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豆科、大豆屬種質)

lithuania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英語: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立陶宛語:Lietuvos;英語:Lithuania),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接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鄰波蘭,西瀕波羅的海和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國境線總長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國土面積6.53萬平方公里。全國由7個城市、43個區、8個自治機構和2個療養區共60個地方行政單位構成,首都為維爾紐斯。截至2024年1月,立陶宛總人口287萬。

1009年史書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85年後立陶宛與波蘭三次聯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為國教。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立陶宛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1795年後逐步被沙俄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曾一度被德國占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20年10月9日,波蘭占領維爾紐斯和立陶宛東部地區,第二大城市考納斯成為立陶宛臨時首都。1944年蘇聯軍隊進入立陶宛,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並加入蘇聯。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通過恢復獨立宣言,宣布脫離蘇聯獨立。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同年5月1日加入歐盟。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為歐元區第19個成員國。

2022年,立陶宛國內生產總值668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598歐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

2021年11月18日,中國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陶宛共和國 
  •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英語) 
    Lietuvos Respublika(立陶宛語)
  • 簡稱:立陶宛
  • 所屬洲歐洲
  • 首都維爾紐斯 
  • 主要城市考納斯克萊佩達希奧利艾等 
  • 國慶日:1918年2月16日
  • 國歌:《國歌(立陶宛)》
  • 國家代碼:LTU
  • 官方語言立陶宛語 
  • 貨幣歐元 
  • 時區:UTC+2
  • 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吉塔納斯·瑙塞達(總統)、因格麗達·希莫尼特(總理)
  • 人口數量:287 萬(2024年1月)
  • 人口密度:43.4 人/平方公里(2020年) 
  • 主要民族立陶宛人 
  • 主要宗教天主教 
  • 國土面積:65300 km
  • 水域率:1.35%
  • GDP總計:668 億歐元(2022年) 
  • 人均GDP:23598 歐元(2022年) 
  • 國際電話區號:370
  • 國際域名縮寫:.lt
  •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 國家格言:“民族的力量源於團結”
  • 國花芸香
  • 國樹樺樹
  • 最大城市:維爾紐斯
  • 注音:ㄌㄧˋ ㄊㄠˊ ㄨㄢˇ
  • 主要學府維爾紐斯卡普蘇斯大學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分布,時區,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動物資源,行政區劃,政區,首都,國家象徵,國名,國旗,國徽,國樹,國花,人口民族,人口,政治,憲法,政府,議會,司法,政要,政黨,經濟,綜述,工業,農業,服務業,旅遊業,生物技術產業,雷射產業,財政金融,對外貿易,外國資本,外國投資,外國援助,文化,宗教,節日,飲食,軍事,國防,軍費,軍力,外國駐軍,交通,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線,社會,教育,科技,醫療,體育,媒體,民生,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旅遊,十字架山,聖安娜教堂,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就有人類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立陶宛
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1558-1583年,立陶宛參加了反俄國的立窩尼亞戰爭
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立陶宛人民參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蘭起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被德國占領。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國,立陶宛國會於11月2日推翻了自己的決議,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領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布獨立。
1926年9月28日,蘇聯政府同立陶宛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同年12月,法西斯分子發動政變得逞。
1940年,蘇聯軍隊占領立陶宛。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被德國軍隊占領。
1944年,蘇聯軍隊再次占領立陶宛,並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2022年2月24日,立陶宛總統宣布該國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目前的烏克蘭局勢。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立陶宛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5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國土面積6.53萬平方公里。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地圖

地形地貌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地,最高點海拔293.6米。

氣候特徵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7℃;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

水系分布

立陶宛是歐洲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面積超過0.5公頃的湖泊有2830個,湖泊總面積達88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DRUKSIAI湖面積4479公頃;共有722條河流,最長的河流涅曼河全長937公里,流經立陶宛境內長度475公里,自東向西流入波羅的海。

時區

立陶宛屬於東二區,與台北時間差6小時。每年3月最後一個周日至當年10月份最後一個周日實行夏令時,期間與北京時差5個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立陶宛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比較貧乏,主要依賴進口。主要資源有西部地區和波羅的海大陸架的石油,泥煤、建築用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等,東南部有鐵礦花崗岩,還有白雲石、礦泉水、地熱等資源。

森林資源

立陶宛的森林和水資源較為豐富。面積較大的森林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南部,森林面積217.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為針葉林,主要為松樹。主要樹種是橡樹、樺樹。森林中的蘑菇、漿果、草藥資源也比較豐富。

動物資源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動物提供了較好的棲息地,立陶宛共有70多種哺乳動物,13種飛鼠,還有被列入保護名單的白兔、猞猁並有狼出沒。立陶宛有330種鳥類,99種魚類,其中26種為海魚。1.5萬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行政區劃

政區

2011年6月,立陶宛進行行政區劃改革,取消縣制,全國改為由7個城市、43個區、8個自治機構和2個療養區共60個地方行政單位構成,大小城鎮100餘座。主要城市有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希奧利艾等。

首都

維爾紐斯(Vilnius),位於立陶宛東南部的內里斯河和維爾尼亞河匯合處(北緯54度41分、東經25度17分)。面積401平方公里,人口58.1萬。1月平均氣溫–1.3℃,7月平均氣溫17.7℃。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老城冬季

國家象徵

國名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國名源於波蘭語,意為“多雨水的國家”。

國旗

立陶宛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布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1990年宣布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2004年7月8日國旗的長寬比例從2:1變成5:3。

國徽

立陶宛國徽為盾徽。紅色盾面上一位身著銀裝的騎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右手揮一把銀劍,左手持藍地鑲金黃色雙十字的盾牌。前蘇聯時期曾經使用的加盟共和國國徽。另有大國徽,盾外有獨角獸和獅鷲守護,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並書以格言“讓統一盛放”。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國徽

國樹

樺樹

國花

芸香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4年1月,人口286.5萬。立陶宛族占83.6%,波蘭族占6.3%,俄羅斯族占5.0%(2023年)。
立陶宛人口分布情況
縣名稱
人口(萬人)
縣名稱
人口(萬人)
80.64
瑪利亞姆博列縣
15.41
58.74
14.99
32.91
泰爾夏依縣
14.56
28.59
烏捷納縣
14.26
潘涅維日縣
23.88
陶拉格縣
10.47

政治

憲法

1992年10月25日,立陶宛憲法經全民公決通過,11月2日生效,後多次修訂。現行憲法共15章154條。規定立陶宛是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全體人民,公民權利一律平等。立為議會制國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批准或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任命和解除國家領導人的職務;有權彈劾總統,但需經3/5以上議員支持。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最多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近3年在立連續居住的立公民可競選總統。如總統病故、辭職、被彈劾或由於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務時,其職責由議長代為行使。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就重大外交問題作出決策,經議會同意任命和撤換總理,根據總理推薦任命和撤換部長。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

政府

本屆政府為獨立後第18屆政府,由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自由運動黨和自由黨於2020年12月組成,下設14個部門。總理因格里達·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其他內閣成員包括:環境部長西莫納斯·根特維拉斯(Simonas GENTVILAS)、能源部長代紐斯·克雷維斯(Dainius KREIVYS)、經濟與創新部長奧什麗內·阿爾莫奈特(Ausrine ARMONAITE)、財政部長金塔蕾·斯凱斯特(Gintare SKAISTE)、國防部長阿爾維達斯·阿努紹斯卡斯(Arvydas ANUSAUSKAS)、文化部長西莫納斯·凱里斯(Simonas KAIRYS)、社會保障與勞動部長莫妮卡·納維茨基埃內(Monika NAVICKIENE)、交通與通訊部長馬留斯·斯庫奧迪斯(Marius SKUODIS )、衛生部長阿魯納斯·杜爾基斯(Arunas DULKYS)、教育科學與體育部長金陶塔斯·亞克什塔斯(Gintautas JAKSTAS)、法務部長埃韋莉娜·多布羅沃爾斯卡(Evelina DOBROVOLSKA)、外交部長加布里埃柳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內務部長阿格內·比洛泰特(Agne BILOTAITE)、農業部長克斯圖蒂斯·納維茨卡斯(Kestutis NAVICKAS)。

議會

立陶宛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實行一院制,共有141個席位(含議長),任期4年。凡年滿25歲、在立定居的立公民均有權競選議員。其中71名議員由全國71個選區直接選出,其餘70名由進入議會的政黨產生,獲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和7%以上選票的政黨聯盟可進入議會,並根據各自獲得選票的比例分配議席。本屆議會於2020年10月選舉產生。主要黨團及所占議席分別為: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50席、農民與綠色聯盟黨19席、“以立陶宛之名”民主聯盟17席、社會民主黨13席、自由運動黨12席、自由黨10席、勞動黨8席以及由其他黨派及獨立議員組成的議員團10席。現任議長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2020年10月當選。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地圖

司法

憲法法院院長:金塔拉斯·戈達(Gintaras GODA),2023年4月就職,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長里丹古奧萊·布布利埃內(Danguole BUBLIENE),2023年3月就職,任期9年。總檢察長妮達·格魯恩斯基埃內(Nida GRUNSKIENE),2020年就職,任期5年。

政要

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1964年出生於立陶宛克萊佩達,經濟學家、維爾紐斯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畢業於維爾紐斯大學產業經濟系。先後在立經濟與私有化研究所、競爭委員會、央行貨幣政策司、瑞典銀行等任職。2019年5月當選立新一任總統,7月12日宣誓就職。
立陶宛(lithuania)
吉塔納斯·瑙塞達
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1974年11月15日出生,1996年獲維爾紐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1998年獲維爾紐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長期在立陶宛財政部和維爾紐斯大學任職。2009年出任財政部長。2016年當選立陶宛議會議員,2020年連任。2020年12月起就任總理。未婚,無子女。
議長: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1983年生於立陶宛希奧利艾市,2007年獲拉脫維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前著名職業象棋手。2011年獲歐洲女子西洋棋冠軍。2015年告別棋壇從政,並加入自由運動黨。2016年當選立議會議員。2019年9月出任自由運動黨主席。2020年10月出任議長。已婚,育有四子。

政黨

截至2021年3月,立共有40餘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註冊登記,主要政黨有:
(1)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 “LITHUANIAN CONSERVATIVES”):聯合執政黨。1993年5月成立,現有黨員1.28萬人。黨主席蘭茨貝爾吉斯,前總統蘭茨貝爾吉斯之孫,現外長。
(2)自由運動黨(Liberals’ Movement):聯合執政黨。2006年2月25日成立,主要由從自由中間聯盟中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黨員近7000人。主席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現議長。
(3)自由黨(Freedom Party):聯合執政黨。2019年6月1日成立,主要由自由運動黨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黨員3300餘人,主席奧什麗內·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現經濟與創新部部長。
(4)農民與綠色聯盟黨(Lithuanian Farmers and Greens Union):在野黨。2001年創建,現黨員人數近4000人。歷史上曾多次更名,一度影響了其政黨形象和知名度。2012年以來沿用現名。黨主席:雷蒙納斯·卡爾包斯吉斯(Ramunas Karbauskis)。
(5)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Lithuanian):在野黨。1896年創建,是該國最古老的政黨。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與立陶宛勞動民主黨(前身為立陶宛共產黨)合併。現有黨員1.5萬餘人。主席維利亞·布林凱維丘斯(Vilija Blinkevičiūtė)。
(6)勞動黨(Lithuanian Labour Party):在野黨。2003年10月成立。現有黨員近1萬人,主席安德魯斯·馬祖羅尼斯 (Andrius Mazuronis),現副議長。
(7)地區黨(Lithuanian Regions Party):在野黨,2021年由社會民主勞動黨更名為地區黨。2018年4月成立,主要成員來自2017年執政聯盟分裂後堅持與農綠黨繼續合作並退黨的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前黨員。現有成員3500餘人,主席為約納斯·平斯庫斯(Jonas Pinskus)。
(8)波蘭人選舉運動(Electoral Action of Poles in Lithuania):成立於1994年8月28日,現有成員2100人。主席維爾德瑪·托馬舍夫斯基(Valdemar TOMASEVSKI)。
(9)“以立陶宛之名”民主聯盟(Union of Democrats“For Lithuania”):在野黨,成立於2022年1月29日,主要由農民與綠色聯盟黨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成員3300人,主席薩烏柳斯·斯克維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上屆政府總理。
其他政黨有:自由公正黨(Freedom and Justice)、綠黨(Green Party)等。

經濟

綜述

工農業比較發達。獨立後通過企業私有化走向市場經濟,經濟形勢基本平穩。國內有三個自由經濟區:考納斯、克萊佩達和希奧利艾,那裡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有歐洲標準的公路網,4個國際機場,不凍港(東波羅的海岸)和該地區第一個衛星通訊系統。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工具機、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產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都維爾紐斯是全國工業中心,全市工業產值占立陶宛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農業以水平較高的畜牧業為主,占農產品產值的90%以上。農作物有亞麻、馬鈴薯、甜菜和各種蔬菜,穀物產量很低。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貨幣500立特
立陶宛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較發達,糖、奶、肉製品出口有一定優勢。現已基本完成市場經濟轉軌,非國有企業產值占GDP的73%。2002年,巨觀經濟狀況進一步好轉,金融、稅收改革取得成效,私有化進程不斷深入,市場供求改善,外資流入增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GDP增幅為5.9%。但支柱產業不多,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政府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投入有限,失業率居高不下。
2022年,立陶宛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668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598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
通貨膨脹率:18.9%
失業率:6.0%

工業

2022年工業產值285.5億歐元,同比增長9.5%。

農業

2022年農業產值50.0億歐元,同比增長62.8%。
據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1、200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分別為(千噸)
種類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穀物
2730.7
2397.5
2602.0
馬鈴薯
1791.6
1054.4
1531.3
蔬菜
329.4
322.0
261.0
甜菜
881.6
894.1
1029.8
亞麻
7.2
4.0
7.8
油菜籽
81
64.8
105.6
淨肉
264
208
224
牛奶
1725
1730
1752
雞蛋(億個)
6.92
7.42
7.90

服務業

服務業是立陶宛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從業人口90.12萬人,占就業總人口的63.6%。2009年立服務行業收入總計129.79億立特,同比下降28.1%,占GDP的14.1%。其中各種商業性服務52.38億立特,增長5.14%;醫療保健28.6億立特,下降13.4%;房地產業20.23億立特,下降52.6%;文體娛樂11.6億立特,下降29.4%;電腦及相關服務10.8億立特,下降12%;教育服務6.18億立特,下降15.7%。

旅遊業

2022年,立陶宛賓館、旅店、療養院等旅遊機構共接待境內外遊客382.5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114.9萬人次,占30%,主要來自拉脫維亞、波蘭和德國等國。2022年,立公民赴國外旅遊30.4萬人次,同比增長17.8%,主要目的國為拉脫維亞、英國、波蘭、白俄羅斯。截至2022年底,立共有各類賓館、酒店等4580家,客房41885間。主要旅遊景點:維爾紐斯老城、特拉蓋古堡、凱爾納維遺址、尼達沙丘、帕蘭加、希奧利艾十字架山、德魯斯基寧蓋等。

生物技術產業

立陶宛在生物技術領域是中東歐國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遺傳工程藥品及遺傳工程相關的生物化學和化學媒介進入西方市場。該國生物技術公司向許多國家出口產品,發展較快。

雷射產業

立陶宛雷射企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躋身國際雷射市場,截止2014年9月其在某些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有些產品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50%。

財政金融

據立陶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立政府財政收入236.55億歐元、同比增長13.3%,支出237.33億歐元、同比增長10.7%。
共有10餘家銀行,主要銀行及資產情況如下:
1.維爾紐斯銀行(Vilniaus Bank),資產60.48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41.62億立特,貸款額27.44億立特。
2.漢莎-立陶宛儲蓄銀行(Hansa-LTB),資產39.59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33.60億立特,貸款額12.06億立特。
3.立陶宛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Lithuania),資產17.92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11.79億立特,貸款額9.58億立特。
4.斯諾拉斯銀行("Snoras" Bank),資產9.01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6.86億立特,貸款額5.48億立特。

對外貿易

2022年,進出口總額為968.5億歐元,其中出口額443.1億歐元,同比增長28.5%,進口額525.4億歐元,同比增長39.4%。
主要出口商品為礦產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木材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產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化工產品、蔬菜及水果等。近幾年進出口貿易額如下(單位:億歐元):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出口額
286
345.7
443.1
進口額
290
377.5
525.4
差額
-4
-31.8
-82.3
參考資料: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立主要出口目的地為拉脫維亞,占出口總額的12.8%,其次為波蘭(9.0%)、德國(7.9%)、俄羅斯(6.2%)。主要進口國為德國(11.7%),波蘭(11.6%),其次為拉脫維亞(7.8%)、美國(7.5%)。

外國資本

截至2022年底,立陶宛累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97.4億歐元,較上年增加9.7%。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批發零售、機動車和機車維修、信息通信等領域。

外國投資

截至2022年底,立陶宛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05.8億歐元,較上年上漲4.4%。對外投資總額中53.8%投向歐盟國家。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教學、科研和技術活動、製造業、批發零售、機動車和機車修理、金融保險業。

外國援助

2000年上半年,立陶宛共得到各種財政和人道主義援助1.326億立特,同比增長61.6%,其中1.03億是以物資形式提供的。這些援助15.9%來自立陶宛本國企業和個人,其餘84.1%來自世界35個國家,主要為:美國6000萬立特,德國2200萬立特,法國790萬立特,丹麥450萬立特,挪威190萬立特,波蘭158萬立特。

文化

宗教

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路德教等。

節日

立陶宛人還享有除公共假期外為期28天的年休假期,其休假高潮為每年的7月至9月。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傳統舞蹈
節日
日期
節日名稱
1991年1月1日
元旦
1918年2月16日
國家重建日(國慶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國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國成立)
1990年3月11日
恢復獨立日
1886年5月1日
五月節
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母親節
1253年7月6日
國家日
11月1日
萬聖節及亡者哀悼日
12月25日
聖誕節

飲食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麵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製品等。火腿、香腸、熏豬肉是他們的傳統肉製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豬肉熏腸也是他們的常用食品。他們喜歡俄式西餐,用餐慣於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餚也很感興趣,尤為喜歡熟透的風味菜餚。

軍事

國防

1992年11月19日組建軍隊,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家國防委員會是協助總統處理國防事務的決策機構,由總統、議長、總理、國防部長和三軍司令組成。現階段實行行政領導與作戰指揮相分離的軍政、軍令雙軌領導體制,即由國防部文職人員控制軍隊,由三軍司令及其領導的國防參謀部指揮部隊執行各種作戰訓練任務。現任三軍司令瓦爾德馬拉斯·魯普希斯(Valdemaras RUPSYS)中將。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士兵
立陶宛國家安全政策是公開、透明和非對抗性的,認為國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軍事威脅,不視任何國家為敵人。

軍費

2022年,國防預算為16.5億歐元,占GDP總量2.46%。

軍力

2020年,立軍共有2.1萬餘人,編為陸軍、空軍、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後勤保障部隊、軍事教育訓練機構和部隊等,其中陸軍約8000人,空軍約1000人,海軍約600人,還有6000餘名預備役人員。

外國駐軍

2004年,立陶宛成為北約成員國,自2019年以來,立陶宛一直駐紮著一支美國輪換部隊和一個德國領導的北約營。

交通

鐵路

立陶宛鐵路作為前蘇聯運輸網路的一部分,與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交通十分方便。截至2017年底,立陶宛境內鐵路鋪軌里程2335.7公里,運營里程1911.3公里,其中非電氣化路線1789.3公里(包括單軌線1453.6公里和雙軌線335.7公里),電氣化路線122公里(包括單軌線5公里和雙軌線117公里)。縱貫南北的1號鐵路幹線和橫跨東西的9號鐵路幹線鐵路網使立陶宛成為連線東西歐的重要貨物運輸走廊。
主要鐵路線路包括:(1)I號走廊,連線赫爾辛基、塔林、里加、考納斯、華沙等城市;(2)IⅠA號走廊,連線首萊、加里寧格勒、格但斯克等城市;(3)IXB號走廊,連線基輔、明斯克、維爾紐斯、克萊佩達等城市;(4)IX號走廊,連線凱希亞多里斯、考納斯、加里寧格勒等城市。
2019年,立陶宛鐵路共運輸旅客551萬人次,完成貨運量5521萬噸,其中,入境貨運量為2294萬噸,離境貨運量為501萬噸,過境貨運量為1158萬噸,國內貨運量為1567萬噸。

公路

立陶宛擁有發達的公路網,將其同歐洲及獨立國協國家連成一體。截至2017年底,立陶宛境內公路總里程為84317公里,其中國家級公路21241公里,包括幹線公路1,751公里,國道4,925公里,縣級公路14566公里。公路貨運發達,全國有卡車司機10萬人。
共有6條主要歐洲級公路經過立陶宛:(1)跨波羅的海三國的E67公路縱貫立陶宛,在立陶宛境內途經考納斯、潘涅維日兩大城市,向北經里加、塔林,可直達赫爾辛基,向南通往華沙、布達佩斯;(2)E28公路橫跨立陶宛,在立陶宛境內經過馬里亞姆波列、維爾紐斯等大城市,經加里寧格勒、格但斯克,直通柏林,向東通向明斯克、戈梅利等城市;(3)E77號公路連線普斯科夫、里加、首萊、加里寧格勒、格但斯克、克拉克夫、布達佩斯等城市;(4)E85號公路連線克萊佩達、考納斯、維爾紐斯、利達、布加勒斯特等城市;(5)E262號公路連線俄羅斯的奧斯特羅夫、拉脫維亞的陶格夫皮爾斯、直至考納斯;(6)E272號公路連線克萊佩達、帕蘭加、首萊、潘涅維日直至維爾紐斯。

水運

立陶宛具備較好的海運基礎,克萊佩達港位於立陶宛西部,地理位置優越,是波羅的海東岸最北的深水不凍港,是白俄羅斯、哈薩克等獨立國協國家的主要出海口,是東西方海運、公路、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之一。
立陶宛(lithuania)
布萊佩達港口
克萊佩達港為多用途海港,可運輸化肥、石油製品、農產品、礦石、金屬和木材等,也可進行滾裝船貨運和貨櫃貨運。港口入口處水深15.5米,航道深15米,可停泊10萬載重噸以下的乾貨船,16萬載重噸以下的油輪,以及12000標準箱以下的貨櫃船。
克萊佩達港區面積552.5公頃、水面面積884.9公頃,碼頭總長24.7公里,港區鐵路102公里,北防波堤長733米,南防波堤長1374米。港區普貨棚庫99380平方米,散貨庫容93.37萬噸,冷庫庫容6.6萬噸,露天堆場1045879平方米,液體儲罐749000立方米。
進出克萊佩達港的貨物可通過鐵路和公路運輸,目前70%以上貨物通過鐵路運輸,包括石油產品、化肥、金屬製品、糧食、原糖等。有兩個火車站為港口服務,從港口到白俄邊境站433公里、至明斯克595公里、至莫斯科1303公里。目前,從克萊佩達港到烏克蘭黑海港口及莫斯科有兩趟貨運列車:克萊佩達-基輔-奧得薩/伊利契夫斯克港口的VIKING號、克萊佩達/加里寧格勒港口-明斯克-莫斯科的MERKURIJUS號。從克萊佩達港至奧德薩的貨運列車使中亞國家與北歐國家之間的貨物運輸便利化。最近幾年,通過公路運輸的貨物也在增加,包括貨櫃、滾裝貨物、食品等。通過公路從港口至維爾紐斯315公里,至明斯克482公里,至莫斯科1150公里。
2007年,立陶宛投資修復和重建港口碼頭561米和港口鐵路1241米,港口水深也加深至15米。2008年,新建或重建碼頭636米和港口鐵路4221米。目前,立陶宛計畫在現有港口以外新建一個水深17米的深水港。隨著立陶宛加入歐元區,克萊佩達港有望在歐亞大陸橋及東西歐的運輸鏈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8年,克萊佩達港貨物吞吐量為4658萬噸,其中液體散貨1033萬噸,乾貨1985萬噸,普貨1640萬噸。同期,貨櫃吞吐量為75標箱。2017年,克萊佩達港營業收入5980萬歐元,其中港口費4232(87%)萬歐元,土地租金730(13%)萬歐元。

空運

立陶宛航空運輸便利,主要有四個國有國際機場,分別位於維爾紐斯、考納斯、首萊、帕蘭加。其中維爾紐斯國際機場是立陶宛最重要的航空客運樞紐。2019年立陶宛民用航空旅客運輸量為650萬人次。
從維爾紐斯到阿姆斯特丹、柏林、布魯塞爾、哥本哈根、法蘭克福、赫爾辛基、基輔、倫敦、莫斯科、布拉格、里加、斯德哥爾摩、巴黎、羅馬、米蘭、漢堡、慕尼黑、奧斯陸、維也納、華沙、塔林、伊斯坦堡等城市有直達航班。

管線

立陶宛擁有石油運輸管線500公里,各類天然氣管道總長8300公里。2008年石油管線總運量1842.95萬噸,同比增長57.3%。

社會

教育

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教育和科學部、議會教科文委員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重大教育問題由議會或政府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協商決定。採取10年基礎教育制度,即初等國小(1~4年級)、基礎中學(5~10年級)。基礎中學畢業後,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級中學(2年)、職業學校(3~4年)、音樂學院(6年)或職業教育中心。高級中學畢業後可進入高校進行為期4~5年的本科學習。此外,立還設立強化高中(通常為私立中學)(4年)、特殊教育學校(為殘疾兒童而設)和青年學校等。
立陶宛(lithuania)
維爾紐斯大學
2022/2023學年,立共有各類學校910所,註冊學生總數為473698人,教師總數40789人。全國共有大學17所,在校大學生102366名,教師10386名。主要高等院校有:維爾紐斯大學、維爾紐斯師範大學、蓋迪米納斯理工大學、考納斯維陶塔斯大學、考納斯理工大學、考納斯醫學院和立陶宛軍事學院等。維爾紐斯大學創建於1579年,是立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也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現有學生2.2萬名。
2020年5月16日,立陶宛“漢語橋”中文比賽,5所中學和一所大學的10名學生參賽。

科技

立陶宛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政府採用建設高新技術園和集群的方式為科研創造條件,重點領域包括:生物技術,通信、雷射和醫療設備等。對網路、手機等現代通信的利用居歐盟前列。

醫療

立陶宛獨立後,對國有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以及各級國有診所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維修和改造,引進更新了醫療設備,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立陶宛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6.7%,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352美元。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70張。

體育

立陶宛主要體育活動為籃球。立陶宛國家男子籃球隊現世界排名第5位。作為一支歐洲勁旅,曾經三次獲得歐洲錦標賽冠軍,曾四次參加奧運會男籃比賽,三次獲得銅牌。中國男籃前主教練尤納斯也是立陶宛人。立陶宛隊中曾湧現出克萊扎、馬奇揚斯卡斯和桑蓋拉等NBA球星。作為老牌的歐洲勁旅,立陶宛男籃秉承了傳統的歐洲實用派打法,同樣以整體打法為特點。隊員技術嫻熟、配合意識好並善於打硬仗。

媒體

立陶宛主要報刊有:《立陶宛晨報》、《共和國報》、《晚間訊息報》、《商業新聞》、《考納斯日報》、《西部快報》、《人物雜誌》等。
主要通訊社有:立陶宛通訊社(ELTA)、波羅的海通訊社(BNS)等,均為私營通訊社。
主要電視台有:國家電視台——立陶宛電視台(LTV)、自由獨立頻道(LNK)、“TV-3”電視台、“TV-4”電視台等。
主要電台有:國家電台——立陶宛電台、“M-1”電台、“中央電台”、“自由之波”電台、俄語電台“俄羅斯廣播”、波蘭語電台“ZNAD WILII”等。

民生

2007年初,立全國住宅面積814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方米,農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國共有醫院174所,病床27114張,醫生13510人,每萬名居民擁有病床80.1張和醫生39.9人。截至2007年初,立共有固定電話79.24萬部,行動電話用戶達471.82萬,家庭電腦和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達42%和40.3%。
截至2008年底,立居民月工資2174立特(約630歐元),比2007年同比增長20.6%,稅後實際收入1667.2立特,增長23.3%,平均養老金770立特(約223歐元),增長29.4%。2008年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8%。2008年底,立登記註冊的失業人口9.43萬人。

外交

外交政策

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2007年12月21日,正式成為申根協定成員國。奉行務實的對外政策,重視睦鄰友好合作,努力擴大在波羅的海地區乃至歐盟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已先後加入6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大力發展與烏克蘭、摩爾多瓦、外高加索和巴爾幹地區國家的關係,支持其加入歐盟和北約。2011年,立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輪值主席國,積極推動該組織在應對跨國威脅、維護地區安全、發展與地中海國家關係等方面加強對外合作。2012年擔任波羅的海與北歐八國區域合作機制協調員。2013年下半年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將促進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推進能源安全與東部夥伴計畫作為主要任務。2014—2015年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截至2021年9月,立陶宛建交國總數為189個。

對外關係

2009年12月31日,根據立陶宛與歐盟簽署的協定,立陶宛境內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正式關閉。
2013年7月1日,立陶宛政府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正式接替愛爾蘭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立陶宛總理布特凱維丘斯、立陶宛政府官員以及外國駐立使節等出席升旗儀式。
據立通社報導,布特凱維丘斯在升旗儀式上表示,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立陶宛在加快實施關於經濟成長和增加就業機會的協定方面具有雄心勃勃的計畫。此外,立陶宛還將致力於解決能源問題,爭取在2014年建成歐盟內部能源市場,增加泛歐能源基礎設施投入,推動“東部夥伴關係”計畫。
根據日程,立陶宛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正式啟動儀式將於7月3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屆時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將向歐洲議會介紹立陶宛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的工作重點並回答歐洲議員提問。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立陶宛將在布魯塞爾等地舉辦近3000場活動和會議,在立陶宛舉辦180場活動,包括16場部長級會議。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地區第一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國家。2014年1月1日,希臘接替立陶宛,擔任了下一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1991年9月6日,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立陶宛獨立以來,一直與美保持密切關係,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場,積極參與美領導的軍事行動。美政界人士多次高度評價立在國際反恐行動中的作用,稱立是可信賴的夥伴。2008年立美雙邊關係發展順利。2013年8月,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總統集體訪美,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並就加強戰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網路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經貿合作交換意見。
1991年10月9日,與俄羅斯建交。立重視發展與俄關係,特彆強調發展與俄加里寧格勒州的互利合作。同時,立方積極推動歐盟在能源問題等對俄政策上採取統一立場,以保證各成員國的利益。南奧塞梯衝突爆發後,立指責俄單方面挑起對喬治亞的戰爭,強調俄沒有履行在南奧塞梯問題上的國際義務,推動歐盟和北約對俄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立俄關係趨於冷淡。兩國還在能源供應、對前蘇聯時期有關歷史問題的評價等問題上存在分歧。
2021年12月16日,塔斯社報導稱,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就立陶宛擬對白俄羅斯進行制裁發表評論稱,立陶宛擬禁止白俄羅斯貨物過境,俄羅斯不會無視,將作出回應,莫斯科敦促立陶宛不要走破壞經濟關係的道路。
2022年3月8日,立陶宛中央選舉委員會(VRK)在未能獲得足夠的選票,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代表從歐洲選舉官員協會(ACEEEO)驅逐後,立陶宛方面決定退出該國際組織。
4月4日,立陶宛宣布降低與俄外交關係級別,召回立陶宛駐俄大使,並宣布從維爾紐斯驅逐俄羅斯大使。
9月13日,俄羅斯旅行社協會稱,九個歐盟國家已停止接受俄羅斯人簽發旅遊簽證的檔案,其中包括立陶宛。
9月19日起,立陶宛等4個與俄羅斯接壤的歐盟國家停止向俄羅斯公民發放申根簽證,並禁止持有申根簽證的俄羅斯公民入境。
10月3日,據俄新社報導,立陶宛宣布驅逐俄羅斯駐立陶宛臨時代辦謝爾蓋·里亞博科。
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在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傳統聯繫,三國之間除設有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部長級定期會晤機制外,還建立了波羅的海大會、波海地區國家經濟論壇、三國首都會議機制等。三國各層次交往十分頻繁。
1991年9月14日,中立兩國建立外交關係。
2012年,中立關係發展順利,各領域合作日益深化。4月,溫家寶總理在波蘭華沙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安德留斯·庫比留斯。5月,立陶宛議會副議長塔馬紹斯卡斯率立中議員小組訪華,9月,立陶宛總理庫比留斯來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2年新領軍者年會,溫家寶總理會見。立經濟部長日留斯來華出席第16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並訪問山東省。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張建南訪立。10月,商務部副部長陳健訪立。
2013年,中立關係續有發展。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凱維丘斯
2014年8月,立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凱維丘斯、議長洛麗塔·格勞濟涅內、外長利納斯·安塔納斯·林克維丘斯分別就雲南昭通魯甸地震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和王毅外長致慰問信。12月,李克強總理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總理布特凱維丘斯。
2015年2月,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公開辯論會期間會見立外長林克維丘斯。6月,張高麗副總理訪立,分別同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凱維丘斯會見、會談。11月,李克強總理在蘇州會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布特凱維丘斯。
2017年4月,張德江委員長訪問立陶宛,同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薩烏柳斯·斯克維爾內利斯、議長維克托拉斯·普蘭茨凱蒂斯分別會見、會談。11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布達佩斯會晤期間與立總理斯克維爾內利斯雙邊會見。5月,立交通與通訊部長馬休利斯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6月,立陶宛國家鐵路公司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首趟中歐班列經停立陶宛。8月,雙方簽署2018-2020年農業領域合作行動計畫。9月,立農業部長馬爾考斯卡斯訪華。9月,立文化部長麗安娜·魯奧基特-約松訪華。10月,兩國在北京舉行經貿合作混委會第13次例會。
2018年1月,立議長普蘭茨凱蒂斯隨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議長集體訪華,習近平主席、楊潔篪國務委員集體會見,張德江委員長集體會談。
2021年5月21日,立陶宛外長加布里埃烏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宣布,該國已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跨區域合作機制“17+1”。他聲稱該機制在歐盟“製造了分裂”,還敦促歐盟其他國家一同退出。8月10日,針對立陶宛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所謂“代表處”,中國外交部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同年9月3日,立陶宛方面表示,已召回其駐北京大使。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2年,中立貿易額26.3億美元,同比下降28.5%,其中中方出口額17.9億美元,同比下降18.4%,進口額0.9億美元,同比減少79%。
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2021年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覆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此舉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從維護中立關係的善意出發,一再警示立方不要再做背信棄義的事情。遺憾的是,立陶宛無視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罔顧雙邊關係大局,罔顧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執意允許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在國際上製造惡劣先例。鑒於中立賴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遭到立方破壞,中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12月22日訊息稱,立陶宛農業部一名高級官員要求台北加快對這個波羅的海國家農產品的進口許可,因為在中國大陸所謂的“經濟制裁”背景下,它可以從進入台灣市場中受益。
立陶宛農業部國際事務與出口行銷部門主管凡庫斯在接受台媒採訪時宣稱,立陶宛產品在中國遭“卡關”、“政治抵制”,台當局可提供協助,讓還在運途中或在中國大陸無法清關的貨品轉運至台灣。
美國為立陶宛“撐腰” 外交部回應
2021年8月23日,中國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據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1日同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通話時稱,美與北約盟友的關係堅不可摧,美堅定支持立方直面中方“脅迫”行為。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和立陶宛之間的外交風波,是非曲直十分清楚。我想再次重申,中方有權對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挑釁行為做出堅決和必要反應。同時,我也要正告美方,中方不會脅迫任何國家,也不會被任何國家所脅迫。“脅迫外交”這頂帽子,還是留著美國自己戴吧。
反華議員
2021年2月,立陶宛議會議員薩卡利埃內在立陶宛議會提出議案,要求追隨美國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認定新疆存在“種族滅絕”。3月22日,中方宣布決定對薩卡利埃內實施制裁。
2022年3月,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內特公然揚言,該國已經做好為在台灣設立所謂“經貿辦事處”做好準備。該訊息傳回台灣之後,台當局方面迅速吹噓此事。3月26日,台外事部門回應稱,日前立政府已經向台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在台灣設立“代表處”。在證實該事實之後,台外事部門大力表示對立方的感謝,聲稱接下來將會繼續會為立提供各種協助。
同年8月7日,立陶宛交通與通訊部副部長瓦伊丘凱維丘特率團抵台,進行5天竄訪。
汪文斌:我們對立陶宛反華勢力蓄意侵犯中國主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表示強烈譴責。對於立方有關人員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惡劣挑釁,中方將堅決回擊。我們敦促立方有關人員不要繼續充當“台獨”和反華勢力的棋子,更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支持聯合國儘快進行改革,認為聯合國應通過改革增加工作透明度、職業化和效率,加強安理會的權威。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在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等熱點地區派駐士兵或民事警察,2005年起負責領導多國維和部隊在阿富汗進行重建工作。

旅遊

市內值得遊覽的地方包括聖安娜教堂(St. Anne)、黎明門(Gates of Dawn)、聖三一堂、Basilian修道院、維爾紐斯大學(Vilnius)、維爾紐斯主教座堂(Vilnius)、格迪米納斯塔(Gediminas)、十字架山等。
立陶宛(lithuania)
立陶宛一處國家公園

十字架山

最令人難忘的是十字架山(Hillof Crosses)。十字架山是一個非常細的山頭,上面插了上萬個型型式式的十字架,每一個十字架背後都印證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立陶宛開國以來的戰爭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這些十字架上。

聖安娜教堂

聖安娜(St. Anne)教堂,位於維斯杜拉河坡最高、華沙最美的克拉科夫斯基普熱德梅濟(Crakowskie Przedmiescie),由聖安娜公主(Mazowsze Duches Anne)和她的兒子博萊斯瓦夫四世,1454年為貝納迪(Bernardine)教派的教士而建,1515年及1657年教堂曾遭回祿之災,僅剩哥德式聖壇(Chancel)部分為最早的建築。最值得參觀的是教堂內部一律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設計及陳設,滿布著18世紀40年代的名家繪畫、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燈、反射在包著金箔的雕刻及聖像,照得整個教堂光輝燦爛。
在聖安娜教堂旁豎有1683年完成的巴索瑪麗聖母像(Blessed Virgin Mary of Passau),這也是在波蘭大動亂中未被波及的塑跡,塑像雙手抱著聖嬰,慈輝流露,令人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