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公共空間》是2016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董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與公共空間
- 作者:董艷
-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 ISBN:9787802329850
- 印刷時間:2016.06
- 字數:183千字
- 印張:14.75
《“社會”與公共空間》是2016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董艷。
《“社會”與公共空間》是2016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董艷。內容簡介馬克思的“社會”是以全人類作為對象的公共空間,它並不是專屬於某個階級或某個歷史階段所形成的特殊產物。因此,“社會”不再是一般性的普遍的社會概...
公共空間(又譯公眾場所、公眾地方、公共場所;英文:public space或public place)是一個不限於經濟或社會條件(縱然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任何人都有權進入的地方;譬如,人們不用繳費或購票進入,或進入者不會因背景受到歧視。共享空間(commons)是公共空間最早的例子。而貌似“公共空間”的私營購物中心,則是“私人...
城市公共空間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築實體之間存在著的開放空間體,是城市居民進行公共交往,舉行各種活動的開放性場所,其目的是為廣大公眾服務。城市公共空間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環境,還有人為建造的公園、道路停車場等。 從根本上說,城市公共空間是市民社會生活的場所,是城市實質環境的精華、多元文化的載體...
——算清“社會賬”農村公共空間疏於管理,被肆意擠占,鄰里之間建房不留滴水、種地不留墒溝,為爭地邊矛盾糾紛不斷,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鄉風民約被嚴重破壞,民眾之間發生爭執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侵占公共空間引起。通過公共空間治理,有效喚醒民眾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重塑鄉規民約,重構社會秩序。——...
本條例所稱城市公共空間是指城市規劃區域內向社會公眾開放、供公共使用和活動的場所,包括道路、公園、廣場、綠地、體育場地、公共停車場、公共運輸換乘站、城市濱水區域等。第四條 城市公共空間遵循科學規劃、統籌建設、規範管理、合理利用、方便公眾的原則,統籌考慮城市景觀、公共運輸、防災減災、殘疾人基本服務保障等...
《街道:社會公共空間的典範》是2016年9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維卡斯·梅赫塔。內容簡介 好的城市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場所。創造促進人際交往的空間是城市設計的一個重要目標。街道作為公共空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功能就是為社會行為提供背景。怎樣才能創造出社交氛圍濃厚的街道?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對這些...
《公眾的聲音:美國新城市化嬗變中的市民社會與城市公共空間》是楊長雲編著的一本圖書。作為“文化轉向”的城市史研究,《公眾的聲音:美國新城市化嬗變中的市民社會與城市公共空間》提出“城市與人”的分析框架,以期豐富對相關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同時為相關問題的探討和研究提供一個分析的視角和路徑。應該說...
公共領域是近年來英語國家學術界常用的概念之一。這種具有開放、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稱為公共空間,而公共藝術所指的正是這種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基本介紹 人類的公共環境是一個社會群體部落為形象的活動舞台,是一個與地貌、人種、文脈、生態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人類生存...
《城市權:社會正義和為公共空間而戰鬥》是2018年2月7日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唐·米切爾。內容簡介 城市權就是進入城市、在城市體面生活並民主管理城市的要求和吶喊,是當代社會正義實現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城市權的核心是爭奪城市公共空間。那些沒有充足私人空間的人。城市公共空間的爭奪和管理,代替...
公共空間的意識即公共意識。獨立自由的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或整體觀念。“公共空間意識”是現代文明的標誌之一。名詞介紹 獨立自由的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或整體觀念。公共精神的核心。個體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是現代社會所張揚的精神氣質,這種主體意識和獨立氣質並非與公共意識所指代的整體意識相牴觸,相反它是...
責任規劃師、街道社區基層工作人員等。論壇期間同步舉辦了“2017-2023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回顧展”。展覽聚焦2017年至2023年間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工作,回顧了城市公共空間示範工程試點項目實施建設過程中開展的社會治理實踐探索,重點展示了試點項目高質量發展理念和示範性。
利用集中綠地開發建設地下空間的,其地下建(構)築物頂板面標高距相鄰城市道路路面標高的垂直距離不得小於0.6米。鼓勵建設單位將集中綠地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供社會公眾使用,在集中綠地與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河道之間不作任何圍合。第四條 建設單位在向市規划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建設項目總平方案時,應附建設用地綠化規劃...
《公共空間》為改進公共場所的設計、管理和使用提供了指導。希冀《公共空間》不僅有益於那些在現有空間中需求並不總是能得到滿足的使用者,而且對負責創造或提升公共空間的政界人士、公共管理人員、私人開發商、設計師和管理人員都有所裨益。我們的思想源泉包括對公共空間歷史和社會的科學研究、專業設計和規劃經驗,以及...
第一章認識公共空間 第一節公共空間的概念 一、如何定義空間 二、如何界定空間 三、公共空間的物質屬性和社會屬性 第二節公共空間的指向 一、公共空間的功能指向 二、公共空間的環境指向 第三節公共空間的演變與發展 一、城市公共空間的緣起和形成 二、我國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空間發展現狀 第二章公共空間設計的基本...
《社區綜合體公共空間活力影響因子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華霞虹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 政策市場均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建設有社區化和綜合化趨向,可促進消費升級、公共交往和社區歸屬的社區綜合體將大量興建卻缺乏系統研究。基於申請人博士論文等前期成果,本課題擬從消費文化原理出發,通過實例...
《網路公共空間的社會語用生態研究》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網路冒犯對他人具有傷害性和侮辱性,是網路公共空間常見語言暴力行為之一。本書基於道德秩序理論視角,揭示出網路冒犯違反道德秩序,產生人際疏離的負面語用效應,破壞網路公共空間的語用生態。因此,在網路交際中,公眾也應遵循一定社會...
第二條 兩河濱水公共空間規劃、建設、開放、保護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兩河,是指從直湖港河口至望虞河口(含古運河)的大運河和自西水墩至犢山防洪控制工程的梁溪河。本條例所稱濱水公共空間,是指兩河岸線向周邊水域、腹地適當延伸,對社會公眾開放,具有遊覽觀光、文化傳播、運動健身、休憩娛樂等...
《公共空間更新與再生》是2021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公共空間更新與再生的根本在於個體匯集下的自發組織力量對社會未來的參與和承擔,社會可以給個體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動完成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期盼。基於當下社會背景,本書探討了公共空間該有的樣子以及針對“公共”這一概念的未來思考。本書...
《基於公共空間價值建構的城市規劃制度研究》是2016年12月1日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立新。內容簡介 本書從公共性價值建構的視角,闡述了當前城市規劃制度變革的重要政治倫理基礎和社會實踐意義,並分別以公共空間的價值批判和重構,作為全書的理論起點和實踐歸宿,為城市規劃的制度批判與重構創新,探索了...
根據這一理論,有學者這樣界定,“公共領域是以在一個共享的空間中聚集在一起、作為平等的參與者面對面地交談的相互對話的個體觀念為基礎的,其本質就是為人們提供自由、公共的話語交流的互動平台,即公共話語空間。”“這個公共空間從國家和社會的兩極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公民階層所有的第三方力量,它為私人話語提供...
4.1 農民參與政治的實踐空問與制度空間不對等 4.1.1 選舉的幕前與幕後 4.1.2 上訪的現實邏輯與事實邏輯 4.2 農民對村莊政治的無暇關心和關心受挫 4.3 影響實踐空問的因素 4.4 小結 5 農村社會公共空間的轉型 5.1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體的發展歷程 5.1.1 農民的服從式參與 5.1.2 農民的組織式參與 ...
《公共空間設計與實訓》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藝術類師生完成公共空間設計指導與實訓的教材,也可作為各設計企業、在職設計師的自學進修培訓教材。內容簡介 公共空間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包括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從住宅公共部分一直延伸到城市公共空間和大自然;社會環境從個人延伸到...
《公共空間的意義》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昊 內容簡介 《公共空間的意義--當代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的價值思辨與建構》對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的價值內涵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全面梳理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及基本狀況,建立評書框架,就城市公共空間的功能使用、社會倫理和審美取向方面存在的問題...
《轉型與重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與公共生活變遷》是2017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中重要的共享資源之一:它不僅是市民的休憩之所,更為市民提供了一種城市的“可視性”;它關乎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和城市文化資本。鑒於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意義,筆者重點考察了出現在北京城市中的幾種公共...
“景”指的是“社區公共空間”之營造、生活環境的永續經營、獨特景觀的創造、居民自力營造等。從“社區營造”到“永續社區”① 建立一套以“社區價值”為核心的社區政策;Ø 社會正義(Socialjustice):使得人們能夠享有其人權、符合其需求、以及對影響其生活的決策過程有較大的掌控權。Ø 參與(Participation):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