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Turing Award),全稱“A.M. 圖靈獎(A.M Turing Award)”,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 Turing)。由於圖靈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式又是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因此它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
每一年的圖靈獎一般在下一年的4月初頒發,從1966年至今共67名獲獎者,按國籍分,美國學者最多,歐洲學者偶見之,華人學者目前僅有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現在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2018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圖靈獎人數(校友或教職工)位列世界第一(27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5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5位)並列世界第二;哈佛大學(14位)和普林斯頓大學(13位)分列世界第四和第五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靈獎
- 外文名:A.M. Turing Award
- 設立時間:1966年
- 獎勵對象: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 獎金:1,000,000美元
- 美稱: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評選機構:美國計算機協會(ACM)
歷史沿革
獲獎條件
獎金金額
歷屆得主
年份 | 中文譯名 | 姓名 | 貢獻領域 |
---|---|---|---|
1966年 | Alan J. Perlis | 高級程式設計技巧,編譯器構造 | |
1967年 | Maurice V. Wilkes | ||
1968年 | Richard Hamming | ||
1969年 | 人工智慧 | ||
1970年 | James H. Wilkinson | ||
1971年 | 人工智慧 | ||
1972年 | Edsger Dijkstra | 程式設計語言的科學與藝術 | |
1973年 | Charles W. Bachman | 資料庫技術 | |
1974年 | 算法分析、程式設計語言的設計、程式設計 | ||
1975年 | Allen Newell Herbert A. Simon | 人工智慧,人類認知心理學和列表處理 (list processing) | |
1976年 | Michael O. Rabin Dana S. Scott | 非確定性自動機 | |
1977年 | 高級編程系統,程式設計語言規範的形式化定義 | ||
1978年 | Robert W. Floyd | 設計高效可靠軟體的方法學 | |
1979年 | Kenneth E. Iverson | 程式設計語言和數學符號,互動系統的設計,運用 APL進行教學,程式設計語言的理論與實踐 | |
1980年 | C. Antony R. Hoare | 程式設計語言的定義與設計 | |
1981年 | Edgar F. Codd | 資料庫系統,尤其是關係型資料庫 | |
1982年 | Stephen A. Cook | 計算複雜度 | |
1983年 | UNⅨ作業系統和C語言 | ||
1984年 | 程式設計語言設計、程式設計 | ||
1985年 | Richard M. Karp | 算法理論,尤其是NP-完全性理論 | |
1986年 | John Hopcroft Robert Tarjan | 算法和數據結構的設計與分析 | |
1987年 | 編譯理論,大型系統的體系結構,及精簡指令集(RISC)計算機的開發 | ||
1988年 | |||
1989年 | William Morton Kahan | ||
1990年 | Fernando J. Corbató | ||
1991年 | Robin Milner | ||
1992年 | Butler W. Lampson | 分散式,個人計算環境 | |
1993年 | 尤里斯·哈特馬尼斯 理察·斯特恩斯 | Juris Hartmanis Richard E. Stearns | 計算複雜度理論 |
1994年 | Edward Feigenbaum Raj Reddy | 大規模人工智慧系統 | |
1995年 | Manuel Blum | 計算複雜度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程式校驗上的套用 | |
1996年 | Amir Pnueli | 時序邏輯,程式與系統驗證 | |
1997年 | 互動計算 | ||
1998年 | 資料庫與事務處理 | ||
1999年 | Frederick P. Brooks,Jr. | ||
2000年 | Andrew Chi-Chih Yao | 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複雜度 | |
2001年 | Ole-Johan Dahl Kristen Nygaard | ||
2002年 | |||
2003年 | |||
2004年 | TCP/IP協定 | ||
2005年 | Peter Naur | Algol 60語言 | |
2006年 | |||
2007年 | Edmund M. Clarke Allen Emerson Joseph Sifakis | 開發自動化方法檢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中的設計錯誤 | |
2008年 | 芭芭拉·利斯科夫 | 程式語言和系統設計的實踐與理論 | |
2009年 | Charles Thacker | 幫助設計、製造第一款現代PC | |
2010年 | 萊斯利·瓦倫特 | 對眾多計算理論所做的變革性的貢獻 | |
2011年 | 猶大·伯爾 | Judea Pearl | 人工智慧 |
2012年 | Shafi Goldwasser Silvio Micali | 由於在密碼學和複雜理論領域做出創舉性工作 | |
2013年 | 萊斯利·蘭伯特 | Leslie Lamport | 在提升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及穩定性領域的傑出貢獻 |
2014年 | 麥可·斯通布雷克 | Michael Stonebraker | 對現代資料庫系統底層的概念與實踐所做出的基礎性貢獻 |
2015年 | 惠特菲爾德·迪菲 馬丁·赫爾曼 | Whitfield Diffie and Martin Hellman | 這兩個人是非對稱加密的創始人 |
2016年 | Tim Berners-Lee | 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 | |
2017年 | John Hennessy David Patterson | 開發了RISC微處理器並且讓這一概念流行起來的工程 | |
2018年 | Yoshua Bengio Geoffrey Hinton Yann LeCun | 因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方面的貢獻 |
各高校圖靈獎得主
排名 | 大學名稱 | 地區 | 圖靈獎人數 |
---|---|---|---|
1 | 美國 | 27人 | |
2(並列) | 美國 | 25人 | |
2(並列) | 美國 | 25人 | |
4 | 美國 | 14人 | |
5 | 美國 | 13人 | |
6 | 美國 | 12人 | |
7 | 美國 | 7人 | |
8(並列) | 美國 | 6人 | |
8(並列) | 英國 | 6人 | |
8(並列) | 美國 | 6人 | |
8(並列) | 英國 | 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