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年

後晉天福四年(939)四月,後晉廢樞密院,樞密院印交中書門下。後於開運元年(944)六月復置樞密院。以後沿置不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39年
  • 外文名:939 years
  • 年表:歷史紀事
  • 後晉廢樞密院:唐憲宗時期
紀年,歷史紀事,廢樞密院,楚收諸蠻,晉囚閩使,冊封回鶻可汗,後晉廢樞密院,閩王昶被殺,記載,

紀年

己亥年(豬年
吳越天福四年
通文四年,永隆元年
于闐同慶二十八年
南漢大有十二年
馬楚天福四年
南唐升元三年

歷史紀事

廢樞密院

樞密使一職設定於唐憲宗時期,由宦官擔任,最初只負責接遞奏表,傳達帝旨,後漸干政,與兩神策軍中尉並稱"四貴"得以參政、議政。唐末誅殺宦官,開始以朝臣任樞密使,後梁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職務仍舊參決軍國大政,宰相反只受承命而已。後唐復樞密院舊名,但仍用士人擔任,後唐樞密使權重,安重誨弄權擅政,至使國破家亡。後晉初由宰臣兼樞密使,後以宦官劉處讓,至此罷樞密院。

楚收諸蠻

後晉天福四年(939)八月,溪州刺史(今湖南古丈東北)彭士愁率領獎州(今湖南芷江)、錦州(今湖南麻陽西)蠻萬餘人寇楚辰州(今湖南沅陵)、澧州(今湖南澧縣),焚掠鎮戍,並派人向後蜀求援兵。後蜀以路途遙遠未允。九月,楚王馬希范命劉京、廖匡齊領五千衡山兵討彭士愁。十一月,劉京攻溪州彭士愁敗,棄城保山寨。劉京搭梯棧登絕壁圍攻,廖匡齊戰死。至天福五年正月,劉京乘大風,用火箭焚燒彭士愁山寨,彭士愁率部逃入獎、錦的山中,派子彭師暠率諸酋長請降於楚,納溪、錦、獎三州之印。二月,楚軍回長沙,從此諸蠻臣服於楚。

晉囚閩使

後晉曾於天福三年(938)十一月派左散騎常侍盧損至閩,冊封閩康宗王昶為閩國王,王昶委託在晉的進奏官林恩向後晉表示既然已襲閩帝之位,辭冊命及使者。後晉天福四年、閩通文四年(939)二月,盧損到福州,王昶以有病為由不見,命其弟王繼恭主持儀式。又派禮部員外郎鄭元弼奉王繼恭表隨盧損入貢於後晉。當年閏七月,王昶遇弒,王曦據閩。十月,王昶的使節鄭元弼到後晉都城,後晉高祖因王昶致信用敵國之禮,言辭不遜,下詔拒絕閩所進貢物以及福、建諸州的綱運。囚鄭元弼及閩進奏官林恩。至天福五年(940)正月,才釋放鄭元弼,七月釋閩使歸國。

冊封回鶻可汗

後晉天福四年(939)三月,後晉冊封回鶻可汗仁裕為奉化可汗。回鶻為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唐末為黠戛斯所敗,西徙到甘州(今甘肅張掖)一帶。五代時期,與中原王朝交往頻繁。後梁開平三年(909)、乾化元年(911)曾遣使入貢。後唐同光二年(924)四月曾冊回鶻仁美可汗為英義可汗;同年十一月仁美卒,其弟狄銀襲位,也遣使入貢。其後繼者阿咄欲亦貢名與於後唐。天成三年(928),後唐明宗冊封回鶻權知可汗仁裕為順化可汗,仁裕於後唐一朝多有貢奉,所貢之物有馬匹,玉、白鶻等。後晉時也數度遣使,後漢、後周時仍入貢不絕。

後晉廢樞密院

後晉天福四年(939)四月,後晉廢樞密院,樞密院印交中書門下。後於開運元年(944)六月復置樞密院。以後沿置不廢。樞密使一職設定於唐憲宗時期,由宦官擔任,最初只負責接遞奏表,傳達帝旨,後漸干政,與兩神策軍中尉並稱"四貴"得以參政、議政。唐末誅殺宦官,開始以朝臣任樞密使,後梁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職務仍舊參決軍國大政,宰相反只受承命而已。後唐復樞密院舊名,但仍用士人擔任,後唐樞密使權重,安重誨弄權擅政,至使國破家亡。後晉初由宰臣兼樞密使,後以宦官劉處讓,至此罷樞密院。

閩王昶被殺

閩康宗王昶昏庸而迷信,任用道士、巫者,用道士陳守元之言在內廷建三清殿,用去數千斤黃金,晝夜禱祀。通文四年(939)四月,又聽信巫者林興傳神的語言,殺素為王昶猜忌,又與林興有怨的叔父建州刺史王延武、戶部尚書王延望及子。政事均由林興傳所謂寶皇大帝之命決定。至六月,罷建王王繼嚴判六軍諸衛,以醉酒失禮殺從弟王繼隆。王昶的叔父左僕射,平章事王延曦為避禍假裝失瘋,被囚於私第。惠宗王鏻在位時曾以王審知的元從編為拱宸控鶴二都,王昶即位後,另召募二千人編為宸衛都為心腹,給賜比另二都優厚,引起拱宸、控鶴二都的不滿。王昶為防止二都生變,準備將二都分別隸屬於漳、泉二州,二都更加怨恨。二都的軍使朱文進連重遇多次遭王昶的侮辱。通文四年七月,閩北宮失火,宮殿焚燒殆盡,由連重遇帶控鶴軍清理餘燼。王昶因未捉到放火者,疑心連重遇知道縱火之謀,生殺連之意。內學士陳郯私下通知連重遇。閏七月十二日夜晚,連重遇乘值宿之機率拱宸、控鶴二都焚燒長春宮,攻王昶,殺陳守元,宸衛都拒戰,天明,宸衛都敗,敗兵護王昶出城,被王繼業所擒,歸途溫殺王昶,宸衛敗兵逃奔吳越。連重遇起事後迎立王延曦,王延曦遂稱威武節度使、閩國王,改名王曦,改元永隆。派商人奉表於後晉稱藩,但境內仍如天子之制。王曦(?——944),王審知幼子。以拱宸、控鶴二都朱文進、連重遇作亂而即閩位,永隆二年十一月,後晉封之為威武節度使,閩國王。永隆六年(944)三年為朱、連二人所弒。廟號景宗。

記載

(1)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禦使太原張從恩為樞密副使。
(1)春季,正月,辛亥(初九),後晉高祖任用澶州防禦使太原人張從恩為樞密副使。
(2)朔方節度使張希崇卒,羌胡寇鈔,無復畏憚。甲寅,以義成節度使馮暉為朔方節度使。党項酋長拓跋彥超最為強大,暉至,彥超入賀,暉厚遇之,因為於城中治第,豐其服玩,留之不遣,封內遂安。
(2)朔方節度使張希崇去世,北方的羌胡入侵和搶掠,無所忌憚,甲寅(十二日),後晉高祖任用義成節度使馮暉為朔方節度使。党項族的酋長拓跋彥超最為強大,馮暉到鎮後,拓跋彥超來鎮祝賀,馮暉待他很是厚重,在城中替他修建宅第,置放了很多華服珍玩,留下他不讓回去。這樣,轄境之內始安寧下來。
(3)唐群臣江王知證等累表請唐主複姓李,立唐宗廟,乙丑,唐主許之。群臣又請上尊號,唐主曰:“尊號虛美,且非古。”遂不受。其後子孫皆踵其法,不受尊號,又不以外戚輔政,宦者不得預事,皆他國所不及也。
(3)南唐群臣江王徐知證等幾次上表請求南唐王徐誥恢複姓李,建立唐室宗廟,乙丑(二十三日),南唐主準許。群臣又請求上帝王尊號,南唐主說:“尊號是一種虛美,並且不是古制。”便沒有接受。此後,子孫都依照這種做法,不受尊號,又不用外戚輔理政事,宦官不準干預國事,這都是其他國家所做不到的。
二月,乙亥,改太祖廟號曰義祖。己卯,唐主為李氏考妣發哀,與皇后斬衰居廬,如初喪禮,朝夕臨凡五十四日。江王知證、饒王知諤請亦服斬衰;不許。李建勛之妻廣德長公主假衰入哭盡禮,如父母之喪。
二月,乙亥(初三),更改南唐太祖徐溫的廟號稱為義祖。己卯(初七),南唐主為李氏父母舉行哀悼,同皇后一起披麻戴孝,值守於祭堂,像初喪之禮一樣,早晚拜祭達五十四天。徐溫的親子江王徐知證、饒王徐知諤請求也披麻戴孝;南唐主不準許。李建勛之妻廣德長公主假借喪服到祭堂哀哭盡禮,如同父母之喪一樣。
辛巳,詔國事委齊王詳決,惟軍旅以聞。庚寅,唐主更名。
辛巳(初九),南唐主下詔書,國事委授齊王李具體決處,只有軍事問題要上報南唐主知道。庚寅(十八日),南唐主更名為李。
詔百官議二祚合享禮。辛卯,宋齊丘等議以義祖居七室之東。唐主命居高祖於西室,太宗次之,義祖又次之,皆為不祧之主。群臣言:“義祖諸侯,不宜與高祖、太宗同享,請於太廟正殿後別建廟祀之。”帝曰:“吾自幼託身義祖,向非義祖有功於吳,朕安能啟此中興之業?”群臣乃不敢言。
南唐主下詔,令百官討論把徐、李二姓的先人合起來同受祭享的禮制。辛卯(十九日),宋齊丘等建議把義祖徐溫的靈位放在第七室的東側。南唐主命令把唐高祖李淵的靈位放在西室,唐太宗李世民居其次,義祖徐溫再其次,都作為肇始之主。群臣說:“義祖是諸侯,不適於與高祖、太宗同樣祭享,建議在太廟正殿之後另行建廟祭祀他。”南唐主說:“我從小託身給義祖,如果不是過去義祖有大功於吳國,朕怎能開創今天的中興之大業?”群臣便不敢再說什麼。
唐主欲祖吳王恪,或曰:“恪誅死,不若祖鄭王元懿。”唐主命有司老二王苗裔,以吳王孫有功,子峴為宰相,遂祖吳王,雲自峴五世至父榮。其名率皆有司所撰。唐主又以歷十九帝、三百年,疑十世太少。有司曰:“三十年為世,陛下生於文德,已五十年矣。”遂從之。
南唐主想要把自己世系的始祖定為唐高祖的兒子吳王李恪,有人說:“李恪是被唐高宗誅殺的,不如以鄭王李元懿為始祖。”南唐主便命有關部門考核二王的後裔,因為吳王的孫子李在歷史上有戍守邊疆之功,李的兒子李峴又當過宰相,於是以吳王為祖。說是從李峴之後,經過五世而至於南唐主之父李榮。他們的名字,大體都是有關部門所杜撰。南唐主又覺得自唐初至今,已然經歷十九個皇帝,長達三百年,覺得自己的世系才經過十世太少。有關部門奏稱:“三十年為一世,陛下出生在唐僖宗文德年間,已經五十年了。”於是,便依從了他們。
(4)盧損至福州,閩主稱疾不見,命弟繼恭之。遣其禮部員外郎鄭元弼奉繼恭表隨損入貢。閩主不禮於損,有士人林省鄒私謂損曰:“吾主不事其君,不愛其親,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鄰,不禮其賓,其能久乎!余將僧服而北逃,會相見於上國耳。”
(4)盧損作為後晉朝廷的冊禮使到達福州,閩主王昶稱說有病,不予接見,命他的弟弟王繼恭主持招待晉使。派遣他的禮部員外郎鄭元弼帶著王繼恭的表章跟隨盧損入朝進貢。閩主對盧損不禮貌,有個士人林省鄒私下對盧損說:“我的國主不侍奉其君,不愛護其親,不體恤其民,不崇敬其神,不敦睦其鄰,不禮遇其賓,這樣的人,他能夠持久嗎!我將要穿著僧服而向北逃走,以後會同您相見在中原吧。”
(5)三月,庚戌,唐主追尊吳王恪為定宗孝靜皇帝,自曾祖以下皆追尊廟號及謚。
(5)三月,庚戌(初八),南唐主李追尊吳王李恪為定宗孝靜皇帝,從他的曾祖以下都追尊廟號和謚稱。
(6)己未,詔歸德節度使劉知遠、忠武節度使杜重威並加同平章事。知遠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於外戚,無大功,恥與之同制,制下數日,杜門四表辭不受。帝怒,謂趙瑩曰:“重威朕之妹夫,知遠雖有功,何得堅拒制命!可落軍權,令歸私第。”瑩拜請曰:“陛下昔在晉陽,兵不過五千,為唐兵十餘萬所攻,危於朝露,非知遠心如鐵石,豈能成大業!奈何以小過棄之!竊恐此語外聞,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帝意乃解,命端明殿學士和凝詣知遠第諭旨,知遠惶恐,起受命。
(6)後晉高祖下詔,命歸德節度使劉知遠、忠武節度使杜重威一起加官同平章事。劉知遠自以為有輔佐後晉高祖創業的功勞,而杜重威是以外戚起家,沒有大功,把與他同時受制令加官視為羞恥,制令下達好幾天,關了門四次上表推辭不接受。後晉高祖發怒,對趙瑩說:“重威是朕的妹夫,知遠雖然有功,怎么能堅決拒受制命!可以把他的軍權削除,讓他回到自己家裡去。”趙瑩下拜請求說:“陛下從前在晉陽時,兵眾不超過五千,被唐兵十餘萬人所進攻,危險得像早晨的露水一樣,當時若不是知遠心如鐵石似的堅定,怎能成今日的大業!為什麼竟因小的過失而丟棄他!我擔心這個話如果傳出去,是不能夠表現作為人君的宏大度量啊!”後晉高祖的心情才舒解了,命端明殿學士和凝到劉知遠的府第傳諭皇帝的意旨,劉知遠感到惶恐,敬起接受制令。
(7)靈州戍將王彥忠據懷遠城叛,上遣供奉官齊延祚往招諭之;彥忠降,延祚殺之。上怒曰:“朕踐阼以來,未嘗失信於人,彥忠已輸仗出迎,延祚何得擅殺之!”除延祚名,重杖配流。議者猶以為延祚不應免死。
(7)靈州戍將王彥忠據懷遠城叛變,後晉高祖派供奉官齊延祚去招諭他投降;王彥忠投降了,齊延祚卻把他殺了。後晉高祖發怒,說道:“朕登極以來,不曾失信於人,王彥忠已經打著旌旗儀仗出迎投降,齊延祚怎么能擅自把他殺了!”便罷了齊延祚的官,重杖責打之後流放發配到遠地。議論的人還覺得對齊延祚不應當免除他的死刑。
(8)辛酉,冊回鶻可汗仁美為奉化可汗。
(8)辛酉(十九日),後晉朝廷冊立回鶻可汗仁美為奉化可汗。
(9)夏,四月,唐江王徐知證等請亦姓李;不許。
(9)夏季,四月,南唐江王徐知證等也請求改姓為李,南唐主李沒有答應。
(10)辛巳,唐主祀南郊;癸未,大赦。
(10)辛巳(初十),南唐主祭祀南郊;癸未(十二日),實行大赦。
(11)梁太祖以來,軍國大政,天子多與崇政、樞密使議,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講典故,治文事而已。帝懲唐明宗之世安重誨專橫,故即位之初,但命桑維翰樞密使。及劉處讓樞密使,奏對多不稱旨,會處讓遭母喪,甲申,廢樞密院,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以副使張從恩宣徽使,直學士·倉部郎中司徒詡、工部郎中顏並罷守本官。然勛臣近習不知大體,習於故事,每欲復之。
(11)自從後梁太祖朱溫以來,軍國大政,天子往往同崇政使樞密使議定,宰相不過是接受成命,頒行制敕,講求典故,治理文事而已。後晉高祖借鑑後唐明宗時期安重誨專橫的教訓,因此,即位之初,只任用桑維翰樞密使。到劉處讓樞密使時,奏言對事往往不能稱意,適逢上劉處讓的母親去世而守喪,甲申(十三日),廢除樞密院,把印交給中書省,樞密院的事務都委交宰相分別判處。任用樞密副使張從恩宣徽使;直學士、倉部郎中司徒詡,工部郎中顏一起罷守本官。然而勛舊大臣近來的習慣不識大體,習慣於老的做法,常常想恢復老辦法。
(12)帝以唐之大臣除名在兩京者皆貧悴,復以李專美為贊善大夫,丙戌,以韓昭胤為兵部尚書馬胤孫太子賓客,房為右驍衛大將軍,並致仕。
(12)後晉高祖因為後唐的大臣罷除官職後仍在東、西兩京的都比較清貧困迫,便重新任用李專美為贊善大夫,丙戌(十五日),任命韓昭胤為兵部尚書馬胤孫太子賓客,房為右驍衛大將軍,一同以此終官退休。
(13)閩主忌其叔父前建州刺史延武、戶部尚書延望才名,巫者林興與延武有怨,托鬼神語云:“延武、延望將為變。”閩主不復詰,使興帥壯士就第殺之,並其五子。
(13)閩主王昶忌妒其叔父前建州刺史王延武、戶部尚書王延望的才幹和名聲,卜巫人林興與王延武有怨隙,借托鬼神的話,說“王延武、王延望將要叛變。”閩主沒有再查核,就讓林興率領強壯兵卒在他們的府第中把他們殺死,連同他們的五個兒子也一齊殺了。
閩主用陳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黃金數千斤鑄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晝夜作樂,焚香禱祀,求神丹。政無大小,皆林興傳寶皇命決之。
閩主採用陳守元的建議,在宮中建造三清殿,用黃金數千斤鑄造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晝夜作樂,焚香禱告,尋求神丹。政事不論大小,都由林興傳達寶皇的神命來決定。
(14)戊申,加楚王希范天策上將軍,賜印,聽開府置官屬。
(14)五月,戊申(初七),後晉朝廷加封楚王馬希范為天策上將軍,賜予官印,聽由他開府設定官屬。
(15)辛亥,唐徙吉王景遂為壽王,立壽陽公景達為宣城王。
(15)辛亥(初十),南唐調徙吉王李景遂為壽王,冊立壽陽公李景達為宣城王。
(16)乙卯,唐鎮海節度使兼中書令梁懷王徐知諤卒。
(16)乙卯(十四日),南唐鎮海節度使兼中書令梁懷王徐知諤去世。
(17)唐人遷讓皇之族於泰州,號永寧宮,防衛甚嚴。康化節度使兼中書令楊珙稱疾,罷歸永寧宮。乙丑,以平盧節度使兼中書令楊璉為康化節度使;璉固辭,請終喪,從之。
(17)南唐人把吳國讓皇楊溥的族人遷移到泰州,號永寧宮,防衛很嚴密。康化節度使兼中書令楊珙稱說有病,罷官回到永寧宮。乙丑(二十四日),任用平盧節度使兼中書令楊璉為康化節度使;楊璉堅決推辭,請求守完讓皇的喪事,南唐主答應了他。
(18)唐主將立齊王為太子,固辭;乃以為諸道兵馬大元帥、判六軍諸衛、守太尉、錄尚書事、·揚二州牧。
(18)南唐主將要立齊王李為太子,李堅決辭讓;便把他任用為諸道兵馬大元帥、判六軍諸衛、守太尉、錄尚書事、揚二州牧。
(19)閩判六軍諸衛建王繼嚴得士心,閩主忌之,六月,罷其兵柄,更名繼裕;以弟繼熔判六軍,去諸衛字。
(19)閩國的判六軍諸衛建王王繼嚴能得將士之心,閩主王昶嫉妒他,六月,罷免了他的兵權,把他的名字改為繼裕;任用閩王之弟王繼熔為判六軍,刪去諸衛二字。
林興詐覺,流泉州。望氣者言宮中有災,乙未,閩主徙居長春宮。
林興的欺詐被發覺,流放到泉州。望氣的人說宮中要發生災禍,乙未(二十五日),閩主遷居到長春宮。
(20)秋,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20)秋季,七月,庚子朔(初一),出現日食。
(21)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出於行伍,性粗率,恃勇驕暴,每謂人曰:“今世天子,兵強馬壯則為之耳。”府廨有幡竿高數十尺,嘗挾弓矢謂右左曰:“我能中竿上龍者,必有天命。”一發中之,以是益自負。
(21)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出身於行伍,性情粗率,倚仗自己勇武而驕傲暴躁,常常對人們說:“現在的天子,兵強馬壯就可以當。”他的衙門裡有一個幡竿有幾十尺高,他曾經挾著弓箭對左右的人說:“我如果能射中竿上龍首,必有當人君的天命。”一發而射中,由此就更加自負。
帝之遣重榮代秘瓊也,戒之曰:“瓊不受代,當別除汝一鎮,勿之力取,恐為患滋深。”重榮由是以帝為怯,謂人曰:“秘瓊匹夫耳,天子尚畏之,況我以將相之重,士馬之眾乎!”每所奏請多逾分,為執政所可否,意憤憤不快,乃聚亡命,市戰馬,有飛揚之志。帝知之,義武節度使皇甫遇與重榮姻家,甲辰,徙遇為昭義節度使。
後晉高祖當初派遣安重榮去代替秘瓊時,告誡他說:“如果秘瓊不接受你去代職,將要為你另委一鎮做節度使,不要用武力去奪取,怕以後為患越來越深。”安重榮因此以為後晉高祖怯懦,對別人說:“秘瓊是個匹夫小人,天子尚且怕他,何況對我這樣有將相的重要地位,有眾多兵馬的人啊!”有所奏請往往超越本份,被執政者或可或否,心裡憤憤不愉快,便聚合亡命之徒,購買戰馬,有自求飛揚的意圖。後晉高祖知道這種情況,義武節度使皇甫遇安重榮是姻親,甲辰(初五),把皇甫遇調遷為昭義節度使來隔離他們。
(22)乙巳,閩北宮火,焚宮殿殆盡。
(22)乙巳(初六),閩國北宮失火,把宮殿幾乎焚燒殆盡。
(23)戊申,薛融等上所定編敕,行之。
(23)戊申(初九),後晉薛融等上奏所定的編敕,加以施行。
(24)丙辰,敕:“先令天下公私鑄錢,今私錢多用鉛錫,小弱缺薄,宜皆禁之,專令官司自鑄。”
(24)丙辰(十七日),後晉高祖敕令:“以前令天下公私鑄錢,現在私鑄錢多用鉛,而且小弱缺薄,應該都加以禁止,專門由主管官司自行鑄造。”
(25)西京留守楊光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桑維翰遷除不公及營邸肆於兩都,與民爭利;帝不得已,閏月,壬申,出維翰為彰德節度使兼侍中。
(25)西京留守楊光遠上疏奏稱: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桑維翰對官吏調、任不公,以及允許任意兩都營造官邸,與民爭利;後晉高祖不得已,閏七月,壬申(初三),把桑維翰外調為彰德節度使,兼任侍中。
(26)初,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子威,避王都之難,亡在契丹,至是,義武缺帥,契丹主遣使來言,“請使威襲父土地,如我朝之法。”帝辭以“中國之法必自刺史、團練、防禦序遷乃至節度使,請遣威至此,漸加進用。”契丹主怒,復遣使來言曰:“爾自節度使為天子,亦有階級邪!”帝恐其滋蔓不已,厚賂契丹,且請以處直兄孫彰德節度使廷胤為義武節度使以厭其意。契丹怒稍解。
(26)以前,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的兒子王威,為了躲避王都叛亂的災難,逃亡在契丹。到此時,義武軍因為皇甫遇調遷而缺少主帥,契丹主耶得德光遣派使者來說:“請求讓王威承襲他父親的土地,如同我朝的法律規定。”後晉高祖推辭,認為:“中原之法,必須從刺史、團練使防禦使依照順序遷升,才能到節度使,請把王威派到這裡來,逐漸加以進用。”契丹主發怒,再次遣派使者來說道:“你自己從節度使升到天子,也是按階梯上去的嗎!”後晉高祖怕這樣做法會滋蔓沒有止境,便厚重地賄賂契丹,並且請求用王處直哥哥的孫子彰德節度使王廷胤為義武節度使以滿足他們的願望,契丹的怒氣稍有緩解。
(27)初,閩惠宗以太祖元從為拱宸、控鶴都,及康宗立,更募壯士二千為腹心,號宸衛都,祿賜皆厚於二都;或言二都怨望,將作亂,閩主欲分隸漳、泉二州,二都益怒。閩主好為長夜之飲,強群臣酒,醉則令左右伺其過失;從弟繼隆醉失禮,斬之。屢以猜怒誅宗室,叔父左僕射,同平章事延羲陽為狂愚以避禍,閩主賜以道士服,置武夷山中;尋復召還,幽於私第。
(27)過去,閩惠宗王把太祖王審知的原來侍從立為拱宸、控鶴二都,等到康宗王昶即位後,又募集壯士二千作為腹心,號稱宸衛都,俸祿和賞賜都厚於二都;有人傳言,二都有怨氣,將要作亂,閩主想把二者分別隸屬於漳、泉二州,二都更加憤怒。閩主喜歡作長夜的飲宴,強制群臣喝酒,喝醉了便讓左右之人伺機找他的過失;閩主的堂弟王繼隆醉後失禮,把他斬了。這樣,由於多次猜疑、發怒而誅殺宗室。閩主的叔父左僕射、同平章事王延羲表面上裝作狂呆用來躲避禍端,閩主賜給他道士服裝,把他放置在武夷山中;不久,又把他召回來,幽禁在他自己的私第。
閩主數侮拱宸、控鶴軍使永泰朱文進、光山連重遇,二人怨之。會北宮火,求賊不獲;閩主命重遇將內外營兵掃除餘燼,日役萬人,士卒甚苦之。又疑重遇知縱火之謀,欲誅之;內學士陳郯私告重遇。辛巳夜,重遇入直,帥二都兵焚長春宮以攻閩主,使人迎延羲於瓦礫中,呼萬歲;復召外營兵共攻閩主;獨宸衛都拒戰,閩主乃與李後如宸衛都。比明,亂兵焚宸衛都,宸衛都戰敗,餘眾千餘人奉閩主及李後出北關,至梧桐嶺,眾稍逃散。延羲使兄子前汀州刺史繼業將兵追之,及於村舍;閩主素善射,引弓殺數人。俄而追兵雲集,閩主知不免,投弓謂繼業曰:“卿臣節安在!”繼業曰:“君無君德,臣安有臣節!新君,叔父也,舊君,昆弟也,孰親孰疏?”閩主不復言。繼業與之俱還,到陀莊,飲以酒,醉而縊之,並李後及諸子、王繼恭皆死。宸衛餘眾奔吳越。
閩主幾次輕侮拱宸、控鶴軍使永泰人朱文進、光山人連重遇,二人很怨恨。沒過多久,北宮失火,查究放火賊人但沒有尋獲;閩主命令連重遇帶領內外營兵掃除餘燼,每天役使上萬人,士兵很勞苦。又懷疑連重遇知道縱火的陰謀,想要把他殺了;內廷學士陳郯私下告訴了連重遇。辛巳(十二日)夜,連重遇進宮值勤,率領二都之兵焚燒了長春宮,襲擊閩主,派人從瓦礫中把王延羲迎接出來,對著他呼喊萬歲,又召集外營的二都兵眾共同攻擊閩主;只有宸衛都的兵土抗拒進行戰鬥,閩主便和皇后李春燕避往宸衛都。待到天亮,亂兵焚燒了宸衛。宸衛都打敗,剩下的千餘人保護著閩主和李後出了北關,到達梧桐嶺,剩下的人又有逃散的。王延羲讓他哥哥的兒子前汀州刺史王繼業帶兵追趕他們,一直逃到村舍;閩主平素擅長射術,拉起弓射殺幾個人。不多時,追兵雲集,閩主自知不能逃脫,便丟下弓箭對王繼業說:“你的臣節到哪裡去了!”王繼業說:“君既然沒有君德,臣還有什麼臣節!新君,是我的叔父,舊君,是我的兄弟,分得清誰親誰遠嗎?”閩主不再說話。王繼業同他一起回來,到達陀莊,讓他喝酒,醉後把他勒死了。連同李後及幾個兒子,王繼恭都殺死了。宸衛都的餘眾投奔吳越。
延羲自稱威武節度使、閩國王,更名曦,改元永隆,赦繫囚,頒賚中外。以宸衛弒閩主赴於鄰國;謚閩主曰聖神英睿文明廣武應道大弘孝皇帝,廟號康宗。遣商人間道奉表稱藩於晉;然其在國,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以太子太傅致仕李真為司空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五延羲自稱威武節度使、閩國王,改名王曦,改年號為永隆。赦放系押的囚犯,對朝廷內外進行賜賞。宣稱宸衛都殺了閩主投赴鄰國,諡號閩主為聖神英睿文明廣武應道大弘孝皇帝,廟號康宗。遣派商人從便道去上表,向後晉朝廷稱藩;然而在他的國內,設定百官都如同天子的制度。任用已經以太子太傅名義退休的李真為司空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連重遇之攻康宗也,陳守元在宮中,易服將逃,兵人殺之。重遇執蔡守蒙,數以賣官之罪而斬之。閩王曦既立,遣使誅林興於泉州。
連重遇攻擊康宗時,陳守元正在宮中,換了衣服將要逃跑,兵士把他殺了。連重遇抓住了蔡守蒙,數責他的賣官之罪而把他殺了。閩王王曦即位以後,派使者到泉州去把林興也殺了。
(28)河決薄州。
(28)黃河在薄州決口。
(29)八月,辛丑,以馮道守司徒兼侍中。壬寅,詔中書知印止委上相,由是事無巨細,悉委於道。帝嘗訪以軍謀,對曰:“征伐大事,在聖心獨斷。臣書生,惟知謹守歷代成規而已。”帝以為然。道嘗稱疾救退,帝使鄭王重貴詣第省之,曰:“來日不出,朕當親往。”道乃出視事。當時寵遇,群臣無與為比。
(29)八月,辛丑(初三),後晉高祖任用馮道守職司徒兼侍中。壬寅(初四),後晉高祖下詔:中書知印只委予上相,從此事無大小,都委交給馮道辦理。後晉高祖曾經把關於用兵的謀略徵詢馮道的意見,馮道回答說:“征伐是國家的大事,取決於聖上意志的獨斷。我是個書生,只知道謹守歷代的成規而已。”後晉高祖以為他說得對。馮道曾經稱病要求退職,後晉高祖讓鄭王石重貴到馮道的府第探視他,並說:“明天還不出來,朕就要親自去請他。”馮道這才出來視事。當時的寵遇,群臣沒有能同他相比的。
(30)己酉,以吳越王元為天下兵馬元帥
(30)己酉(十一日),後晉朝廷任吳越王錢元為天下兵馬元帥
(31)黔南巡內溪州刺史彭士愁引蔣、錦州蠻萬餘人寇辰、澧州,焚掠鎮戍,遣使乞師於蜀;蜀主以道遠,不許。九月,辛未,楚王希范命左靜江指揮使劉、決勝指揮使廖匡齊帥衡山兵五千討之。
(31)黔南節度使巡屬之內的溪州刺史彭士愁率領獎州、錦州蠻族萬餘人襲擾辰州、澧州,焚掠鎮戍之所,派遣使者到蜀國請求出兵支援;後蜀孟昶因為道路太遠,沒有答應。九日,辛未(初三),楚王馬希范命令左靜江指揮使劉、決勝指揮使廖匡齊率領衡山兵五千去討伐。
(32)癸未,以唐許王從益為郇國公,奉唐祀。從益尚幼,李後養從益於宮中,奉王淑妃如事母。
(32)癸未(十五日),後晉朝廷封后唐許王李從益為郇國公,奉行後唐的祭祀。由於李從益還年幼,後晉高祖的李皇后是後唐明宗曹皇后的女兒,便把許王留養在宮中,又對明宗次妃王淑妃侍奉如同母親。
(33)冬,十月,庚戌,閩康宗所遣使者鄭元弼至大梁。康宗遺執政書曰:“閩國一從興運,久歷年華,見北辰之帝座頻移,至東海之風帆多阻。”又求用亂國禮致書往來。帝怒其不遜,壬子,詔卻其貢物及福、建諸州綱運,並令元弼及進奏官林恩部送速歸。兵部員外郎李知損上言:“王昶僭慢,宜執留使者,籍沒其貨。”乃下元弼、恩獄。
(33)冬季,十月,庚戌(十三日),閩國康宗王曦所遺派的使者鄭元弼到達晉朝東京大梁。康宗給執政者的信說:“閩國自從興運以來,一直統續貢職至今,年華久歷,現在,北辰的帝座頻繁變換,以致東海的風帆常常受阻。”又要求用對等國家的禮節致書往來。後晉高祖惱怒他的態度不夠謙遜,壬子(十五日),下詔退還其貢物以及福州、建州等地的成批綱運的物資,並命令鄭元弼及閩國駐後晉朝廷的進奏官林恩部送他們即速回去。兵部員外郎李知損上奏說:“王昶僭越傲慢,應該拘留他的使者,登記沒收他的貨物。”後晉高祖便把鄭元弼、林恩投進監獄裡。
(34)吳越恭穆夫人馬氏卒。夫人,雄武節度使綽之女也。初,武肅王禁中外畜聲伎,文穆王元年三十餘無子,夫人為之請於,喜曰:“吾家祭祀,汝實主之。”乃聽元納妾,鹿氏,生弘、弘;許氏,生弘佐;吳氏,生弘;眾妾生弘、弘億、弘、弘仰、弘信;夫人撫視慈愛如一。常置銀鹿於帳前,坐諸兒於上而弄之。
(34)吳越王錢元的恭穆夫人馬氏去世。夫人是雄武節度使馬綽之女。以前,武肅王錢禁止內外蓄養歌舞女伎,文穆王錢元年過三十多還沒有兒子,馬夫人為此向錢請求允許錢元納妾,錢高興地說:“我家的祭禮香火,實際上是由你做主的。”於是,便聽由錢元納妾。鹿氏,生下錢弘、弘;許氏,生弘佐;吳氏,生弘;眾妾還生下弘、弘、弘、弘仰、弘信;馬夫人對他們撫養看待,慈愛如一。常常置放銀鹿在自己的帳前,讓諸兒全在上面,逗弄他們嬉戲。
(35)十一月,戊子,契丹遣其臣遙折來使,遂如吳越。
(35)十一月,戊子(二十一日),契丹派遣其臣遙折出使晉廷,於是又到了吳越。
(36)楚王希范始開天策府,置護軍中尉、領軍司馬等官,以諸弟及將校為之。又以幕僚拓跋恆李弘、廖匡圖、徐仲雅等十八人為學士。
(36)楚王馬希范始開天策府,設定護軍中尉、領軍司馬等官,任用其諸弟及將校充任。又任用幕僚拓跋恆李弘、廖匡圖,徐仲雅等十八人為學士。
劉等進攻溪州彭士愁兵敗,棄州走保山寨;石崖四絕,為梯棧上圍之。廖匡齊戰死,楚王希范遣吊其母,其母不哭,謂使者曰:“廖氏三百口受王溫飽之賜,舉族效死,未足以報,況一子乎!願王無以為念。”王以其母為賢,厚恤其家。
劉等進攻溪州彭士愁的兵打了敗仗,放棄了州城,退保在山寨;石崖四面絕壁,劉遣梯棧登上去包圍了他們。廖匡齊戰死,楚王馬希范派人弔問他的母親,其母不哭,對使者說:“廖氏全家三百口,受楚王給予溫飽的恩惠,全族效死於國家,不足以報答,何況一個兒子啊!請大王不要把此事記在心上。”楚王認為廖匡齊的母親很賢慧,豐厚地撫恤其家。
(37)十二月,丙戌,禁創造佛寺。
(37)十二月,丙戌(疑誤),後晉朝廷禁止創建佛寺。
(38)閩王作新宮,徙居之。
(38)閩王王曦建造新宮,徙居到裡面。
(39)是歲,漢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光裔言於漢主曰:“自馬後崩,未嘗通使於楚,親鄰舊好,不可忘也。”因薦諫議大夫李紓可以將命,漢主從之;楚亦遣使報聘。光裔相漢二十餘年,府庫充實,邊境無虞。及卒,漢主復以其子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損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39)這一年,南漢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光裔對南漢主劉龔說:“自從馬皇后去世後,沒有再通使於楚,親鄰舊好是不可忘記的。”因而舉薦諫議大夫李紓可以領命出使楚國,南漢主聽從他的意見;楚國也派遣使者來答謝聘問。趙光裔在南漢當宰相二十餘年,府庫充實,邊境沒有憂患。趙光裔死後,南漢主又任用他的兒子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趙損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