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HUAWEI一般指本詞條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套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8月,華為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位。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華為名列第49位。2018年7月19日美國《財富》雜誌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華為排名第72位。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華為居第六位。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華為排名第58位。

2018年2月,沃達豐和華為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2019年8月22日,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億營收排名第一。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外文名稱: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所屬行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總部地點: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華為基地
  • 成立時間:1987年
  • 經營範圍:IT、無線電微電子通訊路由程控交換機等 
  • 公司類型民營企業
  • 公司口號: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型世界
  • 創始人任正非
  • 年營業額:6,036億元人民幣(2017年) 
  • 員工數:180,000+人(2018年) 
  • 董事長梁華
  • 宣傳語: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
  • 所獲榮譽:世界500強72位(2018年) 
  • 著名產品智慧型手機、終端路由器、交換機、電腦
  • 願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型世界
  • 輪值董事長:郭平、徐直軍、胡厚崑 
  • 品牌理念:華為非極致而不為
  • 專利數量:74,307件(2017年底) 
發展歷程,早年歷史,開拓市場,改造華為,全球合資,產品服務,業務領域,全球運營,企業規模,公司業績,分支機構,公司治理,股東代表會,董事會,監事會運作,獨立審計師,內部控制,研究開發,研究機構,研究方向,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公司榮譽,智慧財產權,專業認證,獲獎列表,對外合作,企業文化,標識示意,基本法,核心理念,企業價值觀,願景使命,質量方針,出版物,社會責任,企業事件,

發展歷程

早年歷史

1987年,創立於廣東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1989 年,自主開發PBX
華為總部夜景華為總部夜景
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麵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
1992年,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1994年,推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
1995年,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成立智慧財產權部、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6年,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路SDH設備。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契約,為其提供固定網路解決方案。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開拓市場

試水香港
1996年,華為長江實業旗下的和記電訊合作,提供以窄帶交換機為核心的“商業網”產品。華為的C&C08機打入香港市話網,開通了許多國內未開的業務。使華為大型交換機進軍國際電信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俄羅斯之旅
華為抓住中俄達成的戰略協作夥伴這一國際關係變化中隱藏的商機,加快與俄羅斯的合作。1996年,華為開始進入獨立國協市場。歷時三年間,華為在莫斯科與西伯利亞首府諾沃西比爾斯克之間鋪設了3000多公里的光纖電纜。
進軍歐美
從1998年開始,華為就把觸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場歐美。雖然第一單契約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華為與俄羅斯國家電信部門簽署了上千萬美元的GSM設備供應契約。
2002年底,華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長距離國家光傳輸幹線的訂單。到2003年,華為在獨立國協國家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位居獨立國協市場國際大型設備供應商的前列。
歐洲市場已然成為華為業務開展的重地,其多項創新業務首單落地歐洲,比如第一個分散式基站、第一個2G、3G合併基站商用地點在德國;同時,華為的全球能力中心、財務中心以及風險控制中心都設在了歐洲;從銷售收入貢獻來看,歐洲更是舉足輕重。
征戰亞非拉
1999年,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獲得CMM4級認證、CMM5級認證。成為中國移動全國CAMEL Phase II智慧型網的主要供應商,該網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智慧型網路。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1999年到2000年的兩年時間裡,華為緊緊抓住了“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東南亞客戶普遍追求高投資回報率的心理需求,憑藉比競爭對手低30%的價格優勢,先後拿下了越南、寮國、高棉和泰國的GSM市場。隨後,華為又以同樣的手段把優勢逐漸擴大到中東地區和非洲市場。
2002年,海外市場銷售額達5.52億美元。儘管2001年到2002年間,全球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下降了50%,華為的國際銷售額還是增長了68%,從2001年的3.28億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億美元。華為通過了UL的TL9000質量管理系統認證。為中國移動部署世界上第一個移動模式。

改造華為

市場部大辭職
華為的大規模人力資源體系建設,開始於1996年。1996年1月,華為市場部集體辭職。當時,華為市場部所有正職幹部,從市場部總裁到各個區域辦事處主任,所有辦事處主任以上的幹部都要提交兩份報告,一份是述職報告,一份為辭職報告,採取競聘方式進行答辯,公司根據其表現、發展潛力和企業發展需要,批准其中的一份報告。在競聘考核中,大約30%的幹部被替換下來。
改造管理
1997年,推出無線GSM解決方案。於1998年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與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com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聯合研發實驗室。
從1997年起,IBM、Towers Perrin、The Hay Group、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FhG)成為華為在流程變革、員工股權計畫、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的顧問。
1998年,一部起草3年的《華為基本法》正式實施,這是中國第一部總結企業戰略、價值觀和經營管理原則的“企業憲法”和制度體系。
華為鎖定IBM為自己通向世界級企業道路上的學習榜樣和戰略合作夥伴。華為首先確定業務模式由電信設備製造商向電信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轉型,以充分發揮華為產品線齊全的整體優勢。這樣也可以借鑑IBM自1993年以來業務模式轉型過程中的知識和經驗。接下來,大約50位IBM管理諮詢顧問進駐華為。在前後5年時間內,華為為此投入約5000萬美元改造內部管理與業務流程。華為還組建了一個300人的管理工程部,以配合IBM顧問的工作。
1998年,產品數字微蜂窩伺服器控制交換機獲得了專利。成立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6月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9年,華為員工達到15000人,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達120億元。
改造流程
2000年,華為引入IBM集成供應鏈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對公司的組織結構進行了調整,成立了統一的供應鏈管理部,它包括生產製造、採購、客戶服務和全球物流。
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契約銷售額超過26.5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在美國矽谷和達拉斯設立研發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全球合資

2001年,以7.5億美元的價格將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賣給愛默生。在美國設立四個研發中心。加入國際電信聯盟(ITU)。
2003年,與3Com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企業數據網路解決方案的研究。Cisco Systems指控華為侵犯部分 Cisco技術專利;但是,Cisco最終撤回了訴狀,雙方解決了所有的專利糾紛,並承認華為沒有侵權行為。
2004年,與西門子成立合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開發TD-SCDMA移動通信技術。華為贏得中國電信的國家骨幹網最佳化契約。此項目的目標是最佳化中國電信在廣東省的163個骨幹網路。根據契約,華為的高端路由器NE5000獲得了TSR採購契約100%的市場份額,成功地進入了國家骨幹網的兩個超級節點。
華為與中國電信簽署契約,建造1200多萬個ADSL線路,進一步鞏固了華為作為中國電信最大戰略夥伴的地位。
獲得荷蘭運營商Telfort價值超過2500萬美元的契約,首次實現在歐洲的重大突破。東歐、南歐相繼打開市場後,華為開始挺進西歐、北美,並把歐洲地區部的中心設在巴黎。
2005年,海外契約銷售額首次超過國內契約銷售額。與沃達豐簽署《全球框架協定》,正式成為沃達豐優選通信設備供應商。4月28日,英國電信(簡稱BT)宣布其21世紀網路供應商名單,華為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廠商,與國際跨國公司入圍“八家企業短名單”,為BT21世紀網路提供多業務網路接入(MSAN)部件和傳輸設備。
贏得了為泰國CAT建設全國性CDMA2000的3G網路,價值1.87億美元。
為海嘯受災國提供了500萬美元現金和設備的捐贈。 成為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的DSL合作商,提供支持高速數據、語音(包括IP語音業務)、視頻廣播和商業服務的DSL接入設備。獲得了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手機的許可。
截至2005年6月,華為共有10所聯合研發實驗室。
2006年,以8.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與摩托羅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開發UMTS技術。推出新的企業標識,新標識充分體現了其聚焦客戶、創新、穩健增長和和諧的精神。
在2006年香港ITU展上,華為推出了基於All IP網路的FMC解決方案。華為移動軟交換用戶數突破一億。作為全球移動軟交換市場的領導者,華為移動軟交換出貨量居全球第一。
2007年,與賽門鐵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存儲和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與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提供海纜端到端網路解決方案。在2007年底成為歐洲所有頂級運營商的合作夥伴。被沃達豐授予“2007傑出表現獎”,是唯一獲此獎項的電信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出基於全IP網路的移動固定融合(FMC)解決方案戰略,幫助電信運營商節省運作總成本,減少能源消耗。
2008年,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根據Informa的諮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首次在北美大規模商用UMTS/HSPA網路,為加拿大運營商Telus和Bell建設下一代無線網路。移動寬頻產品全球累計發貨量超過2000萬部,根據ABI的數據,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2008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占全球10%以上。
汶川地震發生後,華為公司及員工向災區捐款現金2630萬元和價值5800萬元的應急通信設備。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44位。
2009年1月16日,北歐電信運營商TeliaSonera宣布簽署兩項4G LTE商用網路契約,中國華為和瑞典愛立信將在歐洲建設LTE移動寬頻,成功交付全球首個LTE/EPC商用網路,獲得的LTE商用契約數居全球首位。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218億美元,增長19%,約合1491億元人民幣。
2009年,無線接入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二。率先發布從路由器到傳輸系統的端到端100G解決方案。獲得IEEE標準組織2009年度傑出公司貢獻獎。獲英國《金融時報》頒發的“業務新銳獎”,併入選美國Fast Company雜誌評選的最具創新力公司前五強。主要產品都實現資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個新能源供電解決方案站點。首次在北美大規模商用UMTS/HSPA網路,為加拿大運營商Telus和Bell建設下一代無線網路。移動寬頻產品全球累計發貨量超過2000萬部,根據ABI的數據,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華為北美總部華為北美總部
2010年,華為未經審計的全年銷售收入達280億美元,合1850億人民幣,較2009年增長28%。
2010年,華為超越了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全球部署超過80個SingleRAN商用網路,其中28個已商用發布或即將發布LTE/EPC業務。在英國成立安全認證中心。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節能自願協定。加入聯合國世界寬頻委員會。獲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0年度公司創新大獎。
華為筆記本華為筆記本
2010年7月8日,美國知名雜誌《財富》公布了201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華為首次入圍。繼聯想集團之後,華為成為闖入世界500強的第二家中國民營科技企業,也是500強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2010年9月,華為C8500作為中國電信首批推出的天翼千元3G智慧型手機,在百日內的零售銷量突破100萬台,創下了“百日過百萬”的佳績。截至2010年底,華為製造的天翼終端產品發貨已超過2000萬部,已經成為推動CDMA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據賽諾2010年報告顯示,憑藉與中國電信的深度合作,華為終端在EVDO市場整體份額已達到23.1%,繼續保持市場第一。極大地推動了華為智慧型手機的跨越式增長。
2011年,發布GigaSite解決方案和泛在超寬頻網路架構 U2Net。建設了20個雲計算數據中心,預計雲計算投入一萬人。推出華為honor榮耀手機,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達到2000 萬部。
華為與賽門鐵克公司宣布雙方已就華為收購華賽49%的股權達成協定,以5.3億美元收購華賽。
整合成立了“2012 實驗室”。發布HUAWEI SmartCare 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內囊獲6大LTE頂級獎項。入選首批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2011年5月9日,華為宣布,與英國最大移動運營商Everything Everywhere(簡稱EE)簽署契約,全面升級EE在英國的GSM 2G網路。這是華為在英國獲得的首個大規模無線網路契約;該契約為期四年。
2012年,持續推進全球本地化經營,加強了在歐洲的投資,重點加大了對英國的投資,在芬蘭新建研發中心,並在法國和英國成立了本地董事會和諮詢委員會。在3GPP LTE核心標準中貢獻了全球通過提案總數的20%。發布業界首個400G DWDM光傳送系統,在IP領域發布業界容量最大的480G線路板。和全球33個國家的客戶開展雲計算合作,並建設了7萬人規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雲。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榮耀等中高端旗艦產品在已開發國家熱銷。
2012年2月26日,於巴塞隆納2012年WMC2012展會上發布了第一款搭載自研的四核心移動中央處理器K3V2的手機“Ascend D quad”,該處理器由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自主設計,也是2012年業界體積最小的四核處理器。同時,華為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自研手機移動中央處理器的手機廠商,該舉對於打破高通,德州儀器TI以及nvidia對手機CPU的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3月18日,華為發布電子商城進入電商渠道,快遞公司已切換到順豐。
2012年3月27日,華為投標澳大利亞國家寬頻項目,遭到拒絕。
2012年7月30日,華為在北京正式發布Emotion UI系統,實現了華為可分享自主獨特的套用的目的。
根據IDC的數據,2012年7月,華為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蘋果
2013年
全球財務風險控制中心在英國倫敦成立,監管華為全球財務運營風險,確保財經業務規範、高效、低風險地運行;歐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運營,輻射歐洲、中亞、中東非洲國家。
作為歐盟5G項目主要推動者、英國5G創新中心(5GIC)的發起者,發布5G白皮書,積極構建5G全球生態圈,並與全球20多所大學開展緊密的聯合研究;華為對構建無線未來技術發展、行業標準和產業鏈積極貢獻力量。
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49個客戶的認可並規模投入商用;此外,華為還率先發布了骨幹路由器1T路由線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樣機和全光交換網路AOSN新架構。
持續領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經進入了全球100多個首都城市,覆蓋九大金融中心。
發布全球首個以業務和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敏捷網路架構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換機S12700,滿足雲計算、BYOD、SDN、物聯網、多業務以及大數據等新套用的需求。
以消費者為中心,以行踐言(Make it Possible)持續聚焦精品戰略,其中旗艦機型華為Ascend P6實現了品牌利潤雙贏,智慧型手機業務獲得歷史性突破,進入全球TOP3,華為手機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長110%。
2013年,華為主要有三大板塊業務,包括通信網路設備(運營商)、企業網和消費電子。其中,消費電子業務發展迅速,華為手機銷量已躍升至全球第三位,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2014年
在全球9個國家建立5G創新研究中心。
承建全球186個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網路。
為全球客戶建設480多個數據中心,其中160多個雲數據中心。
全球研發中心總數達到16個,聯合創新中心共28個。
在全球加入177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在其中擔任183個重要職位。
2014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超過7500萬台。
2015年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數據,2015年企業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
華為LTE已進入140多個首都城市,成功部署400多張LTE商用網路和180多張EPC商用網路。
光傳送領域,華為與歐洲運營商共同建設了全球首張1T OTN網路,與英國電信合作完成業界最高速率3Tbps光傳輸現網測試。
發布了全球首個基於SDN架構的敏捷物聯解決方案。
發布了全球首款32路x86開放架構小型機崑崙伺服器。
智慧型手機發貨超1億台。華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份額位居首位(GFK數據)。
2015年5月7日,華為宣布在比利時魯汶成立華為歐洲研究院。
2015年,華為在松山湖基地啟動了全球認證檢測中心(GCTC)新實驗樓綠色建築試點。建成後將符合美國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金級和中國綠色建築三星認證要求。
2015年,華為在印度開設了新研發園區,將園區的容納人數從目前的2500人提高到5000人。
2016年
2016年6月8日,《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公布,華為排名上升20個位次,至第50位。
2016年7月26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披露:2016年上半年,華為智慧型手機銷售量6056萬台,較2015年增長了25%;營收為774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了41%。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
2017年
2017年年初,華為明確了公有雲戰略。8月,華為內部發文宣布組織架構調整,雲業務部門Cloud BU升為一級部門,獲得更大的業務自主權。此前Cloud BU為華為二級部門,隸屬於該公司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部。9月,華為宣布三年成為中國公有雲市場第一玩家並進入世界前五強。
2017年12月21日,百度與華為共同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2018年
2018年初,華為發布2017年年報,並發布新的願景與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型世界。
2018年2月27日,華為與音頻及媒體技術研究機構Fraunhofer IIS簽署了一項MPEG-4音頻專利組合的全球許可協定。
2018年5月13日,電廣傳媒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8年6月21日,美國議員敦促Alphabet旗下的谷歌重新考慮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之間的關係。
2018年7月,大慶油田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8年10月10日,華為推出自動駕駛的移動數據中心。
2018年10月11日,華為和百度在5G MEC領域達成戰略合作。
2018年12月24日,華為發布智慧型計算戰略
2019年3月29日,華為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截至2019年6月6日,華為已在全球30個國家獲得了46個5G商用契約,5G基站發貨量超過10萬個。
2019年8月8日,華為發布“面向2025十大趨勢”。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9月18日,華為發布了Atlas 900 AI訓練集群。

產品服務

業務領域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華為將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套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還將對網路、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種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作業系統廠家、晶片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華為擁有熱誠的員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回響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化的產品和端到端的服務,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寬頻、IP、光網路、網路能源、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方便人們的溝通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2017年8月,華為雲業務部門Cloud BU升為一級部門。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提出,華為雲BU要有“嶄新的組織形態、嶄新的運作方式、嶄新的運作背景,嶄新的面向客戶的方式。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套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 2、固定接入3、核心網 4、傳送網 5、數據通信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 8、OSS 9、安全存儲 10、華為終端。
2018年10月12日,華為公布了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進展:量子計算模擬器HiQ雲服務平台問世。

全球運營

華為1996年進入香港;1997年進入俄羅斯;1998年進入印度;2000年進入中東和非洲;2001年迅速擴大到東南亞和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進入美國。
截止2016年底,華為在全球168個國家有分公司或代表處;同時,依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能力優勢,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區構建了16個研究所,28個創新中心,45個產品服務中心。華為有7萬多人的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發團隊,每年銷售額10%投入研發,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6511件。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250億美金。
在這樣一個全球性的市場網路與研發平台上,產品的研發需求來自華為,架構由歐美頂尖專家設計,硬體由華為中國團隊完成,軟體主要由印度科技人才承擔,製造主要由富士康公司完成,最後再在華為的全球市場網路進行銷售。
2015年,華為支持客戶1500多張網路的穩定運行,保障全球130多個重大事件/自然災害網路穩定。
華為的全球化擴張有三個核心特徵:
全面西化
從1996年開始,華為先後聘請IBM等美國、英國的十多家諮詢公司對華為進行研發、供應鏈、人力資源、財務以及市場體系的管理變革,17年來用於管理變革的成本總計達到50多億美元,其結果是,構造了華為與西方公司接近乃至於完全相同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這是華為能夠在全球市場立足並獲得成功的根本要素。
法律遵從
遵守聯合國法律和美國法律,華為將美國法律視為國際法,因為在事實上,美國在全世界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打擊和制裁任何企業。另外,還必須嚴格遵守所在國家的法律。華為在巴西市場的開拓將近20年,累計虧損13億美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巴西法律環境缺乏認知 ——許多外國公司在巴西都有長期虧損的歷史。2013年華為在巴西首次盈利200萬美元,如果以今後每年6000萬美元的盈利目標計算,還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實現靜態的扭虧為盈。
文化遵從
華為有一個道德遵從委員會,其主要職能就是引導和規範華為員工從語言、習俗、宗教、乃至於生活習慣等方面主動適應和融入所在國家或地區。

企業規模

公司業績

華為歷年銷售收入情況表(1992-2015年)
年份
銷售收
(億人民幣)
銷售收入
(億美元)
增長率
海外市場收入占比
營業利潤率
淨利
(億人民幣)
1992
1
 ---
 ---
 ---
 ---
 ---
1993
4.1
 ---
 ---
 ---
 ---
 ---
1994
8
 ---
95.12%
 ---
 ---
 ---
1995
15
 ---
87.50%
 ---
 ---
 ---
1996
26
 ---
73.33%
 ---
 ---
 ---
1997
41
 ---
57.69%
 ---
 ---
 ---
1998
89
 ---
117.07%
 ---
 ---
 ---
1999
120
 ---
34.83%
 ---
 ---
 ---
2000
220
 ---
83.33%
 ---
 ---
 ---
2001
225
 ---
2.27%
 ---
 ---
 ---
2002
175
 ---
-22.22%
 ---
 ---
 ---
2003
221
38
26.29%
28.00%
 ---
 ---
2004
313
56
41.63%
41.00%
 ---
 ---
2005
453
82
44.73%
58.00%
14.00%
 ---
2006
656
110
45.00%
65.00%
7.30%
 ---
2007
---
160
45.00%
72.00%
9.70%
 ---
2008
---
233
46.00%
75.00%
12.90%
78.48
2009
1491
218
19.00%
60.40%
14.10%
182.74
2010
1852
271
24.20%
64.90%
12.80%
237.57
2011
2039
324
10.10%
67.99%
9.10%
116
2012
2202
354
7.99%
66.00%
9.10%
153.8
2013
2390
395
8.50%
64.85%
12.20%
210
2014
2882
465.15
20.00%
62.22%
11.90%
278.66
2015
3950
608.39
37.00%
57.55%
11.60%
369.1
備註:華為公布的銷售收入一般是指契約銷售額,而實際銷售額,按照華為往年的平均水平,大概為契約銷售額的72%~75%。
財務數據來源:整合了華為官網的歷年財報,部分數據因存在國內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變動,無法一一做同步調整,請注意參考
2012年,華為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通訊設備供應商。
2016年上半年,華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
華為2015年資產負債表
 年份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幣種單位
美元百萬元*
人民幣百萬元
人民幣百萬元
銷售收入
60,839
395,009
288,197
239,025
220,198
203,929
營業利潤
7,052
45,786
34,205
29,128
20,658
18,796
營業利潤率
11.60%
11.60%
11.90%
12.20%
9.40%
9.20%
淨利潤
5,685
36,910
27,866
21,003
15,624
11,655
經營活動現金流
7,595
49,315
41,755
22,554
24,969
17,826
現金與短期投資
19,284
125,208
106,036
81,944
71,649
62,342
運營資本
13,711
89,019
78,566
75,180
63,837
56,996
總資產
57,319
372,155
309,773
244,091
223,348
193,849
總借款
4,464
28,986
28,108
23,033
20,754
20,327
所有者權益
18,339
119,069
99,985
86,266
75,024
66,228
資產負債率
68.00%
68.00%
67.70%
64.70%
66.40%
65.80%
2015年營收表(按地區分布)
人民幣百萬元
2015年
2014年
同比變動
中國
167,690
108,674
54.30%
歐洲中東非洲
128,016
100,674
27.20%
亞太
50,527
42,409
19.10%
美洲
38,976
30,844
26.40%
其它
9,800
5,596
75.10%
合計
395,009
288,197
37.10%
中國市場受益於運營商4G網路建設、智慧型手機爆發式增長以及企業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的增強,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67,690百萬元,同比增長54.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歐洲中東非洲地區(EMEA)受益於無線和固定網路快速增長及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提升,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28,016百萬元,同比增長27.2%;
亞太地區受益於印度、菲律賓、泰國等市場基礎網路建設,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50,527百萬元,同比增長19.1%;
美洲區域受益於墨西哥、阿根廷、秘魯等國家運營商通信網路大幅投資及美國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快速增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4%,達到人民幣38,976百萬元。
2015年營收表(按業務分布)
人民幣百萬元
2015年
2014年
同比變動
運營商業務
232,307
191,381
21.40%
企業業務
27,609
19,201
43.80%
消費者業務
129,128
74,688
72.90%
其他
5,965
2,927
103.80%
合計
395,009
288,197
37.10%
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華為的4G設備在全球被廣泛部署,已進入140多個國家的首都;華為發布了4.5G解決方案,保護4G投資的同時,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體驗的需求。華為承建了全球280多個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網路。華為通過實施產品與服務雙驅動戰略,支撐著全球1,500多張網路的運營,覆蓋了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越來越多的運營商視華為為其可信賴的戰略合作夥伴。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在企業業務領域,華為踐行業務驅動的ICT基礎架構(BDII)行動綱領,引領企業IT向雲架構和企業網路向SDN轉型。華為堅持被集成,與客戶、夥伴聯合創新,引領雲架構的IT系統,全球眾多財富500強企業已選擇華為,包括工行、建行、德國鐵路集團、賓士、大眾等。截至2015年底,華為雲計算的企業級合作夥伴達500多家,服務於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家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等行業,部署超過140萬台虛擬機。在全球部署660個數據中心,其中255個為雲數據中心。
在消費者業務領域,得益於中高端產品、海外高端市場和榮耀模式的長足發展,年銷售收入增長超70%,市場份額穩居全球TOP3陣營。繼Mate 7、P7等精品智慧型手機的成功,P8、Mate 8進一步夯實中高端地位;榮耀品牌以親和力與活力正聯接起更多的消費者,收入翻番。海外市場渠道、零售、服務能力建設卓有成效。手錶手環引領時尚,車載領域成功與國際領先汽車品牌開展合作,軟體體驗和雲業務快速進步,總體實現了圍繞用戶全場景生活體驗的全面布局。
HUAWEIHUAWEI
參考資料來源:《華為2015年年度報告》

分支機構

截至2012年底,華為共擁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總員工人數的45.36%,外籍員工人數接近3萬。同時,2012年華為海外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比例達22%,全部管理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達29%。
華為廣東深圳總部華為廣東深圳總部
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約17萬人,其中研發員工占員工總數比例約為45%。華為的員工來自全球16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方面員工覆蓋了39個民族。
2015年,公司女性管理者的比例達到8%,公司17名董事會成員中就有4名女性成員。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3.4萬人,海外員工本地化率達到72%,中高層管理者本地化率達到17.7%。2015年,華為全球員工保障投入超過14億美元,較2014年增加約25%。
2015年,華為業務極速發展,全球零售終端陣地及一線人員數量猛增,截至2016年初已接近1萬人。
華為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7個研究所,每個研發中心的研究側重點及方向不同。採用國際化的全球同步研發體系,聚集全球的技術、經驗和人才來進行產品研究開發,使華為的產品一上市,技術就與全球同步。
華為還在全球設立了36個培訓中心,為當地培養技術人員,並大力推行員工的本地化。全球範圍內的本地化經營,不僅加深了華為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也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2013年,該公司在倫敦成立了全球財務風險控制中心,負責管理全球財務風險並確保其財務管理滿足最高的國際標準。
2018年8月,華為在山西呂梁成立大數據中心--華為山西(呂梁)大數據中心。

公司治理

股東代表會

華為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股東會是公司權力機構,由工會和任正非兩名股東組成。
工會履行股東職責、行使股東權利的機構是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員工代表會由全體持股員工代表組成,代表全體持股員工行使有關權利。
持股員工代表和候補持股員工代表由在職持股員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持股員工代表缺位時,由候補持股員工代表依次遞補。目前持股員工代表會成員包括孫亞芳、郭平、徐直軍、胡厚昆、任正非、徐文偉、李傑、丁耘、孟晚舟、陳黎芳、萬飈、張平安、余承東、梁華、任樹錄、田峰、鄧飈、周代琪、蔡立群、江西生、尹緒全、姚福海、查鈞、李英濤、紀平、陶景文、張順茂、丁少華、李今歌、王克祥、呂克、楊凱軍、蔣亞非、何庭波、孫銘、吳昆紅、趙勇、唐曉明、王家定、魏承敏、熊樂寧、李山林、宋柳平、 周紅、陳軍、彭中陽、李剛、夏健、楊黎。
任正非作為公司個人股東持有公司股份,同時,任正非也參與了員工持股計畫。截至2014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總出資相當於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1.4%。

董事會

董事會是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最高責任機構,承擔帶領公司前進的使命,行使公司戰略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確保客戶與股東的利益得到維護。
董事會的主要職責為:
  • 制訂公司治理方案;
  • 審議公司註冊資本增加或減少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及彌補虧損方案;
  • 審議公司股權激勵計畫、非股權的長期激勵計畫;
  • 審議或批准公司進入或退出產業領域,批准公司戰略規劃;
  • 批准事關公司的重大風險和重大危機的管理方案,管理重大突發事件;
  • 批准重大的組織變革與調整、管理機制建設和業務變革;
  • 批准重大的財經政策、財務規劃與商業交易;
  • 批准公司年度預算方案、年度經營報告及年度審計報告;
  • 批准內控與合規體系的建設;
  • 批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免、薪酬、長期激勵;
  • 批准公司層面的重大人力資源政策及規劃。
董事會成員共17名,由持股員工代表會選舉產生並經股東會表決通過。2017年,部分董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董事會成員進行了相應調整和變更。2018年3月,持股員工代表會和股東會進行了董事會換屆選舉,產生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和候補董事。董事缺位時,由候補董事依次遞補。
目前董事會成員包括:
董事長:梁華
副董事長:郭平徐直軍、胡厚昆、孟晚舟
常務董事:丁耘、余承東、汪濤
董事會成員:梁華、郭平、徐直軍、胡厚昆、孟晚舟、丁耘、余承東、汪濤、徐文偉陳黎芳、彭中陽、何庭波、李英濤、任正非、姚福海、陶景文、閻力大
候補董事:李建國、彭博、趙明
未來,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由輪值董事長主持,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輪值董事長的輪值期為六個月,未來五年按如下安排依次循環當值:
徐直軍:
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
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
2021年4月1日~2021年9月30日
2022年10月1日~2023年3月31日
郭 平:
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
2020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
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
胡厚昆:
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
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
2022年4月1日~2022年9月30日

監事會運作

監事會常務委員會成員包括 :
監事會主席、總幹部部部長:李傑
常務監事、首席道德遵從官、道德遵從委員會主任:周代琪
常務監事、首席後勤官:任樹錄
常務監事、採購認證管理部副總裁:尹緒全
常務監事、亞太片區總裁:李今歌
常務監事、中東非洲片區總裁、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大豐
監事、首席法務官:宋柳平
監事、中亞俄片區總裁、子公司董事資源局主任、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田峰
監事、區域管理部總裁、美洲片區總裁、財經委員會成員、人力資源委員會成員、公司幹部管理團隊成員、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易翔
監事、歐洲片區總裁、公司幹部管理團隊成員、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李健

獨立審計師

自2000年起,華為聘用畢馬威作為獨立審計師。審計師負責審計年度財務報表,根據會計準則和審計程式,評估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和公允,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內部控制

華為基於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設計並實施了內部控制(簡稱“內控”)體系,發布的內控管理制度及內控框架適用於公司所有流程(包括業務和財務)、子公司,以及業務單元。該內控體系基於COSO模型而設計,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大部分,同時涵蓋了對財務報告的內控,以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準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研究開發

研究機構

早在1999年,華為就已經在俄羅斯設立了數學研究所,吸引頂尖的俄羅斯數學家來參與華為的基礎性研發。進入21世紀後,華為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吸引人才的力度進一步增大:設定在德國慕尼黑的研究所已擁有將近400名專家,研發團隊本地化率近80%。
從2001年開始,華為加快了國際化研發布局的推進速度。美國是CDMA、數據通信和雲計算的發源地,華為便在矽谷和達拉斯設立了兩個研究所。歐洲是3G的發源地,愛立信是3G技術的領導者,為此華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設立了3G技術研究所。俄羅斯在無線射頻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華為便在莫斯科建立了以射頻技術開發為重點的研究所。
華為在德國、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達拉斯及矽谷、印度班加羅爾、俄羅斯莫斯科、日本、加拿大、土耳其、中國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地設立了16個研究所。2015年, 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79000名, 占公司總人數45%。
2012實驗室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雲計算、音頻視頻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主要面向的是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2012實驗室”旗下有很多以世界知名科學家或數學家命名的神秘實驗室,包括香農實驗室,高斯實驗室、謝爾德實驗室、歐拉實驗室、圖靈實驗室等。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圍繞人工智慧展開研究,設立於香港科學園,實驗室主任由香港當地大學教授出任,並聘用了全球各地區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工作。
2014年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201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與歐盟及產業界各方共同推動5GPPP Association(5G公私合作聯盟)正式成立。
2015年1月20日,華為在西安宣布,網路功能虛擬化開放實驗室(NFV Open Lab)正式建成,首期投資超500萬美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 華為加入了30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 擔任超過280個重要職位, 在IEEE- SA、ETSI、WFA、TMF、OpenStack、Linaro、OASIS和CCSA等組織擔任董事會成員。2014年提交標準提案超過4800篇,2015年提交提案超過5400 篇,累計提交提案43000餘篇。
2016年5月,新設立杜拜研究中心(滿足中東和北非地區業務的需要)。
法國研究所
2016年6月14日,華為宣布法國數學研究所成立。旨在挖掘法國基礎數學資源,致力於通信物理層、網路層、分散式並行計算、數據壓縮存儲等基礎算法研究,長期聚焦5G等戰略項目和短期產品,完成分散式算法全局架構設計等。華為還在巴黎建立了數學、美學、家庭終端和無線標準四個研發中心。成立當天,華為常務董事徐文偉說到,華為已經走入‘無人區’,沒有引路者,也沒有跟隨者,而且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俄羅斯研究所
華為俄羅斯研究所獨立於歐洲研究所,該研究所曾在3G和2G算法層面有著巨大突破。俄羅斯研究所包括7個“能力中心”,以此集結當地的基本算法領域人才。這7個能力中心分別是:非線性能力中心、算法工程化能力中心、最最佳化能力中心、信道編解碼能力中心、信源編解碼能力中心、大數據分析能力中心、並行編程能力中心。
加拿大研究所
成立於2008年底的加拿大研究所,是5G核心競爭力研究中心,分布於渥太華、多倫多、蒙特婁和滑鐵盧四個城市,擁有400多名研究人員。
日本研究所
日本研究所主要從事材料研究工作。
印度研究所
印度研究所則專注於軟體交付。

研究方向

聚焦在ICT領域的關鍵技術、架構、標準等方向持續投入,致力於提供更寬、更智慧型、更高能效的零等待管道,為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在未來5G通信,網路架構,計算和存儲上持續創新,取得重要的創新成果,同時和來自工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的夥伴緊密合作,引領未來網路從研究到創新實施。還與領先運營商成立28個聯合創新中心,把領先技術轉化為客戶的競爭優勢和商業成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華為將主流國際標準與產業緊密結合,與全球主流運營商密切合作,為做大ICT產業做出貢獻。華為推動WRC-15為IMT新增至少500MHz全球頻段,發布5G技術Vision白皮書;在SAE/PCC領域推動網路能力開放、Service Chaining等重要議題;領跑NFV標準,推動ICT融合標準生態環境;促進Carrier SDN產業孵化;推動更易互聯互通、適當增強的IP/Internet領域安全原則;引領Flex- OTN標準,是100GE/400GE乙太網標準的主要貢獻者;在IEEE 802.11啟動和引領下一代WiFi標準的研究。

科研投入

2013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30672百萬元,占收入的12.8%。近十年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151000百萬元。
2014年,華為投入研發的經費為408億人民幣(相當於65億美元),占當年銷售收入的14.2%。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1900億元。
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為596億元人民幣,占2015年銷售收入的15.1%,近十年來,華為已經在研發方面投入了超過2400億元人民幣。
2016年全球研發投入排名前十的企業中,華為名列第九,約92億美元(約630億元人民幣),已超過蘋果、思科等巨頭。

科研成果

2019年5月17日,由某教授領導的華為作業系統團隊開發了自主產權作業系統——鴻蒙。

公司榮譽

智慧財產權

華為的智慧財產權部早在1995年就創立。從2000年起華為國內專利申請量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2004年超過2000件。在國外專利申請方面,累計PCT申請或國外專利申請已經超過600件,申請國內外商標也超過600件。
2017年6月3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商標金獎的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特別獎。
華為十年(2006年-2015年)專利申請情況
年份
累計申請專利數
累計中國專利申請數
PCT數
獲得專利授權數
2006
19187
 ---
 --
2742
2007
26880
 --
1365(當年數、世界第4)
 ---
2008
35773
26005
1737(當年數、世界第1)
 ---
2009
42543
 --
 ---
 ---
2010
49040
31869
8892
17765
2011
57972
36344
10650
23522 (九成為發明型專利)
2012
68895
41948
12453
30240
2013
77514
44168
14555
36511
2014
72636
48719
 ---
38825
2015
83163
52550
 ---
50377
備註:PCT是指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財務數據來源:整合了華為官網的歷年財報,部分數據暫缺。
2008年,華為提交了1737項PCT國際專利申請,超過了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大戶松下(日本)的1729項,和皇家飛利浦電子有限公司(荷蘭)的1551項”。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其網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情況,華為公司2008年名列PCT申請量榜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專利申請世界之最。
2011 年,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囊獲6 大LTE 頂級獎項,標誌著華為在LTE 技術研發、商用實踐、標準專利、產業鏈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續投入和巨大貢獻獲得業界的一致認可。
華為的專利牆華為的專利牆
2011年,華為在雲計算相關技術上擁有中國專利685 件、歐洲專利226 件、美國專利107件,並積極參與到雲計算的標準工作中,擔任了DMTF的14個董事成員之一,主導成立了IETF 雲計算/ 數據中心領域的ARDM 工作組並擔任主席職位,廣泛參與雲計算標準相關組織。
截至2014年底,成功提案665件網路通信核心標準,占全球1/4,居業界第一。也創建了ETSI ISG mWT(毫米波)、SDN、eLTE、災備技術、網際網路金融身份認證(IFAA)等產業聯盟。
2016年,華為在中國和美國同時發起了對三星公司的專利訴訟,稱三星未經授權在其手機中使用了華為的4G蜂窩通信技術、作業系統和用戶界面軟體等,而這些專利對智慧型終端產品的用戶體驗和互聯互通十分重要。
2017年11月,獲得“2017年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榜單”榮譽。
2018年7月10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2018年上半年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中獲得第一名,共有專利授權量1775件。
2019年3月1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在企業中位居全球第一。

專業認證

華為認證是華為公司憑藉多年信息通信技術人才培養經驗,以及對行業發展的深刻理解,基於ICT產業鏈人才個人職業發展生命周期,搭載華為“雲-管-端”融合技術,推出的覆蓋IP、IT、CT以及ICT融合技術領域的認證體系;是業界的ICT全技術領域認證體系。
專業類別
工程師級
資深工程師級
專家級
路由和交換
HCNP-R&S
HCIE-R&S
安全
HCNA-Security
HCNP-Security
HCIE-Security
無線區域網路
HCNA-WLAN
HCNP-WLAN
HCIE-WLAN(待發布)
傳送網
HCNA-Transmission
HCNP-Transmission
HCIE-Transmission
接入網
HCNA-AccessNetwork
HCNP-AccessNetwork
-
無線
HCNA-LTE(待發布)
HCNP-LTE(待發布)
HCIE-LTE(待發布)
統一通信
HCNA-UC
HCNP-UC
-
聯絡中心
HCNA-CC
HCNP-CC
-
視訊
HCNA-VC
HCNP-VC
-
企業通信
-
-
HCIE-EC
雲計算
HCNA-Cloud
HCNP-Cloud
HCIE-Cloud
存儲
HCNA-Storage
HCNP-Storage
HCIE-Storage
大數據
HCNA-BigData
HCNP-BigData
HCIE-BigData(待發布)
數據中心
HCNA-DC(待發布)
HCNP-DC(待發布)
HCIE-DC

獲獎列表

年份
獎項
發布機構
2007年
2007傑出表現獎
沃達豐
2008年
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商業周刊》
2009年
2009年度傑出公司貢獻獎
國際IEEE標準組織
2009年
業務新銳獎
《金融時報》
2009年
世界品牌500強企業(首次入選、第350位)
世界品牌實驗室
2010年
世界500強企業
《財富》
2010年
2010年度公司創新大獎
英國《經濟學人》
2010年
最具創新力公司(第5)
美國權威商業媒體Fast Company
2011年
優秀服務商大獎
中國金融業客服中心
201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1年
“最具創新移動寬頻部署”大獎
國際電信行業權威媒體—RCR Wireless News
2011年
世界500強企業
《財富》
2012年
世界500強企業
《財富》
2012年
數據中心藍圖獎
中國第一屆數據中心產業頒獎典禮
2013年
“最佳LTE創新商用”大獎
2013年LTE全球峰會
2013年
世界500強企業
美國《財富》
2014年
世界品牌500強企業
世界品牌實驗室
2014年
2014年度風雲榜年度傑出企業
新浪科技
2014年
世界500強企業
《財富》
2015年
世界品牌500強企業
世界品牌實驗室
2015年
世界500強企業
《財富》
2015年
電信管理論壇年度卓越獎
2015電信管理論壇
2015年
年度最佳供應商、年度最佳項目
亞洲通信大獎(簡稱ACA)
2015年
“網路安全透明度”獎
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
2015年
“10年卓越信息安全產品(EIST)”獎
行業安全組織ICSA Labs
2015年
NFV創新獎、5G最傑出貢獻獎
2015年LTE/5G全球峰會
2016年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華為參與“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套用”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
2016年
世界品牌500強企業(第81位)
世界品牌實驗室
2016年
BrandZ全球100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50位)
研究機構Millward Brown
2016年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名)
全國工商聯
2016年
世界500強企業(第129位)
《財富》
2018年
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第12名)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
2018年
2018年最具價值品牌(第79位)
《福布斯》
2018年
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6位)
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
2018年
世界品牌500強(第58位)
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
2019年
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一名)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
2019年
IPO專利300強(第19名)
美國智慧財產權所有者協會(IPO)
2019年
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第一
2019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

對外合作

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華為提出了“Open ROADS to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理念,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 全面開放ICT能力,建設面向運營商數位化轉型開放生態系統,聯接全球運營商和合作夥伴,實現商業共贏。
華為百草園華為百草園
在企業業務領域,華為堅持“被集成”戰略,以雲計算、敏捷網路、平安城市、金融、eLTE等解決方案為核心建 立廣泛生態圈。華為雲計算企業級合作夥伴達500多家,公有雲夥伴超萬家,並發展FusionSphere開放雲計算聯 盟。華為敏捷網路全層次開放,在敏捷園區、敏捷數據中心、敏捷物聯等領域發展生態合作夥伴200多家。
在消費者業務領域,華為攜手時尚、汽車、家電等行業的國際領先品牌在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智慧型家居、車聯 網等領域進行跨界合作與聯合創新,將各領域的前沿科技以及完美的產品體驗帶給全球消費者。
華為積極開展與產業界、開發者、學術界、產業標準組織的密切合作,推動商業和科技創新,推動業界建立合作 共贏、公平競爭的產業健康發展生態。2015年,華為聯合創新中心增長到36家 ;宣布了未來五年投入十億美元的 沃土開發者使能計畫 ;通過華為創新研究計畫(HIRP)新資助一百多個研究項目 ;更廣泛深入地參與國際標準組 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
華為在全球140多所院校開展華為信息與網路技術學院合作,為5000多名人才提供實戰培訓。在孟加拉國,華為攜手郵政通訊和信息技術部(MoPT&IT)信息通信技術部和電信運營商Robi Axiata,向24萬名農村女性提供ICT培訓。
2018年2月23日,據環球網援引外媒報導,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召開前夕,沃達豐和華為宣布,兩公司在西班牙合作採用非獨立的3GPP 5G新無線標準和Sub6 GHz頻段完成了全球首個5G通話測試。華為方面表示,這次測試結果表明基於3GPP標準的5G技術已經成熟。
2018年9月29日,中國聯通攜手華為演繹了國內首例5G異地合奏音樂會。
2019年7月10日,摩納哥通過與華為合作實現5G全覆蓋。

企業文化

標識示意

華為新的企業標識在保持原有標識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上,更加聚焦創新、穩健、和諧,充分體現了華為將繼續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持續的創新,支持客戶實現網路轉型並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業務;華為將更加國際化職業化、更加聚焦客戶,創造和諧商業環境以實現自身的穩固成長。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基本法

"華為基本法"歷時兩年,八易其稿,終於在1998年3月完成。全文共6章103條,長達16000多字,包括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和一般的管理政策,規定了華為的基本組織目標和管理原則,是所有制度的起源。第一章闡述了企業宗旨,其他部分是制度體系設計的一些具體指導原則,如基本經營政策、組織政策、人力資源政策、控制政策等。

核心理念

一、聚焦:新標識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體現出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的核心理念;
二、創新:新標識靈動活潑,更加具有時代感,表明華為將繼續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持續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三、穩健:新標識飽滿大方,表達了華為將更穩健地發展,更加國際化職業化
四、和諧:新標識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同時,加入了光影元素,顯得更為和諧,表明華為將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和諧商業環境,實現自身的健康成長。

企業價值觀

在以前的媒體宣傳中,外界總認為華為的企業文化就是總裁任正非的眾多管理思想,例如“毛澤東思想”、“狼性文化”、“軍事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式的企業管理文化,集中體現在“華為基本法”中。實際上,在全球化運營的發展時期,華為真正的企業文化在於其核心價值觀,華為2012年總結“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而其主流文化的形成,也有許多長期相傳的支流文化,挺有趣,也容易記憶,所以容易相傳。具體如下所述:
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
一、成就客戶: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二、艱苦奮鬥:華為沒有任何稀缺的資源可依賴,唯有艱苦奮鬥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和信賴。堅持奮鬥者為本,使奮鬥者獲得合理的回報。
三、自我批判:只有堅持自我批判,才能傾聽、揚棄和持續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與他人合作,實現客戶、公司、團隊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四、開放進取: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堅持開放與創新。
五、至誠守信:誠信是華為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華為堅持以誠信贏得客戶。
六、團隊合作: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

願景使命

一、願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二、使命: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三、戰略:以客戶為中心。
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質量好、服務好、運作成本低,優先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競爭力和贏利能力;
持續管理變革,實現高效的流程化運作,確保端到端的優質交付;
與友商共同發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質量方針

華為質量方針:
  • 時刻銘記質量是華為生存的基石,是客戶選擇華為的理由;
  • 我們把客戶要求與期望準確傳遞到華為整個價值鏈,共同構建質量;
  • 我們尊重規則流程,一次把事情做對;我們發揮全球員工潛能,持續改進;
  • 我們與客戶一起平衡機會與風險,快速回響客戶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 華為承諾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持續不斷讓客戶體驗到我們致力於為每個客戶創造價值。

出版物

《營贏》是一本關於商業成功的雜誌。聽全球運營商分享其獨特的運營實踐和成功經驗,行業專家解讀熱點話題,以及分享華為與客戶合作雙贏的成功故事。
《華為技術》聚焦技術和客戶化解決方案的雜誌。關注行業動態,解決熱點話題,分享成功故事,把握技術潮流。
《ICT新視界》華為企業BG的核心技術期刊,聚焦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當前熱點ICT技術,面向全球企業市場的中高端客戶、渠道夥伴、業界專家等發行。
《華為人報》這是一份體現華為核心價值觀、人文精神的報紙。在這個世界上,技術會變化、管理會改進、資源會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社會責任

全球企業公民
作為全球企業公民,華為把與當地社區共同發展作為重要的社會責任。華為充分結合ICT技術優勢和經驗,與各國政府、客戶和非盈利組織共同開展公益活動,包括支持ICT創新和初創企業、支持社區環保活動、文體活動和傳統活動、支持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向公益組織提供支持,以及關愛弱勢群體等。
在菲律賓,向參加科技競賽的初創企業提供幫助 ;在南非,向當地公益組織提供支持,並向農村地區的女孩捐贈智慧型手機 ;在緬甸,向當地大學捐贈通信設備 ;在模里西斯,贊助當地傳統的燈節,弘揚傳統文化 ;在尼泊爾和辛巴威,向孤兒捐贈學費和物資 ;在尚比亞、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葛摩、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向偏遠地區的學校捐贈電腦和配套桌椅,向弱勢婦女群體和青年學生捐贈手機和平板電腦 ;在孟加拉、越南、喀麥隆、博茲瓦納、沙特、白俄羅斯等國,贊助ICT知識競賽,為當地學校提供獎學金,推動ICT知識轉移。此外,華為繼續實施“未來種子”旗艦項目,促進全球知識遷移,幫助當地培養人才,增強人們實現數位化社會的能力。
2015年,華為繼續深化開展全球回收體系建設,進行手機、平板電腦等廢棄產品回收,延伸履行生產者責任,減少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截至2015年底,全球資源回收筒點已覆蓋26個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444個。2015年,中國區新增165個資源回收筒點,海外新增102個資源回收筒點,覆蓋14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3月,華為在倫敦召開消除數字鴻溝研討會,系統地闡述了數字鴻溝帶來的挑戰和對應的解決方案。研討會吸引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企業、政府機構、聯合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等50多位專家參與。
2015年6月,華為與歐洲企業社會責任協會(CSR Europe)共同舉辦了以“可持續供應鏈的未來 :從合規到創新”為主題的可持續發展大會。來自客戶、政府、行業組織等利益相關方超過150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相關內容來源:《2015年華為可持續發展報告》
反腐敗
華為要求所有員工學習並簽署《華為員工商業行為準則》,每年通過線上考試。華為還將嚴格的商業道德要求納入供應商契約,並要求供應商學習和簽署反賄賂誠信廉潔協定。
從2005年開始通過宣誓方式要求所有幹部杜絕腐敗,2013年初召開董事會自律宣言宣誓大會。2013年7月,華為消費者BG(Business Group) CEO、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致員工的反腐信公開,2013年9月初華為企業業務首次召開經銷商的反腐大會。
2014年9月,華為首次召開企業業務的經銷商反腐大會,通告最近的反腐情況,並與經銷商共同商討反腐的制度建設。截至8月16日,已查實內部有116名員工涉嫌腐敗,涉及69家經銷商,有83名華為員工內部坦白,29名主動申報,其中4名被查出來的問題員工則被移交司法處理。

企業事件

2018年8月23日,澳大利亞政府在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為其規劃中的5G行動網路供應設備。8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將澳大利亞的有關舉動稱之為“人為設定障礙”和“歧視性做法”,並敦促澳政府為在該國運營的中企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2019年3月,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會上向外界透露,美國政府涉嫌攻擊華為的伺服器,竊取郵件和原始碼。稍早前,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重要聲明:決定起訴美國政府。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68個附屬公司加入限制名單。
2019年5月20日,美國宣布對華為禁令推遲90天實施。
2019年6月25日,華為獲得中國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