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ort綜合症

Alport綜合症

Alport綜合症又稱眼-耳-腎綜合徵,為遺傳性腎炎中最常見一種。臨床表現似慢性腎小球腎炎。1875年由DicRinson首先在一個三代血尿家族中報導。1902年Guthrie報導在一個家族中多人出現血尿,1927年Alport描述除血尿外,患者尚見有聽力障礙,男性較女性易進入腎功能衰竭,從而確立本病診斷。

2018年5月11日,該疾病被列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基本介紹

  • 別稱:眼-耳-腎綜合徵、家族性腎炎及遺傳性進行性腎炎
  • 中醫病名:Alport綜合症
  • 英文名稱:Alport syndrome
  • 常見病因:腎臟病變
概念介紹,流行病學特點,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及預後,診斷,治療,

概念介紹

Alport綜合徵又稱為遺傳性腎炎、家族性腎炎及遺傳性進行性腎炎。
本病主要遺傳方式是x-連鎖顯性遺傳,致病基因定位在X染色體長臂中段,故遺傳與性別有關,母病傳子也傳女,父病傳女不傳子。多在10歲前發病,血尿(變形紅細胞血尿)為突出和首發表現,間斷或持續性肉眼或鏡下血尿,多在排特異性上呼吸道感染、勞累或妊娠後加重。腎功能呈慢性進行性損害,男性尤為突出,常在20-30歲時進入終末期腎衰。常伴高頻性神經性耳聾。10%-20%的患者有眼部病變,包括:近視、斜視、眼球震顫、圓錐形角膜、角膜色素沉著、球形晶體、白內障及眼底病變。本病尚無特效治療,避免感染、勞累和妊娠及損傷腎臟的藥物。一旦腎功能不全,應限制蛋白及磷入量,並積極控制高血壓,防止後天因素加速病變進展。

流行病學特點

至今尚無基於人口學的Alport綜合徵的流行病學資料,但在臨床出現血尿的遺傳性。腎臟疾病中Alport綜合徵較常見。如果又有進展至終末期腎病(ESRD)的特點,則Alport綜合徵最常見。來自美國部分地區的資料顯示:Alport綜合徵基因頻率大約為1:5 000[31]或1:10 000[32]。國外腎活檢標本中,Alport綜合徵占1.6%[33]~4%[34],中國幾組較大宗的腎活檢病理研究報告(包括13 519例、2 315例及1 100例)中,也分別有0.729%[35]、1.2%[36]和0.818%[37]的患者被診斷為Alport綜合徵。不同的資料還顯示終末期腎病患者中,Alport綜合徵占0.2%~5%[38~43],占兒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1.8%~3%[44~45],占各年齡接受腎移植患者的0.6%[46]~2.3%[47]。但是在持續性血尿患者,尤其是兒童患者中,Alport綜合徵較常見,占11%~27%[48~51]。迄今,尚未確定Alport綜合徵的發病率在種族和地域分布上的差異,但美國黑人中相對少見

發病機制

自20世紀80年代末確定了第1個導致Alport綜合徵的基因以來,已經明確,無論何種遺傳型的Alport綜合徵均是因編碼Ⅳ型膠原a鏈的基因突變所致,因此有些學者甚至認為Alport綜合徵應歸屬為膠原性疾病。Ⅳ型膠原是腎臟基底膜中主要的細胞外基質蛋白。自內皮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到細胞外後,Ⅳ型膠原分子自我組建成多邊形網狀結構的Ⅳ型膠原網(network)。Ⅳ型膠原網與層黏連蛋白(laminin)網、巢蛋白(entactin)、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及其他糖蛋白分子是GBM的主要分子成分。基底膜可以作為細胞附著的支架,維持細胞群正常的結構形態;同時,基底膜與鄰近細胞相互作用,影響細胞的增殖、分化、黏附、遷移及分子濾過等[1]。作為膠原家族的一個成員,Ⅳ型膠原分子同樣是由3條a鏈相互纏繞、緊密扭曲而形成的3股螺旋結構的分子[1-3]。每個Cc鏈由350nm的、特徵為甘氨酸X-Y(Gly-X-Y)重複序列的膠原結構域、3’端球狀的非膠原結構域(Ncl結構域)以及5’端短小的7s結構域組成。現已證實參與Ⅳ型膠原分子結構的a鏈至少有6種,分別命名為a1(Ⅳ)~a6(Ⅳ)鏈,它們分別由頭對頭的、成對位於不同染色體上的6個不同基因所編碼,COL4A1可COL4A2在染色體13q34,COL4A3和CDL4A4在染色體2q35-37,COL4A5和COL4A6定位於x染色體Xq22[4-8]。6種a鏈自發聚集,形成3種不同的原體(protomer),不同的原體又構建組成3種不同的膠原網[1]。第1種為由a1ala2(Ⅳ)-a1a1a2(Ⅳ)鏈構成的Ⅳ型膠原網,在未發育成熟的腎單位廣泛表達;在腎小球發育過程中GBM中的Ⅳ型膠原網發生轉變,a3a4a5(Ⅳ)三聚體取代a1a1a2(Ⅳ)三聚體。第2種為由a3a4a5(Ⅳ)-a3a4a5(Ⅳ)鏈構成的Ⅳ型膠原網,它們僅在GBM、遠端腎小管基底膜(TBM)以及肺泡基底膜、眼和耳蝸基底膜表達。第3種為a1a1a2(Ⅳ)-a5a5a6(Ⅳ)鏈構成的Ⅳ型膠原網,它們在腎臟的包曼囊壁和集合管基底膜表達,在GBM不表達,此外在表皮基底膜和平滑肌細胞基底膜也不表達(圖11—3—1)。
認為Alport綜合徵主要有3種遺傳型,分別由編碼不同的Ⅳ型膠原G鏈的基因突變所致。
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最多見,約占85%,致病基因為編碼Ⅳ型膠原a5鏈的COL4A5基因,迄今已經報導了300餘種突變。突變類型多種多樣,其中大片段重組(large rearrangement),甚至全部基因的缺失占5%~15%,小的缺失(deletion)、插入(insertion),單個鹼基突變(point mutation)所致的錯義突變(missense mutation)、無義突變(non-sense mutation)以及剪接位點突變(splicing-sitemutation)等更多見[9-15]。突變位置分布於整個基因,未發現明顯的熱點突變(hot spot)。此外,10%~15%的患者為新發突變或從頭突變(de novomutation[16,17]。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有1個亞型累及COL4A5和COL4A6兩個基因突變[18,19]。迄今國外已報導的具有這樣突變的Alport綜合徵家系共20餘個,中國學者也確定並報導了這樣的病例[20,21]。基因分析結果證實其COL4A6基因缺失斷點(break point)在第2內含子中的患者除具有Alport綜合徵的臨床表型外,尚伴有瀰漫性平滑肌瘤;COL4A6基因缺失斷點在第2內含子以外位置的患者僅有一般Alport綜合徵的臨床表現、不伴有瀰漫性平滑肌瘤[16,22,23]。尚無單獨COL4A6基因突變致Alport綜合徵的報導。
約15%的Alport綜合徵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致病基因為COLL4A3或COL4A4基因,表型較嚴重的病例均為COL4A3或COL4A4基因的純合子突變或複合雜合子突變。套用聚合酶鏈反應-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PCR-SSCP)方法僅能檢測到約50%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患者COL4A3或COL4A4基因的突變,未能證實存在雙基因(digenic)突變。已有報導:在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家系中發現的COL4A3或COL4A4基因突變均為小突變,且突變位置分布於整個基因、無明顯的熱點突變,突變類型多種多樣,包括甘氨酸取代突變及缺失突變、無義突變、剪接位點突變、插入突變及其他錯義突變[24~28]。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非常罕見,僅在幾個無關家系中確定了COL4A3或COL4A4基因突變。

病理

1.光鏡病理改變不具特徵性,在電鏡技術套用前,曾認為Alport綜合徵屬於慢性間質性腎炎,並誤將腎間質泡沫細胞作為診斷依據[53]。其他的輕微腎小球病變還包括:節段毛細血管壁硬化,系膜區輕度不規則增寬,包曼(Bowman's)囊壁節段增厚,局灶性毛細血管襻內皮細胞和(或)系膜細胞增多等(圖11-3-2)。除有紅細胞管型外,兒童期腎小管及間質大多正常。5~10歲的Alport綜合徵患者的腎組織標本大多表現為輕微病變,但可見系膜及毛細血管壁損傷,包括節段或瀰漫性系膜細胞增生、系膜基質增多,毛細血管壁增厚。晚期可見腎小球球性硬化,以及TBM增厚、小管擴張、萎縮,間質纖維化等損害,並常見泡沫細胞。此外,腎小球還可出現節段性、偶有瀰漫性新月體,約33.3%的腎活檢標本顯示球囊粘連。
2.免疫螢光
無特異性變化,可見C3和IgM在腎小球系膜區及沿GBM(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呈節段性或瀰漫性顆粒狀沉積,也可以為完全陰性[54],有助於與IgA腎病、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及其他免疫複合物介導的腎小球腎炎的鑑別。套用特異性的抗Ⅳ型膠原不同a鏈的抗體在圖11-3-2 Alport綜合徵以及皮膚組織進行免疫螢光檢測,可以診斷x連鎖顯性遺傳型男性(圖11-3-3)、女性以及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mt綜合徵(表11-3-1)。
3.電鏡
電鏡下可觀察到Alport綜合徵特徵性的病理改變,GBM廣泛增厚、或變薄以及緻密層分裂為其典型病變(圖11-3-4)。GBM緻密層不規則的外觀是超微結構最突出的異常,其範圍既可累及所有的毛細血管襻或毛細血管襻內所有的區域,也可僅累及部分毛細血管襻或毛細血管襻內的部分區域。GBM緻密層可增厚至1 200nm(正常為100~350nm),並有不規則的內、外輪廓線;由於GBM緻密層斷裂,電鏡下還可見到GBM中有一些“電子緻密顆粒”(直徑為20~90nm),其性質不夠明確,可能是被破壞的緻密層“殘跡”,也有學者認為可能緣自變性的足細胞。GBM瀰漫性變薄(可薄至100nm以下)多見於年幼患兒、女性患者或疾病早期,偶見於成年男性患者。
仍認為GBM出現瀰漫性增厚、撕裂為診斷Alport綜合徵的病理依據,其他病理變化如GBM變薄等則要結合家族史、GBM中Ⅳ型膠原a鏈的表達以及遺傳學信息予以診斷,尤其要與薄基底膜腎病鑑別。

臨床表現及預後

Alport綜合徵本質上是一個遺傳性的、腎臟病變為主的臨床綜合徵,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對其表現既要注意腎臟異常的特點,也要注意“腎外”表現,還要通過家族史儘量推斷遺傳型,因為不同遺傳型的Alport綜合徵臨床表現特徵以及預後不盡相同。
1.腎臟表現以血尿最常見,大多為腎小球性血尿,來自中國的資料曾報導68%的Alport綜合徵患者為腎小球性血尿[21]。x連鎖顯性遺傳型的男性患者表現為持續性鏡下血尿,甚至可在出生後幾天內出現血尿;鏡下血尿的外顯率為100%。約67%的Alport綜合徵男性患者有發作性肉眼血尿,多數在10~15歲前,肉眼血尿可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勞累後出現。有作者認為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家系中的男孩,如果至10歲尚未發現血尿,則該男孩很可能未受累。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的女性患者90%以上有鏡下血尿,少數女性患者出現肉眼血尿[55]。幾乎所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的患者(無論男女)均表現血尿;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的雜合子親屬中,血尿發生率為50%~60%,不超過80%[56]。
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男性患者均會出現蛋白尿,隨年齡增長或血尿出現而表現為持續蛋白尿,甚至出現腎病範圍蛋白尿[57],腎病綜合徵的發生率為30%~40%。國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報導蛋白尿達腎病綜合徵水平者占31.8%[21],並提示預後不佳。同樣,高血壓的發生率和嚴重性也隨年齡而增加,且多發生於男性患者。
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男性患者腎臟預後極差,幾乎全部發展至終末期腎病。進展速度各家系間有差異,通常從腎功能異常開始至腎功能衰竭為5~10年。有作者根據家系中男性發生終末期腎病的年齡將Alport綜合徵家系分為青少年型(31歲前發生)和成年型(31歲以後發生)。部分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女性患者也會出現腎功能衰竭,至40歲約有12%患者,60歲以上有30%~40%的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17]。許多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的患者於青春期出現腎功能衰竭,30歲前所有患者幾乎均出現腎功能衰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的患者臨床表現相對較輕,在50歲後才進展到終末期腎病。
2.聽力障礙
Alport綜合徵患者聽力障礙表現為感音神經性耳聾(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發生於耳蝸部位。耳聾為進行性,兩側不完全對稱,初為高頻區聽力下降,須藉助聽力計(audiometry)診斷,漸及全音域,甚至影響日常的對話交流。尚無先天性耳聾的報導。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男性發生耳聾的幾率高於女性,發生年齡也較女性早。有報導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男性、女性耳聾的發生率分別約為81%和19%[17,58]。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約66.6%的患者於20歲前即表現出感音神經性耳聾[16]。
3.眼部病變
Alport綜合徵特徵性眼部病變包括前圓錐形晶狀體(anterior lenticonus)、眼底黃斑周圍點狀和斑點狀視網膜病變(perimaeular dotand fleck retinopathy)及視網膜赤道部視網膜病變(midpmeripheral retinopthy)[59,60]。前圓錐形晶狀體表現為晶狀體中央部位突向前囊,患者可表現為進行性近視,甚至導致前極性白內障或前囊自發穿孔。前圓錐形晶狀體多於20~30歲時出現,迄今報導的最小患者為13歲男性,有60%~70%的x連鎖型男性、10%的x連鎖顯性遺傳型女性以及約70%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患者出現前圓錐形晶狀體[56]。Alport綜合徵特異性的視網膜病變通常不影響視力,用眼底鏡或視網膜攝像的方法可見眼底黃斑周圍或視網膜赤道部有暗淡、甚至蒼白的點狀和斑點狀病灶,病變會伴隨腎功能的減退而進展。約70%X連鎖顯性遺傳型男性、10%的x連鎖顯性遺傳型女性以及約70%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且常與耳聾和前圓錐形晶狀體並存,但視網膜病變出現時間早於圓錐形晶狀體。尚未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患者伴眼部受累的報導。
4.血液系統異常
AMME綜合徵(AMME complex)是伴有血液系統異常的Alport綜合徵,主要表現為Alport、精神發育遲緩、面中部發育不良以及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研究證實此類Alport綜合徵COL4A5基因全部缺失,且基因缺失範圍超越3’端。此外,以往報導的血液系統異常,如巨血小板(Epstein綜合徵)、血小板異常伴白細胞包涵體(Fechtner綜合徵)以及僅有血小板異常(Sebastian綜合徵)等表現並伴有“Alport樣”表現的疾病,已證實是編碼非肌球蛋白重鏈9的基因MYH9突變引起,而不是Ⅳ型膠原基因的突變所致。因此,此類疾病並非Alport綜合徵,稱為MYHllA綜合徵,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61]。
5.瀰漫性平滑肌瘤(diffuse leiomyomatosis)某些青少年型Alport綜合徵家系或患者伴有顯著的平滑肌肥大,食管、氣管和女性生殖道(如陰蒂、大陰唇及子宮等)為常見受累部位,並出現相應症狀,如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2003年,中國也報導了首例Alport綜合徵伴瀰漫性平滑肌瘤的病例[20]。Alport綜合徵伴瀰漫性平滑肌瘤者均為x連鎖顯性遺傳型,但雜合子的女性很早即已表現平滑肌肥大,此現象的具體發生機制尚不明確。
6.其他有作者報導了某些病變,如甲狀腺疾病、IgA缺乏症、腦橋後神經炎、升主動脈動脈瘤、肛門直腸畸形、精神病、纖維肌結構不良、I型神經纖維瘤病[62]及Turner樣綜合徵[63]等。上述病變尚不能確定為Alport綜合徵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很可能僅為與Alport綜合徵共存(coexistence)的疾病。

診斷

隨著對Alport綜合徵認識的逐漸深入,疾病的診斷標準也經歷了幾個階段。自1927年Alport命名後40年,始終以“血尿+耳聾+腎功能衰竭家族史”這一臨床綜合徵標準診斷本病。20世紀70年代電鏡技術的套用揭示了本病GBM具有特異性的超微結構改變,在此基礎上,Flinter等[64]提出了Alport綜合徵診斷的4條標準,如果血尿和(或)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符合以下4項中的3項便可診斷:①血尿或慢性腎功能衰竭家族史;②腎活檢電鏡檢查有典型改變;③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耳聾;④眼部改變。然而,研究表明:僅45%~55%昀Alport綜合徵患者表現有耳聾,眼部異常的發生率僅為30%~40%,因此上述標準過於嚴格,會有不少患者漏診。1996年,Gregory等[65]在綜合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診斷Alpot綜合徵的十條標準(表11-3-2)。
Alport綜合徵家系患者診斷:在直系家庭成員中應符合標準中的4條,當然也有例外;但是對於旁系成員及僅表現為不明原因血尿、終末期腎病或聽力障礙的個體診斷應十分慎重。判斷Alport綜合徵家系中家庭成員是否受累:若該個體符合相應遺傳型,再符合標準2~10中的一條,可擬診,符合兩條便可確診。對於無家族史個體的診斷,至少應符合上述指標中的4條。
隨著對Alport綜合徵致病基因以及相關蛋白分子表達特點的理解和認識,美國學者又提出了診斷Alport綜合徵的“2/6”標準,即符合以下6條中的2條標準,即可以診斷Alport綜合徵:①血尿家族史,男性進展至終末期腎病;②電鏡檢測到特Alport綜合徵診斷標準1腎炎家族史,或先證者的一級親屬或男性親屬中有不明原因的血尿2持續性血尿,無其他遺傳性腎臟病的證據,如薄基底膜腎病、多囊腎或IgA腎病3雙側2 000~8 000Hz的感音神經性耳聾,耳聾呈進行性,嬰兒早期正常,但多在30歲前出現4 COL4A4或COL4A5基因突變5免疫螢光檢查顯示腎小球和(或)皮膚基底膜完全或部分不表達Alport抗原決定簇6腎小球基底膜的超微結構廣泛異常,尤其是增厚、薄和分裂7眼部病變,包括前圓錐形晶狀體、後囊下白內障和視網膜斑點等8先證者或至少兩名家系成員逐漸發展至終末期‘腎病9巨血小板減少症,或白細胞包涵體10食管和(或)女.性生殖道的瀰漫性平滑肌瘤表11-3-2 Alport綜合徵診斷標準征性的GBM增厚和分層;③進行性、高頻區、感音神經性耳聾;④前圓錐形晶狀體和黃斑周圍斑點;⑤Ⅳ型膠原a3、a4和a5鏈在基底膜表達異常;⑥編碼Ⅳ型膠原a3、a4和a5鏈基因突變。
總之,無論是Flinter的4條標準還是後來提出的10條或6條標準,診斷Alport綜合徵需要綜合臨床以及實驗室檢查的信息。不僅作出臨床綜合徵的診斷,還應儘量作出遺傳型以及突變基因診斷,如此才有可能既確診先證者,又可以為該家系提供客觀的遺傳諮詢,才有可能對有需求的家系進行產前診斷。
臨床症狀綜合徵的診斷除了注重腎臟病變的症狀,如尿液常規以及腎功能的檢查,同時也應藉助純音測聽和眼裂隙燈檢查判斷有無“腎外症狀”如感音神經性耳聾和眼部異常。迄今仍然認為GBM出現特徵性的增厚、分層是診斷Alport綜合徵的“金標準”,但確實存在局限性。如某些不典型家系,腎臟病理雖然可以確診為Alport綜合徵,但卻不能確定遺傳方式是x連鎖顯性遺傳型抑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再如高度懷疑為本病的某些年幼患者和女性患者,GBM卻沒有典型的病理改變,僅表現GBM變薄。國內以及國外研究均認為通過簡單易行的皮膚活檢,檢測表皮GBMⅣ型膠原a5鍊表達可以用於診斷x連鎖型Alport綜合徵的男性患者,以及攜帶致病基因的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女性患者[66,67]。在結果判斷時須注意:①男性患者若表皮基底膜無a5(Ⅳ)鍊表達,可確診為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女性患者若間斷表達可以確診為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②由於某些確診的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患者或基因攜帶者,可有GBMⅣ型膠原a5鏈的正常表達[67,68],因而GBMⅣ型膠原a5鍊表達若正常,並不能完全除外Alport綜合徵的診斷。③無症狀的基因攜帶者,通常表皮的Ⅳ型膠原a5鍊表達正常。此外也有作者認為GBM中Ⅳ型膠原a3-5鍊表達減少也可能有助於Alport綜合徵的診斷[69]。
進行遺傳型診斷最重要的線索來自家族史,因此務必進行家族血尿以及腎功能衰竭情況調查,除詳盡詢問如是否有親近婚配情況外,還應儘量對一級親屬進行晨尿尿沉渣鏡檢,以發現無症狀血尿甚至蛋白尿的家系成員。無論是否有家族史,都要用家系譜圖(pedigree)清晰無誤地將擬診患者及其家族史的調查結果表示出來。此外,結合表皮以及。腎組織GBMⅣ型膠原a鏈的表達,還可以對Alport綜合徵遺傳型進行客觀的診斷,如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GBM、TBM和包曼囊壁a3和a4鏈均消失;a5鏈在GBM消失,但仍存在於TBM、包曼囊壁和表皮基底膜(表11-3-1)[70~72]。
篩查、分析Alport綜合徵家系的COL4A3-5基因進行基因診斷,可以提供確切的遺傳學信息,不但可提供遺傳諮詢,也是唯一確定無症狀的基因攜帶者的方法,並使Alport綜合徵的產前診斷成為可能。但COL4A5基因長約240鹼基對,51個外顯子。因此,這一檢查工作費時、耗力,需要較完備的實驗室設備。我們期待自動、小樣本的DNA分析技術和儀器問世,以加速並簡化基因分析的工作量和進程。中國學者建立了一套相對節省費用、檢出率較高的基因突變檢測方法,即培養皮膚活檢的成纖維細胞,提取RNA,用RT-PcR方法擴增、分析Ⅳ型膠原a5鏈mRNA序列,突變檢出率達90%[73]。1995年,歐洲和美國的學者已成功地進行了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的產前診斷[74]。但由於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的基因突變的多樣性,因而研究者首先明確了該家系中COL4A5基因突變,再用突變區核苷酸序列作探針,與該家系一孕婦在孕10周時的絨膜絨毛DNA雜交,檢出為基因突變胎兒而終止妊娠。2006年,中國學者也成功地進行了Alport綜合徵的產前診斷.

治療

對於Alport綜合徵出現終末期腎病的患者,有效治療措施之一是腎移植。關於Alport綜合徵腎移植供者的選擇,多主張選擇活體供腎;但若已發生移植後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再次腎移植最好不用活體腎。有些研究者認為,COL4A5基因雜合子女性攜帶者,無蛋白尿、高血壓、腎功能減退和耳聾等臨床表現,可以作為供腎者,但移植後發生腎功能不全的幾率會高於移植健康供體的腎臟[76]。
許多報導表明,Alport綜合徵患者在接受腎移植後,患者體內產生針對移植的正常GBM的抗體,發生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導致移植失敗。移植後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的發生率為3%~4%[77~79],約75%發生在移植後1年內。x連鎖顯性遺傳型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患者均有發生移植後抗小球腎基底膜。腎炎的報導。也有報導因發生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移植失敗,再移植可再次發生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
對Alport綜合徵腎移植後抗GBM抗體的實質,許多研究者們做了大量的探討工作,結果不一,認為所抗GBM成分為Ⅵ型膠原a3鏈NC1片段[80],或為Ⅳ型膠原a5鏈NCl片段[79,81,82]。移植後產生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的Alport綜合徵的基因突變中,50%為全部或部分COL4A5基因缺失,明顯高於Alport綜合徵整體中基因缺失的頻率(16%),由此推測抗GBM抗體的產生,可能由於COL4A5基因突變阻礙了作為免疫原性的分子表達,未能形成免疫耐受所致。
臨床實踐經驗和動物實驗均表明,對尚未出現腎功能衰竭、但已有蛋白尿的患者可嘗試藥物干預。目的為減少尿蛋白、保護腎功能,以延緩或阻止Alpoil綜合徵患者終末期腎病的發生和發展,但因缺少嚴格的實驗對照以及病例數相對較少,對其療效尚無定論。如1996年,Cohen等[83]報導套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治療3例Alport患者3.5~6年,發現內生肌酐清除率的下降速度有所減慢。2004年,Proesmans等[84]報導了套用ACEI治療Alport綜合徵10年的經驗,結果顯示尿蛋白和腎小球濾過率水平維持不變;而尿蛋白>50mg/(kg·24h)者(5例)10年後2例腎小球濾過率未變,2例下降50%,1例下降30%。此結果一方面提示ACET對Alport綜合徵的腎保護作用可能也存在個體差異,另一方面還提示或許應較早期進行藥物干預。利用動物模型探索藥物干預作用的實驗結果對人類Alport綜合徵的治療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Gross等[85]報導提早(preemptive,出生後4周開始給藥)對COL4A3-基因敲除小鼠進行雷米普利(ACEI)治療,可有效防止腎臟纖維化,延緩腎功能衰竭,並最終延長治療小鼠生存期至(150±21)d,而未用藥COL4A3-/-基因敲除小鼠僅生存(71±6)d,出生後7周再接受雷米普利治療的COL4A3一/一基因敲除小鼠雖然尿蛋白比未治療組小鼠減少,但生存期和未治療小鼠相同。這一結果提示早期診斷和提早開始藥物干預對於Alport綜合徵均至關重要。
1999年,Callis等[86]報導了套用環孢素治療8例Alport綜合徵,環孢素劑量5mg/(kg.d),維持平均血藥濃度(82±13)ng/ml,平均療程8.4年,結果患者的’腎功能保持正常,未出現蛋白尿或蛋白尿低於治療前水平;用藥5年後,8例患者均進行了第2次腎活檢,結果顯示腎臟病理改變未加重。但也有多數學者不贊成套用環孢素干預Alport綜合徵,charbit等[87]觀察了9例患者,發現環孢素雖然可減少尿蛋白,但腎小球濾過率減低,用藥20~23個月後再次腎活檢,顯示有環孢素腎毒性。
Valli等[88]報導,限制x連鎖顯性遺傳型Alport綜合徵模型犬的飲食,嚴格控制飲食中蛋白質、脂肪、鈣和磷的攝入量,可使實驗犬的GBM撕裂程度輕於對照組,且腎功能減退速率也得到了延緩。
雖然已經明確了Alport綜合徵的致病基因,為基因治療奠定了一定基礎,但實施基因治療還需做進一步的努力。美國Kashtan和Michael教授早在1996年就曾討論了Alport綜合徵的基因治療問題,包括如何利用合適的載體和傳輸方法使基因轉染入腎小球足細胞並使之表達;如何適時適量地表達;如何控制異位表達,因為多種組織過量地表達Ⅵ型膠原有可能致多器官纖維化;外源基因表達的肽鏈對該個體是否會有免疫源性,從而導致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等[89]。因此,Alport綜合徵的基因治療仍存在很多問題。可喜的是,2001年,Heikkila等[90]報導通過。腎臟局部灌注可以將腺病毒介導的Ⅳ型膠原a5鏈cDNA導入豬的腎臟;此後又進一步在Alport模型犬採用腎臟局部灌注的方法,也實現了將腺病毒載體攜帶的Ⅳ型膠原a5鏈cDNA導入腎臟局部[91]結果不僅檢測到腎組織局部有Ⅳ型膠原a5鍊表達,且導入的外源性Ⅳ型膠原a5鏈能與腎臟局部的Ⅳ型膠原a3和Ⅳ型膠原a4鏈結合,似乎腎臟病理也有改善,但腎功能沒有改善,可能是由於腺病毒引起的強烈免疫反應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