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 外文名: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別名:急性上感
定義,疾病概述,病因病理,病因學,病理改變,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鑑別,實驗室檢查,併發症,診斷和鑑別診斷,治療措施,預防,
定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稱。常見病原體為病毒,少數是細菌。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可引起本病。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兩種:
一是普通感冒型,主要發病季節多在夏末秋初,可持續至次年春天。症狀為咽部不適或咽痛,繼之流涕,鼻堵,噴嚏,咳嗽,肢體酸痛,乏力,頭痛;有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白細胞記數多呈減少或正常。病程3—7天多能自愈,但亦可持續數周以上。
疾病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約有70%-80%由病毒引起。據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統計,以發熱就診的病人占急診門診總數的40%左右,其中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熱患者約就占其中的80%以上。嶺南地區由於其地域特點,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臨床表現易見挾濕症狀,現代研究發現成人病毒感染患者臨床症狀與濕具有一定相關性,認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多兼濕證。西醫對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為抗病毒治療及退熱對症治療,中醫藥對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方法多樣,療效確切,現代藥理和臨床研究資料亦表明,中藥抗病毒療效肯定,毒副作用小,許多清熱解毒中藥在體外和體內均具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通過適當的配伍,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具有廣泛的套用和開發前景。文獻顯示,對於嶺南地區外感熱病多挾濕證的特點無系統研究,缺乏有效的中成藥製劑。本課題根據全國名老中醫周仲瑛教授經驗方採用清熱解表祛濕法製作的新香沖劑,具有清熱解表祛濕的功用。旨在觀察新香沖劑對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為研製、開發治療嶺南地區多挾濕證之外感熱病的速效、高效、無毒副作用的中藥製劑作好前期研究工作。
病因病理
病因學
其感染的主要表現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當有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原已存在於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扁桃體炎者更易罹患。
病理改變
流行病學
本病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節多發,可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或被污染的用具傳播,多數為散發性,但常在氣候突變時流行。由於病毒的類型較多,人體對各種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較弱且短暫,並無交叉免疫,同時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攜帶者,故一個人一年內可有多次發病。
臨床表現
根據病因不同,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的類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數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乾、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d後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於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少量咳嗽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如無併發症,一般經5-7d痊癒。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咽部發癢和灼熱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當有咽下疼痛時,常提示有鏈球菌感染。咳嗽少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時可有發熱和乏力。體檢咽部明顯充血和水腫。頜下淋巴結腫大且觸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結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支氣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為咳嗽、無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發熱和乏力。其他症狀常有聲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聞及乾性或濕性囉音。X線胸片顯示血管陰影增多、增強,但無肺浸潤陰影。流感病毒或冠狀病毒急性支氣管炎常發生於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三、皰疹性咽峽炎
四、咽結膜熱
五、細菌性咽-扁桃體炎
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引,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檢查可見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點狀滲出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肺部無異常體徵。
診斷鑑別
實驗室檢查
二、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測定 視需要可用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血清學診斷法和病毒分離和鑑定,以判斷病毒的類型,區別病毒和細菌感染。細菌培養判斷細菌類型和藥敏試驗。
三、細菌培養判斷細菌類型和藥敏試驗
併發症
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時治療,炎症可波及其他器官發生相應症狀,全身症狀亦會加重。常見的併發症可有鼻竇炎、中耳炎、眼結合膜炎、頸淋巴結炎及咽後(或側)壁膿腫。並發急性中耳炎者,多高熱不退,因耳痛哭鬧不安、搖頭、抓耳,早期鼓膜充血、膨隆,以後穿孔流出漿液或膿液,治療不及時可影響聽力。咽壁膿腫時可出現拒食、吞咽困難、言語不清、頭向後仰、張口呼吸等症狀,檢查可見咽部充血、腫脹,咽壁呈半圓形突起,將軟齶及同側咽齶弓向前推移。年幼及體弱患兒,上呼吸道感染易向下發展,引起支氣管炎及肺炎。並發腸系膜淋巴結炎時,有臍周陣發性腹痛,無固定壓痛點及肌緊張。少數並有細菌感染時對體弱兒尚可引起全身及其他部位的併發症,如敗血症、腦膜炎、腎炎。兒童患鏈球菌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時,常常並發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等變態反應性疾病。
診斷和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一、過敏性鼻炎 臨床上很象“傷風”,所不同者起病急驟、鼻腔發癢、頻繁噴嚏、流清水樣鼻涕,發作與環境或氣溫突變有關,有時對異常氣味亦可發作,經過數分鐘至1-2h痊癒。檢查:鼻黏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塗片可見嗜酸粒細胞增多。
二、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顯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狀較重,高熱、全身酸痛、眼結膜炎症狀明顯,但鼻咽部症狀較輕。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細胞的塗片標本,用螢光標記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螢光顯微鏡下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或病毒分離或血清學診斷可供鑑別。
治療措施
一、對症治療
感冒早期,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每天1.0~3.0g)可以增強白細胞吞噬細菌以及抗病毒的能力,減輕症狀,縮短病程。因為大劑量的維生素C能有效幫助合成抗體,激活白細胞和抗氧化作用。感冒時白細胞內的維生素C濃度會大量降低,中性粒細胞釋放出大量氧自由基及氧化性物質,引起相關症狀,維生素C能阻止這些物質的釋放。因此,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病情較重或發熱者或年老體弱者應臥床休息,忌煙,多飲水,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如有發熱、頭痛,可選用解熱止痛片如複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霧化治療。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黃素滴鼻。
二、抗菌藥物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嗎啉胍(ABOB)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療效。阿糖腺苷對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選擇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對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療效。近年發現一種人工合成的、強有力的干擾素誘導劑-聚肌胞(簡稱poly l:C)可使人體產生干擾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三、中醫治療
採用中成藥或辨證施治的原則對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獨到之處。
對上呼吸道感染採用中成藥或辨證施治的原則。中醫一般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4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如選用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片及病毒清口服液等。
預防
增強機體自身抗病能力是預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辦法。如堅持有規律的合適的身體鍛鍊、堅持冷水浴,提高機體預防疾病能力及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發病誘因。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勞,特別是晚上工作過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