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菲律賓海位於西太平洋邊緣,介於東海、
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間,在
第一島鏈與
第二島鏈之間,被島弧和海溝包圍,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盆。北面處在130°~142°E之間;南部處在124°~147°E之間;南北長跨越35個緯度(0°~35°N)。
命名規則
主權多樣
大部分是國際公海,少部分為周圍一系列國家的領海。例如,菲律賓海西部的台灣東方海域是中國的
領海和
大陸架。
經濟活動
菲律賓海廣大的海域,每天都有各國大量的船舶在捕魚,或商業運輸,
太平洋周圍很多國家的往來都要經過這個海域。例如,東亞——拉美、東亞——澳洲東部的經濟往來船舶一般都經過菲律賓海。
海底地貌
海底是由一系列斷層和褶皺所形成的結構盆地,突出於海面的部分構成
島弧,即
海盆的邊界。
它們形成南北長2,900公里(1,800哩)、東西寬2,400公里(1,500哩)的海域,面積1,000,000平方公里(40,000平方哩),約占整個太平洋的3%。平均水深6,000公尺(19,700呎)菲律賓海位於赤道和北緯35°之間,地處兩大島弧之間,海底是由一系列
斷層和
褶皺所形成的結構盆地,突出於海面的部分構成島弧,即海盆的邊界。海底地形複雜,具有島弧、海盆、
海底高原、
海嶺、
海山、
海台、
海丘、
海溝、
海槽、
裂谷等
地貌形態,除周圍島弧外,露出海面成為島嶼的很少,只有西北部的
北大東島、
南大東島、
沖大東島等。平均水深4100米,在第一島弧以東達到最大深度,即10830米深的菲律賓海溝。九州-帛琉海嶺在海域中線呈南北走向貫穿整個海區,長約1500海里,由斷續的海山組成,將菲律賓海盆分成東西兩個海盆,東面的
馬里亞納海盆稍淺,稱馬里亞納海盆,該海盆又被中部及南北走向的海嶺分為三個小海盆,分別是東馬里亞納海盆、西馬里亞納海盆和北部的
四國海盆。西面的海盆為
菲律賓海盆,深而廣闊,最深達7559米,其西南為菲律賓海溝。 ,在島弧以東達到最大深度,即10,546公尺(34,578呎)深的
菲律賓海溝。
漫長脊背
菲律賓海中部的南北,有一條漫長脊背,把海域劃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氣候特徵
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賓群島分成兩股︰一股在呂宋附近轉向北面形成
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轉向南面成為太平洋赤道逆流。
洋流所在水域以及
珊瑚礁、
海嶺和
海底山脈附近水域均為
漁場。海上有
颶風和
颱風,尤以9月份最烈。 海域南部位於熱帶地區,屬
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炎熱,年均氣溫27~28℃,年均降水量2000~3000毫米,以東部為最多。北部位於亞熱帶地區,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8~9月多颱風,尤以9月份最烈。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賓群島分成兩股:一股在呂宋附近轉向北面,再向東北,形成
日本暖流,即著名的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轉向南面成為太平洋
赤道逆流。洋流所在水域以及
珊瑚礁、
海嶺和海底山脈附近水域均為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