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5年6月8日,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出生於
英格蘭 倫敦 西南部。父親是康威·伯納斯·李,母親是瑪麗·李·伍茲,他們都參與了世界上第一台商業電腦(
Manchester Mark I)的建造。伯納斯-李在辛山
國小 (Sheen Mount Primary School)念國小,在倫敦伊曼紐爾公學(Emanuel School)念中學。1973年,他中學畢業,進入
牛津大學王后學院 深造,最後以一級榮譽獲得物理學士學位。2017年,他因“發明全球資訊網、第一個瀏覽器和使全球資訊網得以擴展的基本協定和算法”而獲得2016年度的
圖靈獎 。
蒂姆·伯納斯·李
大學時期 伯納斯-李進入大學,1976年從
牛津大學 物理系獲得一級
榮譽學位 ,畢業之後,曾經供職於英國一些高技術公司,從事積體電路和系統
設計研究 ,其出眾的才華逐漸得以展露。198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伯納斯-李來到
瑞士 的
日內瓦 ,進入著名的由歐洲
原子核 研究會(
CERN )建立的
粒子 實驗室,該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是華裔物理學家、
諾貝爾獎 獲得者
丁肇中 。
在這裡年輕的伯納斯-李接受了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為了使歐洲各國的核
物理學家 能通過
計算機網路 及時溝通傳遞信息進行合作研究,委託他開發一個軟體,以便使分布在各國各地
物理實驗室 、研究所的最新信息、數據、圖像資料可供大家共享。
軟體開發 雖非蒂姆的本行,但強有力的誘惑促使他勇敢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早在牛津大學主修物理時伯納斯-李就不斷地思索,是否可以找到一個"點",像人腦一樣,能夠透過神經傳遞、自主作出反應。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編製成功了第一個高效局部存取瀏覽器"Enquire",並把它套用於
數據共享 瀏覽等,取得了成功。
初戰勝利大大激發了伯納斯-李的創造的熱情,小範圍的計算機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已不再是目標,他把目標瞄向了建立一個全球範圍的信息網上,以徹底打破信息存取的壁壘。1989年3月,伯納斯-李向CERN遞交了一份立項
建議書 ,建議採用
超文本 技術(Hypertext)把CERN內部的各個實驗室連線起來,在系統建成後,將可能擴展到全世界。這個激動人心的建議在CERN引起軒然大波,但這裡終究是核物理實驗室而非計算機網路研究中心,雖有人支持但最後仍沒有被通過,他並沒有灰心,他花了2個月重新修改了建議書,加入了對超文本開發步驟與套用前景的闡述,用詞懇切,並再一次呈遞上去。這回終於得到了上司的批准,於是伯納斯-李得到了一筆經費,購買了一台NEXT計算機,並率領助手開發試驗系統。
1980年代後期超文本技術已經出現,當時還有國際間的超文本學術會議,每次都有上百篇的有關超文本的論文問世,但沒有人能想到把超文本
技術套用 到計算機網路上來:超文本只是一種新型的文本而已。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有一次蒂姆端著一杯咖啡,走在實驗室走廊上經過怒放的
紫丁香 花叢,盛夏幽雅的花香伴隨著醇香的咖啡味飄入實驗室,霎那間裡蒂姆腦中靈感迸發:人腦可以透過互相聯貫的神經傳遞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為什麼不可以經由
電腦檔案 互相連線形成"超文本"呢?
伺服器誕生 1989年仲夏之夜,伯納斯-李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伺服器和第一個Web
客戶機 。雖然這個Web伺服器簡陋得只能說是CERN的
電話號碼 簿,它只是允許用戶進入主機以查詢每個研究人員的電話號碼,但它實實在在是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編輯器。
1989年12月,伯納斯-李為他的發明正式定名為World Wide Web,即我們熟悉的WWW。
蒂姆·伯納斯·李
1991年5月,WWW在Intern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轟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被廣泛推廣套用。
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在1960年代就誕生了,為什麼沒有迅速流傳開來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聯接到Internet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網路的許可權也很分明,而且網上內容的表現形式極端單調枯燥。
Web通過一種超文本方式,把網路上不同計算機內的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且可以通過超文本傳輸協定(
HTTP )從一台Web伺服器轉到另一台Web伺服器上檢索信息。Web伺服器能發布圖文並茂的信息,甚至在軟體支持的情況下還可以發布音頻和視頻信息。此外,Internet的許多其它功能,如
E-mail 、
Telnet 、
FTP 、
WAIS 等都有可通過Web實現。
美國著名的
信息專家 《數位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教授認為:1989年是網際網路歷史上劃時代的
分水嶺 。WWW技術給網際網路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Web瀏覽的方式給了網際網路靚麗的青春。
伯納斯-李已經功成名就。但並不象大多數普通人都認為的那樣,和其它
科學發明 一樣,WWW的建立是通向致富的捷徑。與那些依託網際網路一夜暴富之士相比,伯納斯-李仍然堅守在學術研究崗位上,那種視
富貴如浮雲 的胸襟,真正表現了一個獻身科學的學者風度。
是不是伯納斯-李沒有看到WWW的價值呢?不是的。其實早在1992年,著名的
網景 公司的
馬克·安德森 發明的瀏覽器尚未問市之前,伯納斯-李和他的研究夥伴曾向歐洲權威的
律師諮詢 ,考慮開放網軟公司(Websoft)銷售
網路瀏覽器 軟體,但他最後放棄了這個決定。因為伯納斯-李當時預見到一旦他的瀏覽/編輯器問世,勢必引起網路軟體大戰,使國際網際網路陷入割據分裂,為了他所鐘愛的WWW事業,他決定在WWW的百家爭鳴中扮演一個技術直轄市的角色,而不是角逐財富的商人。
90年代以來國際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如伯納斯-李所預見的,
網景 與
微軟 的瀏覽器之爭,被稱為全球資訊網第一商戰,快速膨脹的網路已有癱瘓之虞。為此在1994年,伯納斯-李創建了非贏利性的
全球資訊網聯盟 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集Microsoft、Netscape、Sun、Apple、
IBM 等共155家網際網路上的著名公司,致力達到WWW
技術標準化 的協定,並進一步推動Web技術的發展。蒂姆堅持,W3C最基本的任務是維護網際網路的對等性,讓它保有最起碼的秩序。伯納斯-李反覆重申建構Web技術的初衷是藉由WWW作為創意和效率的工具,提供使用者更好的共事與資訊獲取交流環境,但當前WWW的增長象"緩慢地深層爆炸"般的(蒂姆語)進軍商業領域,欲局限
人際關係 溝通的後果是作為創始者始料未及和十分遺憾的一點。總部設在美國
麻省理工 的W3C現已有40餘名工作人員,分工為若干
研究開發 小組,任務就是力圖引導網路革命的發展方向,蒂姆風趣地把它稱之為一項"如駕駛著大雪橇從
山頂上 以
加速度 向下滑的驚險工作"。
1996年底美國《研究和發展雜誌》授予伯納斯-李Scientist of the Year(年度科學家)稱號時。伯納斯-李認為WWW開啟資訊時代新紀元,不過是"偶然的因緣""水到渠成而已"。他也不後悔沒有自組網路軟體公司,這對他來說,只是"取與舍",並非"得與失"。回顧過去,這位滿懷浪漫
理想主義 的科學家,以謙和的語氣說:"Web倒是可以給夢想者一個啟示--
你能夠 擁有夢想,而且夢想能夠實現。"的確,Web是伯納斯-李在紫丁香和實驗室之間的夢想,而偉大的國際網際網路正是由無數像伯納斯-李這樣的先驅們的無私耕耘下成長起來的。
個人成就 伯納斯-李的父母都是數學家,兩人都在建造世界上最早的電腦之一(Manchester Mark I)的小組裡工作。伯納斯-李在汪茲沃斯上學,在
牛津大學 王后學院畢業。他用焊
烙鐵 、
電晶體 -電晶體
邏輯門 、一塊Motorola 6800
微處理器 和一台舊電視機製作了一台電腦。後來他在牛津時因與一個朋友私自闖入其它
電腦系統 被禁止使用大學的電腦。
蒂姆·伯納斯·李
1976年開始他在
私人公司 里做編程員,1978年他在另一個公司里研究排
編程式 和作業系統。
全球資訊網的構想 1980年,伯納斯-李在歐洲核子
物理實驗室 工作時建議建立一個以
超文本系統 為基礎的項目來使得科學家之間能夠分享和更新他們的研究結果。他與羅勃·
卡力 奧一起建立了一個叫做ENQUIRE的
原型系統 。
1984年,伯納斯-李重返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這次作為
正式成員 。他恢復了他過去的工作創造了全球資訊網。為此他寫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
瀏覽器 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
第一個網站 蒂姆·伯納斯-李建立的第一個網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網站)是http://
info .cern
.ch /,它於1991年8月6日上網,它解釋了全球資訊網是什麼,如何使用網頁瀏覽器和如何建立一個網頁伺服器等等。伯納斯-李後來在這個網站裡列舉了其它網站,因此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資訊網目錄。
全球資訊網標準 1994年,伯納斯-李在
麻省理工學院 創立了
全球資訊網聯盟 ,它由不同的原意建立全球資訊網標準和提高全球資訊網質量的公司組成。2004年12月,他接受了南安普敦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教授職位,他在那裡研究
語義網 。
免著作權費 構成全球資訊網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很簡單,伯納斯-李的功績是將它們有效地組合在一起使它們發揮出最大的效用。他最大的貢獻可能是無償地將他的主意提供出來而不收費。2003年,全球資訊網聯盟決定所有由聯盟提出的技術都是無償的,所有人都可以簡單地使用。
蒂姆·伯納斯·李
其它 因為伯納斯-李曾經在英國東
多塞特 郡居住,他於2001年接受郡古蹟信託會的名譽保護人的職位。他與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美國
波士頓 。
出版書籍 個人榮譽 1994年,他成為全球資訊網名人堂的成員之一。
1995年,他贏得凱爾貝基金會的“年度青年發明家”獎項。同年,他獲得了ACM軟體系統獎。
1997年,在英女皇壽辰上,為表揚他在“全球計算機網路”方面作出的貢獻,他獲頒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1999年,他入選
時代雜誌 20世紀最重要的100個人物。
2000年3月,他獲得公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3年,為表揚他對全球資訊網發展的開創性貢獻,他獲頒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研究獎。
2004年4月15日,他獲芬蘭技術學院頒發
千禧技術獎 。獎金高達一百萬歐元,獎項在同年6月15日由芬蘭總統向他頒發。同年7月16日,因獲頒大英帝國爵級司令,他獲封為爵士。
2005年1月27日,因他的成就,與他展示出英國人的特質,“羞怯、決心、敏銳的幽默感及良好的適應能力”,他入選2004年最偉大的英國人。
2008年,為表揚他“構思出全球資訊網,並進一步發展全球資訊網”,他獲得了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獎。
2008年12月2日,他獲得曼切斯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9年4月21日,他獲得馬德里技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同年4月28日,他獲選為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同年6月8日,因他的終生成就,他獲得
威比獎 。頒獎儀式於紐約市舉行。同年10月,他獲得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榮譽博士學位。
2011年3月30日,他獲得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改變世界的人”獎。同年5月26日,他獲得
哈佛大學 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入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人工智慧名人堂。
2012年,他入選網際網路名人堂。同年7月27日,他在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受到了表揚。
2017年,他因“發明全球資訊網、第一個瀏覽器和使全球資訊網得以擴展的基本協定和算法”而獲得2016年度的
圖靈獎 。
人物評價 2004年4月15日,在
芬蘭 的
埃斯波 市,芬蘭技術獎基金會將全球最大的技術類獎“
千年技術獎 ”授予了現年49歲的英國物理學家蒂姆·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 )。這位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發明人在成為世界上首位“千年技術獎”得主的同時,也獲得了生平最大的一筆100萬歐元的獎金。當人們每天打開電腦,感嘆著網際網路強大的同時,很少有人想到這一切竟是由一人之力創造的。1955年6月8日,伯納斯-李出生在
英國倫敦 的西南部,他的父母都是英國計算機界的名人,曾參與了英國第一台商用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他從小便耳濡目染。在
牛津大學 的女王學院學習期間,他就用從舊貨商店花7美元買回的電視機,與M6800處理器、烙鐵、電路板組裝出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
蒂姆·伯納斯·李
從
牛津大學 畢業後,伯納斯-李先後進入了Plessey通訊公司和D.G. Nash技術公司工作,但他真正開始研究網際網路是在加入
日內瓦 的
CERN (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後。作為一名
軟體工程 顧問,他編寫了一個名為“Enquire”的信息處理工具,它就是WWW的最初概念。經過一番努力,1989年,伯納斯-李在Enquire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Hypertext(
超文本 )重新構造信息系統的構想,並設計出供多人在網路中同時
管理信息 的
超文本檔案 系統。1990年,他在當時的NeXTStep
網路系統 上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
網路伺服器 (Web Server)Httpd和第一個客戶端瀏覽
編輯程式 World Wide Web(WWW)。同年12月,CERN首次啟動了全球資訊網並成立了全球第一個WWW網站info.cern.ch(仍是CERN的
官方網站 ),第二年全球資訊網開始得到廣泛套用。在此之後,伯納斯-李又相繼制定了網際網路的URIs、
HTTP 、HTML等
技術規範 ,並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非盈利性網際網路組織W3C,一直致力於
網際網路技術 的研究。
因為在網際網路技術上的傑出貢獻,伯納斯-李被業界公認為“
網際網路之父 ”。他的發明改變了全球信息化的傳統模式,帶來了一個
信息交流 的全新時代。然而比他的發明更偉大的是,伯納斯·李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為“WWW”
申請專利 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的向全世界開放。伯納斯·李本來可以在金錢上與
蓋茨 一比高低,但他的這一舉措卻為網際網路的
全球化 普及翻開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讓所有人都
有機會 接觸到網際網路,也圓了那些
.com 公司創建者們的富翁夢。即便如此,伯納斯-李仍然十分謙虛,總是以一種平靜的口氣回應:“我想,我沒有發明網際網路,我只是找到了一種更好的方法。”
即使在今天,伯納斯-李的名字對於大眾來說多少還有些陌生甚至從未聽說過,但對於那些網際網路公司的CEO們,他永遠是他們心中的偶像。Lotus公司主席兼CEO,Jeff Papows對他評價到:“伯納斯-李是這個星球上最有資格寫入網際網路
編年史 的人物。他用自身的智慧和像父母一樣的無私為這個產業創造出了另一個神話,他告訴人們網路是多么的美好多么賦有吸引力,又一個
新事物 在他的手中誕生了。”
Novell 公司CEO,Eric Schmidt在接受《
時代 》周刊採訪時表示:“如果‘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是一門
傳統科學 的話,那么伯納斯-李無疑將獲得一枚
諾貝爾獎章 。”
《時代》周刊將伯納斯-李評為了世紀最傑出的100位科學家之一,並用極為推崇的文字向大家介紹他的個人成就:“與所有的推動人類進程的發明不同,這是一件純粹個人的
勞動成果 ……全球資訊網只屬於伯納斯-李一個人……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他的發明在
信息全球化 的發展中有多大的意義,這就像古
印刷術 一樣,誰又能說得清楚它為全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婚姻家庭 台北時間 2011年5月22日晚間訊息,據《
每日電訊報 》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已與他的美國妻子離婚,並與女企業家羅絲瑪麗·莉絲(Rosemary Leith)開始了一段新的戀情。
現年55歲的伯納斯-李早在1990年便與美國電腦
程式設計師 、前花樣滑冰運動員南希·卡爾森(Nancy Carlson)在美國
康乃狄克州 結婚,婚後生有兩個孩子。伯納斯-李經常接到記者的採訪請求,但為了能儘量多地陪伴家人,他婉言謝絕了大多數採訪。
令人遺憾的是,伯納斯-李的第二段婚姻現已宣告結束,他迷上了嫵媚動人的莉絲。伯納斯-李的朋友透露:“他與羅絲瑪麗的戀情迅速升溫,甚至把她帶到了英國
白金漢宮 和
溫莎城堡 與女王和菲利普親王會面。”在2007年,伯納斯-李成為24位“
功績勳章 ”(由
英國君主 頒贈的
大英國協 勳章)的獲得者之一。
莉絲現今49歲,丈夫馬克·奧普佐摩爾(Mark Opzoomer)以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CEO,他們如今與三個孩子生活在西倫敦的富勒姆區。莉絲現今是一家名為“網際網路基金會”(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伯納斯-李2009年在
烏干達 創立)的慈善機構的負責人。莉絲2000年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創建自己的公司以前,我每周工作50個小時,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現在我儘量呆在家裡,但我遠比以前更幸福、更充實。”
榮譽 角逐諾貝爾獎 奧運會開幕式 2012倫敦奧運會開幕式
因無償把全球資訊網構想推廣到全世界而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伯納斯-李被英國人視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