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丹東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為加快推進我市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建設全面協調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國發〔2017〕13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三五”遼寧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遼政發〔2017〕41號)、《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和《丹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丹政發〔2014〕25號),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五”丹東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 頒布時間:2017年11月15日
  • 實施時間:2017年11月15日
  • 發布單位:丹東市人民政府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績
“十二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市各涉老部門的通力合作、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老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一)老齡組織機構得到加強。各縣(市)區、鄉鎮(街道)的老齡工作機構健全完善,領導力量不斷加強,基層老年協會建設逐步規範,90%的村(社區)建立了基層老年協會組織,約1萬名志願者經常開展為老服務。
(二)養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人權益保障和養老服務保障等方面的法規政策不斷落實,全市40萬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已提高至1894元,近500名城市“三無”老人,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保障水平年人均分別達到9300元和7380元,9300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集中供養標準達到年平均6159元/人,分散供養標準達到年平均4130元/人。全市4400餘名80至89周歲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老人享受高齡津貼,6200餘名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落實了護理補貼。市、縣(市)區兩級政府為全市5000餘名城鄉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和2.6萬餘名低保老人購買了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為1600餘名失智老人佩帶了“二維碼”標識牌,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三)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全市各類養老機構達到120家(公辦49家、民辦71家),其中農村敬老院38所;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650餘個,社區照料床位8393張,年服務老年人數達到98萬人次。社會養老床位達到17227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張。老年人優待範圍大幅拓寬,優待政策不斷完善。市、縣(市)區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覆蓋城鄉的老年人維權網路體系基本形成。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老年教育、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全市共有市縣兩級老年大學(老幹部大學)8所,在校學員近萬人;各級各類老年學校400所,參加學習人數超過2萬人。全市共有老年文藝體育團體1000餘個,8萬餘名老年人經常參加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和書畫大賽等活動。老年文化藝術節、老年人文體嘉年華、萬名老人健步走、老年人桌球精英賽等活動成為丹東老年文化健身的特色品牌。
二、“十三五”時期的形勢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丹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老齡事業既面臨著重大機遇,又面臨著嚴峻挑戰。
重大機遇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市老齡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我市經濟的振興與發展,將為老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人口老齡化為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發展帶來廣闊空間,現代科技手段、網際網路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全社會對老齡事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嚴峻挑戰是:我市“十三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程度將繼續位居全省前列,且呈現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加劇的態勢。預計到2020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69萬人左右,約占全市戶籍人口的28.75%。面對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我市老齡事業發展與實現全體老年人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還存在明顯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老齡工作基層基礎比較薄弱;落實涉老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有待增強;城鄉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不均衡問題突出;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醫養結合亟需快速推進;老年用品市場消費不旺;政府財力投入短缺、社會參與不充分、基層基礎薄弱。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增強老齡意識,加大老齡事業發展力度。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完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加強老年民生保障,增加老年服務供給,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確保全市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尊重老年人的社會主體地位,將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老齡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全體老年人依法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
堅持補齊短板。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著力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調結構,促進資源合理最佳化配置,有效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堅持改革創新。全面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理論、制度、科技、文化創新,深化養老、健康、服務及相關領域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加強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培育新業態、推動新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把老齡事業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與城鄉老年人口增長相適應的老齡事業發展戰略。推進城市老齡工作與農村老齡工作、收入保障和服務保障、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協調發展,提升老齡工作整體水平。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老年人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加強和完善與人口老齡化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職能明確、協調高效的老年民眾工作體系;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管理規範的老齡產業發展體系;建立健全促進老齡事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建立基層組織健全、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會參與廣泛、合法權益有效保障的老年社會管理體系,大力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確保老年人生活狀況得到根本改善。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老年社會保障制度。
1.提高老年社會保障水平。健全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基本養老保險激勵機制。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將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範圍,實現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按時足額為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條件人員發放養老金。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加強對老年人精準救助。健全家庭收入狀況核對機制,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保障範圍。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加大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家庭的臨時救助力度,適時調整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實施特困老年人精準幫扶,加強對老年人的“救急難”工作,按規定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老年人給予救助。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特困老年人生活救助,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城鎮中低收入和住房困難的純老年人家庭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老年人危房戶優先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倡導全社會開展幫扶、認養、資助等多種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動。
落實農村老年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加強對失獨家庭的關愛和幫助。
完善養老保險體系。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構建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以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參與老年服務產業,為老年人提供養老保險保障。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形成多元化的保險籌資模式。〔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發改委、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市農委、市婦聯、丹東銀監分局、市保險協會〕
2.完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統一待遇標準和經辦服務模式。全面推進門診統籌,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政府要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紮實推進城鄉特困老人相關醫保政策落實。〔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保險協會〕
3.推進醫養結合。支持床位在200張以上並符合醫療機構設定審批條件的養老機構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臨終關懷機構等;支持床位在200張以下的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支持暫無條件設定醫療機構、醫務室或護理站的養老機構與就近的醫療機構簽約服務。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為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按規定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
支持醫療機構發展養老服務。鼓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鼓勵醫療機構將疾病預防、醫療護理、康復服務等延伸至社區和家庭,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設立“家庭病床”。鼓勵和引導全科醫生與居家老年人建立契約服務關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為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建立健康檔案,每年至少組織老年人進行體檢一次。落實老年人到公立醫療機構就診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開展導診、陪診、飲用水、花鏡、推車、輪椅等延伸服務,為老年人掛號(退換號)、就診、轉診、綜合診療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各地區醫療機構減免老年人普通門診掛號費和貧困老年人診療費。支持市場主體開發和提供專業化、多形式的家庭健康服務。
到2020年,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共享,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和優先優惠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
4.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和服務。鼓勵為老年人家庭成員提供專項培訓和支持,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的精神關愛和心理支持作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保險協會〕
(二)完善老年人社會服務體系。
1.完善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和運營模式,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2020年,符合標準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街道)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2.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投入,加快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動室、老年食堂等設施建設,確保城市社區每萬人擁有養老服務設施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和套內建築面積不低於項目總建築面積的2‰的標準納入小區配套建設規劃。省、市兩級福彩公益金每年支持各縣(市)區改造4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社區服務站7個(含不低於200平方米的養老服務設施)。到2020年,全市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到180個。
拓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助購等個性定製服務,為居家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無償、低償、有償形式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輔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務、信息諮詢、緊急救援等服務。為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獨居老人安裝緊急無線呼叫裝置和配置必要的生活輔具。
鼓勵有條件的各類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開設護理站、醫務室,加強老年人情緒疏導、心理諮詢、危機干預和精神慰藉等工作。支持社會組織、大專院校建立志願老年心理服務組織。重點做好病殘、空巢、高齡、獨居、喪偶、臨終老年人的精神關愛工作。〔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教育局、市衛生計生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3.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省、市兩級福彩公益金每年支持各縣(市)區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7個,面積350平方米以上(含不低於100平方米的養老服務設施)。每個村要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00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全市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到500個。〔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4.加快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每個縣(市)區原則上要建有一所床位不低於300張的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到2020年,護理型床位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托底作用,為低收入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推動專業化的臨終關懷服務機構建設。最佳化養老服務機構布局,提高床位利用率。到2020年,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0%。〔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
5.加快生態養老區建設。利用我市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建設“溫泉生態養老區”、“旅遊生態養老區”和“醫養結合養老聚集區”,構建獨具丹東特色的“養老+旅遊+醫療”新型生態養老產業模式,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態養老產業園區、生態養老基地和養老村鎮,構建門類齊全和優勢明顯的生態養老產業體系,使生態養老產業成為全市新的經濟成長點,生態養老品牌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力。(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旅遊委)
6.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加快推進具備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設施,均可實施公建民營。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方式,鼓勵實行服務外包。探索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鼓勵個人舉辦家庭化、小型化的養老機構。對已運營的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類),由同級財政部門按照老人實際入住床位數量給予運營補貼。〔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7.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服務創新。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發展養老服務業。支持適合老年人的智慧型化產品、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健康養老移動套用軟體等設計開發。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信息資源對接,促進養老服務公共信息資源向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開放。〔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科技局〕
8.完善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積極開展社會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在職培訓工作。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院校開設養老服務和老年教育課程。鼓勵有條件的院校開展繼續教育和遠程學歷教育,逐步提高養老護理員培訓率和職業資格水平。
完善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機制。養老機構應當積極改善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和職業防護,依法為其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費用。注重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建立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獎懲機制,提升養老護理隊伍職業道德素養。鼓勵高校和中職學校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護理等專業或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到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就業。將民辦養老機構納入護理類專業實習基地範圍,並按照所在地有關政策給予實習實訓補貼。將養老護理員納入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和城市積分入戶政策範圍。
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引入社會工作人才。對在民辦養老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公辦機構相同的執業資格、註冊考核政策。〔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
9.加快老年人宜居環境體系建設。開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建設示範行動,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區達到老年宜居社區基本條件,40%以上農村具備老年宜居社區基本條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能夠在社區得到滿足。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築和養老服務場所無障礙率達到100%。加快推進老舊居住小區和老年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通過政府補貼、產業引導和業主眾籌等方式,做好居住區無障礙改造,優先安排貧困、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家庭設施改造,組織開展多層老舊住宅電梯加裝工作。
公共運輸工具要適當配備老年人出行輔助器具,設立不低於坐席數10%的“老幼病殘孕”專座。有條件地區公廁應配備便於老年人使用的無障礙設施,並對老年人實行免費政策。公共場所要為老年人安裝休息座椅。〔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
10.發展適老金融服務。引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保險產品,滿足老年人金融服務需求。強化老年人金融安全意識,加大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力度。(責任單位:市公安局、丹東銀監分局、市保險協會)
(三)大力發展老齡服務產業。
1.積極拓展產業規模。培育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服務等為載體的產業集群。加強殘障老年人專業化服務,支持企業開發康復輔具、自助設備,老年人食品藥品、保健品、服裝服飾、智慧型手機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滿足社會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文體廣電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旅遊委、市殘聯〕
2.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產業。充分發揮丹東特有山、海、泉、江、島資源豐富等優勢,大力開發適合老年人需求的特色旅遊產品,著力打造一批集休閒、旅遊、度假、康復、療養、養老於一體的生態旅遊養老基地,以滿足迅速增長的不同層次老年旅遊和養老服務需求。〔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旅遊委〕
3.完善老齡產業的優惠政策。把老齡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落實扶持老齡產業發展的信貸、投資等支持政策。積極培育和開發老齡產業市場。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產品的質量、規格認證標準。培育行業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服務和監管。〔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發改委、丹東銀監分局〕
(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
1.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支持各類社會力量舉辦老年教育。到2020年,全市每個縣(市)區至少應有一所老年大學,50%的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學校,30%的行政村(社區)建有老年學習點。力爭全市50%的縣(市)區可通過遠程教育開展老年教育工作。(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2.突出重點最佳化布局。將老年教育的增量重點放在基層和農村。整合利用現有的社區教育機構等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教育。關注對農村散居、獨居老人及失能、失智及盲聾等特殊老人群體的教育服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文體廣電局、市殘聯〕
3.豐富老年教育內容和形式。積極開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養生保健、心理健康、職業技能、法律法規、家庭理財、閒暇生活、代際溝通、生命尊嚴等方面的教育。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支持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團隊,支持各類老年教育機構的合作,促進師資與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文體廣電局、市衛生計生委)
(五)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強城鄉老年文化設施建設。整合城鄉社區各類老年活動設施資源,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各縣(市)區都要建立老年活動中心並向所有老年人開放,95%以上鄉鎮(街道)、半數以上的城鄉社區要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或老年文化活動室(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文體廣電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
2.增加老年基本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宣傳、文體廣電等部門要組織力量,多創作面向老年人的優秀精神文化作品。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貼近老年人生活的專欄專題專版和老年頻道。加強老齡宣傳教育作品的創作與生產,推出一批老年人題材和符合老年人特點的優秀老年文化作品。
文體廣電部門要深化“文化養老”服務內涵,支持優秀老年文藝團隊、文藝節目參加文化廣場等活動。要積極組織送文化下鄉活動,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站、中心)、科技館、博物館、紀念館、公共體育設施、愛國主義示範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要向老年人免費開放。(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局、市財政局)
3.促進老年體育事業發展。全市公共體育設施全部向老年人開放,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項目、免費公益培訓等。到2020年,90%的鄉鎮(街道)建立多種形式的老年人基層體育組織,城鄉社區普遍建立老年人健身活動站點和體育團隊。〔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文體廣電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六)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
1.培育積極老齡觀。引導老年人樹立終身發展理念,始終保持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精神狀態,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發揮正能量,做出新貢獻。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積極接納、大力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
2.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發揮老年人優良品行在親職教育中的潛移默化和對社會成員的言傳身教作用。鼓勵老年人自願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老有所為。支持離退休幹部開展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活動。開展“低齡健康老人義工積累和使用”試點,引導老年人開展自助和互助服務。鼓勵老專家、老知識分子積極參與面向基層、農村的送醫療、送科技、送文化等志願服務行動。〔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委宣傳部、市科協〕
3.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把老年人才的開發和利用納入人才資源開發的總體規劃,鼓勵各地區制定老年人才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各類人才市場、人才中介機構應積極把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納入服務範圍。政府所屬的人才交流中心、專家服務機構要通過設立專門的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服務視窗,主動為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發揮作用做好服務。鼓勵有條件、有能力、有意願的老年人參加“銀齡行動”。〔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
(七)加強老年人社會管理。
1.加強基層老年民眾組織建設。創新社區管理機制,推進基層老年協會規範化建設,到2020年,成立老年協會的城鎮社區達到98%,農村社區(行政村)達到95%以上,老年志願者註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2%。〔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
2.做好離退休老年人管理服務工作。要把為離退休老年人服務工作納入社區服務範圍。建立健全老年人原工作單位、居住社區、老年社會組織和基層黨組織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參與老年人管理服務的常態化機制和制度化渠道。〔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委老幹部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
3.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功能。倡導有贍養糾紛的家庭共同簽署贍養協定書,督促家庭成員承擔贍養責任。積極倡導和支持老年人廣泛開展自助和鄰里互助、志願服務等活動,幫助解決老年人實際生活困難。(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八)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
1.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及各項惠老政策。進一步鞏固困難老人高齡津貼發放制度,落實60至69歲、70歲及以上老年人乘坐城市公車、進入旅遊景點享受半價、免費等優待。外埠來丹的老年人享受本市老年人同等優惠待遇。醫療機構要設定“老年人優先”標誌,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文體廣電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交通局、市旅遊委〕
2.建立全市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完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政府運營的養老機構要實行老年人入住評估制度。建立健全長期護理服務項目、服務標準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範,逐步建立失能、失智、精神疾病等喪失自主行為能力的老年人法定監護人制度。堅決依法依規從嚴懲處欺老、虐老行為。(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院)
3.健全老年維權機制。全面開展涉老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保障老年人醫療、保險、救助、贍養、婚姻、財產等合法權益。鼓勵法律工作者積極開展為老志願者服務活動,為老年人提供法律諮詢、防詐欺宣傳活動,幫助老年人遵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法院)
4.加強各級法律援助站建設。完善法律援助服務機制,加大老年人法律援助力度。到2020年,縣(市)區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老年工作站,所有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工作站或聯繫點,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覆蓋面達到98%以上。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全面實行“優先立案、優先解答、優先指派”政策,對符合減免緩交訴訟費具體條件與標準的老人給予司法救助,擴充援助事項,實現“應援盡援”。(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民政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老齡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強保證;強化各級政府落實規劃的主體責任,將辦實事項目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和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機制,形成推進規劃實施的合力。
(二)創新投入機制。建立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政投入機制,落實和完善鼓勵扶持政策,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金融機構要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拓寬信貸抵押擔保物範圍,積極滿足養老服務業的信貸需求。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
(三)完善土地供應政策。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統籌利用閒置資源發展養老服務。可將閒置的公益性用地調整為養老服務用地。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用地,按照國家對經營性用地依法辦理有償用地手續的規定,優先保障供應,並制定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企事業單位、個人對城鎮現有空閒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舉辦養老服務機構,經有關部門批准臨時改變建築使用功能從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且連續經營一年以上的,五年內土地使用性質可暫不作變更。對在養老服務領域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的項目,可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建設。嚴禁養老設施建設用地改變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搞房地產開發。
(四)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好國家現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自用房產和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捐贈,符合相關規定的,準予在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稅法規定比例扣除。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也要適當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養老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繳費標準執行,安裝電話、有線(數字)電視、寬頻網際網路按照普通住宅用戶收費標準執行。境內外資本舉辦養老機構享有同等的稅收等優惠政策。
(五)完善資金支持政策。設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專項資金,落實配套補助資金,各項養老服務業發展資金要歸口管理,統籌使用。公辦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維護資金、所需工作人員人頭費和日常工作經費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完善補貼支持政策。市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將50%以上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並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
(六)加強規劃執行的督促檢查。市民政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區的指導、督促,及時檢查並向市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搭建社會監督平台,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適時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細化相關指標,確保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見到實效。同時鼓勵各地區積極探索,創造性地實施規劃。

印發的通知

丹東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三五”丹東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現將《“十三五”丹東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丹東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15日

政策解讀

2017年9月1日, 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遼政發〔2017〕41號)。為抓好檔案精神的貫徹落實,按照市領導批示要求,我們結合丹東實際,代政府起草了《丹東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建議以市政府名義印發。
一、《規劃》起草過程
我市的《規劃》,在《省規劃》的框架內,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文體結構等方面與其保持了一致性,在確定具體目標時,結合我市實際,進行了相應調整。我們堅持三個原則:一是確定的目標與省《規劃》相一致、相對應,凡是《省規劃》中確定的目標,市《規劃》中一項不漏,指標上與全省基本同步。二是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充分考慮我市的財政狀況,做到不超出省《規劃》確定的經費保障標準。三是保證《規劃》中確定的項目“十三五”末期能夠完成。
我市《規劃》增加了一項內容,加快生態養老區建設。利用我市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建設“溫泉生態養老區”“旅遊生態養老區”和“醫養結合養老聚集區”,構建獨具丹東特色的“養老+旅遊+醫療”新型生態養老產業模式,使生態養老產業成為全市新的經濟成長點。
這個內容是根據我市資源稟賦提出的,去年市民政局進行了專題調研論證,形成了《關於加快我市生態養老區建設的規劃意見》,並上報市委市政府,得到了市領導的肯定。
二、《規劃》修改過程
《規劃》草稿形成後,我們徵求了市發改委、住建委、衛計委、旅發委、人社局、交通局、財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等25個市直部門的意見,其中發改委、財政局、司法局對個別內容提出了修改意見,我們按照他們的意見進行了調整和充實。
《規劃》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為主線,增加了“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用了十九大報告中有關老齡工作的重要論述,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等重要內容。
三、《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有五部分內容:一、“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績;二、“十三五”時期的形勢與挑戰;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四、主要任務;五、保障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