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組織體驗科技生活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組織體驗科技生活

學校科學技術普及的目的是使廣大青年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幫助他們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組織體驗科技生活》針對學校如何組織學生體驗科技生活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組織體驗科技生活》由蕭楓、姜忠喆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組織體驗科技生活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95頁
  • 開本:16
  • 定價:25.80
  • 作者:蕭楓 姜忠喆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67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蕭楓、姜忠喆主編的這本《組織體驗科技生活》是“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之一,系統而深入地分析和探討了學校如何組織學生體驗科技生活,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全書共分四章,包括:學生體驗科技生活的指導,學生現有科技生活的體驗,學生新型科技生活的體驗,學生未來科技生活的體驗。本書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故事情節強,適合青少年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學生體驗科技生活的指導
1.學校組織學生科技活動的原則
2.學校組織學生科技活動的意義
3.學校組織開展科技活動的方法
4.構建學校科技活動課程體系的嘗試
5.開展科技課外活動的具體步驟
6.使學生在科技生活中健康成長
第二章 學生現有科技生活的體驗
1.抽水馬桶:衝去生活的煩憂
2.x射線:讓我們永遠銘記倫琴
3.洗衣機:解放婦女勞動力
4.磁懸浮列車:會“飛”的列車
5.人造棉:大眾消費大眾愛
6.彩色膠片:把你的精彩留下
7.石英鐘:精確把握每分每秒
8.心臟起搏器:給人的心臟加把力
9.尼龍:開闢紡織新天地
10.無籽西瓜:滿足人類新口味
11.人工腎臟:人造血液清洗廠
12.人造地球衛星:開發高遠位置資源
13.雷射:人類的希望之光
14.斷手再植:中國醫生的創舉
15.深海鑽探:海底世界真奇妙
16.智慧型機器人:像人一樣聰明
17.遊戲機:電子時代的時尚娛樂
18.試管嬰兒:人類的新孩子
19.B肝疫苗:人類健康的保障
20.五筆字型:把中國帶人資訊時代
21.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紀的生存之道
22.“探路者”號:首訪火星的使者
23.人機對弈:挑戰人類自我
第三章 學生新型科技生活的體驗
1.人造食品與合成食品
2.久藏不腐的輻照食品
3.未來世界食品如何保鮮
4.未來的炊具
5.未來世界的飲用水
6.未來農業提供的食品
7.人工臟器的開發
8.太空食品
9.藥物食品
10.超高壓食品
11.器官移植
12.人類未來的糧食——石油蛋白
13.未來世界會出現的布料
14.未來人們的服裝
15.未來世界的量體裁衣
16.未來人們穿的鞋
17.會散熱的服裝
18.未來的摩天大樓
19.新型的生態住宅環境
20.電腦住宅
21.海上城市
22.地下城市
23.宇宙城市
24.塑膠房屋
25.合成紙屋
26.仿生建築
27.節能建築
28.太陽能建築
29.生命建築
30.智慧型大廈
31.21世紀的房屋
32.懸掛建築
33.可生長的房屋——植物建築
34.未來的人類居住環境
35.未來的學習工具
36.未來世界的電腦
37.未來的工作環境
第四章 學生未來科技生活的體驗
1.生命的修復
2.“透視”基因
3.未來的人行道
4.未來的列車
5.智慧型汽車
6.巨型運輸機
7.超越太陽
8.新型“空天飛機”
9.大匹茲堡國際機場
10.超高速貨船
11.自動交通系統
12.空中公交運輸
13.高速腳踏車
14.輕型汽車
15.飛行汽車
16.神奇的飄車
17.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汽車
18.未來汽車上的智慧型玻璃
19.高級列車
20.雙層列車
21.磁懸浮列車
22.地效益船
23.空中機場
24.航天母艦“遐想”
25.五千萬年後的生物
26.第三代定向能武器
27.星球大戰
28.太空“賓館”
29.太空農業
30.去火星旅遊
31.全球一網
32.未來“信息手錶”
33.進入“夢的世界”
34.個人通信系統
35.未來信息戰爭

文摘

7.人工臟器的開發
1963年,美國的哈代大夫進行了臨床上第一例肺移植。直到80年代初,全世界僅進行過40例肺移植,其中僅有1例患者離開醫院,創造了肺移植後存活的最長紀錄——令臨床大夫們垂頭喪氣的10個月!與其他臟器移植相比,肺移植一直處於令人絕望的低潮!直到冊年代環孢黴素套用於臨床,才使肺移植迅速發展起來。目前,肺移植已成為肺衰竭終末期治療的主要手段。全世界現已完成了5000多例肺移植,1年成活率超過70%,5年成活率達55%左右。雙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也有很大的進展。
儘管如此,肺移植仍遠遠落後於其他臟器的移植。供移植用的肺僅是可供移植的心臟來源的10%~15%,供肺的嚴重缺乏是肺移植廣泛開展的主要障礙,因為:①肺極易感染:肺是直接與外界空氣相通的器官,在從供者身上切除供肺到把供肺植入受者體內過程中,空氣中的病毒、細菌等已在肺內大量繁殖;②肺極易受損:供肺切除後,稍不謹慎,即會形成肺水腫,完全喪失氣體交換功能;③供肺保存困難:目前最好的保存液可保存腎臟70小時,而肺僅能保存30小時。
人工呼吸機已有80多年歷史,其在臨床上的套用已相當普遍,但這種機器僅起到把空氣壓入肺內的作用,而肺的真正作用是讓空氣中的氧彌散到血液中,同時又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到肺內,所以,肺的換氣功能是和血液系統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人工呼吸機絕不是具有使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的人工肺。事實上,人工肺也並不複雜,為了配合心臟外科手術的需要,50年代已設計出來的“體外循環機”,就包含了一顆大的人工心臟和一個大的人工肺。相信有一天,醫學生物工程學專家一定能設計出可植人人體內的人工肺。
1922年,巴汀·伯斯特發現了胰島素,即胰腺的B細胞分泌的一種調節血糖水平的激素。隨著認識水平的發展及醫學科學的進步,人們逐步意識到臨床上存在一種以胰島素不足為核心環節的疾病——I型糖尿病。該病以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的嚴重紊亂為病理生理基礎,以全身大動脈、微動脈為靶器官,最終引起腎臟、心臟、眼睛、大腦等多器官的嚴重疾病發生。自然,除了按時補充胰島素治療該病外,外科大夫又把目光瞄準了胰腺移植。與其他臟器移植一樣,由於排斥反應,胰腺移植在六七十年代效果並不理想,發展緩慢。直到8D年代環抱黴素套用以來,才帶動了胰腺移植的巨大發展。目前,人類已完成了約7000例,1年存活率已達80%以上。
小腸移植:由於具有豐富的集合和孤立淋巴濾泡,內含大量能參與排斥反應的淋巴細胞,移植後的小腸不易成活,所以,小腸移植一向被視為器官移植的“禁區”。加之,腸道有強大的吸收儲備,對一個人而言,即使因某種病被切除掉幾十厘米的腸段,並不會明顯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而且,即使腸道功能已完全喪失,可以通過全靜脈營養使患者長期存活。因此,長期以來臨床上很少進行小腸移植。直到80年代,由於環孢黴素的廣泛套用,小腸移植才又發展起來。目前人類共進行了300多例小腸移植,最成功的1例移植的小腸活了211天。
甲狀旁腺移植:任何原因的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引起全身鈣、磷代謝障礙時,均可進行甲狀旁腺移植。此種腺體移植排斥反應小,成功率高,手術簡單易行,但供移植的腺體來源有限。
其他:腎上腺的移植用於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胰島移植用於治療A1型糖尿病等移植術正處於積極的探索和日益成熟之中。
在過去的如年間,外科醫學領域不斷取得新成就,時至今日,除大腦外,幾乎所有人體主要器官均可成功移植。然而外科手術能否真正延緩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生命,還取決於所移植的器官是否受患者本身免疫系統的排斥。
由於這種免疫排斥的現象極難避免,因而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後,仍需長期甚至終生服用類固醇之類的免疫抑制藥物,以增加存活的機會。然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會導致種種後果嚴重的併發症,因而大大削弱了器官移植的醫療效果。
美國外科醫學研究者以白鼠為實驗對象,曾利用一種免疫方法先將所需移植器官組織的小部分注入接受移植的白鼠體內,然後在數日後,再將所需移植的整個器官或組織移植給白鼠。結果,在毋需藥物的協助下,白鼠體內的移植器官安然存活,而且無免疫排斥現象。
上述的免疫方法是根據近年一項新興的免疫訓練概念發展而成的。近年來,有些免疫學家認為,人體免疫細胞的敵我辨認能力似乎來自胸腺的訓練及督導。如果這一概念正確,而移植組織或細胞又能先與胸腺相處一段時間,那么胸腺將能訓練免疫細胞使之視移植組織如本身組織而不予以排斥。
為證明上述概念可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外科學家貝克爾率先以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白鼠為實驗對象,先在移植前將少量的健康胰臟細胞注入病鼠胸腺之內,數日後再將大量健康胰臟組織移植給病鼠。結果,在移植後除接受過一次抗淋巴細胞的注射外,白鼠體內血糖恢復正常,顯示移植其體內的胰腺組織並未受到免疫排斥,而且能像平常一樣分泌所需胰島素。
義大利科學家羅慕西曾利用上述方法在白鼠體內實驗,進行了完整器官——腎臟的移植。在手術前他先將移植腎臟的部分組織注射到白鼠胸腺內,10天后羅慕西將整個腎臟移植到白鼠體內。移植後,白鼠體內腎臟功能正常,不使用抑制免疫劑,也未出現免疫排斥現象。
目前,人類腎臟的移植能否使接受者獲得較長的存活期,完全取決於移植器官能否借藥物的幫助不被排斥。如果上述免疫訓練法日後被套用於人類的器官移植,則無疑是器官移植外科上的一項重大突破。
P69-72

序言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畫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以“特定對象、特別對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為宗旨,立足學校教育與管理,理論結合實踐,集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校長、老師們的教育成果與經驗於一體,圍繞困擾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教育難題,集思廣益,多方借鑑,力求全面徹底解決。
本輯為“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之《愛學習,愛科學》。
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都重視和強調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曾說過:“一切知識中最有價值的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則是“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這也是愛因斯坦對其一生治學和科學探索的總結。我們不難看出正確的方法在成功諸因素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也就是說,未來的文盲不是“知識盲”,而是“方法盲”。所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學習方法教育極具重要性。本書包括提高智力的方法以及各種學習方法和各科學習方法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但要說明的是:“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施以不同的方法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的金鑰匙,從而終身享用。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第一推動力,而科學知識的普及則是實現這一推動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時代,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我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抓住這個契機,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是我們全社會的重要課題。科學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質的重要因素,是現代教育的核心,這不僅能使青少年獲得生活和未來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及科學方法的薰陶和培養。
本輯共20分冊,具體內容如下:
1.《智慧型提高有辦法》
智慧型提高可能性,與遺傳基因和後天因素息息相關。遺傳因素我們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就是儘量利用後天因素。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智慧型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2.《高效學習有辦法》
高效學習法是一種富教於樂的教育方式和高效學習訓練系統。它從閱讀、記憶、速算、書寫這四個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速商”讓孩子讀的快,學的快,算的快,記的快,迅速提高學習成績。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效率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3.《提高記憶有辦法》
人的大腦機能幾乎都以記憶力為基礎,只有記憶力好,學習、想像、創意、審美等能力才能順利發展。那么如何才能記得更多、記得更牢、更有效地提高記憶力呢?本書幫助你找到提高記憶力的秘密,將記憶能力提升到頂點。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記憶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4.《閱讀訓練有辦法》 本書以語境語感訓練為主要教學法,以日常生活中必讀的各種文體、範文講解及閱讀材料的補充為內容,從快速閱讀入手,幫助學習者提高漢語閱讀水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應的學習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輕鬆作文有辦法》
寫作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語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抒發感情需要寫作,總結經驗教訓需要寫作,記敘事件需要寫作……總之,無論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寫作。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6.《課堂學習有辦法》
課堂聽課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校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聽課中度過的。聽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大部分知識都得通過聽老師的講課來獲取。要想學習好,首先必須學會聽課。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課堂學習能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7.《自主學習有辦法》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8.《應對考試有辦法》
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如何有效的準備考試,可分成考試前、考試中、考試後三個部分做說明。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應對考試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9.《文科學習有辦法》
綜合文科的學習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關係中的現實問題,學會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力。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文科學習能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0.《理科學習有辦法》
理科學習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總的來說,科學的學習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謠來概括:課前要預習,聽課易入腦。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聽課要專心,努力排乾擾。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課後須複習,回憶第一條。看書要深思,消化細咀嚼。本書針對學生如何提高理科學習能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1.《組織閱讀科學故事》
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疑問幾乎無處不在,而這些疑問往往能激發孩子們珍貴的求知慾,它能引領孩子們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世界,並進一步地探知世界的奧秘,是早期教育最為關鍵的環節。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把握時代的脈搏,做知識的文人,我們特此編寫了這本書,該書真正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內容涵蓋廣泛,情節生動鮮活,無形中破解孩子們心中的疑團,並且本書生動有趣,是青少年最佳的課外讀物。 12.《培養科學幻想思維》
幻想思維是指與某種願望相結合併且指向未來的一種想像,由於幻想在人們的創造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發明創造活動中應鼓勵人們對事物進行各種各樣的幻想.幻想思維可以使人們的思想開闊、思維奔放,因此它在創造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本書針對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幻想思維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3.《培養科學興趣愛好》
怎樣讓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這是很多老師都想得到的答案。想學好科學,興趣很關鍵。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都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大家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為學生創造個良好的環境,儘量給學生提供不同的機會接觸各種活動。本書針對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愛好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4.《培養學習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是科學技術繁榮昌盛的標誌和民族進取精神的體現。有學者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創造的世紀,而迎接這個創造世紀的主人,正是我們那些在校學習的孩子們。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發明創造教育,就顯得極其重要了。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好奇心正是他們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產生創造欲望的心理基礎。通過開展青少年發明創造活動,鼓勵青少年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構想,實現新目標,這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造力的最好途徑。
15.《培養科學發現能力》
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最終得出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它證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只要我們能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題之後,就能發現真理。本書針對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發現能力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6.《組織實驗製作發明》
科學並不神秘,更沒有什麼決定科學力量的“魔法石”,科學的本質在於好奇心和造福人類的理想驅使下的探索和創新。自然喜歡保守她的奧秘,往往不直接回應我們的追問,但只要善於思考、勤於動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每個人都能像科學大師一樣——用永無止境的探索創新來開創人類的文明。本書針對學校如何組織學生實驗製作發明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7.《組織參觀科普場館》
本書集中介紹了全國多家專題性科普場館。這些場館涉及天文、地質、地震、農業、生物、造船、汽車、交通、郵政、電信、風電、環保、公安、銀行、紡織服飾、中醫藥等多個行業和學科領域。本書再現了科普場館的精彩場景;科普場館的基本概況、精彩展項、地理位置、開放時間、聯繫方式等多板塊、多角度信息,全面展示了科普場館的風采,吸引讀者走進科普場館一探究竟。本書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參觀遊覽的實用指南。通過本書的介紹能讓更多的觀眾走進科普場館。
18.《組織探索科學奧秘》
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漫長的探索進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探索科學、利用科學史。鐳的發現,為人類探索原子世界的奧秘打開了大門。萬有引力的發現,使人們對天體的運動不在感到神秘。進化論的提出,讓人類知道了自身的來歷……探索讓人類了解生命的起源秘密,探索讓人類掌握戰勝自然的能力,探索讓人類不斷進步,探索讓人類完善自己。儘管宇宙無垠、奧秘無窮,但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卻從未停下探索的步伐。因為人類明白:科學無終點,探索無窮期。
19.《組織體驗科技生活》
科技總是不斷在進步著,並且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彩。學校科學技術普及的目的是使廣大青年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幫助他們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本書針對學校如何組織學生體驗科技生活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給予了切實的指導,對中小學生頗有啟發意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20.《組織科技教學創新》
現在大家提倡素質教育,科學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科學素質培養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開發應從幼兒開始,在長期的教學、訓練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國小科技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新的觀念,主動地、富有興趣地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去觀察、探索、實驗現實生活乃至自然界的問題,在課內外展開研究性的教學活動等,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科技活動輔導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科技課教師不斷探索輔導方法,不斷提高輔導水平,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
由於時間、經驗的關係,本書在編寫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錯誤之處,衷心希望各界讀者、一線教師及教育界人士批評指正。
編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