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卜勒36
- 外文名:Kepler-36
- 分類:G1IV
- 質量:1.071倍太陽質量
- 直徑:1.626倍太陽直徑
- 表面溫度:5911K
- 視星等:11.9
- 赤經:19h 25m 0.04s
- 赤緯:+49° 13′ 54.6″
- 距地距離:1530ly(470pc)
行星信息,最新發現,行星系統,
行星信息
克卜勒-36行星系包含兩顆行星,它們共同圍繞一個亞巨星運行,這顆恆星和太陽非常相似,只是其年齡要老上數十億年。這兩顆行星中,克卜勒-36b更靠內側,這是一顆直徑約為地球1.5倍,質量為地球4.5倍的岩石行星。其公轉軌道周期為14天,在距離中央恆星約1100萬英里(約合1770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行。
而相對靠外側的一顆行星克卜勒-36c則是一顆氣態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3.7倍,質量約為地球的8倍。這顆被歸入“熱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以16天的周期在距離中央恆星約1200萬英里(約合1900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行。這兩顆行星之間大約每隔97天會接近一次。在那時,它們兩者相互之間的距離僅有約193萬千米。
最新發現
這項發現使天文學家意識到宜居地帶兩顆或者兩顆以上近軌道類地行星存在多元宜居性行星系統的可能性,為了觀察怎樣的生命潛在於該系統,科學家運行了一系列計算機模型模擬多元宜居性行星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多元宜居性行星系統中的行星氣候可能更加穩定,地球的季節和氣候取決於傾斜度,例如:地球自轉軸與環繞太陽的軌道呈23.5度,在地球極地全年時間裡白天和夜晚的長度發生顯著變化,但在赤道地區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並不明顯。傾斜度僅變化幾度便能引發冰河時期,科學家發現行星之間的引力互動不太可能觸發這些行星軌道傾斜度的較大變化。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李功傑(音譯)稱,我們發現多元宜居性行星系統中行星傾斜度並未真實受到它們近距離軌道的影響,僅在極少情況下以獨特方式改變氣候,另外它們的特徵非常類似於太陽系的行星。
同時,科學家發現每顆“親密行星”能夠向伴星傳播生命種子,宇宙碰撞經常將行星殘骸物質濺射至鄰近行星,例如:過去研究發現100多顆火星隕石來自於地球,隕石可以攜帶生命承載物質從一顆星球傳播至另一顆星球,這一過程叫做“泛種論”。
行星系統
2012年6月21日宣布在克卜勒36旁發現兩顆系外行星。這兩顆行星被認為是“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而且兩顆行星距離不尋常地近,軌道半長軸差只有0.013天文單位,代表這兩顆行星之間的互動作用產生了極高的凌日時間變化。克卜勒36b和克卜勒36c各自的密度大約是6.8和0.86 g/cm。兩者之間的軌道共振比例是7:6。
Kepler-36行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