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D-33手榴彈

RGD-33手榴彈

RGD-33攻防兩用手榴彈是一種著名的有柄手榴彈,蘇聯在二戰中大量裝備使用過。它具有攻防兩用的特點,因此廣受蘇軍歡迎。由於生產數量很大,二戰後部分庫存還被用來支援印度支那等地區,一直到越南戰爭期間仍有部分繼續使用。該手榴彈採用依靠投擲瞬間慣性力點火的特殊原理,也導致該彈結構複雜、使用不便。F-1手榴彈大量投產後,該手榴彈逐步停止了生產和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RGD-33手榴彈
  • 榮譽:著名的有柄手榴彈
  • 國家:蘇聯
  • 特點:攻防兩用
簡介,結構解析,使用方法,攜帶,使用,優缺點,影視遊戲實例,電影,遊戲,

簡介

RGD-33攻防兩用手榴彈是蘇軍二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有柄手榴彈,它具有攻防兩用的特點,因此廣受歡迎,在各兵種中都曾經大量裝備使用過。由於生產數量很大,二戰後部分庫存還被用來支援印度支那等地區,一直到越南戰爭期間仍有部分繼續使用。攻防兩用手榴彈最早可以溯源到沙俄時期的M1914型手榴彈,RGD-33則是在一戰期間改進過的M1914/30攻防兩用手榴彈基礎之上再次改進而成的。該彈外觀比較簡潔,看起來就像兩個圓柱體套接而成的,一個粗短一個細長,粗短的圓柱體即是彈體,而細長的圓柱體是握柄。
RGD-33手榴彈RGD-33手榴彈
與一般有柄手榴彈相比,RGD-33外觀上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握柄較短;二是整個手榴彈全部由鋼鐵製造,沒有採用其他材料,即便握柄也是如此;三是彈體外面帶有一個刻有菱形花紋的破片套,這是該彈最明顯的識別標誌。這個破片套是可拆卸的,當手榴彈裝上破片套時用作陣地防禦,此時殺傷力比較大,大破片的危險界限高達100m左右。而不帶破片套時,則作為進攻手榴彈使用,依靠彈體內自帶的較小破片套進行殺傷。
RGD-33還有一種訓練型號,彈體為整體空心鑄造件,表面有幾個鑽孔,內部結構和發火原理與RGD-33基本相同,主要用來訓練投擲者掌握該彈獨特的動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RGD-33訓練手榴彈RGD-33訓練手榴彈

結構解析

RGD-33粗看起來似乎比較簡單,可詳細解剖這種手榴彈後,就會發現其結構複雜程度遠遠超過當時的同類產品。該彈的圓柱形彈體由薄鐵皮卷制而成,上下分別有頂蓋和底蓋,與彈體採用卷邊咬合工藝連線在一起。彈體中心位置有一個中心管,用於安裝引信。為固定手榴彈的引信管,頂蓋上還鉚有一個引信管蓋片,其對應的一側鉚接有固定引信管蓋片的壓片,引信管蓋片可以旋轉,以讓出或封閉中心管,當處於封閉狀態時,引信管蓋片頭部被壓片壓住,防止自動打開。
RGD-33手榴彈結構圖RGD-33手榴彈結構圖
彈體內部裝有85g TNT炸藥,炸藥與彈體之間還夾有3~4層由刻槽鋼帶構成的預製破片層,其鋼帶較薄,而且槽間距很小,以控制破片危險界限不致過大。外部破片套用厚鋼板卷制而成,外表面刻有間距較大的菱形刻槽。
握柄內裝有全彈的擊發機構,它是RGD-33手榴彈結構最複雜的一個部件。筒狀握柄全部由薄鋼板卷制而成,分為內外兩層,為了防滑,表面衝壓有三道環狀突起,外筒較長較薄,內筒較短。由於其上部開有供擊針運動的兩個相對的 “V”形槽,因此內筒內壁上還固定有一個較厚的杯形短內筒,而且杯底向上,中間有螺孔,用於將握柄和彈體連線在一起。外筒底部有一個鋼板衝壓成的堵片,在堵片頂部和內筒下部都衝壓有用來連線擊發彈簧的突起,擊發彈簧一頭固定在堵片頂部,一頭固定在內筒下部。外筒頂部裝有一個折彎而成的鋼製擊針座,中間下凹,在正中的位置上鉚有擊針。握柄頂部外面有一個保險筍板,左右推動可以完成保險與待擊的狀態轉換,具體狀態可以通過右側紅點是否顯示來判斷。內部的保險機構由靴形體、吊板、靴形體板簧和銷釘組成。該彈在設計時專門設定了一個固定在內筒上的靴形體,其下端擋在擊針座上,因而即使引信管裝入,也能防止下端的火帽與擊針接觸,同時它還擋住了整個擊針座,使全彈處於保險狀態。要特別說明的是,該型手榴彈的引信管是一個獨立部件,由擴爆管、雷管、延期管和火帽組成,其中延期管延期的時間為3.5秒左右,平時引信管單獨存放,使用前才裝到手榴彈上。

使用方法

攜帶

RGD-33手榴彈零散攜帶時,通常是握柄向下、直接插在腰間或皮帶內,而行軍時多用專門的手榴彈袋或雜物袋來盛放。

使用

RGD-33手榴彈結構複雜,使用方法也較為特別,不熟悉它的人在使用時容易發生危險。該手榴彈平時攜行時,一直處於保險狀態,引信管則用紙或布料包裹好放在一個專門的小袋中單獨攜帶,在手榴彈使用前才裝入彈體中心管內。使用前一定要檢查彈體與握柄連線是否牢靠,引信管有無破損或受潮,然後使其處於待髮狀態,具體做法如下:
1. 保持手榴彈彈體向上,用拇指向左撥動保險筍板直至撥不動為止;
2. 左手握住彈體,右手握緊握柄向下拉,下拉同時向內旋轉握柄(從握柄底部看為順時針方向),直到轉不動時鬆開,隨後握柄被擊發彈簧拉回,此時可以在打開的保險筍板右側小孔中看到紅點,表示手榴彈已處於待髮狀態;
3. 再次把手榴彈握把上的保險筍板推向右方,直到蓋住指示缺口內的紅點,此時手榴彈處於保險狀態;   4. 旋轉打開彈體頂部的引信管蓋片,插入引信管,注意將其有底火的一面向下插入彈體,插到位後關閉引信管蓋片,此時手榴彈完全處於待髮狀態,打開保險後即可使用。
投擲已處於待髮狀態的手榴彈時,用手儘量握住握柄下方,然後揮動手臂將手榴彈甩擲出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向前揮臂投擲的一瞬間,一定要用爆發力,不能停頓。這是由該彈特殊的點火機構決定的,當整個手榴彈被向前掄動時,此時握柄被手握住,而彈體和內筒卻是自由的,彈體因慣性作用會帶動內筒相對於握柄向上運動,同時拉伸了握柄內部的擊發彈簧,當慣性力消失以後,彈體和內筒在握柄內擊發彈簧作用下加速向下運動,彈體和內筒運動到位後,握柄上固定擊針座里的擊針正好可以擊發引信管內的火帽,進而點燃延期藥,經過3.5 秒左右的延期引爆雷管和主裝藥。這一點火的瞬間過程一般是在對手榴彈開始用力直至出手後的一小段時間內完成的,由於需要靠慣性力來完成點火過程,所以投彈時的用力一定要較大而且短促才可以,否則會造成彈體運動慣性力不足,造成手榴彈瞎火

優缺點

RGD-33手榴彈引信管為獨立部件,平時不裝在彈體上,存貯安全性較好,而且該彈是靠投擲時的慣性力來使內部機械裝置點火的,故安全性比一般直接點火的手榴彈要高,即使失手跌落,由於受力不足手榴彈也不會引爆;加之,該彈帶有可拆卸的破片套,能快速地在進攻和防禦型手榴彈之間轉換。但該彈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比如:投擲前準備過程繁瑣,在戰場上可能會因此貽誤戰機;引信管單獨攜帶容易丟失或損壞;外部破片套設計不合理,部分破片過大,危險界限較大;由於要依靠揮臂瞬間的慣性力來實現點火,使之不適於消滅近距離目標;特殊的點火方法使之投擲動作幅度較大,不利於投擲者自身的隱蔽。該彈最大的缺點是結構過於複雜,生產和裝配比較費事,同時它特殊的使用方法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熟練掌握的,新手使用該彈有可能會造成自傷。所以這種原理的手榴彈除了蘇聯外,沒有其他國家套用過,而蘇聯在F-1手榴彈大量投產後,也逐步停止了 RGD-33手榴彈的生產和使用。

影視遊戲實例

RGD-33手榴彈作為蘇聯的一種標誌性的手榴彈,但出場的影視、遊戲並不多。

電影

豬排山》(《Pork Chop Hill 》)
在豬排山的戰鬥中,由防守的中國士兵使用。
兄弟之戰》(《Brother's War 》)
蘇軍士兵使用,有一個短暫的特寫鏡頭。

遊戲

遊戲該手榴彈主要出現在《使命召喚》系列中,作為蘇軍的標準手榴彈登場。
使命召喚》(《Call of Duty 》)
《使命召喚:聯合進攻》(《Call of Duty: United Offensive 》)
《使命召喚:決勝時刻》(《Call Of Duty : Finest Hour 》)
使命召喚2》(《Call Of Duty 2》)
《使命召喚:戰火世界》(《Call of Duty:World At War 》)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Call of Duty : Black Ops 》)
英雄連2蘇軍近衛步槍手可以使用RGD-33手榴彈技能。
《英雄與將軍》(《Heros & Generas》)中作為蘇聯步兵的初始武器之一登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