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對於了解
巴比倫尼亞 人的世界觀,《Enuma Elish》是一部極為最重要的文獻,當中描寫了
巴比倫 主神
馬爾杜克 的偉大事跡,以及眾神創造人類以為他們服務的經過。然而,創作這篇史詩的主要目的並不是闡明神學觀點及神祇的族譜,而是提高馬爾杜克的地位,令他成為凌駕於其他
美索不達米亞 神祇的主神。
自巴比倫尼亞至亞述都出現了《Enuma Elish》的不同複製本。目前來自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的版本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紀。
內容 下文為原文、英譯及中譯譯本開首部分之比較:
e-nu-ma e-liš la na-bu-ú šá-ma-mu
šap-liš am-ma-tum šu-ma la zak-rat
ZU.AB-ma reš-tu-ú za-ru-šu-un
mu-um-mu ti-amat mu-al-li-da-at gim-ri-šú-un
A. MEŠ-šú-nu iš-te-niš i-ḫi-qu-ú-šú-un
gi-pa-ra la ki-is-su-ru su-sa-a la she-'u-ú
e-nu-ma Dingir.Dingir la šu-pu-u ma-na-ma
When on high heaven was not named,
And the earth beneath did not yet bear a name,
And the primeval Apsû, who begat them,
And chaos, Tiamat, the mother of them both,
Their waters were mingled together,
And no field was formed, no marsh was to be seen;
When of the gods none had been called into being.
天之高兮,既未有名。
厚地之庳兮,亦未賦之以名。
始有潝虛,是其所出。
漠母徹墨,皆由孳生。
大浸一體,混然和同。
無緯蕭以結廬,無沼澤之可睹。
於時眾神,渺焉無形。
史詩記載創世前是一片混沌,由兩位原始神
阿普 蘇(Apsu,一譯“
阿卜蘇 ”)與提阿瑪特(Tiamat,一譯“提馬特”)統治。阿普蘇與提阿瑪特誕下拉赫木(Lahmu)及拉哈木(Lahamu),然後他們又誕下安沙爾(Anshar)和
基沙爾 (Kishar),二人誕下安努,安努創造了眾多神祇,他們玩樂時的噪音令提馬特及阿普蘇非常煩厭,阿普蘇本欲殺死這些年輕的神祇,但遭提阿瑪特反對,侍侯他們的穆木則同意阿普蘇的做法。於是,提馬特便向眾神中最有力量的埃亞警告,埃亞使用魔法令
阿普 蘇陷入昏迷,然後把他殺死,於是埃亞就成了眾神之首。他與妻子達姆金娜(Damkina)誕下兒子
馬爾杜克 。馬爾杜克能駕馭塵暴及旋風,並撕開了提阿瑪特的身體,導致仍在提阿瑪特體內的眾神不得安睡。
眾神慫恿提阿瑪特報復殺夫之仇。提阿瑪特所集合的力量愈來愈大,部分神祇加入她的陣營,她創造了十一隻怪物協助她取勝,同時又把金固(Kingu)提升為“最高主宰”,面對即將降臨的危難,眾神都無力應付。最終馬爾杜克被選為對抗提阿瑪特之人。他殺死提阿瑪特之後,以她的身體創造世界。
於提阿瑪特麾下的眾神最初是被迫為其他神祇奴役的,當
馬爾杜克 殺死金固,並以其鮮血創造人類時,他們亦獲得自由,並建立
巴比倫 作為主神居住的地方。最後,諸神賦予馬爾杜克王位,賜予他五十個稱號。值得注意的是,馬爾杜克的地位
比恩 利爾還要高,恩利爾於早期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中神為
眾神之王 的神祇。
創作時期 儘管發掘出《Enuma Elish》泥板的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的歷史僅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但由於泥板所載的內容乃是從更古老的史詩所抄錄下來,例如在
加喜特王朝 的第九位國王阿
古姆 二世(Agum II)的銘文中,似乎已顯示出《Enuma Elish》於公元前15世紀已經存在。[8]而學者從史詩中對
馬爾杜克 的描述跟漢摩拉比王朝銘文作出比較,並分析史詩中的語言後,認為《Enuma Elish》約於
古巴比倫王國 後期,或加喜特時期寫成,時間大約等於公元前15至前14世紀。
饒宗頤 亦大致贊同此看法。
聖經關係 古
美索不達米亞 人相信世界就如一塊扁平的圓盤,被海水包圍。人類可居住的土地是一整塊大陸,從一個海洋飄到另一個海洋,淡水“
阿普 蘇”(
阿卡德語 :apsû及engur),阿普蘇為泉水、井水及河流提供水源,而且與海水交接。天空是在大地上的一塊弧形的圓盤,邊緣處與大地相接,而諸神就是居住在天空上。從聖經中線索可追溯,古代
希伯來 地區的地理與
巴比倫 時期是一樣的:一塊圓形的土地浮於淡水之上,四周由海水所包圍,天空像
圓蓋 一樣
覆掩 著大地,可見二者對於創世的記載十分相似。 由於英譯本將無中生有(ex nihilo)及三位一體等基督教概念加進舊約聖經中,所以在比較聖經與其他古代近東文獻時一般難以顯示二者相似之處。所以,
創世記 第一章的開首傳統譯作“起初,神創造天地。”,而希伯來語寫成的創世記中第一章一至三節的內容可被視為描述創世前混沌的情況。
在《Enuma Elish》及創世記中,創造世界都憑藉神的聖言;《Enuma Elish》形容創世前“天之高兮,既未有名。厚地之庳兮,亦未賦之以名”,而創世記中創世的每個階段都是“神說:……”,依次創造出光、天空、旱地、
光體 、人類。在《Enuma Elish》及創世記中,原始世界都是無形、空無一物的(“空虛混沌”,創世記一章二節),存在的只有在創世之前如水般的深淵(《Enuma Elish》的提阿瑪特與
希伯來語 “深淵”(tehom)一詞同源,創世記第一章二節譯為“淵面(黑暗)”)。另外,二者都認為天空有如一個反轉的碗盤,由原始的水所創造,以分隔天地(
創世記 第一章六至七節;《Enuma Elish》第四塊泥板137-140行)。
日與夜 都先於光體被創造(創世記第一章五、八、十三及十四節;《Enuma Elish》第一塊泥板第三十八行),光體的作用是發出光輝及訂立時間(創世記第一章十四節《Enuma Elish》第五塊泥板十二至十三行)。於《Enuma Elish》中,眾神在創造人類之前曾作商議(第六塊泥板第四行),而創世記則有“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的記載(創世記第一章二十六節,而且,二者在創造人類之後,神明都需要休息,因此,一般稱為“祭師典”(Priestly source)的內容似乎是參照了早期
美索不達米亞 的創世神話。
國學大師
饒宗頤 於1976年在巴黎師從尚·博泰羅(Jean Bottéro)學習
楔形文字 及
西亞歷史 ,花了十年時間將史詩的法譯本譯成中文,而底本方面,則以占姆士·班奈特·普里查德(James B. Pritchard)於1963年的第三次修訂英譯本為依據。作者認為《Enuma Elish》是西亞有關開闢創世的史詩,為之進行翻譯項重要的工作,其譯本正可為研究遠古比較神話的學者作為參考。
饒宗頤以
古文翻譯 《Enuma Elish》,風格與《詩經》及《楚辭》相似,[14]在翻譯神祇名稱時亦考慮到音義之間的關係,例如把淡水之神
阿普 蘇譯為“潝虛”,濁水(鹽水)之神提阿瑪特譯為“澈墨”,侍奉二神的穆木則譯為“漠母”等等。
Fate系列設定 具有同級甚至超越阿爾托莉婭的“
誓約勝利之劍 (Excalibur)”的威力的切裂世界之劍。連“無限劍制”也不能複製。吉爾伽美什表達為「認識“開天闢地以前曾為地獄的星球”之物」。 若獲得“
王之財寶 (Gate of Babylon)”內寶具的支援,其威力還會上升。
正確來說“乖離劍·Ea”才是寶具,而“天地乖離開闢之星(Enuma Elish)”是指將乖離劍·Ea”作最大出力的狀態。分別迴轉的3片圓柱狀的刀刃,由初開劍Ea造成的空間斷裂,形成近似於時空斷層的攻擊將所有敵人粉碎其攻擊數值使得對手必須以抗大範圍殺傷AC或者是同等級的破壞力來互相抵消,否則無法防禦。造成的傷害為STRx20,且隨機將MGI的數值加在STR上,最大傷害4000 。此劍擁有著與Saber的Excalibur同等甚至是更強的威力,能夠“切開世界”之劍。
另外所謂乖離劍·Ea和天地乖離開闢之星(Enuma Elish)都是吉爾伽美什自己取的名。它們被認為是源於身為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和巴比倫尼亞神話之神的大神Ea(Enki),作為巴比倫尼亞神話的創世記敘事詩的Enuma Elish。
人子啊,緊系神明吧(Enuma Elish) 恩奇都持有的等級A++的對肅正寶具。
使恩奇都的身軀化作一具神造兵器的能力。變成光之釘把稱為阿賴耶或是蓋亞的【抑止力】注入,將龐大的能量轉換成世界所能認識到的型態,貫穿對手的一擊。依照對星球、或是對人類的破壞行為,其威力會劇烈提升。(《
Fate/strange fake 》中設定)
Enuma E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