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島鏈

第二島鏈

“第二島鏈”:比較於第一島鏈而言的,它以關島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和美國的馬利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冷戰時期其後方依託力量是駐紮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基地群。

基本介紹

冷戰催生,東方弧線,太平洋鎖鏈,島鏈的挑戰,

冷戰催生

東方弧線

島鏈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產物。“島鏈”一詞最初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二戰之後為了扼殺、封鎖當時的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島群的戰略地理位置而提出來的。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重兵,意欲精心構築一條以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一線基地為基軸,以日本、韓國、沖繩、關島等基地和設施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鎖鏈”,來圍堵中國和亞洲大陸,企圖扼住亞洲大陸的脖子,其目的就是企圖扼殺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島鏈
在二戰期間及之後,美國趁機強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島嶼,並逐步將其勢力擴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國家的領海和領土。基於這種優勢,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國首先提出了對亞洲國家實施“東方弧線”的新月形封鎖戰略。美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1950年1月12日宣布,“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圈是從阿留申群島,經倭/國、琉球到菲律賓”。次年1月4日,美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指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近海島嶼鏈”。杜勒斯還特彆強調,台灣島構成了太平洋西邊緣上島嶼鎖鏈中的重要環節。
在提出島鏈戰略的同時,美國大力加強在島鏈上有關國家或地區的軍事設施建設,擴建海空軍基地,加速構建軍事包圍體系。此外,美還加緊拼湊“東亞集體安全體系”,簽訂各種條約,建立軍事同盟,增加駐兵數量,加緊島鏈的封鎖力度、對各國的遏壓態勢。如美國於1952年先後與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日本締結了安全條約,1953年又同韓國簽訂了安全條約,1954年還與菲律賓簽訂了馬尼拉條約等。
第二島鏈
最初美國海軍只在太平洋地區形成三大基地網雛形:第一線基地網分布在西太平洋和白令海地區,北起阿拉斯加,經西太平洋島嶼鎖鏈、印度支那,西至巴基斯坦,組成對社會主義國家基地包圍圈的“東方弧線”;第二線基地網位於太平洋中、南部地區;第三線基地網位於美國西海岸至巴拿馬運河一線,組成亞洲戰場的後方基地網。可以說,這些基地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形成了島嶼鎖鏈的基地配置,加速構成了對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封鎖與包圍。很快,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包圍圈,由點到線構成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韓國、中國台灣、越南;第二道防線是日本、沖繩、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第三道防線是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澳大利亞、紐西蘭。在此基礎上,美國逐步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了三道封鎖島鏈。
島鏈因冷戰而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及其亞太附庸國的目的是通過互相勾結,加緊在亞太地區建立多道防禦圈和眾多的軍事基地,作為其遏制、攻防和封殺以蘇聯、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國家的依託堡壘。然而島鏈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終結,這條套在亞洲大陸脖子上的鎖鏈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還在不斷加長,兵力也在不斷增加。

太平洋鎖鏈

美國出於其亞太戰略甚至全球戰略的需要,目前正忙於在亞太地區部署一條所謂的“太平洋鎖鏈”,將原西太平洋上的島鏈延伸到印度洋,把其在太平洋上的基地鏈與印度洋上的基地鏈連在一起,構築起一條東起阿留申群島,西至波斯灣的上萬千米的超長防線。美國加緊拉攏印度為的就是進一步完善這條所謂的太平洋鎖鏈。據印度媒體披露,美國正擬定計畫,希望獲得對印度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的使用權,而一旦美國獲得印度基地,它就將把太平洋的基地鏈與印度洋的基地鏈連在一起,構築起一條東起阿留申群島,西至波斯灣的上萬千米的超長防線,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構築的最長一條防線。蘇聯早已不存在,美國建立太平洋鎖鏈所要圍困的國家指向非常明顯,目標就是中國。
航運要道航運要道

島鏈的挑戰

第二島鏈的首次突破
1976年12月,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副支隊長許志明率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進行遠航偵察訓練,開創了中國海軍潛艇進入太平洋進行戰備訓練的先例。
第二島鏈
1977年11月,東海艦隊271艇挺進第二島鏈圓滿完成偵察第二島鏈中的望夫島任務。但到70年代結束,中國的潛艇都沒有突破第二島鏈,進入太平洋的中部進行戰備訓練。
1980年3月,已任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長的許志明,領受了對新型潛艇進行作戰半徑試驗任務。所謂潛艇作戰半徑試驗,是指潛艇按設計規定裝足燃油、彈藥、儀器、淡水等各種儲備品,從基地出發,中途不補給,遂行作戰任務所能達到的最大距離。這是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之一。中型常規動力潛艇的作戰半徑一般為1500至2000海里。
第二島鏈,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和美國的馬利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它位於第一島鏈以東,故稱第二島鏈。第二島鏈與第一島鏈一樣,長期以來一直被一些西方國家所控制。
1980年3月30日傍晚,256艇按軍委命令在許志明的指揮下悄悄離開碼頭,潛入東海深處,向公海駛去。經過數日的隱蔽航行,躲過外國飛機艦艇的眼睛,256艇秘密地穿越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西部,並按預先制訂好的計畫航線,向第二島鏈挺進。
出航前,上級有關部門曾向許志明提供這樣的情況:在第二島鏈分別駐有某兩個國家的軍隊,海面上時有艦定期與不定期巡邏。根據這個信息,許志明與司令部一起制定了256艇突破第二島鏈的方案,:利用黑夜,在兩島之間的海域,隱蔽一次突破。
時間在流逝,256艇一海里一海里向第二島鏈逼近,當256艇距預先選定的突破口二十海里處時,在潛艇摔打了幾十年的許志明,向往常一樣,平靜地命令:孫艇長,先偵察一下海況,看看我們的突破方案是否可行。
經過突破口約一小時時,雷達發現右前方有幾個時隱時現的小亮點。許志明和朱振偉也透過潛望鏡發現了目標。目標越來越近,經辨認原來是1艘驅逐艦和2艘獵潛艦。為防止外國艦艇發現我潛艇,許志明下達了:“速潛,繼續監視!”
艇長孫蔭生指揮256潛艇很快下潛到安全深度,並用潛望鏡一直監視著3艘外國艦艇的動向。潛艇在繼續前進,很快,256艇逼近第二島鏈西側。許志明命令先到口子南側偵察,又到口子北側偵察,結果了現了兩側都有艦船在巡邏。
如何在外國艦艇的眼皮底下,突破第二島鏈?艇黨支部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大家都贊同按出航前制定的利用黑夜,在兩島之間海域,隱蔽一次突破方案。
入夜,256艇潛入安全深度,在躲開巡邏的艦艇後,徐徐向第二島鏈口子接近。此時此刻,艇內一片寂靜,全艇官兵全神貫注地堅守在自己的戰位上,只有聲納室不時傳來報告聲。許志明站在指揮位置上,鎮定地指揮著中藍鯨正在突破第二島鏈。256艇由突破口的西口進入,直向東口駛去。在整個航行過程中,航海長不斷向許志明報告潛艇位置。
256艇出了東口不久,許志明讓孫艇長按潛望深度航行。通過潛望鏡掃視太平洋,太平洋顯得格外平靜,猶如剛剛被征服的雄師。
突破近海防衛
當前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有關,而一個國家的海軍力量往往與其經濟實力直接相關,需要為其經濟目標保駕護航。而最近發生的事例表明,中國也不例外。中國與14個國家在陸上接壤,但僅有6個國家和地區環繞中國海岸線。如今中國已經與14個陸上鄰國中的12個解決了陸地邊界爭議,因此海洋將是北京需要保衛的最後疆域。在這一領域,中國海軍不僅將需要保衛長達1.8萬公里的海岸線,還將需要保護海上航路安全。與此同時,如今中國海軍還在尋求保衛距大陸架200海里範圍內的專屬經濟海域(EEZ)。中日在專屬經濟海域的劃分上存在一定爭議,而美國海軍非作戰艦船過去也曾造訪這些海域。
除了經濟利益之外,地緣政治利益則是促使中國加緊發展海軍實力,突破近海防衛壁壘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尤其在台灣海峽這一最可能的海軍衝突爆發點。北京堅持不排除必要時動用武力統一台灣已經不再是僅僅出於意識形態目的,而是更多地出於地緣政治考量。中國日益成長的海軍實力絕不是簡單地擴張戰艦和潛艇編隊。事實上,中國正在尋求一體化的海、空、陸、天全方位作戰能力,以全面提升整體殺傷力與效率和效力。
走向海洋!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不是只在黃土地上發展。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不是束縛中國對外開放的鎖鏈。目前,國外勢力企圖介入南海、東海問題,刺激海洋權益爭奪加劇。中國以鄰為伴與鄰為善,謀求和平發展共同繁榮。中國不當頭也不做附庸,不惹誰也不怕誰,不損人利己也不會吞下損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