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許可權
授權法源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六十八條
行政級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第三十一條規定:“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
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可知,街道並不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一級
行政區劃。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街道辦事處是五萬人口以上的
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按照工作需要設立的
派出機關,受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或功能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並不是一級政權機關。因而,城市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地位屬於
鄉級行政區,對應於農村和牧區的鄉、
民族鄉、
鎮、
蘇木、
民族蘇木的人民政府以及
縣轄區的
區公所。
行政職能
根據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六十八條規定:
市轄區、
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個街道,管理機構為街道辦事處,作為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
派出機關。
街道辦事處是市轄區人民政府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受市轄區人民政府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領導,行使市轄區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賦予的職權。基本職能是: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市、區關於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訂具體的
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二)指導、搞好轄區內居委會的工作,支持、幫助
居民委員會加強思想、組織、
制度建設,向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反映居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四)負責街道的
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工作,加強對違法青少年的幫教轉化,保護老人、婦女、兒童的
合法權益。
(六)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常住和
流動人口的管理及
計畫生育工作,完成區下達的各項計畫生育指標任務。
(七)協助武裝部門做好轄區
民兵訓練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九)負責本轄區的城市管理工作,發動民眾開展
愛國衛生運動,綠化、美化、淨化
城市環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工作。
(十)負責本轄區的綜合執法工作,維護轄區的良好秩序。
(十一)負責研究轄區經濟發展的規劃,協助有關部門抓好
安全生產工作。
(十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的三防、
搶險救災、安全生產檢查、居民遷移等工作。
(十三)承辦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機構設定
城市街道辦事處(
英文翻譯Sub-district Office)的具體地名全稱為“XX市XX區(或
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XX街道辦事處”。同時也設立“中國共產黨XX市XX區(不設區的市)委員會XX街道工作委員會”、“中國共產黨XX市XX區(不設區的市)紀律檢查委員會XX街道工作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XX市XX區(不設區的市)委員會XX街道工作委員會”、“XX市XX區(不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XX街道工作委員會”、“XX市XX區(不設區的市
公安局)
公安分局XX街道派出所”等與之相對應的組織和部門。
規章制度
(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聯繫,市轄區、
不設區的市的人民委員會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設立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
派出機關。
第二條 十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應當設立街道辦事處;十萬人口以下五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如果工作確實需要,也可以設立街道辦事處;五萬人口以下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一般地不設立街道辦事處。
街道辦事處的設立,須經上一級人民委員會批准。
第三條 街道辦事處的管轄區域,一般地應當同公安
派出所的管轄區域相同。
第四條 街道辦事處的任務如下:
(一)辦理市、市轄區的人民委員會有關居民工作的交辦事項;
(三)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
第五條 街道辦事處設主任一人,按照工作的繁簡和管轄區域的大小,設幹事若干人,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設副主任一人。
街道辦事處共設專職幹部三人至七人,內有作街道
婦女工作的幹部一人。
街道辦事處主任、副主任、幹事都由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委員會委派。
第六條 市、市轄區的人民委員會的各
工作部門,非經市、市轄區的人民委員會批准,不得直接向街道辦事處布置任務。
第七條 街道辦事處的
辦公費及工作人員的工資,由省、直轄市的人民委員會統一撥發。
1954年頒布的《街道辦事處條例》在2009年由全國人大宣布廢止。
改革思路
街道辦事處作為區(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歷史性積極作用。隨著
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街道辦事處的作用更顯重要。應該看到,街道
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編制都還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體制不順,職責不清,
責權利不一致。區、街事權未合理劃分、界定,區(市)級部門延伸到街道的機構和人員應下放的還未下放,街道辦事處事多、人少、責任大、權力小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綜合
管理職能和社區服務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和制約。
二是內設機構不符合精簡、效能的原則,有的多達10個以上,且設定不科學合理、不規範,
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影響了街道職能的發揮。
三是
行政編制偏少(有的僅10名左右),造成人員超編嚴重,超編率達20%以上;有的為解決工作急需,不得不使用
事業編制,形成政事不分,混崗普遍。
四是臨時人員多,靠收取各種費用維持,增加了企業和社會負擔。
為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的職能作用,確保轄區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的高速
持續發展,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理順關係
理順街道與各方面的關係是街道
機構改革的關鍵。要通過明確管理職能、工作程式和辦事規程,合理劃分職責許可權,理順三個關係。
一是向下放權,理順區街關係。街道辦事處是城市行政管理體制一個極其重要的基礎
管理層次。一方面要組織動員民眾完成政府的各項
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又要直接面對民眾,聽取反映民眾的意見和要求,成為黨和政府聯繫民眾的中間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從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出發,很有必要理順區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關係,合理劃分職責許可權。要把區里管不好、管不了,而應由街道辦事處管理的事情交由街道管理,並給予相應的工作和管理權力,做到權隨事走,責權利相一致,以增強街道辦事處綜合協調和管理本區域政治、經濟、社會的能力。
二是合理劃分事權,理順
條塊關係。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重心下移,強化基層的原則,要把條條延伸到街道的人,財,物。並明確以條為主的工作由條條負責,以塊為主的街道負責。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機構和人員,可由街道和主管部門
雙重領導,以街道管理為主;公安、工商、稅務等具有
監督檢查職能的機構和人員,以主管部門管理為主。
三是健全充實居委會組織,理順街居關係。要把便民利民、城管衛生、治安、文化娛樂、衛生保健、
勞動就業再就業等社區服務工作落實到居委會。要改善居委會辦公條件,提高居委會幹部素質並落實政治經濟待遇,使居委會成為名副其實的
城市居民自治組織。可配備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事業編制,納入
財政撥款,主要用於解決
居委會主任或黨支部書記。人員可從機關分流的人員、軍轉幹部、
大中專畢業生、
下崗職工中擇優招聘。
轉變職能
二要明確工作重點。為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生活正常進行,要把著力點轉到社會、經濟綜合管理和服務上來,使轄區內
社會秩序良好,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安全方便,
經濟發展,事業興旺發達。
三是建立“小機構、大服務”體系。應由社會辦的事情設立服務性的或中介性的機構去辦;有農業任務的街道可健全農業服務機構;順應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形勢,興辦各種直接為城市生產和居民服務的
第三產業;鼓勵全民、集體、個體和外資一起上,興辦各種類型的街居事業、企業,繁榮街道經濟,壯大街道財力。
調整機構編制
按街道大小和工作任務多少,可綜合設定5-7個機構:
(1)黨工委辦公室(掛精神文明辦牌子):負責黨務、組織(人事、編制)、精神文明、紀檢、群團等工作。
(2)政務辦公室(與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合署):負責文秘、綜合、後勤、治安、社會穩定等工作。
(3)城市管理科:負責轄區內城市建設、管理等工作。
(4)社會
事務管理科:負責民政、再就業、社保、文教等工作。
(5)經濟發展科:負責街道經濟發展規劃、統計,對企業的指導、服務等工作。
(6)計畫生育辦公室:負責轄區內計畫生育的協調管理和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工作。同時設立事業性質的財政所,負責預算內外的
資金管理,指導監督街道和所屬
企事業單位的
財務工作等。
按大、中、小分類核定編制,平均20-25名左右;按編制的10%核定機關後勤人員事業編制2-3名;按有關規定設定
領導職數。有條件的可實行定崗
聘任制。堅決清理辭退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非在編人員,為新一輪機構改革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