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28年 出生在江蘇省如皋縣馬塘鎮(今屬如東縣),祖輩幾代以醫為業,濟世活人。
1941年 國小畢業,正式隨父親周筱齋研習中醫。
1945年 開始跟隨父親出診。
1947年 考入上海新中國醫學院中醫師進修班學習。
1949年 回到家鄉獨立行診。
1955年 考入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不僅重讀了中醫專著,還接受了西醫學知識。
1956年 進入江蘇省中醫院工作,歷任住院醫師、講師、主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副院長等職。
1983年 調任南京中醫學院,任院長。
目前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等職。
主要著作
主編或編著《中醫內科急症學》、《中醫內科急症學精要》、《中醫內科學(第二版)》、《中醫病機辨證學》、《涼血化瘀四方急難症病案選》、《中醫古籍珍本集成》、《小兒病原方論》等。
學術內容
周仲瑛教授始終堅持以提高療效為首要目標,臨床辨證注重病機分析,強調以臟腑病機為臨床辨證的核心,獨創審證求機、知常達變、辨證五性、複合施治諸論,首創“第二病因”、“瘀熱論”、“癌毒論”、“伏毒論”、“複合病機”等多種學說,擅長從“風痰瘀熱毒虛”入手,採用“復法大方”治療急難重症,特別是在急難病症方面的學術觀點和辨治經驗,得到國內外中醫界的認同和廣泛套用。
臨床套用
膽病常見者有黃疸、膽脹、脅痛、腹痛,涉及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占位性病變、胰腺炎等,且與多種肝病有密切關係。
論其治療大法雖有多端,但每因證候覆合兼夾,臨床必須雜合用之。茲舉其要者條例於下:
一法曰舒郁:意在疏肝以解郁,理氣以利膽,適用於“肝膽氣滯證”。多因情志刺激,抑鬱不樂所致,與素體肝鬱有關。方用柴胡疏肝散,若屬血虛肝鬱,可取逍遙散,氣鬱化火者加丹皮、梔子,氣逆噫噯加黃連、吳茱萸、白芍。
二法曰苦泄:治取苦寒逆折之品,清泄肝膽火熱。適用於“肝膽火旺證”。方用龍膽瀉肝湯,濕火重者加黃連、大黃、黃柏、土茯苓;鬱火重者加香附、夏枯草、丹皮。
三法曰清化:此乃清熱與化濕複合並投,以治“肝膽濕熱證”。方選茵陳蒿湯、茵陳四苓湯、甘露消毒丹。
四法曰和降:此為苦辛合法,苦降辛通,和中開痞,泄肝安膽之意,適用於“膽胃不和證”。方選半夏瀉心湯、梔芩二陳湯合左金丸之類。
五法曰通利:腑以通為用,司傳導之職,若“膽熱腑實”,膽液不能疏泄,則通導失司,腑氣壅塞,不通則痛。方取大柴胡湯、蒿芩清膽湯,通利與和解並施;有黃疸者加茵陳,便秘加芒硝。
六法曰消積:濕熱滯留,膽失疏泄,久而痰凝血瘀,“痰瘀郁膽”,結為砂石,變生息肉。方用自擬四金化積湯(金錢草、海金砂、礬鬱金、雞內金、酢漿草、虎杖、威靈仙、莪術、青皮、枳實、陳膽星、烏梅肉)等。
七法曰靖養:膽靖則神安,養心郁自解。方用《千金》定志丸合黃連溫膽湯。
八法曰溫通:久病入絡,濕熱痰瘀阻滯膽道,郁遏肝陽,生髮條達失司,以致膽郁絡瘀,甚或“膽心同病”。方用桃仁紅花煎、當歸四逆湯加肉桂、吳茱萸、川椒、九香蟲、甘松、檀香、蓽茇等。陽氣虛衰者加人參、制附子、乾薑、炙甘草、良姜、當歸等補而通之。卒痛勢急者,急服蘇合香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之類。
軼事典故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周仲瑛意識到震後疫病流行的可能。經過深思熟慮,他提筆寫下“防疫清解方”、“防疫化濁方”,分別用於防治疫毒犯肺所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穢濁傷中所引起的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隨後緊急配製的6000服顆粒劑被送到災區。不少人對於周仲瑛公開如此珍貴的處方感到不解,但他卻說,“這兩個方子說珍貴也珍貴,因為這是我60年從醫經歷積累而成;說不珍貴也不珍貴,因為中醫原本就是要為人民服務。”這就是周仲瑛對大醫精誠最樸實的註解。
人物評價
八十多年風風雨雨,周仲瑛教授歷經磨難坎坷,也曾困擾茫然,經歷過失敗挫折,也贏得過榮譽掌聲。“古為今用,根深則葉茂;西為中用,老乾發新芽;知常達變,法外求法臻化境;學以致用,實踐創新綻新葩。”這是周仲瑛教授用以自勉的座右銘,是他多年治學經驗的集中表現,也是周老作為一名中醫人的人生準則。
後世影響
周仲瑛教授從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3年開始帶博士生,1991年作為首批全國繼承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導師,至今一直堅持指導帶教中醫後備人才。並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求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培養研究生的教育思想和帶教方法。幾十年來,周仲瑛教授先後培養博士生26名、碩士生9名、學術繼承人6名、博士後2名、帶徒6名,先後指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江蘇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8名,江蘇省中醫院院級傳承門診帶教的弟子,並親自帶教再傳弟子計百餘名。這些學生、門徒,如今均已成中醫事業的骨幹力量,大多都是各地醫療單位的學科帶頭人、中堅分子。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9日,獲“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