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cd(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

克羅恩病(疾病名)

cd(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是一種誘因不明,可以影響整個消化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從口腔至肛門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病,但多見於迴腸末端和鄰近結腸。主要病灶為消化道潰瘍,可以導致腸道狹窄、穿孔等,有高危復發傾向。發病與環境因素、遺傳、腸道菌群免疫等多因素相關,且存在明顯的地域和種族差異。高發年齡段是15-40歲,無顯著性別差異。克羅恩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在近十年有顯著上升趨勢。

克羅恩病的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和體重下降。患者病情通常呈慢性,也可有急腹症表現,易與其他腸道疾病混淆。此外,克羅恩病還可能伴有口腔潰瘍關節炎、眼炎和肝膽疾病等全身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克羅恩病並非傳染病,無傳染性。

克羅恩病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多以藥物控制疾病活動及維持疾病緩解,防止併發症,並適當進行膿腫引流或病變腸段切除等手術處理。有部分患者經手術後還會有一年內復發的趨勢,預後情況並不理想。患者應注意合理補充營養,避免腸道受損,並應及時就醫,避免疾病惡化。

在克羅恩病的治療方向上,新一代彈性成像技術、小腸和結腸的MRI成像檢查等新型診療方法已經被廣泛引入,為克羅恩病的診療帶來了新的可能。另外,針對不同靶點的精準治療方案及生物製劑也在研發和套用中。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克羅恩病
  • 外文名:Crohn’sdisease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胃腸外科
  • 多發群體:15~25歲的青年人,40歲前發病者超過80%
  • 常見發病部位:迴腸末端和鄰近結腸
  • 常見病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感染與腸道菌群免疫等因素
  • 常見症狀腹痛腹瀉,體重下降
  • 是否遺傳:是
  • 相關藥物:巰嘌呤類藥物,抗腫瘤壞死因子單克隆抗體,氨基水楊酸製劑,布地奈德甲硝唑環丙沙星甲氨蝶呤
病因,症狀,典型症狀,伴隨症狀,就醫,就診科室,相關檢查,鑑別診斷,治療,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前沿治療,預後,

病因

克羅恩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
  • 環境因素;
  • 遺傳因素;
  • 感染與腸道菌群;
  • 免疫等因素。
可概括為:環境因素作用於遺傳易感者,在腸道菌群參與下,啟動腸道異常免疫應答,最終引起免疫損傷炎症過程,可能因為患者免疫調節紊亂和(或)特異抗原的持續刺激,上述免疫炎症反應表現為過度且難以自限。
  • 環境因素
近年來,克羅恩病的發病率持續增高,可能與社會工業化有關。研究表明,吸菸與克羅恩病發病率呈正相關,除此之外,生活方式改變、高脂飲食等因素,亦可能導致本病發作。
  • 遺傳因素
研究發現克羅恩病患者一級親屬發病率顯著高於普通人群;克羅恩病發病率單卵雙胎顯著高於雙卵雙胎。目前研究認為,克羅恩病既是多基因病,也是遺傳異質性疾病(即不同人由不同基因引起),具有遺傳易感性的患者在一定的環境因素作用下而發病。
  • 感染與菌群因素
近年發現炎症性腸病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認為疾病發生可能是由針對自身存在的腸道菌叢的異常免疫反應所致。
抗生素或益生菌製劑治療對某些患者有效,間接證實了這一病因。
  • 免疫因素
腸道黏膜免疫反應的異常激活是引起克羅恩病腸道炎症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直接原因。
近年被廣泛接受的學說認為,患者存在“免疫耐受"缺失,所以對正常腸道抗原(食物或微生物)發生異常免疫反應。正常情況下,腸道黏膜固有層也存在低度慢性炎症,克羅恩病患者由於免疫調節障礙,對某些食物及藥物產生異常免疫應答反應。

症狀

克羅恩病的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體重下降。大多數患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多呈慢性,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遷延不愈,並且有終身復發傾向。少數患者起病較急,可有急腹症表現,易與腸梗阻或急性闌尾炎混淆。

典型症狀

  • 消化系統表現
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多見於右下腹或臍周,呈間歇性發作,常為痙攣性痛,或伴腹鳴。多在進食後症狀加重,排便或肛門排氣後則可緩解。
本病的常見症狀,病程早期間歇性發作,後期可轉為持續性。多為糊狀便,一般無肉眼膿血。病變累及乙狀結腸或直腸、肛門時,可有里急後重症狀和黏液膿血便。
  • 全身表現
多數患者表現為間歇性低熱或中度熱,少數出現弛張高熱伴毒血症,少部分患者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甚至長期不明原因發熱後才出現消化道症狀。
表現為體重減輕、低蛋白血症、貧血等,兒童期發病還可能導致生長發育遲緩。

伴隨症狀

克羅恩病可能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故可累及全身多個系統,伴發一系列腸外表現,包括口腔潰瘍、脊柱關節炎、眼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肝膽疾病(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

就醫

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遷延不愈。多數患者可能會有間斷性腹痛、腹瀉及營養不良等症狀,少數人出現急腹症表現。由於缺乏診斷的金標準,確診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消化道內鏡加組織活檢是幫助確診的重要措施。當出現不明原因發熱寒戰、嚴重腹痛腹瀉、腹部包塊、噁心嘔吐、嚴重脫水、肛門停止排氣、肛周排出膿液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

相關檢查

  • 病史和查體
醫生會進行詳細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
基本情況:醫生會了解患者的年齡、職業、是否抽菸酗酒、是否有家族遺傳史等。
發病時間:醫生需要了解患者發病時間以及發作期長短,以進行基本判斷。
自覺症狀:患者是否有腹痛腹瀉、排黏液膿血便、發燒寒戰、關節痛、口腔潰瘍等。
體徵:醫生會查看有無腹部包塊、杵狀指(趾)、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等。
  •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醫生會檢查患者是否貧血;檢測外周血白細胞、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白蛋白等指標。
糞便隱血試驗:常為陽性。
  • 影像學檢查
X線造影檢查
醫生會對小腸病變進行胃腸鋇餐檢查,對結腸病變行鋇劑灌腸檢查。X線有很多特徵性表現,有助於診斷。
CT檢查
對診斷腹腔膿腫有重要價值,小腸和結腸的CT成像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病變分布、腸腔的狹窄程度、腸壁增厚和強化等改變,有利於克羅恩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MRI檢查
小腸和結腸的磁共振成像(MRI)除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病變分布、腸腔的狹窄程度、腸壁增厚和強化等改變外,新技術磁化傳遞成像還有助於區分病變腸道的炎症與纖維程度,有利於指導克羅恩病的治療。
超聲(B超)
可以診斷早期腹腔膿腫及發現病變的腸段,操作較其他方式更加方便。
彈性成像檢查
以點剪下波彈性成像(p-SWE)為代表的新一代彈性成像技術有獨特套用,通過人體材料力學和影像學綜合分析,對診斷炎症造成的腸道狹窄有重要意義。
  • 內鏡檢查
消化道內鏡檢查加上病理組織活檢是診斷克羅恩病的重要依據。
可檢查全結腸及迴腸末段,醫生在結腸鏡直視下觀察病變,可見特徵性改變,還可在病變部位取活檢,可以較為準確地識別克羅恩病的早期病變特徵,並評估其病變範圍及嚴重程度。由於本病可累及腸道全層,醫生有時需使用結腸鏡與X線相結合的檢查方法。
是安全、無創的小腸檢查手段,醫生可以觀察傳統X線下不能發現的早期微小腸道黏膜病變。
是有創的檢查方法,可進行活檢,適用於小腸明顯狹窄、不宜行膠囊內鏡檢查的患者。

鑑別診斷

疾病名稱
常見受累腸段
病變累及腸壁層次
潰瘍形狀
黏液膿血便
里急後重
腹痛部位
其他
克羅恩病
回盲部和鄰近右側結腸
腸壁全層
縱行潰瘍
多無
常無
右下腹或臍周
腸腔狹窄多為偏心性。
直腸及乙狀結腸
黏膜層及黏膜下層
多發性淺潰瘍
常有
常有
左下腹
腸腔狹窄多為中心性。
回盲部和鄰近右側結腸
淺表層或深層
環形潰瘍
多無
常無
右下腹
患者多有結核病史,結核菌素試驗多陽性。
早期局限於小腸
全層
常無
常無
病變部位決定
病變進展較快,X線可見小腸廣泛性病變,B超可見腹部淋巴結腫大。
回盲部
全層
常無
常無
右下腹轉移性痛,特徵性麥氏點壓痛
觸診多有麥氏點壓痛,血清白細胞數顯著增加。

治療

克羅恩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多採用藥物治療控制疾病活動及維持疾病緩解,防治併發症,阻止發生腸道毀損。
克羅恩病維持治療療程仍未明確,以激素誘導緩解後多以巰嘌呤類藥物等繼續長時間維持;套用生物製劑治療緩解後,可繼續用其維持治療或改用免疫抑制劑維持。生物製劑用藥的療程初步建議在複查內鏡發現腸道潰瘍完全癒合後,再繼續鞏固用藥1年,可考慮停藥,但仍建議續以巰嘌呤類藥物等繼續維持。

一般治療

  • 必須戒菸。
  • 要注意患者的營養狀況,建議高營養、低脂飲食,合理補充維生素、葉酸、微量元素等,合理選用腸外營養或腸內營養。

藥物治療

  • 氨基水楊酸製劑
適用於病情較輕者,也可作為緩解期或術後維持治療,但療效不太穩定。不同劑型的美沙拉嗪可在小腸、迴腸、結腸等部位定點釋放,故適用於病變在小腸、迴腸末端和結腸者。柳氮磺吡啶適用於病變局限在結腸者。
  • 糖皮質激素
為控制本病活動有效的藥物,適用於中重度患者及氨基水楊酸製劑無效者。布地奈德副作用較輕,依賴性小,推薦使用。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的套用也可增加患者對單抗類藥物的敏感性。套用糖皮質激素的注意事項如下:
不可突然停藥,疾病控制後應逐漸減量(約2~4周);不可用於維持治療(一般用藥時間在3個月左右),需要套用免疫抑制劑維持治療;長期激素治療醫生會給予補充鈣類和維生素D,防止激素性骨病的發生。
糖皮質激素減量停用後,醫生會同時套用此類藥物以維持疾病緩解,如硫唑嘌呤或巰嘌呤、甲氨蝶呤等。
  • 抗菌藥物
某些抗菌藥物,如甲硝唑、環丙沙星等,可用於控制肛周膿腫或腹腔膿腫等感染,治療併發症,並有預防術後復發的作用。抗菌藥物一般需與其他藥物合用,增強療效。
  • 單克隆抗體類藥物
抗腫瘤壞死因子單克隆抗體(如英夫利昔單抗)等新型藥物已被證明對控制活動性克羅恩病有效,並有促進腸瘺癒合的作用,對於具有高危因素的克羅恩病患者,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常建議此藥為首選方案。
過敏為該藥常見不良反應,感染是其禁忌證。
  • 其他治療
對症治療:嚴重腹瀉者可套用解痙、止瀉劑等。
患者常因消化吸收障礙而營養不良,醫生會酌情套用鐵劑鈣劑
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能通過某些細胞因子通路提高免疫力並能延緩克羅恩病的進展,故建議適量補充維生素D、葉酸等。

手術治療

  • 適應證
藥物治療無效或者存在完全性腸梗阻、急性穿孔、難以控制的大出血等嚴重併發症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 手術方式
主要是病變腸管切除。
瘺管合併腹腔膿腫患者建議先行超聲CT引導下膿腫穿刺引流。
粘連較輕的克羅恩病並發的腸瘺推薦行腹腔鏡手術。
  • 注意事項
選擇手術應謹慎,手術治療術後復發率較高,絕大多數患者術後需用藥以預防復發,最常用的預防復發藥物為嘌呤類藥物。

前沿治療

針對於克羅恩病發病環節的許多新型生物制已在研發中,部分已初步證實具有可喜的療效,針對不同靶點的精準治療將是未來治療的主要方向。

預後

克羅恩病可自行緩解,或經過積極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但整體而言,易遷延不愈,反覆發作。相當一部分患者經手術後依然有一年內復發傾向,預後不佳。
併發症
  • 腸梗阻:為最常見的併發症,炎症可引起腸壁腫脹,並形成瘢痕,嚴重的腸道狹窄需要手術介入治療。
  • 腹腔內膿腫:也較為常見,因腸道穿孔,糞便等腸內容物溢出,導致感染。
  • 急性穿孔和(或)大量便血:偶發。
  • 癌變:直腸或結腸黏膜受累者可發生癌變。
  • 膽結石:與迴腸吸收膽鹽障礙有關。
  • 尿路結石:可能與脂肪吸收不良或者草酸鹽吸收過多有關。
  • 脂肪肝:與機體營養不良及毒素蓄積有關。
參考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