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不同定義
性社會學尚無公認的定義。美國社會學家T.M.
坎多1948年在《轉變中的性行為與家庭生活》中提出:“性社會學研究有關性行為的特定領域。並且由於某種原因,經常地把注意力轉向一些差異形態,例如色情品、
強姦、
娼妓和
同性戀。”這一見解有些偏頗。性社會學除研究與
性有關的差異行為和社會問題外,不應忽視人類的
性觀念和
性態度等常態行為的形成及社會影響等課題的研究。美國性社會學家J.M.漢斯林1978年在《邁向性社會學》一文中寫道:“性社會學並非社會學的外圍領域。它所研究的乃是作為社會秩序基礎之中心的社會問題以及社會文化諸群體對於人類行為的影響。”中國學者
劉達臨在《性社會學》(1988)一書中指出:“性社會學是研究人類性行為和社會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門學科。性社會學是性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料籃,也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或‘學際學科’。”上述論點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性社會學的概念,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核心概念
性社會學的核心概念是
性存在(sexuality),即“性”在特定的社會時空中以人的活動為載體所汗捉組旬表現出來的相應形態,包括性的生物存在、性的心理存在、性的社會存在三個子系統。
對象內容
形成
性社會學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專門分支,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始自19世紀。近代性科學的先驅者
奧地利的 R.von
克拉夫特—埃賓1866年出版的《性心理病》,德國醫學家A.
莫爾1912年出版的《性學手冊》,以及其他一些學者的性學著作,均涉及某些性社會學內容。科學的、系統的早期性社會學專著當推美國學者漢斯林1971年編輯出版的論文集《性社會學研究》。本書由18位作者就婚前性行為、
性高潮、
人工流產、性與暴力、職業與性、
同性戀、性研究與社會學等課題進行了論述。1978年此書經增補修訂,易名《性社會學:入門讀本》。漢斯林在引言《邁向性社會學》中,比較有力地論證了性社會學的必然發展及其在社會學中的重要地位愉去料應。其他較有影響的性社會學著作有美國R.R.鮑爾和M.
高爾頓的《人類性別的社會度量》(1972),
坎多的《轉變中的性行為和家庭生活》(1978),蘇聯И.Ф.雲達的《性生活與人的健康》(1985)等。
現代性社會台拒促學研究日趨活躍。
國際社會學學會的機關刊物《
社會學文摘》設有“性行為的社會學”的文獻欄目。社會學的書評刊物《當代社會學》收載性別、人的性方面等論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性學大會恢復召開,到1989年已舉行 9屆,幾乎每屆大會都涉及性社會學方面的論題。
發展前景
在西方,性社會學的發展主要受到3種社會力量的推動,因此可以據此估計出性社會學的大致的發展方向。第1種:推動來自
女權主義的發展。
女權主義者認為,以往的經典
性學基本上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或者是僅僅從男性的視角出發的,因此她們已經開始創建女性性學,並且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在這些成果里,大多數是屬於社會科學領域的,許多是可以歸人性社會學
範疇的。例如在性方面女性與男性不同的社會化過程、男女的性現象具有不同的社會內涵和社會意義等。許多有關性社會學的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已經包容了女權主義的許多成果,預計這個趨勢還將持續下說潤催去。
第2種:推動來自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的迅猛發展,也來自社會學與人類學開始更多地、更廣泛地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產生了許多新的交叉學科。以《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為代表,經典社會學開始重視直接研究性現象,而不僅僅是研究
性文化。健康人類學、社會醫學等新興的交叉學科,也正在把人類性現象和社會的性現象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國際上已經湧現了一批這樣的成果,雖然它們仍然是分散的,但是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中卻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預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將會形嘗和舉成全面的綜合,會進一步拓寬和深化性社會學的領域,促進整個學科的發展。
第3種:推動來自社會對於預防愛滋病的重視。國際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預防愛滋病的工作,更主要地應該依賴對於人的
社會行為與社會關係的研究成果,而不僅僅是傳統的醫學或者流行病學的成果。例如,由於《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發現了眾多個體的性行為實際上結成了
社會網路,並且人們在這個網路中傳遞著對於性現象的認知和價值觀,因此有人把這個成果稱為“愛滋病時代的
性學”。在愛滋病得以治療之前,這個發展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發展史
醞釀期
性社會學發展的準備階段在20世紀之前。當時主要在3個方面有所進展:
人類學家不但研究了原始人類的性關係,也部分地研究了他們的性行為;社會學家研究了當時歐美各國的
娼妓和許多種性犯罪;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人類性心理與社會條件之間的初級關係。
創立期
隨著
性學於1885年正式創立,從20世紀初到30年代末,性社會學也以一系列成果確立了自己作為分支學科的地位。當時主要的性社會學家及其研究成果有:德國學者I.布洛赫是研究社會中的性現象的第一位大師。他的主要著作有:《我們時代的性生活及其與現代文明的關係》(1907年)、《梅毒的社會根源》、《妓女》(2卷本)、《論德?薩德》、《英國人的性生活》、《性制度病態的心理學研究》、《奇異性行為的人類學研究》等。在美國,先驅者G.V,
漢密爾頓向8萬位已婚男女詢問過400個關於性生活的問題,出版了資料書《婚姻調查》。另一位先驅者、婦科專家K.B.戴維斯,首次調查研究了女性性問題的社會方面,並在1929年出版了《2200位女性的性生活中的諸因素》,他因此被認為是女性
性學的開創者。在這段時間裡,性社會學的最主要成果是提出、傳播和得到公認;社會與性現象存在著緊密的關係。
從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會學創立自己的基本理論的時期。當時最著名的人物是德國的
萊克。他研究了性現象與社會權力的關係,創立了性政治學。他的主要著作有:1932年的《青年的性權利》與《性道德的欺壓》、1933年的
《法西斯主義民眾心理學》、1936年的《性革命:向著自我管理的性格結構前進》。另一位著名學者是美國的A.c.
金西。他經過大量的社會調查,出版了《金西報告:人類男性性行為》(1947年)與《
人類女性性行為》(1953年)。他分析了人的社會化過程以及人們所處的不同社會階層環境對於人的性行為方式、性高潮頻率等性現象的重要作用。
當然,也有些後來的學者認為:萊克研究的真正對象並不是性現象,而是社會政治現象;金西實際上是開創了
性學的社會調查學派,而不是社會學對於性現象的研究;所以性社會學本身在這段時期里實際上是停滯不前了。
發展期
從50年代初期開始是性社會學的發展時期。這主要體現於3個方面。
①關於性現象的
社會調查報告不斷地湧現,一般都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相對重要的成果有:
亨特的《70年代的性行為》(1976年),海特加以總結的《紅書雜誌的性調查》(又譯《海特
性學報告》),E勞曼等人的《性現象的社會組織》(1995年)。不過,由於研究者的學術背景不同,諸多的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很不符合社會調查的一般規範,使得其學術意義大打折扣。
②關於性現象與社會之伺關係的巨觀研究和思辨研究不斷地發展,對於人類認識和思考性現象發揮了較大作用。例如M.馬庫塞的《愛欲與文明》,福柯的
《性史》等。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這方面的成果一般都有哲學化的傾向,還是不歸入性社會學為好。
③比較公認的和規範的性社會學的理論創建。1973年J.加格農與
西蒙合著的《性舉止——性的社會組織》一書,首次系統地論述了人在性方面的社會化過程及其規律,指出所謂的性發育不僅僅是一個生理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個人認同和
歸化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的
性文化的過程,而且後者往往更加重要。一般認為,這是性社會學自身理論的誕生。80年代,
莫尼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研究以往的
性學概念和性學研究過程,是如何被社會文化所限定和影響的,代表作是《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一般認為,這標誌著以心理學和生理學為主的經典性學開始包容性社會學,開始成為綜合學科。1995年,勞曼,加格農等人出版了《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俗稱《芝加哥報告》),系統地創建了性現象的
社會網路理論,並且以歷史上首次美國全國隨機抽樣的面訪調查的數據分析。驗證了自己的理論。他們的理論基點在於,不再像以往的經典性學那樣,把性現象僅僅看做個體化的產物,而是論證了人類性現象實際上發生於,存在於人與人的關係和互動之中,而許多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就結成了整個社會的性現象的網路,這就是社會在性方面的組織,它的結構,功能,作用機制,對於個體的性現象所發揮的作用,比經典性學和以往的性社會學的認識,要強大和廣泛得多。雖然這個研究成果還需要相當時間的考驗,但是在
性學界和社會學界,一般認為它可能標誌著性社會學理論與套用的成熟,標誌著性社會學這個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的牢固確立。
學科發展
中國1937年翻譯出版了英國人類學與社會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著的《兩性社會學──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底比較》。該書論述了人類社會早期的性社會學問題,並使用了與性社會學涵義類似的"
兩性社會學"的術語。30年代
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曾任
北平大學教授的
張競生,在其論著《性史第一集》(1926)中,積極倡行性教育及計畫生育,並指出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堪稱中國近代性社會學研究的先驅。1974年秋,詹益宏在《
性醫學──正確的性知識》一書的部分章節中,論及性教育、
性變態、
同性戀、
人口計畫、性強暴的社會分析、
性自由等性社會學問題。
阮芳賦編著的《
性知識手冊》(1985)、
劉達臨著的《性社會學》(1988)、
徐紀敏主編的《
性科學》(1988)等書中均包含有性社會學的內容。
圖書信息
書 名:性社會學
作 者:(美)蓋格農 ,李銀河 譯
出版時間: 2009-10-1
開本: 16開
定價: 36.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
美國匹茲堡大學讀書期間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的教科書,全面涉及了性方面的諸多問題,包括性問題的起源、性目的、性評價、性認同與性角色、青春期、性刺激與性反應、手淫、異性戀、
同性戀、雙性戀、賣淫、性犯罪、
性少數群體、性環境等等。
書中所述事實有相當的權威性,相比前輩的同類著作,多了大量新時期新環境中的新材料,可以算作一種“踏在巨人肩膀上”的工作,對於專業研究人員和一般讀者都具有參考價值和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李銀河,1952年生於北京,
山西大學歷史系學士,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博士,現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銀河是當代中國最富社會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是
婦女社會學、家庭社會學、
性別研究、性社會學。她的許多理論對
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進步起到了推動性作用。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
南方人物周刊》評為“
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社會人物”。
圖書目錄
序言
譯者的話
第一章 性問題的起源
第一節 本書的重點
第二節 現今美國社會中的性
第三節 變遷的後果
第四節 性腳本
第五節 性腳本的跨文化差異
第七節 性腳本的歷史差異
第九節 人的生命周期與性腳本
第十節 小結
第二章 性目的的改變
第一節 立法的歷史
第二節 許可的與不許可的
第三節 性目的的多樣化
第四節 性行為模式與社會控制
第五節 性研究者的作用
第六節 結論:科學與目的
第三章 對性研究的評價
第一節 理論與數據
第二節 對數據和解釋的評價
第三節 歷史:我們何時知道的
第四節 地點:我們從哪裡知道的
第五節 對象:參加研究的是哪些人
第六節 方法:我們能知道些什麼
第七節 科學與意識形態:為何言性
第四章 性認同與性角色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性發展理論
第四節 男孩與女孩的社會化過程
第六節 學校與傳播媒介對性發展的影響
第七節 兒童讀物
第八節 電視
第九節 各種傳播媒介的效果
第十節 有關兩性區別的科學發現
第五章 性的早期學習
第一節 傳統觀念
第二節 童年期性感的意義
第三節 性與遊戲
第四節 信息來源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青春期
第七章 性刺激與性反應
第八章 手淫
第九章 異性戀的習得
第十章 婚姻性關係
第十三章 雙性戀
第十四章 賣淫
第十五章 性犯罪與性罪犯
第十七章 性環境
跋
參考文獻
新版圖書
書 名: 性社會學
作 者:米歇爾·博宗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1日
開本: 16開
定價: 12.80元
內容簡介
《性社會學》主要內容簡介:性和生育的分離、開發中國家:20世紀加速進行
人口過渡、當代夫妻主體中的性、快感的理性化、可以選擇的性:可見性,共同表達,私人經歷、性經歷的個人化和絕對標準的沒落、我們可以談論性革命嗎?等。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性的轉變和現代客觀性的突現
第一章 :傳統的生育秩序
1.性和世界秩序
2.兩性的不同價
3.男性對生育和性行為的觀點
4.合法與不合法
5.在傳統的女性和男性特徵構建中的性
6.生育的義務,婦女的重擔
第二章 :舊生育秩序的動搖
1.邁向夫妻之愛的長征
2.私生活,臥室,性掩藏
3.對生育的嶄新描述,雙性別的生物模式的出現
4.性別,節制生育,避孕革命
5.性科學和求知慾
第三章 :當代的私密,性以及個人化
1.性和生育的分離
2.開發中國家:20世紀加速進行人口過渡
3.當代夫妻主體中的性
4.快感的理性化
5.可以選擇的性:可見性,共同表達,私人經歷
6.性經歷的個人化和絕對標準的沒落
7.我們可以談論性革命嗎?
第二部分:性和社會關係
第四章 :性生活的周期和新的社會年齡結構
1.少年時期性行為的構建
2.青年人的性教育
3.青年時代:從性自主到社會自主
4.夫婦的性生活歷程
5.性衰老過程的變化
第五章 :在當代的性中.男性和女性關係的新表現
1.男性和女性性經歷的趨同
3.性中長期存在的一種角色不對等
4.愛情不對稱的移位和嚴峻性:哪些表現?
第六章 :性行為、階級成分、移民和跨文化關係
1.對性態度和性自傳的社會描述
2.職業生活、社會等級和性關係
4.性幻想和性天堂
5.移民和性
6.旅遊,性,婚姻
第三部分:構建欲望和快感
1.古代的描述:色情描繪,對淫蕩的揭露,愛的藝術
2.18世紀的放蕩:揭露的激情,體裁的劃分,引誘的藝術
4.銀幕上的性
第八章 :欲望的劇情介紹和自我構建
1.性劇本的觀點
2.性關係與參照史
3.親密取向和自我構建
4.活劇本:性行為構造的幾種類型
第九章 :性醫療普及.對良好性功能的幾種定義
1.醫療普及,非醫療普及,擴大的醫療普及
2.性療法:從反常到功能障礙
3.偉哥或當治療製造障礙吋
4.性醫療普及中的男性和女性
結論
參考書目
現代性社會學研究日趨活躍。
國際社會學學會的機關刊物《
社會學文摘》設有“性行為的社會學”的文獻欄目。社會學的書評刊物《當代社會學》收載性別、人的性方面等論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性學大會恢復召開,到1989年已舉行 9屆,幾乎每屆大會都涉及性社會學方面的論題。
發展前景
在西方,性社會學的發展主要受到3種社會力量的推動,因此可以據此估計出性社會學的大致的發展方向。第1種:推動來自
女權主義的發展。
女權主義者認為,以往的經典
性學基本上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或者是僅僅從男性的視角出發的,因此她們已經開始創建女性性學,並且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在這些成果里,大多數是屬於社會科學領域的,許多是可以歸人性社會學
範疇的。例如在性方面女性與男性不同的社會化過程、男女的性現象具有不同的社會內涵和社會意義等。許多有關性社會學的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已經包容了女權主義的許多成果,預計這個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第2種:推動來自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的迅猛發展,也來自社會學與人類學開始更多地、更廣泛地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產生了許多新的交叉學科。以《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為代表,經典社會學開始重視直接研究性現象,而不僅僅是研究
性文化。健康人類學、社會醫學等新興的交叉學科,也正在把人類性現象和社會的性現象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國際上已經湧現了一批這樣的成果,雖然它們仍然是分散的,但是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中卻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預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將會形成全面的綜合,會進一步拓寬和深化性社會學的領域,促進整個學科的發展。
第3種:推動來自社會對於預防愛滋病的重視。國際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預防愛滋病的工作,更主要地應該依賴對於人的
社會行為與社會關係的研究成果,而不僅僅是傳統的醫學或者流行病學的成果。例如,由於《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發現了眾多個體的性行為實際上結成了
社會網路,並且人們在這個網路中傳遞著對於性現象的認知和價值觀,因此有人把這個成果稱為“愛滋病時代的
性學”。在愛滋病得以治療之前,這個發展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發展史
醞釀期
性社會學發展的準備階段在20世紀之前。當時主要在3個方面有所進展:
人類學家不但研究了原始人類的性關係,也部分地研究了他們的性行為;社會學家研究了當時歐美各國的
娼妓和許多種性犯罪;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人類性心理與社會條件之間的初級關係。
創立期
隨著
性學於1885年正式創立,從20世紀初到30年代末,性社會學也以一系列成果確立了自己作為分支學科的地位。當時主要的性社會學家及其研究成果有:德國學者I.布洛赫是研究社會中的性現象的第一位大師。他的主要著作有:《我們時代的性生活及其與現代文明的關係》(1907年)、《梅毒的社會根源》、《妓女》(2卷本)、《論德?薩德》、《英國人的性生活》、《性制度病態的心理學研究》、《奇異性行為的人類學研究》等。在美國,先驅者G.V,
漢密爾頓向8萬位已婚男女詢問過400個關於性生活的問題,出版了資料書《婚姻調查》。另一位先驅者、婦科專家K.B.戴維斯,首次調查研究了女性性問題的社會方面,並在1929年出版了《2200位女性的性生活中的諸因素》,他因此被認為是女性
性學的開創者。在這段時間裡,性社會學的最主要成果是提出、傳播和得到公認;社會與性現象存在著緊密的關係。
從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性社會學創立自己的基本理論的時期。當時最著名的人物是德國的
萊克。他研究了性現象與社會權力的關係,創立了性政治學。他的主要著作有:1932年的《青年的性權利》與《性道德的欺壓》、1933年的
《法西斯主義民眾心理學》、1936年的《性革命:向著自我管理的性格結構前進》。另一位著名學者是美國的A.c.
金西。他經過大量的社會調查,出版了《金西報告:人類男性性行為》(1947年)與《
人類女性性行為》(1953年)。他分析了人的社會化過程以及人們所處的不同社會階層環境對於人的性行為方式、性高潮頻率等性現象的重要作用。
當然,也有些後來的學者認為:萊克研究的真正對象並不是性現象,而是社會政治現象;金西實際上是開創了
性學的社會調查學派,而不是社會學對於性現象的研究;所以性社會學本身在這段時期里實際上是停滯不前了。
發展期
從50年代初期開始是性社會學的發展時期。這主要體現於3個方面。
①關於性現象的
社會調查報告不斷地湧現,一般都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相對重要的成果有:
亨特的《70年代的性行為》(1976年),海特加以總結的《紅書雜誌的性調查》(又譯《海特
性學報告》),E勞曼等人的《性現象的社會組織》(1995年)。不過,由於研究者的學術背景不同,諸多的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很不符合社會調查的一般規範,使得其學術意義大打折扣。
②關於性現象與社會之伺關係的巨觀研究和思辨研究不斷地發展,對於人類認識和思考性現象發揮了較大作用。例如M.馬庫塞的《愛欲與文明》,福柯的
《性史》等。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這方面的成果一般都有哲學化的傾向,還是不歸入性社會學為好。
③比較公認的和規範的性社會學的理論創建。1973年J.加格農與
西蒙合著的《性舉止——性的社會組織》一書,首次系統地論述了人在性方面的社會化過程及其規律,指出所謂的性發育不僅僅是一個生理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個人認同和
歸化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的
性文化的過程,而且後者往往更加重要。一般認為,這是性社會學自身理論的誕生。80年代,
莫尼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研究以往的
性學概念和性學研究過程,是如何被社會文化所限定和影響的,代表作是《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一般認為,這標誌著以心理學和生理學為主的經典性學開始包容性社會學,開始成為綜合學科。1995年,勞曼,加格農等人出版了《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俗稱《芝加哥報告》),系統地創建了性現象的
社會網路理論,並且以歷史上首次美國全國隨機抽樣的面訪調查的數據分析。驗證了自己的理論。他們的理論基點在於,不再像以往的經典性學那樣,把性現象僅僅看做個體化的產物,而是論證了人類性現象實際上發生於,存在於人與人的關係和互動之中,而許多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就結成了整個社會的性現象的網路,這就是社會在性方面的組織,它的結構,功能,作用機制,對於個體的性現象所發揮的作用,比經典性學和以往的性社會學的認識,要強大和廣泛得多。雖然這個研究成果還需要相當時間的考驗,但是在
性學界和社會學界,一般認為它可能標誌著性社會學理論與套用的成熟,標誌著性社會學這個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的牢固確立。
學科發展
中國1937年翻譯出版了英國人類學與社會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著的《兩性社會學──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底比較》。該書論述了人類社會早期的性社會學問題,並使用了與性社會學涵義類似的"
兩性社會學"的術語。30年代
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曾任
北平大學教授的
張競生,在其論著《性史第一集》(1926)中,積極倡行性教育及計畫生育,並指出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堪稱中國近代性社會學研究的先驅。1974年秋,詹益宏在《
性醫學──正確的性知識》一書的部分章節中,論及性教育、
性變態、
同性戀、
人口計畫、性強暴的社會分析、
性自由等性社會學問題。
阮芳賦編著的《
性知識手冊》(1985)、
劉達臨著的《性社會學》(1988)、
徐紀敏主編的《
性科學》(1988)等書中均包含有性社會學的內容。
圖書信息
書 名:性社會學
作 者:(美)蓋格農 ,李銀河 譯
出版時間: 2009-10-1
開本: 16開
定價: 36.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
美國匹茲堡大學讀書期間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的教科書,全面涉及了性方面的諸多問題,包括性問題的起源、性目的、性評價、性認同與性角色、青春期、性刺激與性反應、手淫、異性戀、
同性戀、雙性戀、賣淫、性犯罪、
性少數群體、性環境等等。
書中所述事實有相當的權威性,相比前輩的同類著作,多了大量新時期新環境中的新材料,可以算作一種“踏在巨人肩膀上”的工作,對於專業研究人員和一般讀者都具有參考價值和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李銀河,1952年生於北京,
山西大學歷史系學士,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博士,現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銀河是當代中國最富社會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是
婦女社會學、家庭社會學、
性別研究、性社會學。她的許多理論對
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進步起到了推動性作用。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
南方人物周刊》評為“
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社會人物”。
圖書目錄
序言
譯者的話
第一章 性問題的起源
第一節 本書的重點
第二節 現今美國社會中的性
第三節 變遷的後果
第四節 性腳本
第五節 性腳本的跨文化差異
第七節 性腳本的歷史差異
第九節 人的生命周期與性腳本
第十節 小結
第二章 性目的的改變
第一節 立法的歷史
第二節 許可的與不許可的
第三節 性目的的多樣化
第四節 性行為模式與社會控制
第五節 性研究者的作用
第六節 結論:科學與目的
第三章 對性研究的評價
第一節 理論與數據
第二節 對數據和解釋的評價
第三節 歷史:我們何時知道的
第四節 地點:我們從哪裡知道的
第五節 對象:參加研究的是哪些人
第六節 方法:我們能知道些什麼
第七節 科學與意識形態:為何言性
第四章 性認同與性角色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性發展理論
第四節 男孩與女孩的社會化過程
第六節 學校與傳播媒介對性發展的影響
第七節 兒童讀物
第八節 電視
第九節 各種傳播媒介的效果
第十節 有關兩性區別的科學發現
第五章 性的早期學習
第一節 傳統觀念
第二節 童年期性感的意義
第三節 性與遊戲
第四節 信息來源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青春期
第七章 性刺激與性反應
第八章 手淫
第九章 異性戀的習得
第十章 婚姻性關係
第十三章 雙性戀
第十四章 賣淫
第十五章 性犯罪與性罪犯
第十七章 性環境
跋
參考文獻
新版圖書
書 名: 性社會學
作 者:米歇爾·博宗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1日
開本: 16開
定價: 12.80元
內容簡介
《性社會學》主要內容簡介:性和生育的分離、開發中國家:20世紀加速進行
人口過渡、當代夫妻主體中的性、快感的理性化、可以選擇的性:可見性,共同表達,私人經歷、性經歷的個人化和絕對標準的沒落、我們可以談論性革命嗎?等。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性的轉變和現代客觀性的突現
第一章 :傳統的生育秩序
1.性和世界秩序
2.兩性的不同價
3.男性對生育和性行為的觀點
4.合法與不合法
5.在傳統的女性和男性特徵構建中的性
6.生育的義務,婦女的重擔
第二章 :舊生育秩序的動搖
1.邁向夫妻之愛的長征
2.私生活,臥室,性掩藏
3.對生育的嶄新描述,雙性別的生物模式的出現
4.性別,節制生育,避孕革命
5.性科學和求知慾
第三章 :當代的私密,性以及個人化
1.性和生育的分離
2.開發中國家:20世紀加速進行人口過渡
3.當代夫妻主體中的性
4.快感的理性化
5.可以選擇的性:可見性,共同表達,私人經歷
6.性經歷的個人化和絕對標準的沒落
7.我們可以談論性革命嗎?
第二部分:性和社會關係
第四章 :性生活的周期和新的社會年齡結構
1.少年時期性行為的構建
2.青年人的性教育
3.青年時代:從性自主到社會自主
4.夫婦的性生活歷程
5.性衰老過程的變化
第五章 :在當代的性中.男性和女性關係的新表現
1.男性和女性性經歷的趨同
3.性中長期存在的一種角色不對等
4.愛情不對稱的移位和嚴峻性:哪些表現?
第六章 :性行為、階級成分、移民和跨文化關係
1.對性態度和性自傳的社會描述
2.職業生活、社會等級和性關係
4.性幻想和性天堂
5.移民和性
6.旅遊,性,婚姻
第三部分:構建欲望和快感
1.古代的描述:色情描繪,對淫蕩的揭露,愛的藝術
2.18世紀的放蕩:揭露的激情,體裁的劃分,引誘的藝術
4.銀幕上的性
第八章 :欲望的劇情介紹和自我構建
1.性劇本的觀點
2.性關係與參照史
3.親密取向和自我構建
4.活劇本:性行為構造的幾種類型
第九章 :性醫療普及.對良好性功能的幾種定義
1.醫療普及,非醫療普及,擴大的醫療普及
2.性療法:從反常到功能障礙
3.偉哥或當治療製造障礙吋
4.性醫療普及中的男性和女性
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