花筒”、“樂與聲”、“新兒童”、“三稜鏡”、“繽紛集”、“澳門街”、“大千世界”、“祝君健康”(醫藥)、“環遊世界”、“Net人天地”(網上資訊)、“環宇縱橫”、“新聞圖輯”、“生產力論壇”、“旅遊
嘆世界”等。除日報外,還出版專業性的定期刊物《澳門馬經》(每周兩次)和《世界波經》(周刊)。
副刊的業績在《澳門日報》是非常突出的,其中不少具有開拓性、首創性。如今,《澳門日報》的副刊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多以揭示當代人的生活為主題,也有介紹中國古代文化和當代文學,以及傳統習俗等文藝性較強的文章。
其中在
副刊發表的生活絮語、詩歌、散文、小說等多種文體,反映了澳門社會的現實,透視出
澳門人多姿多彩的人生。
言論是報紙的靈魂。《澳門日報》創刊以後,就一直設有社論、專論和讀者來信來稿等
針砭時弊的欄目。
《澳門日報》創刊伊始就為自己的言論樹立了旗幟:愛國、和平、人道、進步。常設的言論專欄除《社評》外,尚有《新聞小語》、《新聞解說》、不代表本報意見傾向的《議事亭》、《讀者之友》,分別以國際、國內和澳門的大事為議論對象。
現任社長李成俊在紀念《澳門日報》創刊40周年的文章中說,“本報評述多著重熱點、難點,
新聞背景材料充實,捕捉國際風雲變幻,透視祖國經濟建設走勢,從種種錯綜複雜的現象中,深入分析本質,尤其對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貫徹一國兩制,言簡意賅,鞭辟入理,至於反映當地居民疾苦,維護居民合法權益,言之有理,不遺餘力……
“澳聞版”除了爭取以第一時間全面報導社會各方面的動態之外,還經常組織“特稿”、“專訪”、“雜談”、“散記”等專欄,對讀者關心的話題加以剖析、發表述評。
這些欄目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視角,透視出澳門五光十色的社會現狀和人文走向。文章根據不同內容,採取不同的筆調,做到了行文輕鬆、雅趣、確切、生動、獨異及風格多樣。
機構設定
在廣州、珠海設有辦事處,並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設有特約記者站;在
珠江三角洲及廣東、福建、海南三省僑鄉有
特約通訊員和供稿作者。在澳門工作的編輯部、經理部有職工近200人。
領導人員
辦報傳統
創刊之初,《澳門日報》就決心辦成一份熱愛祖國的中文報紙。時任
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的
王啟人在《澳門日報》40周年慶典大會上說,“《澳門日報》40年來,立足澳門社會,反映時代風雲,堅持愛國愛澳,熱誠服務澳人,成為卓有影響的報紙。”
《澳門日報》創刊以來,一向熱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成立“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經常代收讀者捐款,用於慰問、救濟、助學等慈善事業。舉行多屆慈善百萬行活動,為慈善事業籌款,在當地民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該報一貫堅持愛國立場,面向當地民眾,開展愛國團結活動。
一直以來,《澳門日報》不斷向澳門讀者介紹內地發展變化,報導祖國鼓舞人心的經濟發展,增強澳門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
澳門回歸後,《澳門日報》對中國內地有著更多的關注,每天開闢兩至四個專版對內地發生的大事予以報導。為了加強與內地的聯繫,《澳門日報》除了開闢《要聞》版報導全國性的重大新聞之外,還於1984年2月28 日開始,每天特別開闢專版《鄉情》,對全國各地特別是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詳細報導,滿足由內地移居澳門的同胞對家鄉建設和發展的信息渴求,了解投資環境。除此之外,《澳門日報》還報導全國各地特有的風俗民情,奇聞趣事等,既豐富了報紙的內容,又增添了報紙的趣味性,為讀者了解祖國各地的人文景觀提供了一個視窗。
隨著內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澳人對內地投資日益增多,經貿往來日漸頻繁,《澳門日報》對內地的經濟報導越來越多,該報常常請專家開闢專欄撰寫文章,探討兩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促進兩地的經貿發展。
《澳門日報》的發展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澳門社會滄海桑田的變遷歷程。翻閱每個時期的《澳門日報》,都可感受到其與當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千絲萬縷的聯繫。
報刊魅力
《澳門日報》獨具魅力的新聞報導主要體現為“澳聞版”上。“澳聞版”版面圖文並茂。注重使用大量彩色照片,是“澳聞版”的一大特色。
在“澳聞版”上,編者利用照片補充一些無法言及的新聞,增添新聞的趣味性,或者加強版面的
視覺衝擊力,使整個版面顯得生動活潑,繽紛絢麗。這些彩色照片中不乏上乘之作,如在1999年3月20日刊登的一張名叫“目標一致”的抓拍照片,就是一張佳作。
葡國總統沈拜奧與
錢其琛副總理蒞臨
澳門文化中心,一同為即將舉行政權交接儀式的文化中心開幕剪彩後,受周圍歡樂情景的吸引,兩個人的手不約而同指向一個方向,該報記者敏銳地覺察到其中所蘊含的新聞價值,拍下了堪稱經典的傑作。
照片用“目標一致”來說明內容,具有
雙關語的意義,意味深長地凸現了中葡兩國為順利完成政權交接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澳人期望政權順利交接後,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的內心情感。
2019年12月12日,《澳門日報》全新APP正式上線,並在國內外各大手機套用商店上架。
2019年12月19日,《澳門日報》頭版刊發《習近平:澳門成就國人自豪》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