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組織

N型組織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的Gunnar Hedlund於1994年提出了N型組織(N-Form Organization)的概念。他認為,N型組織要比傳統的M型組織更高級,它能更好地適應新出現的知識型組織設計的要求,並可從“……經濟學組織理論戰略管理學之間的灰色區域”(GunnarHedlund,1994,第74頁)中汲取綜合性的智慧。Hedlund認為該模型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性貢獻,那就是它對兩類知識——隱性知識和明晰化知識(Articulated Knowledge)——和四種社會集合做了綜合分析。此外,Hedlund又把與知識創造、傳遞及使用有關的動力引入了模型,從而形成了一個以三十基本因子為基礎的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型組織
  • 外文名:N—Form Organization
  • 提出者:Gunnar Hedlund
  • 提出時間:1994年
  • 套用學科:社會科學——經濟管理
  • 適用領域範圍:企業管理
定義,特點,套用,

定義

1.兩種類型的知識(隱性知識和明晰化知識),以及每一類型知識的三種形式(認識、技能和物化)。
2.四種形式的載體(個人、小型群體組織、跨組織領域)。
3.知識傳遞與轉換的動力,它又包括以下過程:
  • 明晰化與內化,其中的互動方式是映射;
  • 擴展和挪用,其中的互動方式是對話;
  • 同化和傳播,指“……知識從環境中的輸出和輸入”(Hedlund,1994,第76頁)。
Hedlund把區別不同類型或形式的知識和不同層次的載體作為其動態模型的基礎,簡言之,我們可以把隱性知識、明晰化知識與不同層次的社會集合進行疊加,從而能夠得到下圖中的分類方法——該表假設在組織層面上,以認識、技能和物化形式存在的知識既有隱性知識又有明晰化知識。
表 知識的類型、形式及層次
個人
組織
跨組織領
明晰化知識/信息
認識技能物化形式
懂得微積分
質量圈對其運作的成形化分析
隱性知識/信息
認識技能物化形式
跨文化談判技能
複雜工作中的團隊協調
公司文化
顧客對產品的態度和期望
在此基礎上,Hedlund提出了知識傳遞和轉換的動力。他寫道,現有的論著“大部分還只是關於最基本的信息儲存問題,充其量也不過再包括信息傳遞而已,而知識轉換在大多數分析中都被忽視了”(Hedlund,1994,第76頁)。知識的傳遞、儲存和轉換是通過不同類型和形式的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整套過程,組織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實現了知識的創造,反過來,它們又要求組織採取N型設計。隱性知識的明晰化及明晰化知識的內化過程在每一層次的載體上都會發生,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映射——構成了知識創造的基本源泉(如下圖所示):
較低層次的載體對隱性知識或明晰化知識的獲取被稱作挪用(Appropriation),而隱性知識或明晰知識向較高層次載體的傳播稱作擴展(Extension),它們共同組成了知識在不同層次載體之間的運動。它們之間的互動被稱作對話。Hedlund認為“一個組織中對話的數量和質量對於知識管理類型和有效性的影響是非常關鍵的”(Hedlund,1994,第77頁)。
知識創造的基本源泉知識創造的基本源泉

特點

N型組織是一個上由眾多獨立的創新經營單位組成的彼此有緊密縱橫聯繫的網路,其主要特點是:
(1)其組織原則是急劇的分散化。它不是幾個或十幾個大的戰略經營單位(事業部)的集合,而是由為數不 多的小規模經營單元構成的企業聯邦.這些經營單元有很大的獨立性。 (2)有很好的創新環境和獨特的創新過程。N型組織中,基層經營單位擁有很大的權力責任,它們要對本單位的經營績效負責。N型組織中創新是一個自下而上的自發的過程。
(3)具有較大的靈話性和對市場快速反應能力。N型組織採用的是一種精瘦型扁平結構,管理層次少(在典型的N型企業中有8—9個管理層,而在ABBGE等改革激烈的公司現在只有3—4個管理層),行政管理和輔助職能十分簡練,基層有必要的經營自主權,較少有繁文縟節。
(4)密集的橫向交往和溝通。在N型組織中,獨立的小規模經營單位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象事業部那樣自給自足,在生產經營中必須大量依賴與其他單位的廣泛合作。N型組織內經營單位間的橫向整合是多元的,在信息交流、人員的流動、非正式的個人人際交往等社會交換過程。

套用

到今天,以上及其他一些相關概念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已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西方及日本的很多管理學專家都對其作過詳細論述;而且,它們已經在公司的N型組織建設中得到了實際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