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與媒體轉型:《大公報》1902~1966年》是2013年7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安德森(Anderson,P.)。內容簡介 不同的時代折射不同的價值,知識分子和文化載體的出版物均面臨著時代的考驗和安排,曾經活躍於歷史...
《〈大公報〉全史(1902—1949)》是202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廷俊。內容簡介 “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本書由“報史”“年表”和“報人”三卷構成。 “報史”卷以“大公”精神為內在邏輯撰寫...
《大道為公:長沙(1915-1927)與湖南社會思潮》是2011年4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喻春梅。內容簡介 長沙《大公報》是民國時期湖南地方報刊中極有影響的一份民營大報,也是一份政論色彩十分濃厚的報紙。1915-1927年的中國,...
《廣告與近代社會(1902-1936)》選取1902至1936年間的《大公報》廣告為研究對象,梳理近代報紙廣告發展的脈絡。分析報紙廣告發展的特色,研究報紙廣告對社會變遷所產生的影響,探討廣告對今天社會轉型的借鑑意義。圖書目錄 序一/黃升民1 ...
《與中國廣告近代化》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汪前軍。內容簡介 挖掘整理了《大公報》該時期廣告發展的大量文獻,從而清晰地勾勒了該時期中國廣告近代化的流變軌跡和轉型特徵。從中國古代廣告到現代廣告,這中間有一個...
《大公報·經濟周刊》是2018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志芳,劉景泉,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以討論中國以及世界的實際經濟狀況為宗旨,主要發表有關中國經濟及世界經濟的研究性論文、實地調查報告、統計數據之分析及書評等。內容簡介 《...
1945年11月20日,重慶版《大公報》發表社評《質中共》,把內戰責任歸於共產黨,要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政權。 第二天《新華日報》發表社論《與〈大公報〉論國是》駁斥謬論,指出它的本質: “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實;借人民之名,...
周恩來為中條山戰事致《大公報》書是指1941年5月21 日,重慶《大公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為晉南戰事作一種呼籲》的社論,說: “十八集團軍集中西北,迄今尚未與友軍協同作戰。”接著又說:”在國家民族的大文名分之下,十八集團軍應該...
《新記〈大公報〉史稿》是2002年5月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廷俊。內容簡介 《新記《大公報》史稿》工994年工2月由武漢出版社出版後,《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新聞出版報》、《湖北日報》、江蘇《社科信息》、《中國...
為中條山戰事周恩來致《大公報》書是1941年5月,日本侵略軍對山西西南部中條山地區發動大規模攻勢,國民黨軍隊損失兵力達數萬人。日寇散布謠言:“八路軍不同國民黨中央軍配合作戰”等,挑撥國共關係。中央社立即加以傳播,為國民黨當局推卸失敗...
該書以《大公報》與蔣介石及其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關係為主線,以檔案文獻為基礎材料,配合時人筆記、日記、回憶錄及《大公報》新聞與社評等材料,對該報歷史進行再研究,並對該報自身的性質及其歷史上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再評價。內容簡介...
翌年到天津,任王郅隆主辦時期的《大公報》經理兼總編輯。1918年歐戰結束時赴歐採訪“巴黎和會”。1926年與吳鼎昌、張季鸞合作,組成新記公司,接辦天津《大公報》,任總經理兼副總編輯。民國30年(1941年)任國民參政員,晚年以“社會賢達...
《重構新聞社群——新記與中國新聞業》是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恩強。內容簡介 本書從新聞職業共同體角度切入,在考察中國近現代新聞業的複雜關係中探究了新記《大公報》的職業意識表現手段及其形式。通過一系列新聞實踐...
出獄後,在上海先後任《大共和日報》編譯和《民信日報》總編輯。1916年任上海《新聞報》駐北京記者。1916~1924年任北京、上海兩地的《中華新報》總編輯。1926年與吳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記公司,接辦天津《大公報》,任總編輯兼副總...
抗戰時期,曾任福建永安改進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在黎烈文任主編的《現代文藝叢刊》中有陳占元的《馬來西亞的狂人》(長篇翻譯)。他還是香港《大公報》的創始人之一,並於1942年創辦廣西桂林明日出版社。2000年2月2日,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
一二九運動爆發,為參加學生運動,他棄醫改讀新聞,七七事變後,他輟學南下,輾轉到重慶,先後在《新蜀報》和《國民公報》工作,1940年秋加入重慶《大公報》。1945年9月2日,朱啟平作為《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在“密蘇里”號戰艦...
顧建平1908年出生於浙江鎮海縣,職業《大公報》著名愛國報人。筆名郭桐 1908年出身在浙江鎮海縣,北京大學預科肄業。1932年投身新聞界,先後擔《國民新報》編輯、《京報》副刊編輯。1936年進入天津《大公報》工作,任採訪主任兼“本市新聞”...
1946年任上海《大公報》採訪課主任。1948年1月,隨胡政之總經理到港復刊香港《大公報》,先後任編輯、副編輯主任、副總編輯、英文版總編輯等職。20世紀60年代初創建《東方地平線》(英文版)並任主編。1993年定居加拿大,1997年去世。主...
2010年3月8日,香港《大公報》刊文《中國政壇已迎來“她世紀”》。文章說,百年前,政治向女性打開了大門。性別歧視的制度性籬笆日漸消除,帶來中國女性整體權利意識覺醒。男性獨掌政治的一統天下一去不復返,越來越多女性閃亮登上政壇,...
張平子,原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原《大公報》編輯、毛澤東早年之友(1885—1972),字啟漢,湖南湘潭人,同盟會會員,1919年任湖南《大公報》主筆,與毛澤東來往較多;曾在湖南《大公報》發表《我不贊成父母主婚》一文;新中國成立後...
羅孚(1921年~2014年5月2日),原名羅承勛,生於廣西桂林,是香港的老報人。《南華早報》確認,香港資深報人羅孚於2014年5月2日在香港病逝,享年93歲。1941年,羅孚在桂林加入《大公報》後,先後在桂林、重慶、香港三地《大公報》...
現年50齣頭的王善勇,1982年從位於福建泉州的華僑大學畢業後即到香港,曾先後在香港多家平面媒體工作,包括在《文匯報》任記者、編輯、港聞採訪主任;《大公報》採訪主任、助理總編輯等;專注港聞、兩岸新聞、時事評論等的前線採訪、編輯、...
龍兼公(1888-1951),湘潭縣城人,民國著名報人。與同志創辦長沙《大公報》並任主筆。1919年,長沙大公報實行改良,設“新聞”、“研究”、“雜纂”、“調查”等四個專欄,龍兼公任“調查”、“研究”兩個專欄的主編。除自己撰寫文章外...
《不成問題的問題》是被稱為“人民藝術家”的中國近現代作家老舍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創作於1942年冬天,陸續發表於1943年1月8日、1月13日、1月14日、1月20日的重慶《大公報》上。小說講述的是抗戰時期在大後方樹華農場發生...
1919年,張琴南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邊讀書邊工作,任《晨報》兼職編輯,曾參加學生運動,支持罷工鬥爭。1928年,他任《京報》編輯主任。1930年,張琴南到天津任《庸報》總編輯。1936 年,他任《大公報》上海版編輯主任;抗戰期間辭《...
1934年8月27日,當時頗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報紙《大公報》也發表了《孔子誕辰紀念》的社評,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本文寫於“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後,中國近代本來就國運積弱,屢遭凌侮。“九一八”事變又在許多中國人...
黎秀石(1914—2007),1914年1月生於南海丹灶海邊坊器家,1935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解放前曾在《大公報》等報刊和通訊社任編輯、記者、譯員、駐國外辦事處特派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過《大公報》戰地記者,見證和採訪...
1915年1月22日,《大公報》要聞欄內有“大總統封交密議案”,關注了此次中日交涉。同日,上海《申報》發表時評和專電,指出日本駐華公使“已向政府提出種種可愕之條件”,並刊登日本人組織的東方通信社電,中日兩國交涉已於18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